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及预防与矫正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及预防与矫正

时间:2015-05-04 17:40:16    下载该word文档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及治疗

闾井中心小学 康玉龙

内容摘要:本文从生物、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小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成因,依据人本主义的观点、维果茨基的概念——最近发展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斯金纳等人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治疗的对策。以期对小学生的教育提供一些帮助,让小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 不良行为 成因 治疗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学生的不良行为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标准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有轻微的犯罪行为(或称准犯罪水平)。”[1]这种现象在学校中,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学生身上,但是,矫正不良品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而且对全体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重大影响。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时期,良好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必须高度重视。

一、正确区分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

学生的不良行为可以分为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两种,在学校生活中,区分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将学生的过错行为视为不良品德行为,就会将问题看的过于严重。反之,如果将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混同于过错行为,也会将问题看的过于轻率。

1、“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严重违反道德规范的、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 [2]在学校生活中,品德不良学生的人数虽然极少,但其消极作用很大,经常干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所发生的违反学校中校纪校规的行为。” [3]由于缺乏明确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不强,道德知识经验不足和认知水平较低,在不良的需要或情绪、好奇心、好动、试探和模仿等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可能偶然地采取了错误的行为方式而导致了过错行为。它会给家长、学校带来麻烦,也容易转化为品德不良行为。

总体来看,小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攻击行为,如打架、说脏话、说闲话、恶作剧等;有欺骗行为,如说谎、抄袭别人作业、偷窃、作弊等;有破坏行为,如乱扔垃圾、乱图乱画、故意损坏公物等;怠惰性行为,如迟到、早退、丢三拉四、不按时完成作业、劳动不认真等;有不良嗜好,如赌博、玩电子游戏等等。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

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涉及到社会文化、道德教育、政治经济、家庭学校诸多方面,所以它的形成原因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消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便与陈述,下面将对各种成因进行分别讨论

1.生物因素

“近代临床遗传学研究说明,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的共同犯罪率有显著差异,前者为35%,后者为13%。”[4]

另外,有反社会行为的人相对于没有反社会行为的人,在婴儿期有明显发育缓慢的表现,如说话开始晚,走路、牙齿生长较晚。

2.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急于脱贫,金钱观念愈来愈重,认为只要有钱,其余的什么也不在乎,于是,置国家法律不顾,投机取巧。再有相当部分的青年人因为急于求成,加之本来就有些游手好闲,爱吃喝玩乐,就不择手段的在背地里干起赌、骗、偷、抢等事。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当今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社会,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因而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容易感染他们,把他们引入歧途,出现较多的行为问题。

2.学校环境的影响

在学校,有些教师缺乏耐心,方法简单,对出现行为问题的儿童不能因材施教,或工作时松时紧,失去教育信心,甚至歧视学生,使他们厌恶学习,甚至是逃学。

教师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学生品行好坏无关紧要,只要学生分数考得高,领导就认为我这个老师教得好,就是合格的老师。他们教育学生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是批评训斥,让学生写检讨、保证,甚至以处罚代替教育,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3.家庭环境的影响

1)不良家庭结构的影响

父母一方或双方亡故,或是父母离异后子女归一方抚养时所处的无父或无母状态。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长期倍受心灵的磨难与煎熬,往往破罐子破摔,很容易受外界消极因素影响,爱的残缺,造成孩子个性扭曲,久而久之,变得多疑、抑郁、倔强和古怪。再加之他们很少得到有效的管教,行为处于无约束状态,自我调节及适应能力没有得到良好发展,最终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更有甚者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家庭关系的破裂将对子女产生不良影响。据对201名少年犯的调查表明,由于家庭关系的破裂的缘故向外找“友谊”、“温暖”而犯罪的占41%[5]

2)双亲对孩子缺少监督或管教不当。

目前,许多父母盼望着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过上“幸福”的日子,因此他们早早地为孩子准备钱而四处奔波。或外出打工,或经商赚钱,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朋友家,认为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每天到学校,没病没痛,身体健康,在一天天长高就算家长尽到了义务,完全忽视对孩子品行的培养。

