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我和书的故事

我和书的故事

时间:2015-10-21 09:22:09    下载该word文档

我和书的故事

老战下水文:

我和书的故事(一)

我买过三套《史记》。

第一套购于七八年前,其特点是全部五十二万字一大厚本不分册,足有两寸厚,注释梁邵辉,对司马迁和《史记》的崇拜,使我也着实兴奋了几天。因颈椎病作祟,我常躺着看,这套不分册的《史记》太沉了。

一天,我在学校附近的一小书店,看到一套令我一见钟情的《史记》,华丽——硬皮,分十册;便宜——每册五圆!我没再看第二眼,买下。晚上,兴致勃勃地翻看,呦!!怎么没有目录?——这部巨著怎么查呀?——从天堂到地狱了!

无奈,两套结合着看,厚者查目录,硬者再上阵,真是不害你,恶心你……

又一天,从人民医院回家,心里亮堂多了,由北而南走到阜成门立交桥前路西有“大百科门市部”,我推开门。身上的病难去,一套书的病能根治。两分钟后我看到了令我兴奋的《史记》——中华书局,再看那注释者,赫然在目:顾颉刚。一百二十五圆,真不贵!

回到家,咱也来个喜新厌旧,将厚者硬者通通从书柜中请下,扔到阳台——卖废品!

“要是让我孙子看见他爷爷就读这种《史记》,我丢不起那人!”

“老瞎花钱!”看我的高兴劲,老伴真没说。

——干什么都得懂行,细心,便宜吃穷人。

也有瞎猫撞上死耗子的时候。

1979年,大学同学许永利号称是怀柔围棋冠军,我们同学都成了他的徒弟。有几位先跟他学的俨然以高手自居,公然蔑视我这个小老弟——不爱跟我下。不服输的我,下决心找书看,动力只一个,早日打败那些狂妄的师兄。当时,刚经历“十年浩劫”,《新华字典》都没有,何况围棋书。

一天,我到西单商场的旧书店搜罗围棋书,一本硬皮《围棋》“勾引”了我。

1962年《围棋》杂志全年合订本!一块钱!——够贵的,够买一斤多肉的,可书也太诱人……买下!可能是得到这本书的神助,我的围棋进步很快,好几位师兄我不爱跟他下了,师兄们都知道我布局厉害,是从书上学的正招,我们也互相借围棋书,但这本《围棋》我从来没借过他们。

2001年,我在中国棋院进修围棋教师,有机会跟专家问问这本《围棋》的价值。口碑好极了,总是谦和地笑着——吴玉林,专业六段,中国围棋少年队的教练。听我一说,像是发现了妙手,连声道“珍贵”,最后嘴动了动,欲言又止了——我猜想:吴老师觊觎我的《围棋》,但憨厚的他不愿夺人所爱。——吴老啊,当时您若说出口,以我对您的景仰,我或许会送给您的。

——机遇,让人琢磨不透。

——人生亦然

2007年12月3日

学生点评:

这篇文章完整地记录了作者与书的两件事儿,都是偶然的机遇使得作者与书产生了种种经历。文章分为两件事,并不同于文章普遍的写法——三段式写法,如此的新颖写法,使文章独具一格,别有一番风韵。并且,在两件事的叙述后都有一句议论。在独特中又不失传统的写法,使文章更加精彩,动人。

北京三十五中 高一二班 徐琳

老战自评:

本文以两本书的小故事,写出了人生哲理,是比较典型的以小见大,感悟人生的作文,“——机遇,让人琢磨不透。”

靓点自曝:

1段“我买过三套《史记》。”——一个很直接、很朴素的开头,却达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

“‘老瞎花钱!’看我的高兴劲,老伴真没说。”——颠倒一下语序,小有波澜,笔法老到。

“也有瞎猫撞上死耗子的时候。”——精妙的过渡句。前面写自己“吃亏”事儿,后面写自己占便宜的。

赫然在目:顾颉刚。一百二十五圆,真不贵!”——自然、巧妙地与前面“便宜——每册五圆!”相勾连。

语言幽默轻松。如“两套结合着看,厚者查目录,硬者再上阵,真是不害你,恶心你……”;

“咱也来个喜新厌旧,将厚者硬者通通从书柜中请下,扔到阳台——卖废品!

‘要是让我孙子看见他爷爷就读这种《史记》,我丢不起那人!’”

