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股票投资建议

股票投资建议

时间:2011-03-01 18:48:17    下载该word文档

利空消化完毕 红周一可期

]

    周五的周末效应再次显现,投资者的脆弱心态尽显无遗。由于担心加息等各种利空在周末的出台,大盘在开盘冲高后不久就逐级下跌,跌破60日均线,午盘过后逐步拉回,尾盘在中石化的带动下迅速上攻,做空力量最后得到宣泄。第一次试探60日线的有效支撑。事实上,加息等利空早就在最近几次大跌中消化了,可以观察到,小盘股的下跌动能已经减弱了。指数有望企稳,短期看中小板个股有望掀起小小的炒作高潮。



  消息面上,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意见》,就依法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和全面部署。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近年来,老鼠仓频现,说明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美国公布的通胀数据再度向对美元持乐观态度的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美国10CPI同比小幅上升1.2%,核心通胀率仅同比上升0.6%,环比则不变。这显示出尽管亚洲多数国家正面临高通胀风险,但美国物价水平依然低迷。



  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发布了向国会提交的2010年年度报告。这份316页的报告有6个章节,全面涵盖了中美经贸、国防、外交、能源环境和审查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基本观点就是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并建议美国国会向财政部施压,要求财政部将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中美关系中的问题比较多,奥巴马政府对华态度也比较尴尬,充满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报告可能会在汇率之争上起到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



  综观未来格局,短期调整,中长期继续走牛的判断我们维持不变。尽管年底前再加一次息的可能较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策会有转折性的改变。当前经济复苏前景并不明朗,明年一季度经济初步企稳基本明朗,但随后仍然会面临复杂的局面,美日等国频频救市可以说明经济还是相当不稳定。明年继续是宏观上复杂和扑朔迷离的时期,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政策的转变一定会慎之又慎。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也就是说,政策收紧的力度还得在维持经济平稳的背景下进行,单边打压通胀而放弃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为零。牛市行情的本质并未受到影响,但是短期内仍未脱离调整的格局,投资者应该趁反弹机会减持仍处高位的个股,调仓换股是调整行情应该执行的操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调控的主基调将出台,而悲观预期也将修复,届时股市将重拾升势,迎来一波较大的主升浪。

 以下为历次调整后股市首日表现统计:

2007年后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后影响股市

次数

公布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首个交易日

沪指表现

24

20101119

17.5%

18%

0.5%

 

23

20101116

17%

17.5%

0.5%

上涨1.04%

22

201052

(大型金融机构)16.50%

17%

0.50%

下跌1.23%

(中小金融机构)13.5%

不调整

-

21

2010212

(大型金融机构)16%

16.50%

0.50%

下跌0.49%

(中小金融机构)13.5%

不调整

-

20

2010112

(大型金融机构)15.5%

16%

0.50%

下跌3.09%

(中小金融机构)13.5%

不调整

-

19

20081225

(大型金融机构)16%

15.50%

-0.50%

下跌0.05%

(中小金融机构)14%

13.50%

-0.50%

18

2008125

(大型金融机构)17.00%

16%

-1%

上涨3.57%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4%

-2%

17

20081015

16.50%

17%

0.50%

下跌4.25%

16

2008925

17.50%

16.50%

-1%

下跌0.16%

15

200867

17%

17.50%

1%

下跌7.73%

16.50%

17%

14

2008512

16%

16.50%

0.50%

下跌1.84%

13

2008416

15.50%

16%

0.50%

下跌2.09%

12

2008318

15%

15.50%

0.50%

上涨2.53%

11

2008116

14.50%

15%

0.50%

下跌2.63%

10

2007128

13.50%

14.50%

1%

上涨1.38%

9

20071110

13%

13.50%

0.50%

下跌2.4%

8

20071013

12.50%

13%

0.50%

上涨2.15%

7

200796

12%

12.50%

0.50%

下跌2.16%

6

2007730

11.50%

12%

0.50%

上涨0.68%

5

2007518

11%

11.50%

0.50%

上涨1.04%

4

2007429

10.50%

11%

0.50%

上涨2.16%

3

200745

10%

10.50%

0.50%

上涨0.43%

2

2007216

9.50%

10%

0.50%

上涨1.40%

1

200715

9%

9.50%

0.50%

上涨0.94%

央行为何上调准备金率而不加息?()

