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7 联系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特点分析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7 联系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特点分析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12-02-29 23:34:32    下载该word文档

7 联系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特点,从发展和体制角度分析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对策。

最近40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系统有了极为迅速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摆脱了殖民统治的国家都继承了那种仅仅是为了培养地方显贵和少数有文化的官员的基础狭隘的教育系统。大多数殖民政权不信任受过教育的“本地人”,并惧怕群众性教育所带来的后果。即使在拉丁美洲,尽管大多数国家在19实际初就获得了独立,但那种僵硬的阶级结构使得学校的正规教育基本上仅限于乡村的权贵和境况良好的城市居民。

独立后,政治使命发生了急剧变化。新独立的政权决心要在如此短的时间中改变如此多的事物,他们发现,能够较快做到的最得民心的事情就是建立学校。一个现代化的经济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建成,而一个现代模式的教育系统则只需要几年的时间便可建成。于是,教育的迅速发展便受到的鼓励。

在校生的人数呈波浪式增长。首当其冲的是小学。接着,随着愈来愈多的孩子们从小学毕业,中学便形成在校人数的高峰。再过若干年,受到冲击的则是大学、技术学院及其他高等学府。

教育的迅速发展,常常引起师资的匮乏,从而导致班级规模的扩大和人用一些未经严格训练的教师。有些时候,用几年的时间扩大师资培训规模,以便克服最严重的师资短缺现象。然而,在许多国家,教师短缺的情形一直延续至今。尤其是那些贫困偏远的地区,教师也像其他的政府官员一样,不愿到这些地方去服务。

由于扩大正规学校教育而导致的财政压力,早在60年代便开始显露出来。很少有几个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费用能够满足对教育的社会需求。因此,在那些经费紧张的国家中,教学质量大概是下降的。随着私立中学和私立学院的出现,有可能由个人来支付绝大部分学费,从而为那些申请不到公立学校的人提供了一个就学的机会。

地区与社会阶层间严重的不平等,称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体制的特征。在许多国家,生活在大城市或来自于优越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孩子,受教育的可能性远比来自农村地区或普普通通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要大得多。由于受过教育的人往往能找到较好的工作并得到较高的收入,上述的教育格局使机会与收入的分配更加恶化了。

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体制中,学识受到局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英国学者罗纳德·多尔所说的“文凭病”。首先注意的完全不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他们更关心的是获取证书或文凭。学校里所学的课本知识不能适应职业市场的需求,似乎使问题进一步恶化了。大学生毕业生们最后不得不接受的工作与他们所受的教育简直是分马牛不相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较多问题。本文试用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提出对策思路。

一、问题

()教育结构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教育结构呈明显的失衡之势。初等教育发展相对不够,中等教育呈单一化方向发展,而高等教育却在疯狂扩张,出现了严重的初、中、高等教育的不平衡。过度发展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得不到普及。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容易出现的一种失衡。出现这种类型的失衡,一方面有一部分劳动者由于受教育水平太低会陷入贫困,构成社会的负担;另一方面,过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却因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并不太高,产业结构还未高级化,结果就出现了大才小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同时,受教育者多花几年时间获得了高学历却去充当垃圾工、打字员等普通员工,这就大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

当前我国存在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脱离市场需求,人才的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现象。一方面,有的专业人才供应短缺,价格上升(工资上升),导致相关产业成本增加、产出下降,发展受到制约。另一方面,部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就加入了失业大军,致使知识失业与智力外流。这种专业结构的失衡极不利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不重视职业教育

某项对大学生所做的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回答不喜欢或不太喜欢所学专业,其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毕业后会改行,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这一弊端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指导。因为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和学生自身年龄、社会阅历、忙于应付考试等因素,使得我国大部分中学生无暇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考虑未来的职业方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高考时由父母确定专业,或是赶热门,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入大学以后才发现自己是学非所长、学非所爱。同时,由于我国教育的特点,大学生在校期间较难调整专业方向,而在校与校之间调整可能性又很小。致使一些学生被迫进入自己不想学的专业,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专业兴趣改变却没有选择的自由,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育投资的效应和效率低下,存在着较大的教育浪费

教育部门经费紧缺和浪费并存,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方面,受经济水平限制,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公用经费异常紧缺;另一方面,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管理不完善造成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浪费也比较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职工队伍庞大,教师和后勤管理人员比例失调,师生比例失调,办学成本很高;二是教育改革进展缓慢,规划和管理不到位,学校布局、结构、专业设置不合理,重复办学,重复设置,条块分割,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三是应试教育体制造成培养出来的劳动者高分低能,难以适应从业岗位的要求;四是学校财务管理存在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等问题;五是留级率和辍学率偏高,留级生重复占有现有教育设施和教育经费,同时助长了辍学;而辍学则使投入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文盲或文化素质低下人群的产生。

