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研究与发展建议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研究与发展建议

时间:2014-09-17 20:12:04    下载该word文档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与发展建议

——以槟榔谷景区为例

摘要:海南地处我国南疆,是移民汇集,文化交汇、演替的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地方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旅游是21世纪旅游消费的主旋律和发展趋势,发展文化旅游是海南在真正成为一个国际性旅游胜地进程中迫切需要完成的使命。其中,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是海南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对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了解其开发状况,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以槟榔谷景区开发为例探讨黎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 海南, 资源开发, 槟榔谷,发展方向 ,建

1.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资源概况

1.1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的类型及内容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资源主要由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组成。下面例举各种文化类型所包含的内容:

物态文化:住宅( 代表性住宅是船形屋)、服饰( 对襟、上衣和简裙,加上各种饰物)、饮食( 如竹筒饭、山兰酒等)、黎饰、独木器、制陶、黎药;

制度文化:“合亩制”(“合伙共耕田地”) 和“峒”( 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社会组织)

符号文化:歌谣、音乐舞蹈、礼仪风俗,纹身

观念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宗教信仰

1.2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的特点

从考古发现中证实,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土著居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海南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也造就了黎族独树一帜的民俗文化。它的特点主要由以下几点:

1. 分布相对集中

海南有黎族33.4万人,他们大都散居于五指山腹地,即保亭县、白沙县、乐东县交界的一大片 偏僻山区里, 共计有24个乡,970个合亩。这种小范围集聚使得集中保护和开发成为可能。

2.历史积淀深厚,民俗文化一脉相承

换句话说,海南黎族文化具有自己纯正的血统。由于早期封建主的迫害封杀,黎族退居的五指 山地区。那里封闭的环境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安定的环境。黎族文化在封闭的环境下极大程度的保 留了最初的色彩,这与周围文化的风格都迥然不同。

3.具有强烈的原始色彩

由于长期生活在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所以黎族文化极大地保留了原始社会的元素。在黎族人 的制度和婚嫁风俗中还能隐约看到母系社会的影子。而走进村庄是看到到建筑,纹身,歌舞等等无疑 就是一个原始部落的写照。在黎族村落中,从生活方式到生活工具再到宗教信仰,无一不透露出浓重 的原始气息。

由以上海南黎族民俗文化资源的特点,我们可以得知,海南在黎族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有这很强的优势。

2.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2.1 开发状况(以槟榔谷为例)

早在90年代,海南就兴起了黎苗风情村,当时简单地搭建几间茅草屋,就告诉游客是黎苗风情村。当时的黎苗风情村纯粹是简单的商业手段,几无文化可言。由于风情村的暴利,大家蜂拥而上,风情村从五指山,一路往外“搬”到保亭、“搬”到三亚、陵水、万宁,当时距离海口市不到50公里的居丁也出现了黎苗风情村。这是黎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的最初阶段。

2008年槟榔谷开始投入运营,这是在开发黎苗文化旅游中的一次重要的尝试。景区位于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两边森林茂密,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景区由原住民黎村、原蚩尤苗寨和原始雨林谷三大版块组成。在槟榔谷内建有的黎族艺术馆、文身馆和牛文化展馆,以及随处可见的船型屋,绣面纹身和原汁原味的黎族小吃,无疑不散发这黎族文化的风味。此时代表着对黎族民俗文化旅游最高诠释的槟榔谷和周围散落的小型风情街,一起构成了黎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以景区为主,观光展览式的开发方式。20108月,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这在某一程度上预示着海南黎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走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2存在的问题

2.2.1 忽略技艺和文化的传承

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最紧迫的是对技艺和文化的保护。唯有文化传承了,开发才能可持续地进行下去。据了解,对于被国家确认为的黎族民间传统文化在保护的过程中,除了资金的问题,最大的困扰就是掌握这些技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比如打柴舞的传承人就剩下三个人了,而且年龄还相对偏大。在海南省黎族地区的三亚市崖城镇郎典村,自古就一直保留着打柴舞这一古俗,如果这一古俗在郎典村终止,黎族民间打柴舞的原生态形式即宣告消亡。不仅仅是打柴舞,在普查非遗的过程中,专家表示:不少年轻人对这些技艺根本就没有多少兴致,别提进一步学习和推广了。海南黎族文化保护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后继无人。