来源:人民网

2010111209:18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11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我做了一些目前形势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相关性梳理,主要就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不选择加息的举措谈自己的6点看法:



  1.负利率问题受到热钱流入的干扰,连续加息会增加风险。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20.70+0.221.07%

  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美日突然采取了新一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此时再度加息,会激发热钱大量的流入,从而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我们在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就业环境大受影响;另外加息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内外市场消费能力有限,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



  2.抑制物价的力度已在加大,但流动性泛滥的严重性却不减,所以,数量紧缩政策今后还是主旋律。



  近期物价上涨主要来自于农产品和大宗商品市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通胀防范措施。但是,流动性泛滥问题依然严重。因为在前期的救市阶段,政府已经投入了很多高流动性的货币,而现在由于内外市场上还是缺乏新的增长点支撑,故前一阶段的救市资金开始慢慢地呈现出多余的征兆。鉴于此,迅速回笼资金也是央行迫在眉睫的任务。



  3.收紧银根是为了对冲美日等国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4.上调准备金率是为了缓解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外汇占款压力。



  不管怎样,外汇进来的越多,人民币相应投放的规模就越大,这样就进一步激化我国通胀的压力。收缩银根也是对冲这种外汇占款的影响。



  5.因为贷款受控制,故加息只会增加银行成本。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也是配合银监会对银行贷款业务整顿的一项配套措施,而加息则不然。虽然对银行而言,加息后的息差依然不变,但由于最近信贷业务正在面临全面收缩整顿,加息实际上就是对银行的利润的一个严重打压。



  6.紧缩货币政策是为了缓解近期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



  对通胀压力,我们只好用直接干预价格和调节供需的办法来加以控制,而对升值压力,则通过间接控制热钱流入和收紧银根(对冲基础货币投放等)的手段来加以缓解。



  总之,我们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要通过利率和汇率的价格信号手段,疏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部门,从而尽快打造出摆脱危机影响、吸收流动性泛滥问题所急需的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数量调控的手段来控制热钱的流入和闲置资金进入虚拟经济部门或把实体经济部门虚拟化的投机行为(热炒农产品价格等),从而防止通胀和资产泡沫的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孙立坚)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盛岚)

不必担心美国再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陈炳才

2010年11月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表示,在将来的8个月内买进价值6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预计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将购买8500亿9500亿美国国债。美国此举引起全球的关注乃至质疑,国际社会评论认为美国是在播种恶性通货膨胀,而且将刺激全球资产价格膨胀,导致美元汇率贬值,引发全球货币战争,甚至有专家认为会导致美元崩溃。笔者认为,有关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反对和担忧认识言过其实,根本问题在于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缺乏分析和研究。

一、全球担忧美国再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原因

□□欧债危机过后,市场预期刺激性政策正逐步退出,美国却再次实行大规模量化货币政策,全球货币政策出现显著分化,在认识上,确实把全球都搞糊涂了。

美国再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何以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和担忧?原因在于:

第一,预期刺激性政策退出,美国却逆行。

2009年底以来,国际社会就在研究和讨论美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问题,讨论全球刺激性政策退出问题。对于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刺激政策是否应该退出,国际社会有两种认识: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提出应该退出应对危机的刺激性救助政策,包括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一种是以美国和中国为代表,一直保持刺激性政策的连续性,以求巩固救助政策的效果。

欧洲债务危机问题平息以后,全球经济和贸易相对稳定,因此,市场预期刺激性政策应该退出或逐步退出,但美联储却再次实行大规模量化货币政策,利率不动,自然要引起市场的怀疑和担忧。