()师资问题

众所周知,教师因素是发展教育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当前社会大环境和教育的诸多困难,使得许多优秀人才不愿进学校。与此同时,大部分在职教师也无心恋教、准备跳槽,教师队伍中出现不稳定因素,人心不稳、人才流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地位不高、待遇偏低、教师的劳动付出与教师的报酬所得不成比例有关。通过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后我们会发现,教师的所得的报酬远远低于他所付出的劳动。这样就会滋生他不公平的情绪,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就会使教师产生厌教心理甚至离开教师岗位。

当然,目前我国教师自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部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有限,教学方法太过陈旧,太偏重分数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长期形成思维定势,孤陋寡闻,自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进而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的教师自身威信不高,在管理学生方法上,采用体罚、谩骂之类最原始的手段,甚至发生一些违法事件,严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资金投入特别是义务教育资金投入过低

每一个学生,才会将自己的期待心理与每一个学生的渴盼心理对接。此时,因材施教才会具有全部的意义。学生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教师实现人生境界的阶梯。他们把每个学生看成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倍加爱护,体察每个学生渴求的眼神,体会每个学生细微的变化,培养出一个个发展健全、活泼可爱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材施教是他们成功的手段之一。由此,要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给学生尊重和理解,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对策

()政府干预调整教育结构

教育作为一种产业,由于其存在外部效应和市场机制在调节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上存在着失灵,所以要强化政府的干预,不能听任市场作用。政府的干预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制定好每个年度各层次教育的发展计划,初等教育力争真正普及、中专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其中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不能过多地高于GDP增长速度。二是政府要合理引导受教育者,使其个人需求尽可能地与社会需求一致,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适度减少学生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适度发展是使得这两个需求趋向一致的有效措施。同时应使每个学校在办学模式上有其特色,在体制上所有制上办学思路上实现多样化,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加强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培养人的过程,而不是选择专业、职业时的一时性行为,因此应该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而不是作为专题讲座,最初可先在大学开设,渐渐再向中学扩展。同时,大学专业招生应按大类进行,例如按理工类、经管类、医学类等,大学生入学后在第一学年所学课程在同类中相同,然后通过就业指导来指导学生认识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这种经过大学学习和职业指导后选择的专业更符合学生的意愿,避免了学生从事不喜欢的职业,甚至改变职业方向而带来的时间和金钱的巨大浪费。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我们一方面要广辟教育投资的来源,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教育浪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首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适时适当撤并一些名不副实,质量低劣,社会过剩的学校和专业。其次,根据我国当前和将来可能出现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确定各地各类学校的最佳规模。再次,建立合理的教育布局,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为各地培养适合本地区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和劳动力,在整体范围内保持全国劳动力的供需平衡,从而保证这些劳动者在各个经济部门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最后,还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实现教育产权社会化。我们还要协调与监督教育资金的投向,定期与不定期地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办法,杜绝教育资金、资源的浪费现象。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在给各国政府的《关于教学人员地位的建议》中写道“:应当承认,改善教师的社会及经济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条件、改善他们的就业条件和职业前途,是解决缺乏有能力、有经验教师的所有问题的最佳途径,是使完全合格的人进入教师职业或回到教师职业中来的最好方法。”教师的社会地位及人们对他们的职能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经济地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是要改善和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改善和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涉及的问题很多,但必须坚持三条原则:1.教师的收入水平应与所投入的人力资本相符合;2.教师的收入水平应与所付出的劳动相符合;3.教师的收入水平应实际高于其他行业职工的收入水平。

另外,提高教师素质也刻不容缓。我们可以通过师范先行和推广继续教育,改变教师陈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通过加强竞争,开展“教学百花奖”等活动形式,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水来,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应该努力把教师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有多方面才能的适应力和竞争力都强的新型人才。

()提高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

参与办学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投入都是本国教育投入的最主要来源,而对于义务教育基本都是免费的。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家应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的制度。在目前财政支出比较紧张的条件下,首先要尽快对小学教育实行完全免费,之后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强再扩展到对初中教育完全免费,这有利于在目前条件下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同时强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支出的财政管理级次,即由县、区、乡转到省级或完全纳入中央财政管理,以利于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经费的差距。而对非义务教育,除国家适当的投入外,还应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建立个人教育成本与终生收入水平的基本联系。对高等教育要扩大其融资渠道,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提倡校企联合办学。另外,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对低收入家庭适龄学生的资助制度,如财政在教育经费中直接拿出部分资金或运用财政担保手段实行贷学金、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等,也可采取社会救济、勤工助学等方式使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不必为家庭生活而累,安心上学。

此外,政府应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实现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状况。以“股份制”、“公司化”为特征的新型学校产生,运用股份制手段融合社会资金办教育,分离资产所有权与学校管理权;大力发展各类民办学校,这类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由举办者筹集,政府可以适当给予补助。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