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时间:2014-08-08 18:33:53    下载该word文档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概念分析5对,20分; 单选10个,10分; 填空20个,10分; 判断改错,10分; 简答,6个,30分; 论述2个,20分。

1. 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34-1942年发起“八年研究”,泰勒总结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四个基本问题。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该书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内容: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 如何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本质观)?

课程是学生学习的范围、内容、材料、进度与目标的总和。课程即教学科目(学科本质观);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活动本质观);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目标本质观);课程即学习经验(经验本质观)。

3. 显性课程是事先计划、规划的课程。

隐性课程以潜在性和非预期性为主要特征,它不是通过课程表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学校教育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静悄悄地、润物细无声地作用于学生,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 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采用合并相邻学科的方法,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以减少教学科目而编订的课程。它的形式有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指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系统。

2001年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门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概念辨析及其分类?

·学科课程是指从各门学科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又叫“分科课程”。它符合认识规律,能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知识,有效完善个人知识结构,但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知识本位

儿童本位

教育为生活做准备

教育即生活

强调理论和间接经验的学习

强调实践和直接经验的学习

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

按照儿童心理逻辑组织课程

主张分科设置课程

主张综合设置课程

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只问过程不问结果

·活动课程是指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它符合学生兴趣,易激发学习动机和自主性,但不利于系统掌握知识,易导致学生再向科学领域更高层次发展的时候力不从心。

6.课程开发(课程编制)与课程设计的概念辨析?

·课程开发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计划,即课程开发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确定目标,选择经验并组织,评价结果。基本环节: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主要指课程方案的拟定。包括课程方案、制定课程计划、研制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重点是目标制定与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7.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概念辨析?

·课程计划也叫教学计划,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与结构框架,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蓝图。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教育的结果所作要求的描述,是教育质量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国民政府时期;1992年至今。

·教学大纲是国家对于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教学内容的详细说明,其主要任务是对教学工作地开展予以具体指导。

8. 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怎么解决?

【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地方和学校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把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同于编写教材,易受经济利益驱动;课程资源开发没能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应挖掘教材,沟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要改编使教材内容接近学生的认识水平;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各类知识,丰富教材内容】应该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形成课程开发意识;紧扣教学目标,选取课程资源;确立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机制和共享原则。

9. 课程设计的类型与层次?

·类型:学科中心设计,即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按学科逻辑编制课程,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学习者中心设计,即以人为中心,强调个性发展,主张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组织课程内容,安排课程活动;问题中心设计,即从个人需要或社会需要出发,跨学科选择、组织内容,它关注个人与社会生存问题。追求社会问题的解决、个人自由与社会公正。

·层次分:制订课程计划;研制课程标准;编写教学材料。

10. 目标模式(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学习经验必须是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在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11. 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的概念辨析?

·行为目标是将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作为课程所要达成的结果的目标陈述方式,它以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为指向。

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可预知性,应用有限

·展开性目标取向是对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形成的课程目标的描述方式。关注教学过程,主张在教学情境中生成学习内容与目标,而不是事先规定学习结果。

·表现性目标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结果,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追求的是学生反映的多样性,而不是反映的同质性。

12. 课程目标的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

13. 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注重基础;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

14. 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式及其联系?

·基本方式有学科取向、学生兴趣和发展志向、社会问题取向、混合取向。

·泰勒三准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联系:A.纵向组织:按先后顺序排列。如孔德 、加涅 、奥苏倍尔的主张;横向组织注重学科间的关联、学科与社会的关联、学科与学习者间的关联。纵向组织注重课程内容的独立体系和知识的深度。横向组织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

B.逻辑顺序:根据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组织课程内容。如传统教育派的主张;心理顺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认知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如 现代教育派的主张。

C.直线式:前后联系,不重复如赞可夫的改革 螺旋式:重复、加深、扩展。 如布鲁纳的改革

15.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6. 课程实施与教学的概念辨析?

课程实施就是教学;是将预期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在现实情境中,调和各种影响因素,创造教学新文化的过程。

教学指在一定目标的规范下,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17. 课程资源,广义上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条件、手段;狭义上指形成课程要素的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的直接的条件。

18.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辛德):忠实取向、相互调和取向、缔造创生取向。

19. 教学与智育的概念辨析?

教学是完成智育任务的途径之一,此外还有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智育仅是教学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此外还有德、体、美、劳、心等。

20. 如何看待特殊认识说?

