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文三篇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文三篇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文三篇
【篇一】
70年非凡岁月,山乡巨变写满广袤大地.
一条条村道,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的老家——xxxx阳苗族自治县尧市镇保洞溪村田坳,是个小村寨,就有一条6公里的村道.它起于村头一口老井旁边,沿着错落有致的梯田下行之后,便随着清澈的保洞溪蜿蜒并走,经过柿子坪村与外面的县道相接.
这条村道,应当是迁徙于寨里的先民用刀砍、用锄挖、用脚踩出来的,原本的黄土泥巴早已踏成铜褐色,它记录着村里人们辛劳的汗水.
我清晰地记得1980年初春时节,队里要添置一台柴油碾米机,四位健壮劳力轮换着将这台近200斤重的“家伙”一步一移地从乡政府农机站抬回来.一路上他们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由于路面狭窄,弯路多直路少,加之路侧近悬崖,换棒移脚,都得小心使用巧力.途中,一位堂哥说:“要是哪天拖拉机能开到田坳就好了.
1984年,社员们在修路技术员的指导下,用挖锄、钢钎硬是将村里原来的老土路铺上了碎石,再用压路石一来一回地滚压,村道变宽变直变平了.走在路上,我们可以并排而行,也减少了雨水泥泞的困扰,心情舒畅了许多.山上伐下的木材、上缴的公粮等也可用卡车、拖拉机装运出去了.

1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期,村里有人买了摩托车,开始卖自家的鸡鸭辣椒等.随着车辆碾轧,一些路段路基开始下陷,两侧是凸出路面的泥坨,一下雨,走着难免一身泥.其间,填压了不少回砂石,让人苦不堪言的出行问题依然未得到根本解决.
终于,村道迎来脱胎换骨的契机.县里通过一事一议、综合交通提升行动、城乡客运网络建设等措施,在2009年岁尾,开始通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不到一年时间,一条宽3.5米的新修通村水泥公路建成了.村道竣工那天,堂哥给我打来报喜的电话说:“田坳再也不坳了,田坳和县城、任何一个地方都拉得更近了.”我高兴地说:“哪天你到县城来,吃个晚饭还可开车回家哟.
平整的路面、蓝底白字的交通标识牌、拐弯处的玻璃镜子、路边的护栏……无不显示着农村交通质量的改观.咱们苗乡农村路网不畅、道路狭窄坑洼、村民出行不便的状况,已经成为过去.
现在,新一轮的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已经开启,老家的村道也改建成4.5米宽的公路,通组通寨水泥道都已完成.靠着党和国家农村交通建设政策的合力拉动,这个位于麻阳、芷江、贵州铜仁碧江区三县(区)交界处的小村寨又于2017年开通了连接碧江区瓦屋乡的公路.
2

道畅民富.拥有丰富山林资源的老家田坳,因为交通的便利,如今已有好几位村民独资或合伙办起合作社,经营杉木、葡萄等绿色农产品;还有一位在县城做生意近10年的老乡又在村里盖起新房,办起适度规模的山羊养殖场.毗邻村寨的兰山洞水库,正在开发集垂钓、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山水农庄.【篇二】
偕妻带子,回到了故乡.父母年纪大了,依然忙前忙后,给我们做好吃的饭菜.
晚饭后,从大路头出发,又沿小路四处走走.很久了,我终于又闻到故乡熟悉的气息,空气里是泥土的芬芳,四周是静默的农田和村庄.故乡是那么熟悉,却又有些陌生.赶上时代发展的好时光,它正在阔步向前.
当年,我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远方的.我离开村庄进城上学的那天,路边甘蔗叶沙沙作响,燕子飞上飞下,那天阳光铺天盖地,天空蓝得像湖水.父亲挑着书箱,我默默地跟着,咯吱咯吱,扁担从右肩换到左肩,又从左肩换到右肩,淌汗的父亲歇也没歇……
如今,我参加工作已近20年了,每次回来,故乡都有新的变化.很多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聊的都是变化.是的,故乡在变.
3

路在变.一条条水泥路从村头到村尾,从村子通到镇上.一辆辆轿车、摩托车在路上行驶,意气风发,再无往日尘土飞扬的景象.
田地在变.一片片白花花的大棚里种着番茄.大姐说,如今家乡的大棚番茄已形成一定规模,好多外地老板都来收购,价钱比以前种甘蔗划算多了.如今科学种田,大棚蔬菜产量高,一年两季,不像原来甘蔗只能种一季,土地利用率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好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房子也在变.从村头到村尾,一幢幢小楼房拔地而起.父亲说,这几年大家忙脱贫致富,有的到外地打工,有的在家种大棚蔬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家挣了钱,腰包鼓了,盖房子的人家自然多了,都是国家的政策好啊!我说是啊,如今国家特别重视“三农”问题,不断改善民生,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母亲说,我们原来的小学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们搬去新学校后,老学校就成了乡里的办事处和娱乐活动中心.一楼用来卖东西,二楼成了展览馆,介绍傣族文化,摆放傣族民族服饰.母亲说,她每天都会去跳广场舞,娱乐身心,锻炼身.以前日子苦,现在该好好保养身体,多过几年好日子.父亲说,现在农网改造后,电压更稳定,灯更亮了.比起以前来,交电费也方便多了,可以银行代扣,短信提醒,不用像以前一样到营业厅排长队.

