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时间:2023-11-18 04:13:36    下载该word文档
兰陵县小学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调研
许彦博
【摘要】兰陵县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大部分处于隔代监护状态.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面临许多问题,包括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低、教育主动性不足,无法尽到教育职责;留守儿童易出现不良倾向,而学校教育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可以充分利用好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力量,在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校设立专职社工岗位.前条件已经成熟,可以从最迫切需要社工介入的小学入手,在实践中摸索好的工作模.
【期刊名称】《济南职业学院学报》【年(,期】2015(000005【总页数】4(P52-55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兰陵县;社会工作【作者】许彦博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山东临沂276005【正文语种】【中图分类】C913.5

兰陵县小学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调研许彦博

(临沂大学,山东临沂276005

摘要:兰陵县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大部分处于隔代监护状态。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面临许多问题,包括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低、教育主动性不足,无法尽到教育职责;留守儿童易出现不良倾向,而学校教育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可以充分利用好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力量,在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校设立专职社工岗位。当前条件已经成熟,可以从最迫切需要社工介入的小学入手,在实践中摸索好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兰陵县;社会工作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270(201505-0052-04作者简介:许彦博(1976—),男,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法学院讲师。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临沂市社科联课题“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3SKL2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兰陵是蔬菜大县,其流动人口流出方向主要在长三角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具有典型性。在对兰陵县父母双方均外出、跟随祖辈生活的小学阶段儿童的教育情况较集中的几个乡镇的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共性的问题。一、兰陵县农村小学龄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兰陵县人口130万,是闻名全国的“大蒜之乡”“牛蒡之乡”,常年有三十万人在长三角从事蔬菜经营,仅上海一地就有14万之众,甚至形成了一些“兰陵村”。在当前各种社会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关注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才能使应该被关注的群体得到充分的照顾。从教育规律上讲,父母一方在教育上的缺位,对儿童的成长造成的影响,较双方同时缺位是要小得多的。所以,
应该把父母只有一方外出的儿童排除在留守儿童的概念之外。
父母同时外出的留守儿童,多数是交给祖辈抚养教育,根据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报告》,留守儿童中的79.7%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小学阶段的儿童相对于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依赖性更强,隔代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更大;相对于学前教育及年龄更小的儿童,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数量要大得多,毕竟孩子太小而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情况不是太普遍。
在兰陵,留守现象最为突出的是南桥镇、向城镇、长城镇。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夫妻同时外出务工倾向于将男孩带在身边,女孩容易成为留守的优先对象。根据对南桥镇中心小学教师的走访调查,在其所授课的班级,留守女童的比例远高于留守男童。
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在所调查的小学阶段不同案例中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儿童十分懂事,知道体贴家长,学习成绩在班级中靠前;有的成绩不突出,但也没有什么不良行为,基本中规中矩。但总体上,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在留守儿童中出现的比例要远高于非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调查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隔代监护人的年龄大,文化素质不高