21. 这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本质观。其基本观点是教学是一种认识过程,有其特殊性。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获得发展的特殊认识形式,教育性、间接性和有领导是其主要特点。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和发展性。首先,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 其次,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学生的认识以学习、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的认识同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学认识是为了解决人类总体文明与个体身心间的矛盾关系而在教育系统中开展的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经过选择和加工的人类文明精华成果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22. 教学中的认知与情感?

它们是教学过程的两大系统,构成教学过程的整体相互伴随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实现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的教学策略:认知与情感并重,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释放潜在的情感价值。让学生愉快学习、思考。利用教师的人格感化与情绪感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适当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学生的情绪宣泄提供合理的渠道。

23. ·行为目标的表述它采用具体的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动词来表述教学目标, 它克服了传统定性表述存在的笼统、模糊的缺陷。

·表现性目标的表述,不强调学生在从事教育活动后应该展示的行为结果,而是确立学生所经历的情景。教师只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无需规定学生从活动中得到什么结果。它指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方法

24. 马杰--- ABCD表述法?

Aaudience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

Bbehavior行为。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如写出、认出、辨出、比较、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

Cconditions条件。要说明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Ddegree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描述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25.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情感领域目标分类(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感知到外界刺激;反应;价值判断;价值观的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个性化)

动作技能目标分类(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得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26.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辨别、概念、 规则、高级规则)、认知策略。

27. 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教养的目标(科学知识、专业技能技巧、一般技能技巧)、教育的目标(道德观、劳动观、审美观)、发展的目标。

28. 练习法与实习作业法的概念辨析?

练习法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给学生布置一定作业,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课内和课外完成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运用范围较广。

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该法对学生要求较高,在小学阶段使用较少。

29.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性质与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自身的素养及所具备的条件;教学方法的类型和功能。

运用: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结合;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功能和适用范围。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与使用亦有所不同。同一科目的教学往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30.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的概念辨析?

教学艺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独创的具有审美特性的完善的教学技能技巧。它以教学科学为基础,按照美的规则对教学活动进行的个性化创作。

教学风格是教学活动中教师独具个性魅力而成熟稳定的教学风貌。它是教师教学艺术个性化创造的标志。具有独创性、丰富性、稳定性、变动性等特征。

31. 教学语言艺术要求:准确简练,字正腔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幽默诙谐,妙趣横生。

32. 教学板书艺术特征:目的性、针对性、概括性、条理性、计划性、灵活性。

艺术要求:规范整洁,精简凝练;层次鲜明,布局合理;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板书与教学进程同步。(它是口语、态势语的有力补充)

33. 导课的基本策略:直接导入(以旧入新法)、知识导入(逻辑推理法)、情境导入(直观演示法和问题设置法)、观察导入、操作导入(实验演示)、故事导入。

34. 结课策略:归纳小结(总结法)、首尾呼应、曲终奏雅、比较异同、问题悬疑(发散法、回味法、遐想法)、练习作业(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35. 道尔顿制

a) 背景:解决班级授课制无法适应个别差异问题

b) 特点:自学辅导为主。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月作业任务,学生按自己的情况与教师订立学习工约,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学习,考试合格后订立下一工约;改传统教室为各科作业室,可自学、讨论或请教老师;师生分别 记录学习进度表,进度快者可提早完成学业

36. 文纳特卡制

出发点:使教学真正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

基本做法:半天个别化学习,半天进行团队活动

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学习内容、小步子自学教材,学生按单元自学 、教师随时个别指导,测验诊断、合格者学习新内容

音乐、美术等团队活动培养儿童的个人能力与社会意识,儿童自行设计与开展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37. 特朗普制

大班授课40%,教师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几个平行班统一上课

小组讨论20%,1520人小组 学习和研究大班上课的内容

个人独立学习40%,自学 研习 作业

评析: 三形式结合,灵活的教学时间代替固定的课时,兼顾三种教学的优点,值得在中学高年级和大学推广。

38. 综合课的一般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39. 备课的范围、内容及要求?

1、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长期计划)课题(单元)计划(中期计划);课时计划(短期计划)

2、三种工作备学生。了解学生;备教材。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学材料,明确目标与内容;备教法与学法。设计学习方式与教学策略

3、教案的编写

撰写设计:备课基础上按教案的基本结构设计

基本要求:结构规范、语言简练;目标明确、内容充实、过程合理、学生积极、教具准备、留有空间。

教案格式:详细教案与简略教案

课后反思:以实施检验为基础,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写成教学后记。

40.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和作用?