第二,全球货币政策显著分化也是质疑美联储政策的重要背景原因。

今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向,即提高利率和降低利率政策同时并存。以澳大利亚、印度、巴西、挪威、新西兰、加拿大等国为代表,根据国内物价状况,判断通货膨胀处于上升阶段,因此而提高利率,尤其是澳大利亚,自2009年10月以来连续6次提高利率,印度3月和4月的批发物价指数接近10%,政府已经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第一要务,我国也在最近加入提高利率国家行列。以俄罗斯、加纳等国为代表,判断物价处于下跌阶段,因而降低利率。俄罗斯在去年连续10次降低利率的基础上,今年以来连续4次降低利率1%。而亚洲的韩国、印尼以及英国等的消费物价,今年以来的上涨幅度在2.6%4%之间,货币政策趋向提高利率。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再次实行量化政策,确实把全球搞糊涂了。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什么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购买的是金融资产,货币扩张可以不表现为物价上涨,也不反映为汇率贬值,而是表现为资产价格上涨,吸引资金进入,反而导致货币升值或稳定。

自2009年3月19日美国采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国际社会就认为美国印刷钞票,将导致全球严重通货膨胀,导致美元严重贬值,但一年多过去了,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今天,美国再次实行量化政策,也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要认清美国再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必须清楚美国危机的深度和救助虚拟经济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救助实体经济的宽松货币政策的差异。

第一,量化宽松货币购买的是长期金融资产。

从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危机开始,美国逐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其主要内容:一是将联邦基准利率从危机前的5.25%降低到接近零,并持续比较长时间;二是联邦储备银行创新各种金融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如通过招标方式向财务健康的存款银行提供贷款 TAF ,从一级交易商手中收购两房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发行的贴现票据,从符合条件的商业票据发行者手中直接购买无担保和资产支持的商业票据,为货币市场投资者提供融资便利(货币基金投资便利),设立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便利家庭和小企业所需要的信贷。这些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向市场直接提供流动性。三是联邦储备银行大量购买中长期证券,如购买机构债券和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购买国债等。

美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已从2009年3月前的重点解决流动性不足转变为购买金融资产。2009年3月5日,美联储购买的MBS(抵押支持债券)资产只有689亿美元,到2010年11月4日为10510亿元美元,同期,购买的国债从4747亿美元增加到8420亿美元,联邦机构债务证券资产从382亿美元增加到1497亿美元,合计增加的长期金融资产达到14609亿美元。

而欧洲央行到目前为止,只实行了600亿欧元的债券购买计划,而且明确时间期限为2009年7月到2010年6月。日本只实行了少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包括最近提出购买5万亿日元国债计划,也只有600多亿美元。

第二,货币购买金融资产不会导致汇率严重贬值和物价大幅度上涨。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购买的是金融资产,不构成对资源的直接需求,故不直接影响购买力和价格,只影响预期。因此,理论上认为,基础货币的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和汇率贬值,是适用于实体经济的理论,而对虚拟经济就不同了。

虚拟经济产生以后,货币扩张可以不表现为物价上涨,不表现为产品成本提高和出口利润下降,故也不反映为汇率贬值,而是表现为资产价格上涨(如不动产、股票和各种衍生金融产品价格),吸引资金进入,反而导致货币升值或稳定。

危机阶段货币政策购买金融资产,目的是保持资产价格稳定,乃至刺激对金融资产的需求,因此而吸引资金,不会导致物价上涨,出口产品成本不会提高,筹集资金成本反而降低,故货币没有贬值压力。但是,如果资产价格不稳定,却会导致货币贬值,如2008年9月中旬前的美元汇率就是如此。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目前主要用于购买长期金融资产,目的是稳定金融市场的长期证券资产价格,防止其下跌。因此,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美国巩固美元地位和保持美元金融稳定的无奈的不可或缺之举。

第三,美国金融危机深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没有到位,还将持续至少1年。

就流动性来说,美国已经退出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但就金融资产价格稳定来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不仅没有退出定量宽松,目前还在加大定量规模,增加对资产的购买。而且,就MBS来说,其价值损失比目前已经购买的金额还要巨大,笔者的估计在3万多亿美元的损失,目前只购买了1/3不到,但联邦政府赤字发债更需要联邦储备银行支持。

其次,目前美国市场的流动性问题虽然基本解决,但银行之间并不信任。到今年10月25日,美国破产的银行达到139家,接近去年全年的140家,银行间市场资金拆借并不活跃,不知道哪家银行突然宣布破产。更重要的是,虽然在2009年4月调整了会计准则,使金融机构购买的金融资产价值损失可以按照未来时间分段计算,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利润,减少了资产损失的压力,但也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消失了。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都没有采取这些措施。这个问题将长期困扰美国的金融机构。