4

父亲说,最重要的是村里参加了养老保险,每个上60的老人,都有一份养老钱,老有所养了.尽管钱不多,但也让村里的老人们安心、放心、暖心.【篇三】
在戈壁滩最冷的日子里,寒风裹挟着霜和沙,不断发出怒吼声,对阵地上的帐篷进行着一轮轮的肆虐.
“班长,我冷.”虽然盖了两床被子,但发射二营列兵张琦还是被冻醒了.刚下岗回到帐篷的班长刘超,脱下身上的迷彩大衣,轻轻盖到张琦身上.墙上温度计显示:-32.冷,已是这个驻训场上最寻常不过的遭遇.
戈壁滩的风不像平原上的风,很硬,有天夜里刮起大风,吹得帐篷东倒西歪,小一点的岗亭帐篷甚至被连根拔起.然,帐篷内炭火炉的烟囱管道随着剧烈摆动险些滑落,太危险了!帐篷内一旦充满一氧化碳,就会出现人员中毒情况.几个人赶紧将烟囱固定.“有炉子不安全,没炉子冻得睡不着!”随后,所有烟囱都用扎带和螺丝死死固定在火炉上.“坐拥红炉尚怯寒,边城况是铁衣单.营中午夜犹传箭,马上通宵不解鞍.”这句描述将士冒着严寒前线抗敌、毫不懈怠的明代诗句,正是官兵们如今在塞北高原上冬训生活的真实写照.
5

驻训宿营区,有一群人醒得比黎明还早.为了让大家一回营区就吃上热饭,部队动身前,炊事班四级军士长xxx就带人准备饭菜了.寒冷对伙食保障工作是最大的挑战.水囊装满水,不到两个小时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冰块,炊事员敲冰作业,生火做饭,动作麻利.“卫生队很体贴,给我们配发了冻疮膏和护手霜,但做饭免不了要沾水.”炊事班长xxx了拍生满冻疮的双手,轻描淡写地说.
置身恶劣环境,有一个个想不到的天然课目,逼着官兵们不断啃下硬骨头.有天傍晚车队行进途中,遇到一个牧民牵着十几匹骆驼,随行的驴车上载满了大小形状不一的石头,由于路窄,车队距驴车不到一米.突然,驴车上的多块巨石滚落,击中了液压油箱和液压控制舱旁的柴油滤芯,发射车行驶不到一百米被迫熄火,这让高级修理技师、三级军士长冯大伟急得直冒汗.当时天色将黑,抢修完成时已近凌晨.沙漠里最宝贵的当然是水.每天他们从20公里外的镇上4车水,除了饮用水,洗菜的水要倒进水囊,沉淀一下用来洗漱、洗衣服,官兵们要好多天才能洗上一次澡.在雪冷血热的练兵场上,无论天气多寒冷,条件多恶劣,战斗标准不降、战斗精神不减,官兵在踏冰卧雪中突破冬季驻训演练禁区,高标准完成一项项冬训任务,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真不愧是敢于担当的汉子.

6

帐篷边上,干巴巴的骆驼刺在寒风中抖动,周围一片墨黑.大门岗哨手持钢枪,目光如炬,面罩上结满了冰霜,只露出嘴巴和眼睛.
“嘟嘟嘟……”沉浸在睡梦中的官兵被哨音惊醒,迅速起床,穿戴装具、装载物资.一时间,人车齐动,车队宛如钢铁长龙,一路破风而行,疾驰于大漠深处.
寒夜急行军.热汗渗出迷彩服,又结成白霜贴住背囊.不知是谁亮了一下手电,随即传来“立即关闭”的命令.坡陡路滑,寂静中只听见寒风在耳旁呼号,战士们神经紧绷.在天寒地冻中火热练兵,在漫天风沙中顽强战斗,是最令人震撼的现实体验.天气冷到极限,车辆装备的性能达到极限,人的体能也达到极限,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说到底,拼的就是战斗力的极限值.在这里,人员健康、车辆装备的运转等都不同程度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车辆行进途中“趴窝”现象偶有发生;上士邓小宁是主要操作号手,为了实现精准操作,他双手已“冒出”十几个冻疮;由于天气寒冷,得了感冒的中士满开龙一个月才治愈……
戈壁上一旦起风便无遮无拦,那场不期而至的沙尘暴令所有人记忆犹新.一股“黄毛风”呼啸着渐成旋涡,没有方向的肆虐着,把黄沙枯草抛上天空,摇曳着所能触及的一切,帐篷被撕打得“啪啪”作响,蓝天在席卷下变成了暴怒的土黄色,如置身世界混沌之初.风沙无孔不入,钢结构搭建的

