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精练(含解析)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精练(含解析)

时间:2019-09-16 03:30:33    下载该word文档

10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广州模拟)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  )

                    

A.农业生产不受重视 B.白银大量外流

C.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D.市民阶层兴起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低银”“低假银”,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趋利思想,说明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农业生产不受重视,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白银大量外流,B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善书劝诫乡绅、商贾、大众不使用低假银”,无法说明市民阶层兴起,排除D项。

2.(2019湖北武汉模拟)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帝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

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的地位

B.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答案  B 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的地位说法错误,A项排除;材料中政府颁布新政,保障佃户权益,其表明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租佃关系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得出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是以偏概全,D项错误。

3.(2019广东深圳模拟)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这反映了清代(  )

A.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

B.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C.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

D.农村贫富差距加大

答案  C 材料信息反映了清代田地主人更迭频繁,说明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故选C项。题干信息未体现土地兼并是否合法化,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农业生产衰退,B项错误;土地买卖无法说明农村贫富差距加大,D项错误。

4.(2019河南洛阳模拟) 明初时民间机户就已存在,明中叶以后数量大增,不仅存在于城市,也存在于乡村,并促使一批丝织业市镇的形成。这说明(  )

A.丝织业最先出现雇佣关系

B.民营丝织业技术发生变革

C.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明代民间机户出现并存在于城乡之中,还促使一批丝织业市镇的形成。这说明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故选C项。A项材料无法体现;明代民营丝织业技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并未发生变革”,B项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5.(2018河南新乡调研)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是超越了定期市的阶段,如苏州昆山县的半山桥市,“民居辐辏,朝夕为市。这反映了当时江南(  )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工商业市镇日渐兴起 D.生活观念发生转变

答案  A 明中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突破了集市贸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江南地区出现大量的市镇交易正是其表现,A项正确;封建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材料并未提及,B项错误;市镇贸易的涌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外在表现,C项错误;生活观念材料未提及,D项错误。

6.(2018课标Ⅰ)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  B 本题考查明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观察图文材料,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政府组织的一次远洋航行,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贡献的奇珍异兽看作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本质上说明了明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既未反映海禁政策,也没有反映传统观念的更新,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D两项错误。

7.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

A.实行闭关政策 B.开放海禁政策

C.发展福建海洋渔业 D.采取抗倭安民政策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谭纶认为,闽人靠海为生,但海禁甚严,导致该地居民生活贫困,转为盗贼。这表明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政策,故选B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谭纶主张开放海禁,并非发展福建海洋渔业,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抗倭安民,D项错误。

8.(2019湖南长沙模拟)中国古代对于农民的称呼,青铜器上有”“”,先秦文献有称野人”,秦汉有称”“”,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明清时称庄客”“”“农民,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

C.农业赋税制度的变革 D.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答案  A 中国古代农民称呼的不断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以及农民地位的变化。

9.(2019山西晋中联考)在福建馆藏的康熙四十三年至乾隆十二年的33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23,约占70%,货币借贷10,约占30%。在乾隆十七年至道光三十年的131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仅24,约占18%,货币借贷107,约占82%。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货币地租已取代实物地租

B.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

C.商业发展改变了经济结构

D.农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康熙四十三年到道光三十年,谷物借贷占比下降,而货币借贷占比上升,这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B项正确。货币借贷占比上升,谷物借贷占比下降,并不能表明当时货币地租取代了实物地租,A项错误;当时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变化,C项错误;D项所述材料无法反映。

10.(2017课标Ⅰ)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朝廷制定了许多用以区别不同群体等级身份的规定,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饮食器具也在其中。从材料信息可知,到了明朝后期,人们已经违背了朝廷制定的关于器皿使用的规定,这反映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加强,A项错误;明朝后期,传统伦理并未瓦解,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D项。

11.(2018安徽江南十校”3月考试)《大清律例》载:“如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此规定主要反映了清朝(  )

A.法律带有野蛮特征 B.钱庄、票号较为普遍

C.仍然推行抑商政策 D.重视规范商业行为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大清律例》规定,如果钱庄、票号的人有挪用、侵吞民户存款行为,朝廷将拘拿押追”,此规定主要反映了清朝重视规范商业行为,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AC两项;B项与材料信息主旨无关。

12.(2018四川达州模拟)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海禁政策。这说明(  )

A.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

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连

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答案  A 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的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A项正确;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连严重偏离材料主旨,B项错误;海禁令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必然产物,当然外部的殖民威胁加剧了这一政策的出台,C项错误;西方入侵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表述,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广西柳州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寇危机,暴露了明朝官方应对海上危机的乏力,意味着朝贡贸易走向尾声。最终在调兵遣将平息倭寇以后,明朝海洋政策完成了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的转折,做出了重大调整。政策转变意味着制度变迁,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虽然经历了诸多曲折,但是,前者孕育了福建海商合法化及其集团的崛起,到万历末年,“海舶千计,漳、泉颇称富饶”,中国海商集团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成为17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的主体;后者孕育了葡萄牙人入居及其经营海上贸易合法化;澳门的兴起和发展,自一开始,就是中国海商与居澳葡萄牙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澳门形成广州外港,开辟了多条国际海上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全球。两种海上贸易模式预示了晚明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新格局——东西洋贸易网络正式开创运行。制度变迁导致的海上贸易新模式为民间海商迅速崛起为中国海上力量的主体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

材料二 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嘉靖年间海洋政策的调整及影响。(13)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海洋政策未能如英国人所说控制海洋、控制世界的原因。(12)

答案  (1)调整:由官方朝贡贸易到商人出洋贸易;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海禁到允许月港开海、澳门开埠。(6)

影响: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澳门的兴起和发展;开辟了多条海外贸易航线;使白银大量进入中国;加速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每点2,任答37)

(2)原因:①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不充分,不具备控制世界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政府的海洋意识不强,虽然允许民间参与海外贸易,但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不够;③文化上:重农抑商的意识根深蒂固,束缚了商业的发展。世界范围看:葡萄牙、荷兰等西方国家迅速开展了殖民扩张,挤压了中国商业的世界市场。(每点3,12)

14.(2018山西运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明太祖发布诏令禁止白银流通,但是到了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

但是,历来国内采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

材料二 明清之际就有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其中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以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

——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白银货币化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或观点),并就所拟论题(或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

答案  答案:示例

观点: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很大的风险性。

论证:(1)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具有较大的价值。比其他金属铸币拥有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比纸币的购买力更加稳定。事实上,明代民间贸易冲破政府的禁令,既有白银自身属性的原因,也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选择。

(2)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必须与经济总量相适应。当市场上的商品丰富而白银总量较少时,它显得特别贵重;反之,白银总量较多而商品供应不足时,白银就会贬值。因此,白银的购买力也是随着商品数量和白银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不是十分稳定的价值尺度。

(3)明代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有大量白银流入。表面上看,这是对外贸易顺差的表现,值得肯定,但是中国以外来的白银为主建立了银本位制,实际上中国市场上的白银主要依赖外国的输入。一旦外国减少或停止对中国的白银输入,必然造成国内白银的缺乏,从而造成中国经济的损失,加大中国经济的风险性。

(评分说明:给出观点,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9)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