过了几年,我将本文围棋部分的内容丰富、改写、更名,并配上照片,发表于中国棋院主编的《围棋天地》20118月第十五期,题目改为:

老战下水文:

我的第一宝书

我是78级大学生,今年52岁,藏书不多,好书更少,但围棋的好书还真有几本,最珍爱的是最旧的一本——《围棋》杂志1962年全年合订本。

1979年,班上同学许永力自称是怀柔围棋冠军,我们同学都成了他的徒弟,算起来大概有十位。我以前下象棋,自从会了围棋,象棋就基本戒了,围棋天地太大了,一朝沧海难为水了。

我第一次约一师兄下棋,他翻翻眼珠子,露出不屑状,“你自己先练练吧!”我受到了奇耻大辱,行啊!放学后我就到西单商场花六块多钱买了副玻璃子围棋,又到书店淘换围棋书,当时围棋书还很少,但幸运眷顾,我撞到了它。那是在西单商场旧书店,1962年的全年12期《围棋》合订成一本,绿色硬皮,厚厚的,像块板砖,虽是旧书,但品相极佳,我激动起来,心跳加速,急问售货员——一元,一斤多肉钱,我没犹豫,急忙掏出钱……捧着书往回家走,不知为何想起了《一面》,作者阿累,也是一块钱,也是激动不已,那是因为鲁迅先生……

回到家,忙不迭地翻看,照片:陈毅元帅戴着大墨镜看小聂卫平下棋;王汝南对华以刚;还有范九林,大概是范志毅的爸爸。文字:黄永吉、刘棣怀、过惕生、董文渊……。印象最深的是每期都有题目征答,还有出题者的名字,下棋公布答案和答对者名单……

后来随着大量日本围棋书的涌入,《围棋》复刊、《围棋春秋》、《围棋天地》、《棋牌报》铺天盖地而来,我每天都看围棋书,32年未曾间断,我不仅是学招,还丰富围棋文化。欣赏高手对局,尤其欣赏古谱,与范施们神交,真如同读李杜诗,观二王书,品黄徐山水,听嵇康广陵散啊,思孙张谋略啊!——此中人生妙趣只有与围棋结缘之人方可有这福气啊!但我那本旧书1962年《围棋》因辈分太高,就不必出动了——享受文物待遇吧!虽有喜新厌旧之嫌,不过,我心里明白物以稀为贵,问棋友,他们都没有此书。

大学期间,师兄们都知道我布局较好,是从书上学的正招,我们也互相借围棋书,但这本《围棋》我从来没借过他们。不过,我没敢跟老同学纪瑞(已从中国棋院退休)吹过我这本书,因为我有愧于纪兄——好像把他借给我的《中国流布局》弄丢了。

2001年,我在中国棋院进修围棋教师,有机会在专家面前炫耀一番我的第一宝书。在棋迷中口碑好极了,总是谦和地笑着——吴玉林老师,中国围棋少年队总教练。听我一说,像是发现了妙手,连声道“珍贵”,最后嘴动了动,欲言又止了——我猜想:吴老师“觊觎”我的《围棋》吧,但人性憨厚的吴老哪里张得开嘴呀。——吴老啊,当时您若“试应手”,以我对您的景仰,我或许不会“脱先”的,“转换”成您指导我几局,岂不是宝剑送英雄,香粉送美人,各得其所;再说放在我这它就是一本旧书。

后来,因家里地方小,从网络、电视上过棋瘾又越来越方便,保存的几百本围棋杂志忍痛卖废品了,但这本《围棋》当然不在此列。

如今,《围棋》早已停刊,《围棋天地》成了万顷地的独苗苗,我这本1962年的《围棋》其旧书的意味又平添了几许苍凉。令人感慨唏嘘。

我的理想是:哪一天棋界建个“围棋文化馆”,我就将这本旧书——1962年全年12期《围棋》合订本捐献出来,为后辈留点念想,宝尽其用!

相比于唐宋版本,我这本旧书太年轻了,但在围棋杂志中它实在是分量很重的旧书。它诉说着:时代的发展,围棋人的辛劳,“文革”制造的荒漠,我青年时代的追求,围棋的奥妙无穷。……

老战自评:本文是将上一篇的后半部分丰富,拓阔,特别是题目改成《我的第一宝书》是因为在《围棋天地》上投稿吸引编辑、读者的眼球而拟定的。

靓点自曝:本文结尾两段颇值得学生玩味:颇有见识、升华到位……

我和书的故事(二)