也有部分学生家长教育方法欠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打,就是骂,简单粗暴,一切都怪孩子,长期下来,孩子失去信心,并且产生逆反心理,结果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恶性循环。还有不少家长溺爱、孩子,使得他们养成蛮横无理、任性的习惯;

甚至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素质差,说话粗鲁,满口脏话,言行不一,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对孩子不问不管,使家庭教育留有缺口。

4.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们具有强烈的交友心理,而经常出现行为不良的学生,容易受教师和班内大部分同学的排斥,因此,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反正不是好学生,干脆就不听老师讲课,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上学不到校,放学不归家,进游戏厅、网吧……游街串巷,哪儿热闹哪儿去。 因而往往出现“落后群体”积聚交友的现象,各自的不良习气相互感染,不良行为恶性膨胀,同时由于青少年人格的不健全,心理的不成熟,情绪的不稳定,加上自控能力差、 “哥们义气”重,相互牵连,总有“一人胆小,二人胆大,三人什么都不怕”的心理。遇事不冷静,先“动手”后“动脑”,具有很大的盲动性,对社会的腐蚀性和危害性极大。并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往往造成恶性循环。

.小学生不良品行的治疗

1.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关爱孩子

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是有智慧的并且人们有能够去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6]对学生给予足够的信任与尊重,相信他们会有能力去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将学生的问题看做是发展中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结果。

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经常会受到成人、教师的斥责、惩罚和其他同学的耻笑或歧视,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和敌意;但他们又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同学的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的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首先必须使他们解除疑虑,克服对立情绪,摆脱消极的心理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

为此,对这些学生,教师和家长应从积极的方面重新进行描述,放弃挑剔、指责态度。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对学生多一点指导,多一点肯定,多一点沟通,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责任心。如语言上多商量、探询,少批评指责,让学生体验到尊重与自尊的感觉。行为上少压制性管理,处理突发事件要冷静,切忌当众武断批评,不轻易下结论,否则会挫伤学生幼小的心灵。

2.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

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孩子的学业负担过重,现在家长“除了过分关心过问孩子学习外,还特别重视“素质特长”的培养。孩子除了常规的学习外,还要在晚上、周六、假期等时间参加各种特长班,孩子没了空闲时间,对学习产生厌倦。家长过高的要求,使孩子过分紧张,其实这些都不是教育所要的结果。

在看待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提出了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7]我们要遵循小学生不同年龄的发展规律,提出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水平的要求,让孩子乐学、愿学、多信任和鼓励孩子创造性学习,发展儿童的探究精神,让他们获得自我实现和胜任感,减轻其学业负担,给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时空,相信他们能做得更好。

3.树立榜样,增强是非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通过模仿他人、观察他人而学会的。” [8]

小孩好的行为是学习而来,这些不良行为也是学习来的,所以应当重视榜样力量。榜样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在精神或物质上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针对个别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个别处理。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斯金纳认为:“影响行为的巩固或再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即强化。 [9]

1.对刚出现的偏差行为,采用最简单方式,对行为采取忽视。如某同学与他人相处时喜欢告状,老师对他的告状不做反应。对儿童不良行为的处理,若是属于初犯或是简单的,我们可以应用削弱策略来改善它。

2.用削弱方法矫正不奏效的情况下,可用惩罚。惩罚在人类生活中,为时已久,争论最多,却又广泛使用:父母处罚儿童,因为他们不听话;主人处罚家犬,因为它老咬地毯;法院处罚罪犯,因为他们违法抢劫。这些处罚的确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因此惩罚终日存在我们周围,而成为控制个体行为的重要策略。

5.推行家长培训,发挥家庭的作用

既然,学生不良行为是由于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所以通过学校、家庭的合力来教育学生就显的很有必要。

1.转变父母教育观念,并介绍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家长充分认识教育的“合力”作用。

2.帮助家长规范自身的行为,掌握运用科学的家教方式方法,提高其家教能力。

3.营造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平等民主、蓬勃向上的家庭氛围,事实证明,和谐家庭氛围中生活的孩子,性格开朗、外向,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即身心都能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做到多管齐下。用心去了解学生,去呵护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 [2][3] [5] [7]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王建平 .变态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6] 郑日昌.心理治疗(一).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8] 樊富珉.团体咨询.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9]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