再次,美国政府虽然成立了处理有毒资产的机构,但只是处置了部分有毒资产,仍然有很大部分未处理。而且金融机构的高工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也不利于降低金融机构成本。

最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采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支持政府财政赤字,将是一个长期行为,美国在可以预见的两年内很难出现财政盈余。

总的来说,由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购买的主要是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产品和价格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不存在因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导致通货膨胀问题。美国国内金融机构至少在未来一年内没有能力回购,因此,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将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持有金融机构的债券,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难以退出。

三、本轮宽松货币政策的后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解决通胀根本途径在于吸收市场过剩的流动性,不在于采取刺激性或宽松性政策,同时,适当让本币升值,降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通货膨胀效应。

第一,非危机国家面临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膨胀压力。

短期看,尤其是在2009年3月以后,美国采取定量宽松政策使得危机不再恶化,金融资产价格趋向稳定,再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过是在维持已有的金融市场稳定,但还未完全稳定。一次危机导致的资产损失,需要710年时间消化。中国、印度等非危机国家采取宽松信贷政策,尤其是增加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投资,扩大了内部需求,保障了经济的稳定,避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恶化,如果继续跟随美国量化货币政策,政策风险将加大,因为经济结构不同,政策应对的内容也不同。

长期看,全球采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有可能引发下一周期中的经济或金融危机。

亚洲货币危机后的10年,全球增加了6万亿7万亿美元官方外汇资产以及等值本币资产,导致全球外币流动性及本币流动性过剩,进而推动了石油等大宗商品资源价格的持续上涨,推动了美国金融创新和金融资产价格膨胀,导致美国网络科技泡沫破灭和金融资产泡沫破灭,这是美元扩张与泛滥的结果。

本次危机后,大量美元主要在美国本土,没有流向世界,但很多国家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另一种形式使本币膨胀,使得全球再次出现美元和本币的膨胀,其效应类似亚洲危机后的情况。

本次危机后,美国可以收回或退出定量宽松政策,而其他国家无法退出宽松信贷政策。因此,必然产生两种可能:一是推动对国际资源的需求,推动国际价格上涨;二是推动本国通货膨胀,或者是本国资源价格上涨,或者是本国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膨胀,并因此而导致汇率贬值。而且,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存在,但流动性扩张最终体现到哪一方面都会产生危机。

第二,采用宽松信贷政策的国家更应该注重利用汇率政策调节物价上涨。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为应对危机,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刺激性(扩张型)财政政策,这是全球性的。如果说美国、英国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导致美元贬值,那么,欧洲中央银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也会导致欧元的贬值,包括人民币、英镑等也都应该贬值,这是一样的道理。不能认为美国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就会通货膨胀,其他国家不会,美元会贬值,其他货币不贬值。如果各国都应该贬值,汇率就会循环贬值,汇率将仍然回到原始的均衡点,就是说,美元在目前的水平波动或相对稳定,不会大幅度贬值。

但是,由于美国定量宽松政策退出困难,美元相对其他货币可能贬值或处于低水平状态,这将加剧汇率市场的波动。

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面临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膨胀的风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为需求扩张可能保持高价格水平,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吸收市场过剩的流动性,不在于采取刺激性或宽松性政策,同时,适当让本币升值,降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通货膨胀效应。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谁制造了300点暴跌?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93粉丝

关注

竹萧寒依

竹萧寒依

383粉丝

关注

2010112009:10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核心提示:股指期货市场根本没有价值投资,完全是以趋势投机交易为主,本轮暴跌是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的首次联动碰撞。

  1118日,承前一个交易日的反弹惯性,深沪两市再次震荡上扬,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分别上涨了0.81%1.23%

  虽然对至今依然在市场中坚守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动力源11.66+0.403.55%

中国平安57.71+0.060.10%

中国石化8.35-0.04-0.48%

招商银行13.56-0.12-0.88%

中国石油11.28-0.11-0.97%

的投资者而言,暴跌之后的持续反弹犹如暴风雪后温暖的阳光一样弥足珍贵,但惊魂未定的投资者并没有从中获取多少安慰和欢乐,于惴惴不安中担忧着是否还将有下一次暴跌风暴再度袭来。