我最喜爱的小说是《三国演义》。

1966年,人妖颠倒,血雨腥风,“尽舜尧(的)六亿神州”成了人间地狱。

因我家属于“工农兵”,——出身好,红五类,翻身了,要搬到宣武门142号原地主家的北房。搬家时,在阁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家里的宝藏——老叔的一箱子小人书——《三国演义》!整整六十本,一本不缺,蓝皮白底,箱子是白茬羊木的,高有十公分,长有六十公分,宽四十公分。父亲低头看了看,没说话,我如获至宝,也不管搬家了,趴在箱子上就乱翻起来……那时正反“四旧”,这样的书当然在“反”之列,时至今日,我也没问父亲怎么有胆量没制止我把这套书留下来。

后来,我不知看过多少遍;后来,我不知用它换借了多少书;后来,高考我依仗着它对我文的开窍,成了“新三届”①——天之骄子;后来,我给学生讲三国。不过,那整整一箱的三国在70年代初被熟人盗走了!

后来,我有儿子了。

咱也算书香门第了吧!先教儿子背《百家姓》、《三字经》,我到三十多岁才得以亲睹芳颜的古典启蒙读物,儿子竟然兴趣不高,哎!《铁臂阿童木》、《黑猫警长》——电视声、形俱有。

如此儿子到了三四年级,也该跟电视童年拜拜了,我这语文老师的儿子,不读书,那还得了。先从我记忆中的小人书开始吧,上书市,《水浒》、《杨家将》、《岳飞传》,当然少不了《三国演义》!

前几天,还好,我也讲,他也翻……待我意识到儿子的《三国演义》呢?才想起阿童木、黑猫是拜拜了,可跟那游戏没完了——改电脑了——比电视诱人处是自己操作!《三国演义》呢?尽是三国呀,游戏里都有,还有三国志呢……

有一天,聊起读书,我诈着胆子说:“儿子,你找《三国演义》的任何一页,捂住下面的文字说明,我就看画面,给你讲是什么故事!”儿子惊愕!试了几页,我还真没吹牛(其实第一集和最后一集还真困难)。儿子无语,现出难得的佩服状。

言亦教,身亦教,儿子的《三国演义》仍然没有卒读,我又换了招,借来《福尔魔斯探案集》,金庸全集,这回效果甚佳,这两套书儿子终于超过了我。喜讯呢,儿子爱读书了!《三国演义》赶紧上,可儿子正色说,“我不想读,您给我借《唐吉-歌德》、《浮士德》、《巴黎圣母院》,我最佩服的人是雨果。”什么??

“雨果最讲公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他愤怒地说……”“《唐吉-歌德》、《浮士德》一般人都没读过,我读了,才有派……”

我不得不赞叹我的儿子,整日抱着那我在上大学时硬着头皮也没读全的世界名著。

真是萝卜白菜……跟本性做斗争的人是傻子!我只得放弃对儿子国学熏陶。想开点吧,天也塌不下来,因为:

——洋人未必懂三国谋略,科技却领先于我们!

——自由阅读,阅读自由。

——时代变了,非人力所能为也!

——抑或……

20071216

注①老三届:“十年动乱”前,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新三届是指197719781979年考上大学的。

老战自评:

《我和书的故事》大约是1996年中考作文题,现在让高中生写,不是老师脑进水,实际是用心良苦,1996年我只听说过电脑,连开关是哪儿都不知道,如今电脑伙同电视,把现在的高中生从书卷中赶出来了,现在的小学生又被称为“触屏一族”,以后……。老师用这道题其一个目的是督促学生读书。聊几句读书的话题,有很多学生、学生家长问过我读什么书?我的回答是:第一读自己喜欢的书;第二在此基础上提升阅读品味,那就是读经典,同意了我的说法,那么,虽不中亦不远矣。

本作文题大致有两种写法:其一是把书当道具,内容与书的内容关系不多,第二以该书对我的启迪、教诲为线索。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由头,写出我和儿子之间虽为父子,但却是“子不类父”的现实,无耐、思考、苦闷、快乐,五味杂陈,反映出了两代人因所处的时代而形成的阅读习惯的天壤之别。

以我为话题,应当是高一记叙文写作的最俗套、最有用、最可写的内容,即便高一写五篇以我为中心的作文,也不应当“急白了头,烦出了褶”,可是,根据我的经验,学生写“我”往往写不出好文章来,至于原因嘛、对不起!我正想问您呢,再问问老天爷……。同学们写我与笔者写我当然没法比,道理很简单,子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同学们没有认清自我,可能是正常的,我没有认清自己是很不正常的,甚至是白吃了五十多年咸盐了。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我和书的故事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