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

时间:2018-07-01 09:58:15    下载该word文档

农村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作者单位】:平昌县云台小学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可靠保障。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是当前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深入平昌县的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采取与学科教师、项目管理员、校长座谈和教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窥探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师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现状 对策

平昌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东接万源、宣汉,南抵达州、渠县,西邻营山、仪陇,北连通江、巴中。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属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基础教育一直处于低水平发展,与发达地区教育教学水平的差距较大。

本着了解当前教育现状,结合学校课题实验研究的目的,我们采取与学科教师、校长座谈和教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台、澌滩、邱家、板庙、青凤、荔枝6个乡镇30所学校500多名教师进行了调研和座谈。得到了一份较为详实的数据。现将大多数学校共同存在的问题与好的经验加以总结,以期专家、同行指导、交流。

一、 现状分析

1、大多数教师信息淡薄。

作为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设备差,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所有的农村村级小学图书资源少,没有计算机网络高速公路,教师的信息渠道少,信息量也少,教师难于获取有用的信息,又特别难于获取有用的教育、教学信息;加之,长期受“升学率”、“质量排位”等外部因素影响,不少教师的信息意识比较片面和狭隘,教师主要热衷于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很少顾及其它知识信息,使教师获取的信息内容、信息类型单一;再则,教师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不多,大多不懂计算机,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所以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信息能力和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目前,仅有40%的中小学教师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校教学设备严重不足,这些老师也只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60%的老师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常用计算机基本应用软件知识不懂,不知道怎样检索信息。特别是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更差,95%以上的校点没有计算机、网络及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影响教师获取信息渠道、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一大障碍。

3、“三种模式”应用情况

从与教师座谈的情况来看,中心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农村初级中学主要应用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和中小学音乐、体育学科,其他学科应用较少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教材与资源很难配套,找不到合适的资源。二是受考试科目与考察科目的影响。三是师资严重不足,缺乏专人管理。四是硬件原因。

师生期望

90%以上的教师都期望能较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更好、更快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00%的学生都期盼可以单独使用1台电脑,不会因为上信息技术课时轮流上机,不会因为教师因为其它“主科”而占用信息技术课。主要需要解决以下方面:

1.加大硬件投入

学校的硬件设备远不能够满足学科教学的需要,一是校舍不足。二是设备设施不足。

2师资培训不够

许多教师感觉到:由于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时常遇到一点小小的故障就得花很长的时间,而且还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应采用集中培训、分期限分段(技术层次段)培训、个别帮扶结对子、走出去请进来形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3解决师资

教师们普遍反映:农村师资紧张,工作担子沉,一个初中教师要挂几个年级的课,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村级小学的教师基本上属于教师“包班制(一个班由一位教师包揽所有学科教学)”的情况。教师想在上班时间学习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基本上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大部教师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少量的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希望通过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山区的特点(幅员广、生源少),在配置教师时有所倾斜。

二、改进对策

1、正视现状,深挖潜力。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的功效,是其他东西所不能代替的,不会应用信息技术,不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是有缺陷的教师。但,学校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师信息意识为突破,达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目前,各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比例正逐年上升上,上世纪七十年代参工的在职教师已经不多,而80%年轻教师对信息技术又有一定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难度降低了。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以新带中,以中促老,争取老中青都能得到发展。

2、扎实搞好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好务,为了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和中小学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能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原本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迅速提高,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能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鉴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有远见的教育管理者都应该顺应教育发展潮流,扎扎实实做好这块工作。学校应发挥自我优势,开展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本校教师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每一位教师信息素养,让他们有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使全校有限的信息技术软件、硬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教育投入产出比。

3、建立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环境造就人才,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是教师主动增强信息素养的外在动力。教师的信息意识受教育观念和认识水平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这表现在,不同的教师对不同的信息感知的敏感度、对信息需求的强烈情况以及教师获取信息行动的自觉程度等都是有差异的。要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环境对人的信息意识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构建良好的学校信息环境,是提高教师信息意识的基础。教师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信息技术,信息意识的培养无从谈起,因此,建设良好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信息意识的物质基础。包括:配置足够的计算机,供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保证局域网及因特网的畅通;配备计算机学习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做中学、用中学、向专家学、同行互学的习惯养成,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动机,营造学习、研究、交流的浓厚学术氛围,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

4、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信息素养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要使信息技术在整个学校得到很好的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除了学校要保障经费的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外,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此外,通过开展课程信息化技术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秀课堂评奖等形式,增加教师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对没有具备一定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要求完成规定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形成制度。在培训方法和考核策略上,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利用活动促进的方法,结合培训目标,布置具体任务,把考核与培训结合起来。鼓励教师通过继续教育、自主培训等方式保障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