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2018-06-05 09:53:50    下载该word文档

德阳五中高2017级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

21.《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道:(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向中国走私片         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C.英国在贸易中处于逆差D.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 

22.对于《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道光皇帝和耆英等人所看重的是把条款中 “割让”换成“赏借”二字。这说明清统治者(  )

A.统治黑暗腐败投降卖国         B.缺乏近代民族国家意识

C.认为丢失香港意义不大         D.用“礼”维护国家主权

2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李鸿章说:“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这说明李鸿章(  )

A.接受外国公使进京的近代外交方式 B.认为外国人进入中国意在刺探情报

C.希望战争时期与敌国进行谈判斗争 D.互市对经济发展有利不能轻易偏废

24.从18951913年,随着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至少又有136家外资制造业和采矿企业在华建立,它们创办时的资本投资额都超过十万中国元,导致“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5.有学者评述到:“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下列事件发生在这场战争期间的是(  )

A.黄海海战            B.反割台斗争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6.上海的《申报》受台民爱国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这反映了(  )

A.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  B.反割台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报刊的关注推动反割台运动的兴起  D.清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反割台斗争

27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这体现了美国(  )

A.抵制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        B.重视发展美中关系

C.在国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        D.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28.在清统治前期,民间抗清多用“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却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说明当时(  )

A.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能正确区分国家与封建王朝的关系 

C.仍然无法冲破皇权主义思想的束缚D.对中外反动势力已有了理性的认识

29.义和团揭帖中有以下诗句:“沿河一带建楼房,扯旗放炮逞刚强;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盲目排外性,对清政府缺乏警惕 B.缺乏正确斗争目标和正确理论指导

C.利用迷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 D.组织过于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

30.史料:到114,“上海独立风声更紧,京官逃避天津日以千计”。有人在天津车站目睹,“适北京车到,车中填塞几满,旗妇初易汉装者尤多……又有逃官多人,易其服色,仓皇行走。”该史料最可能出自于 ( )

A.《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B.《国民革命:人民大革命》

C.《反洋教:索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D.《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

31.“真正决定革命和保皇胜败的,不是辩论,也不是棒子,而是国内清政府的政策,如果清政府的政策一直比较对头,能够充分满足地方实力派和士绅的利益,保皇派肯定占上风,革命基本上就没戏了。”作者认为(  )

A.辛亥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B.地方割据削弱清政府的力量 

C.晚清政府变革迟缓引发革命     D.晩清派系林立政局复杂动荡

3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辛亥革命(  )

A.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B.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33.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最高纲领具体化为这一历史阶段的基本纲领和任务,认识到共产主义是“渐次达到”的。中国共产党得到这些认识开始于( )

A1922年中共二大 B1927年八七会议

C1935年遵义会议 D1945年中共七大

341927年,天津《大公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党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浙,世人惊为意外,渐认为南北势力将有不可测之变化。”这说明(  )

A.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       B.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C.北伐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D.国共合作取得巨大成功

35.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  )

A.国共合作             B.秋收起义

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36.《长征组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这部分歌词反映的史实是()

A.四渡赤水河 B.召开遵义会议

C.飞夺泸定桥 D.甘肃会宁会师

37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图中排列正确的是(  )

A.①会宁 ②吴起镇 ③汉口 ④瑞金  B.①吴起镇 ②会宁 ③遵义 ④瑞金

C.①吴起镇 ②会宁 ③遵义 ④南昌  D.①会宁 ②吴起镇 ③九江 ④南昌

38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呈给天皇的奏折中写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为实现“征服满、蒙”和“征服支那”采取的军事行动分别是 (

A.发动甲午战争与制造九一八事变 B.制造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

C.发动甲午战争与制造卢沟桥事变 D.制造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

39、假如你到南京旅游,当参观南京总统府时,你会发现在总统府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结束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C.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

40、下表为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这说明(

A.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府B.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C.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D.是多党制政府

第二卷

64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沉沦与抗争双重变奏的历史,在屈辱中抗争奋起,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和富强,实现国家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4分)

材料一

7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两处的侵华战争名称,(4分)并分别指出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2:《申谕英夷告示》“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

材料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失台。”“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材料4:“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2)材料234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什么?(2)依据材料和所学列举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2个以上典型史实以说明该主题,由此你能得出的历史认识或结论什么?(6分)

材料5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简析其影响。(8)

6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四章

经济政策

第二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第五章

文化教育政策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少,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思想观念?写出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全称,并简析这部宪法对于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意义。(8)

(2)据材料二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4)

(3)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该宪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



德阳五中2017级高一历史半期考试题

一选择题答案

21 D 22 B 23 A 24 C 25 A 26 A 27 D 28 C 29 B 30 A 31 C 32 D 33 A 34 D 35 C 36 B 37 B 38 D 39 C 40 C

2 材料题

64.24分)(1)战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

地位: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化。(2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主题:近代中国军民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

史实: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24分)

结论(认识):中国军民坚持不懈的反抗,是列强未能将中国变为殖民地(或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2

(3)内涵:①忧患意识;②反抗精神;③爱国精神;④自强不息。(每点1分,满分2分。任答2点即可。)

影响:①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②有利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③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每点2分,共6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65.(16分)【答案】(1)观念:主权在民、法律至上(或宪法至上)(2分,写出1点即可)

全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

意义: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的建立,(2)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2)

(2)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2)

地位: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2分,答其中一点即可。)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意义: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分)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