2.2.2 开发层次较低,文化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开发层次低是旅游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拿最成功的开发典例——槟榔谷来说,槟榔谷原生态大舞台以艺术的形式将海南本土黎族文化展现给游客,使游客更多地了解传统黎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游客的旅游兴致,达到保护发扬黎苗文化、吸引旅游的目的。然而,这种舞台化的形式只是单向的,封闭的,游客只能像一台“接收机”似地被动的接受来自于台上的信息,限制了游客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双向互动的体验性。这种原生态的文化保护不应该是封闭的,他们需要在动态的传承中得以实现。

另一个问题则是人才的缺失。在黎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时,缺少高素质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据调查,旅游从业人员中,具有中专或高中学历的占49.5% ,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仅占13.3% ( 其中大专10.1% 、本科2.9% 、硕士以上0.3%)。这使得文化旅游时的文化元素不容易表达出来,或者出现曲解,歪解甚至捏造的现象。

2.2.3 遍地开花,市场监管不合理

20世纪初海南初步定为为国际旅游岛时,黎苗风情村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海南这块土地上生长开来。作为文化旅游的主力军,黎族民俗文化旅游在个地方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但到目前为止,黎族民俗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都比较简单,没有什么亮点,各个县市滥建的民俗村只会搞乱市场,搞坏黎族民俗文化旅游这块招牌。减少了市场的支持,只会为进一步挖掘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增添阻碍。

另一方面,站在在微观的角度看,会发现黎族民俗文化旅游这一块的市场还很不规范。在市场的下游,也就是景区和风俗村,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门票收费混乱(2)不法小商小贩猖獗 3)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一些大型的景区在这一块做得比较好,比较规范化。但是在市场的上游,也就是导游旅行社这一块,问题更加严重。在各个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业务操作不规范、低价格竞争、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粗放、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黑社”、“黑车”、“黑导”、“黑店”、“宰客”等现象。

唯有宏观布局的合理与微观操作的得当,才能树立“黎民旅游”这块牌子,才能使黎族民俗文化旅游长足发展。

3 推进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议(以槟榔谷景区为例)

3.1 做好文化旅游资源的规划评价工作

民俗旅游的开发, 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对本地区所属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评价, 然后根据规划评价得出的结果有效定位开发重点和实施科学的开发策略, 从而使当地的民俗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化开发, 避免盲目开发所带来的不利后果。黎族民俗文化是典型的原始社会形态的文化,它于当今社会文化迥然不同,它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物品、建筑、饮食、舞蹈、音乐等等方面。而且黎族民俗文化包含原始形态的制度、信仰和传奇故事。开发时应当抓住亮点,用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

3.2 黎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齐头并进

3.2.1 完善服务功能,控制旅游承载

文化旅游资源及环境对其旅游开发和利用都有一个承载的范围, 超出这一范围, 文化旅游资源及环境就会受到破坏, 应该把旅游活动强度和游客进入数量控制在他的承载力范围内, 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为了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一方面应该完善自己的服务功能,提高资源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应该控制旅游承载,保护旅游资源。

为了控制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承载,通常的做法有:(1)限制每日游览人数;(2)游览线路变换;(3)划定特殊区域。而提高承载能力一般是提高旅客吞吐率,如兴建旅馆酒店,建立更便捷的交通,增加服务人员等。通过提高承载力和限制承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文化旅游资源。