  自1111日红十月启动的持续上涨行情突然见顶,至1117日,上证指数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大跌了8.88%,近300点的暴跌几乎将投资者近下半年以来的投资盈利全部吞噬殆尽,接连降临的单个交易日的百点长阴、各种靠谱不靠谱的利空流言蜚语,让整个市场从牛市启动的一片欢腾顿然转为凄惨的风雨飘摇和高度恐慌的肆意弥漫。

  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中国股市出现的近300点暴跌,对投资者来说是一次残忍、痛苦的洗礼,尽管没人知道导致这次暴跌的真实原因和幕后推手,但是人类痛定思痛的习性开始让整个市场在反思。

  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公司和个人身份的某知名期货公司中层告诉记者,对市场信心的判断,通常的做法是参照下一个月主力期指合约的表现,而在深沪两市现货市场接连不断的暴跌期间,IF1012合约的走势非常平稳,应该不存在太大的基本面的系统性风险。本轮暴跌的真实原因可能与一些投机资金人为操纵有关。

  而知名指数专家、统计学博士毛迅表示,深沪股市大跌,商品期货投机资金以高度投机手段对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劫持和血洗,此次血洗是投机资金利用指数制度存在的系统漏洞,通过传播谣言、资金操纵控制权重股影响市场来实现。

  漫天飞舞流言击垮股市

  中国股市每运行到一个关键关头,总会有各种利多或利空的流言漫天飞舞。

  1111日,上证指数最高上冲3186.72点,10月以来启动的牛市行情在这一天达到了巅峰。

  也许应验了幸福时刻总是短暂的这句话,在当日盘中就开始有加息和上调印花税的传言幽灵在市场上空四处飘荡,在利空传言的影响下,深沪两市当日迅速冲高回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行情阶段性见顶之印象。

  尽管上调印花税之传闻很快被权威部门及时澄清,但传言却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骆驼一般将大盘击垮。

  1112日,上证指数大跌了162点,高达5.16%的跌幅一下子将市场5日、10日、30日均线支撑一举击穿。

  在随后的日子里,深沪两市下跌走势一发不可收拾。

  1116日,上证指数狂泻119.87点,下跌3.98%,深圳成指下跌7%1117日,上证指数再度倾泻了55.68点,下跌1.92%,深圳成指下跌4.61%;而沪深300指数跌势更加凶猛,每一次的跌幅都大大超过了上证指数。

  在这急剧动荡期间,尽管印花税传闻被澄清,但更多其他的流言又开始纷纷流传。

  先是某公募基金总经理被双规,接着是基金仓位达到88%的高位后集体大幅减仓,最后是高盛建议卖空中国股票。

  事后证明,上述传言全部为子虚乌有。

  传言被双规的老总只是去医院做了个小手术,基金仓位虽然有所减轻,但只有两成的股票型基金仓位减持至70%,高盛卖空实际上是向其香港的短线交易客户发出的操作建议,和中国股市基本面毫无关联。

  本报前期报道《当股市遭遇范式恐慌中》曾明确指出,山雨欲来风满楼,在恐慌之中,传闻的作用往往胜过真相本身,或许范式恐慌仅仅是一个开端,真正的较量还在进行。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一股力量如此热衷传播子虚乌有的谣言,其背后究竟暗含着什么样的不可告人的动机呢?

  谁在疯狂造谣?

  当中国亿万股民沉浸在久违的大牛市行情时候,一场神不知鬼不觉的阴谋正在策划和行动中。大约20家券商在期货市场开始利用这波很脆弱的牛市,干大赚一笔的勾当,他们逆势而为,暗暗建立空单大仓。此时的股市已经是压抑两年的火山,一发不可收拾,两市成交量屡突破创纪录的5000亿成交量,没有人怀疑这是一个大牛市的开端。但是也有不高兴的,这些不高兴的就是那些建立空仓的期货机构。1026日开始,股市成交量直线上升,预示行情将向上突破。事实上,作为中国股民牛市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3000点,这个点位已经被反复试探。1114日,以3%的涨幅强力突破。屡屡上涨的股市造成了股指期货做空机构的巨大亏损,11月合约将于1119日交割平仓。时间仅仅一周,如果此间股市不能下跌,他们将造成10亿元以上的亏损,反之则能获取惊人的暴利。

  上述这段让人震惊的言论,是记者于1118日在MSN好友聊天群里看到的。

  那么,真有人利用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及其手握的重金,通过操纵现货、期货两个市场谋取暴利吗?