作为小学生的隔代监护者,其年龄基本都在50岁以上。如果被监护人是小学高年级或外出打工者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较靠后,则隔代监护人往往都要在60岁以上,70岁以上的也并不是个案。在这个以55-65岁为主体的隔代监护者中,其上学年龄正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一方面,受时代的影响,其文化水平一般在三年级及以下,初中以上的都很少。建国前,兰陵郯城一线是社会治安非常混乱的地区,民风彪悍,对文化学习的重视度不高。建国后到文革结束,兰陵的初级教育仍相对落后,
在这样环境成长起来的隔代监护者,其对孙辈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现在由于学前教育的普及,小学教材比几十年前难度要大得多,颇有小学初中化的味道。隔代监护者望书兴叹,有心无力。(二)隔代监护人的教育主动性不足
很多隔代监护人不愿意照顾孩子,表示这是没有办法迫不得已的选择。自己年岁已大,还要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但孙辈是家中的希望,是自己身上流淌的血脉,作为祖辈也盼望自己的后代能健康成长。为了家庭的长远发展,他们不得不挑起了照顾孩子的重担。
走访案例1:南桥镇王某,62岁,和老伴带着二儿子家的7岁的男孩。“俺老两口带这娃可受难为了。大儿媳意见很大,说俺偏心眼,她闺女没给拉巴(抚养),这都不上俺的门。这个娃,也不听话,才上一年级,就不想上学了,天天念叨着要跟他爹娘去江苏。一催他做作业,一瞪眼就跑出去了。”“学习也就是让他把作业做完,还能怎么样?有老师教着。”
在走访的几个案例中,隔代监护人都认为学习是学校老师的事,自己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对比临沂城区的孩子,周末、寒暑假父母带着去上一个一个的辅导班,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是散漫无聊的,他们在以后的竞争中必然和前者没有可比性。
主动性不足,主要体现为多数隔代监护人的教育态度。“孙子是豆腐上的灰,打不得吹不得”,要是严厉了,孩子会告状,儿媳会有意见。爷爷疼孙子,非常容易溺爱。
据相关教师反映,有相当一部分隔代家庭教育背景下的留守儿童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作业完成情况糟糕,抄袭作业或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司空见惯,有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甚至出现了厌学、弃学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隔代监护人的教育态度有问题。

走访案例2:刘某,女,35岁,小学教师,三年级班主任。“爷爷奶奶带的孩子,特别难管。我们班有个学生,打架了,让家长来处理。爷爷来了,先说几句好话。就把矛头对向别家的孩子,袒护着自己的孙子,倚老卖老,胡搅蛮缠,我们也没办法。有的就说,小孩这么小,老师多费心,我也没办法呀。我一让他写作业,他就掉眼泪,他爸爸电话里让我使劲揍,我哪能下得了手?”(三)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留守儿童价值观出现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主流是好的,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方面出现了危机。比如,他们有的为人处事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有的存在小偷小摸的行为;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兰陵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留守儿童盗窃案,其盗窃的目的竟是为了让父母回来看看她。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大的,而隔代监护人一般采用温饱式的教育,根本无法切实感知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难以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有的隔代监护人试图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矫正,却由于巨大代沟的存在而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监护人认为已经是离经叛道了,被监护者却认为同学们都这样,监护人是老古董。有的留守儿童对祖辈的辛勤劳动和热情关心不是心存感激,而是抱怨他们动作慢,爱唠叨。多次沟通失败甚至是发生冲突后,监护人最后不得不退让,回到了温饱式教育的原点。“管不了,不管了,让他爸爸回来时管他”。外出闯荡的基本动因是改变现状,家长们对留守的孩子多有深深的内疚,对孩子进行物质补偿就成了他们心理安慰的方式。比起非留守儿童,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手中有很多钱,并能自己支配。调查中有非留守儿童这样表述:
“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有时能要到两三元,手里有五元钱的时候很少。他们(指班上的几个留守儿童)有时都拿着百元的大钞来上学,手里有十元二十元钱是经常
的事,我和他们都玩不到一起去。”
由于农村物价较低,特别是小学周围垃圾食品充斥。对于追求味觉的小学生来说,“有钱的感觉真好”,这就极易形成儿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价值观。他们认为,读书辛苦,还不如过几年像父母那样出去卖菜赚钱。三、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结构大变迁的必然产物,不可能有彻底解决的方案。只能试图寻找办法,把问题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尤其是要把投入重点放在有严重不良倾向的儿童身上,防患于未然,避免其因失败的自我体验而成人后走上反社会的道路。
(一)现行常见应对措施中存在的缺陷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很多的对策思路,一般常见的有:1.发展地方经济,减少人员流动
[1]。但这样的看法实际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产业要地区有分工,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像兰陵这样的蔬菜大县,人员从事蔬菜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的各环节,更是如此。