7

临时车库伪装网被刮得张牙舞爪.战壕内,不知是谁全副武装出来查看风势,刚一露头帽子直接被掀翻.
沙尘暴过后,还有些许沙砾在余风作用下拍打在脸上,吸里都是尘土味.官兵们从掩体爬出,宛如一群“泥俑”,扯下面罩,掸去褶皱里的沙粒,来不及整顿休息又列队行进,裹挟一身尘烟继续投入战斗.风尘未定时车辆已发动,从营区鱼贯而出,奔赴指定地域进行多波次火力打击演练,战车隆隆逐渐远去,那是风的感觉……
生活中的战士们是可爱纯真的.20公里拉练结束后,大家原地休息.不一会儿,上等兵陈万江从远处跑来,脸上洋溢着惊喜,“班长,我发现了梭梭树!”耐不住他的拉扯,我随他前去一探究竟.
眼前这片梭梭树,和沙土地融成一个颜色,虽然个个身高不足30厘米,却挺拔有力.一行行沙坑纵横有别,整齐排列,就像远处的官兵一样,也站成了一支队伍.陈万江告诉我,梭梭树生长极快,来年开春,这片梭梭树蕴藏的绿色能量就会喷涌而出,长成一株株粗壮的“沙漠先锋”.
这世上最好的故事往往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多少人每天坚持低碳的生活方式,用支付宝每天收取绿色能量,历尽千辛万苦才攒下一棵梭梭树,期盼它能够带着自己的美好祝愿防风固沙,改善环境.我们拉练的地方,恰好是“蚂
8

蚁森林”的所在地,谁也没想到能亲眼见到自己在手机上点击的那棵小树苗,一时间,竟有种网络照进现实的感觉.站在梭梭树林中,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突然袭来.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守在岗位上的官兵,正如梭梭树一样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经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种种考验,但他们的意志从未改变.不需要甘霖浇灌,不需要沃野良田,把他们撒在哪儿,他们就在哪儿扎根,昂然翘首、不屈不挠.虽然他们的身影很平凡,但他们却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入夜,熄灯.发射车司机、四级军士长刘超披上大衣来到帐篷外,神色凝重.此时,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于战场转换频繁,所有发射单元连续两个月纵横驰骋在戈壁大漠,累计行程近两万公里.这不仅是对装备性能的检验,更是对司机的身体素质和驾驶技术的考验.就在白天,刘超驾驶的发射单元险些陷进路边沙窝,刘超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这个险情让他不断反思出现闪失的原因症结.他走进车库,在发射车旁来回踱步,足足一个小时.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那晚他在想什么,只知道后来在距离任务结束的50天里,他驾驶的发射车再没出现过一点问题.
进驻场区多少天,就会战斗多少天.他们不仅与自然环境斗,还要随时应对蓝军袭扰.多套发射单元战斗足迹清晰可见:连续19次进行火力突击,23次转换发射阵地,应对“小

9

股敌特袭扰”15次、防范“红外侦察监视”8次……一连串数字记录着官兵经受恶劣自然环境和复杂战场环境的重重考验.
霜尘飞落处,兵车赴战疾.回顾整个任务的战斗历程,令人不禁慨叹,官兵顶风冒雪鏖战大漠戈壁:全野外无依托吊装转载、冰雪路面长距离机动、低温微光条件下缩时操作……冬季实战化演练一项项纪录被刷新,一个个禁区被突破!
首长来视察的时候说:“你们用一往无前的意志打了个胜仗!”当走在队伍里,你能明显感觉到,大家心里都铆着一股劲儿——一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儿.越往前走,越难;越难,越往前走.
近距离看见导弹发射是幸运的,150米的距离,眼前的庞然巨物缓缓竖起,发射班按流程一令一动,“54321,点火!”随着号令下达,雷霆般的轰鸣声响起,导弹裹挟着烈焰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发射带来的冲击波和震撼感,令人不禁张大了嘴巴.
经过一轮波次转换,导弹转载,立即实施第二次火力打击,但这一次并没有那么顺利.原来指挥组临时抬高任务门槛:电磁干扰、接替指挥、缩时发射……发射单元从容应对,准时发射,神剑再度飞天,数分钟后捷报传来,导弹精准摧毁
10

靶标.狂飙起塞北,弓马映斜阳.发射完导弹的车队依次跟进行驶,在夕阳映照下整齐列阵返回待机地域,卷起漫天尘烟.沐浴风沙,踏遍戈壁,昔日古战场,传奇满天涯.车队远去,英雄回营,夕阳斜洒在戈壁滩上,映照无尽梦想.那画面太美,一辈子难忘.因从事不同岗位,我们离操作导弹越来越远,但心却离导弹越来越近……
11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文三篇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