  那位上海某期货公司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我们的大客户都是这么干的,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同时操作,互相套利。

  毛迅博士告诉记者,现在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机构,有80%来自商品期货,他们的自有资金或许有限,但利用财务杠杆可以产生巨大的市场影响力,有些机构完全有实力操纵股票现货市场指数来在股指期货市场上盈利。

  投机资金操纵牟利的筹码

  股指期货市场根本没有价值投资,完全是以趋势投机交易为主。在以往,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两个市场联系不大,大家各自玩各自的游戏,本轮暴跌是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的首次联动碰撞。毛博士说道。

  据毛介绍,无论是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都存在一大批空头。他们经常是现货、期货同一个方向做投机。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股票现货市场的大涨,让这些投机资金遭受了现货和期货双双亏损的重创,他们时刻在寻找咸鱼翻生的机会。

  自今年以来,股指期货的空头资金一直通过融券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两只股票做空股市,但是砸来砸去,没有对市场产生任何影响,融券和股指期货的空单同时出现了严重亏损。毛博士指出,今年10月以来的牛市行情就是由有色金属、煤炭板块带动起来,其上涨动力源自大宗商品、石油商品期货的大涨。本轮行情与商品期货的繁荣有着直接关系。

  据了解,股指期货空方资金在融券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两只股票打压股市失败后,随着牛市行情的持续发展,这些空头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于是,空方资金背后的各种势力一边散布各种似是而非的利空谣言,一边想办法破坏股市上涨的节奏,甚至不惜采取极其冒险的行动。

  在投机资金狂拉石化双雄营造市场头部假象之前,他们已经在股指期货市场上成功地搞了一次鬼。

  112日,IF1012合约推出。开盘当天,投机资金人为将合约点位推高至3700点左右,在随后的三个交易日内,12月主力合约接连出现大跌。

  然而,12月合约的大跌并没有彻底改变市场走势,投机资金只得将黑手伸向股票现货市场,于是有了狂拉石化双雄一幕的上演。

  1111日,空方资金突然狂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只权重股,成功的营造了大盘阶段性见顶的空袭预警信号。

  由于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只权重占上证指数的合计权重高达15%左右,只要少量资金即可轻松影响上证指数的走势,进而通过上证指数影响沪深300。空方拉动中石油、中石化的举动十分冒险,一旦市场朝着他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这些资金将有可能赔得血本无归。毛如此评价空头资金的自救举措,因为中石化、中石油大涨有可能带动大盘持续上扬。

  在毛博士看来,正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上证指数中的权重畸高,为投机资金操纵股票市场提供了漏洞。

  毛指出,沪深300指数的市值占沪市市值的比重达60%,理论上,沪深300指数走势应该影响上证指数,但现在一切都反过来了,根源在于上证指数编制的权重结构失衡,个别股票走势能够严重影响整个市场。现在有个严峻的现实,就是作为股指期货交易标的的沪深300指数,并不能替代上证指数,上证指数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历史地位已经不可能动摇。

  上证指数权重结构不合理是中国市场指数的系统性风险,必须尽快改变这一局面,否则,随着市场开发程度的提高,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利用这一漏洞将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无法估量的市场风险。毛博士指出了中国市场指数存在的制度性漏洞和风险。

  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应该与沪深300、上证50相一致,目前的上证综指采用的编制规则是总股本加权平均,而并非流通股股本加权平均,目前的现实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值不能自由流通,新上市的大盘股尤为明显。如果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改用自由流通股本权重编制,这样一来,即使市场流言满天飞,在投机资金不能操纵的前提下,市场的震荡亦不会如此剧烈。毛博士建议上证指数对编制漏洞进行修补。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股票投资建议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