定义:它以固定班级为组织,将年龄、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由教师按固定的课表和统一的进度,以分科的方式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

形式:固定班级,固定课表,统一进度,集体教学

特点:同时面对全班,内容 、进度一致;讲授为主,辅以多种方法;师生直接交流;同时存在生生多向交流

作用: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比照、观摩。

41.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说课、讲课、刍课、评课。

42. 评价一堂课的标准问题?

一般来说,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等要素构成,因此,评课就要评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课堂观察、提问和书面测试。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评课可以分为自评和他评,前者由执教者自己进行,后者由教师同行、教育行政人员或教研人员进行,针对学生达标程度进行检查。

43. 教学设计与备课的概念辨析?

备课又叫教学设计它是教师课前对教学活动的设计、筹划和准备。

44. 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45.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概念辨析?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与特定教学任务、目标联系的相对系统而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及其实施策略体系。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

46.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创立的。掌握学 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布卢姆创立:集体教学,辅之个别化帮助。

理论依据:教育分类目标理论、形成性评价理论、新学生观。

教学目标:帮助每一个学生达到掌握水平。

实施程序:目标定向单元教学形成性测验补救性教学新单元教学-终结性测验

实施策略:目标分解、形成性测验

该模式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但存在教学内容划分问题、教师负担加重、不利优秀学生学习等

47. 研究性学习(教学)

理论基础: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学生的发展潜能

教学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

操作程序:观察现象提出研究课题拟订研究计划研究实施撰写研究报告成果展示总结反思

操作策略:教师的指导、研究方法训练

实现条件:指导师资、设备条件

 该模式关注过程的评价

48. 目标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的概念辨析?

泰勒的目标达成模式的评价程序包括如下步骤:(1)拟定一般目标或具体目标(2)将目标加以分类;(3)用行为术语界定目标;(4)确定应用目标的情境;(5 发展或选择测量目标的技术;(6)收集学生的行为表现资料;(7)将收集 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比较。

目标游离模式由斯克里文(M. scriven)提出。它是针对目标模式忽视非预期效应的弊端提出来的。他建议把评价的重点由“方案想干什么”转移到“方案实际干了什么”上来,全面收集关于方案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不管这些结果是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以便对方案作出正确的评价。

49.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概念辨析?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一种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某项教学活动的效果,评价的结果在于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调整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

总结性评价 (summative evaluation) 在国内也被译为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结束后,对评价对象的整体效益作出价值判断而进行的评价。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确认达成目标的程度。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从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合格与否,是与教学效能核定联系在一起的,它为关于个体的决策、教育资源投资优先顺序的抉择等提供依据。

50.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工具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信度reliability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

51. 档案袋评价,也称“成长记录袋”评价、“卷宗评价”等,是借助档案而对评价 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是一种通过建立和查阅学生学业或个人发展的档案,从而评价个体内差异和比较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评价方法。它描述的是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中长期的发展过程及重要成果的增长。评价重点是学生过去的发展情况和以后的发展基础。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及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档案袋法直接反映了学生当前的状态和变化的历程,成为向家长展示教学成果、教师与家长沟通以及家长了解子女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展示型的档案袋过程型档案袋

52.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有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广义上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实际状况、为了学校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狭义上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开发。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学校主持的立足学校资源、旨在满足学生需求的持续的课程开发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适应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差异性。

53.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与类型(方式)

程序:组织建立、情境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解释与实施、评价与修订

类型: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新编、课程整合

具体方法:开列项目清单、确定选择标准综合评估

54.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问题(原因与策略)

原因:教师的教育失策(指导思想错误,管理失范,师生缺乏沟通,教学偏差);学生的身心问题(身心发展不完善,性别差异、生理障碍、心理缺失);环境因素(家庭,社会环境,课堂内部环境)

策略:实施预防性管理,减少问题行为发生;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积极开展行为矫正,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处理一般课堂行为的策略:(1)信号暗示,(2)提问同桌,(3)使用幽默,(4)有意忽视,(5)任务安排,(6)正面教育,(7)个别谈话,严肃批评。建立适宜的课堂学习规则,督促检查,严格执行。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