2.政府工作人员多多参与救助。这个方案看起来可行,很多政府部门也确实采取了行动,抽调人员当“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但因一般都是兼职行为,可持续性是个很大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帮助和爱护应当是持续性的、长期的,最忌讳的是搞形式主义和运动式的“一阵风”。走访中,就有知情人透露了一些和媒体报道大相径庭的情况。搞活动启动仪式,挂个牌子,拍几张照片,就没有下文了。很多活动集中在节假日,采取上一堂法制课,送一些书包、文具之类的学习用品。3.乡镇社区积极介入。乡镇社区工作人员加强对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的教育,并教给他们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观念。乡镇可设置教育机构,开展社区教育。社区应为放
学回家的留守儿童开辟一个固定的活动空间,对他们的业余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社区可以通过一些社区教育活动,塑造留守儿童的优良道德品质。这种建议很好,但在当前基层政权建设相对薄弱、事务繁杂的情况下,实际是很难做到的。4.父母作为直接监护人要尽好责任。孩子的父母要时刻关注家里的状况,给老人多一点关怀,给孩子多一点关爱,经常给家里打电话。父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将孩子带在身边一起生活,一方面可以照顾孩子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更正[2]。事实上,儿童留守,是父母不得已的选择,正常家庭没有谁会有这样的主观故意。在外打拼,十分辛苦,甚至过春节都会因各种原因不能回来团圆。所以这样的提法,也只能是一种善意提醒而已。
(二)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也有了很多探索,但基本还没有找到应试之外的有效办法。在成绩的巨大压力下,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只能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转。在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下,教师无法对留守儿童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予以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为了提高升学率,追求质量,好学生、有潜力的学生得到老师的充分关注。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很多年轻有为的老师都调到城市工作,农村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问题很少顾及,也缺乏相关的教育技巧,根本无法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和误区。当然,老师本身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每个班的学生数量多,不可能关心到所有的学生,提出成绩之外过多的要求也是不近人情。
学校是留守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其重要性甚至要超过家庭。老师的喜爱和关注程度对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儿童在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时,往往参照老师这一“绝对权威”的观点,即使是看似“玩世不恭”的学生,实际内心也十分在意老师的评价。好学生差学生的标签,一旦有意无意被贴上,就很难揭
下来了。所以,老师即使不能对其充分关注,也尽量不要进行打击,尤其不要伤害自尊。当然,班里有捣乱的学生,影响了班风,想学习的学生会大受影响,管理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三)在学校设立负责留守儿童教育的专职社工岗位
要解决好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还是要有专业人员来进行常规化的日常管理。
隔代教育者文化素质不高、教育缺乏主动性,学校教育应试化等问题,都不是简单采取什么对策就可以根本解决的。不能做到最好,最起码要努力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保证留守儿童将来不至于走上社会对立面。关键是要有专职人员让其感觉到社会的关怀,这样的人就是在学校中专设的社工人员。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下一切以成绩为中心,教师不可能对留守儿童予以足够关注,已经背离义务教育的本质。所谓义务教育,首先应该是公民教育,让一个个儿童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公民教育中显现出适合继续深造的群体可以走上文化课的精英教育之路。成绩上适合不适合继续深造,都是有尊严的。人的能力有差异,承认有差异才是最大的教育公平。
经过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优秀大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素养,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他们到这样的学校做留守儿童的工作,是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
设立社工岗位,有便利的现有条件可以利用。有政府部门、学校先期做的一些工作,如兰陵县向城镇中心小学设立的“留守儿童之家”、沂南县在部分中小学设立的“检察官工作室”、兰山区在半程镇中心小学设立的留守儿童“爱心家园”。让这些场所先安排进一名专职社工,做好试点,根据成效做进一步的改良推广。总之,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当前是一个紧迫需要更多资源介入的大事。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提供资金,牵线搭桥,让各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力、技术特长与农
村社会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共同为这一事业贡献力量。参考文献
[1]苗小强,李淑霞.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研究综述[J].传承,2010,(5:159.[2]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2005,(6:88.
(责任编辑:孙建霞)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