3.2.2 扩展旅游项目,动态、静态景观结合

目前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单调, 对文化内涵领略不够, 无法集中展示其观赏、文化、美学、科考、休闲等价值。造成游众停留时间短暂, 错失商机。应积极拓宽黎族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增加商务、会议、博览(修建上里古镇博览馆)等功能, 线性组织古镇文化旅游活动, 融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与文化性为一体, 将静态的景

观与动态的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 增加游众的停留时间 。并将把旅游观光游览区打造成集观光、购物、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度假胜地。

3.3 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的管理质量,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

民俗文化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关键性因素。在文化旅游过程中,许多信息都要通过人这个媒介来表达,如导游,演出,舞蹈等等。所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引入熟悉琼黎文化的高级管理人才至关重要。因此,一方面须大力引进,另一方面应该开设培训班培训相应技能,如此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好的服务。

同时,针对海南旅游市场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各种不规范操作以及各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强烈呼吁对于旅游市场制定相应的规范,严于执法,强烈打击其中的投机倒把分子,还海南旅游一个清静的旅游环境。

3.4 开发新型优质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树立品牌意识

3.4.1开发新型优质旅游产品,提高非物质性旅游产品的比重。

正如前文所说,黎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处在层次比较低的状态上。黎族是一个有着极多独特风格的民族。除了体验黎族生活方式如饮食、舞蹈等,和出售土特产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例如黎族有着许多传奇的民族故事和独特的宗教信仰,一部以黎族传奇为基础加工出来的剧目能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也能为黎族民俗文化旅游增加许多知名度。另外,借鉴与黎族秀丽的地理环境包装出来的一些产品如电影场景,婚纱场景等等想必也能使其声明大噪。而作为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黎药或许是一种很有潜在价值的商品。

3.4.2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

将景区模拟为一个完整的的社会系统,根据原始黎族社会并结合现代实际情况制定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景区以小型部落为单位,赋予社会成员不同的角色与社会分工,进行相关的社会活动景区工作人员则有偿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产品和服务。项目一:角色模拟。这是景区主要项目。旅游者进入景区后,穿着传统服饰,选择不同的社会角色,如部落首领、长官、平民、技工、士兵等,亲身体验部落的管理、生产生活、冒险,感受钻木取火、打猎、织布、打柴、舂米等活动的乐趣;项目二:3D电影院。运用高科技3D技术,用电影的形式真实还原3000年前原始黎族先民的神话传说、社会制度、服饰、工艺、住所、纹身、歌舞艺术、婚恋等传统文化。制作古代对海南黎族文化发扬与传承做出贡献的重要人物的专题片,如黄道婆、苏东坡。项目三:黎族文化博物馆。展示远古时期黎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器具、手工艺产品、歌舞乐器、黎族织锦和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5构建网络体系

网络体系包括省内网络与省外网络两个整体。构建省内网络应从本省的角度出发, 为游客设计最优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 克服海南部分景区因交通不便、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而带来的游客入游心理障碍, 提高其旅游效率。构建省外网络主要是借助积极与周边省份联手协作的手段, 达到共享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借名扬名、集群互动开发、相互促进的目的。

4 总结

终上所述,虽然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尚存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凭借着近年来国家政府的以及社会各界人民的努力与智慧,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终将会走向全世界,同时海南国际旅游岛也将向全世界迈出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J]. 今日海南. 2010(07)

[2]. 黎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调研[J]. 团结,2011,(01):2.

[3].本报记者 杨春虹. 槟榔谷寻找文化之魂的启示[N]. 海南日报,2010-07-19(A01).

[4].赵德旭. 深挖海南槟榔谷不可复制的特色文化[N]. 中国旅游报,2010-10-11(006).

[5]支敏. 关于槟榔谷舞台文化活态传承的研究[J]. 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7):57-58.

[6]孙大江,刘建,孙大远. 传统古镇文化旅游研究与发展建议——以雅安市上里古镇为例[J]. 四川建筑,2008,(04):15-17

[7]方远平,毕斗斗,甘巧林. 河源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 热带地理,2008,(05):483-487.

[8]杨娇.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2):102-103.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