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时间:2023-11-13 13:08:25    下载该word文档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4):122~125 Journal of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县域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彭建涛 (中共临泉县委党校,安徽临泉23640) 要:本文先论述了县域经济的意义和具体状况,进而通过县域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提出了县域新农 村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具体对策,目的是为县域新农村建设提供相应的措施和保 障,让县域新农村建设的实惠真正落实到群众的身上。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772(2010)04—0122—04 Coun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PENG Jian——tao (China ̄Communist Pary Linquan Commiee,Linquan 2364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rs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unty economy and the specific condition,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unty new rural constrction,puts forward new rural constrction of county common problems to solve,and expounds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y in the const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the safeguard measures of the county,the constrction of new countrside substantial masses to implement them. Key words:The new rral constrction;The county economy;“Agriculture,Countrgside,Farmer’’questions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难度大,要求高,任务重,这就给县域“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农村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建设现状与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个字要求,内涵丰富,意义深刻,是对新时期农 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精辟阐述、科学概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扎实推进县域新农村建设,具有 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为县域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县域经济的意义和状况 (一)县域经济的意义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关键环节,是联系宏观和微观、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在国 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不仅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国家政权组织 得以稳固的可靠保证;发展和壮大县域新农村建设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经济建设面临 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是巩固 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收稿日期:2010一o4—28 作者简介:彭建涛(1982一),男,安徽省临泉县人,学士,助教,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研究。 
第24卷第4期 彭建涛县域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l23 (二)全国县域经济的状况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除外),其中:市辖区845个,县级市374个,县1642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 区1个。由于县域经济是与城市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综合概念,农村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因此,通常讲的 县域经济不包括市辖区经济。 在分布状况上,从经济区域的三大地带看,根据2009年底的统计数据,东部地带县域单位634个,中 部地带县域单位702个,西部地带县域单位738个。从传统的中国南方、北方来看,南方1067个,占52%; 北方1004个占48%。从各省的县域状况来看,县域数最多的是四川省,为140个,超过100个的还有河北 省(138),河南省(110个)。不算直辖市,县域数最少的是宁夏和海南,均为l7个;在人口状况上,截至 2009年底,全国县域人口总数达到9.8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6%。最高的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县域 比例超过90%;在国土与经济状况,全国县域内国土面积896万多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 6%。全国县域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GDP)2009年底为22.11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66%。县域经 济GDP贡献比例最大的是河北省,占全省GDP的75%;其次是贵州省,占74%…。  二、县域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一些县域新农村建设已开始起步,开局良好,在一些县实施的新农村建设试点 工作也次第展开,其示范效应也开始凸现。但是有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 误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过于包办代替,主体地位突现不够 政府的主导地位与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协调。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但是实际上 农民在县域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新农村规划不是从农民的实际情况出 发,不是由农民民主协商、反复讨论,最后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而是由县一级甚至市一级帮助 村一级制定规划,往往把上级部门主观设想的模式强加给农民,其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政府投入了大量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农民并不买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地方都是乡镇、村唱独角戏,广大农民群 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没有调动和发挥出来,这样就失去了县域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意义。由于建设主体 模糊,所以有的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群众只要配合就行了。 (二)缺乏现代农业意识,产业特色不明显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县域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 于大多数县域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 拉动,农民增收异常困难。农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还是很有限的,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优势还没有显现出 来,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强化、去打造。另外部分县域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把主要精力放在小区规划、小 区建设等“面子”工程上,而忽略了如何寻求生产发展,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问题,从村“两委”班子 成员到一家一户的农民群众没有一个较清晰的发展思路,缺少一个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增加农民收入的 长期发展规划和有效途径 J。 (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受政策、资金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在一些县域乡镇的部分农村出现行路难、 上学难、就医难、娱乐难等现象。给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的社会事 业建设相对落后,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文明程度较低。虽然县试点村都各自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和 年度工作计划,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尽管各部门、各村都尽力通 过多种渠道去争取,可收效不大,致使新农村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一些乡镇自定的试点村财政几乎没有投 人,面对诸多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去做,而又没有项目资金来源,“示范村”也只能是“等米下 
124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0焦 锅”或赊帐搞建设。 (四)政绩为先的思想严重。试点村示范作用不明显 
些地方政府与基层官员过于搞政绩工程。一部分干部头脑发热,热衷于立招牌,不想干真事,把新 农村建设当作是自己政治上升迁的大好机遇,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一些看似夸张的现象,却成 为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样板,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小康村”,但地方百姓却因此背上沉重的 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一些官员凡事眼睛向上看,只对上不对下,只要你能搞出政绩,让领导看到,上级 对于下级就有好感,最后就会把搞“政绩工程”的干部提拔到更高的职位上去。地方某些政府官员为了 “政绩工程”,不问农民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就逼着农民建楼房、盖别墅。 (五)农村科技推广不足,精壮劳动力外出,留守劳动力素质偏低 农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 差距甚远。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心理,由于农民科技知识缺乏,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接受新事 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不强。在技能上,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 约经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另外,由于农业税费的免除,导致农民尽义务、关心集体、热爱公益等集体 观念有所淡化。加之,外出经商或打工的又集中在18~35岁。所以目前在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就只 能是低学历、高年龄的“3860”队伍。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影响和制约,缺乏教育和科技投资,农民所 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生产技术、市场经济知识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 三、加强县域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建设新农村绝不是对以前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县域新农村建设应当从 实际情况出发,从农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手,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 地推进,真正建立好促进县域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建设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 心工程。 (一)发挥广大农民在县域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的主体机制 要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农民自觉参与到县域新农村建设中来。还要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组织农 民积极参与,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 用,使建设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课,县域新农村建设离不开 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仅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 好干部引导和村民自治的关系 。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健全现代农业运行机制 由于大部分县域的农业不强,最根本原因是传统农业没有真正向现代农业转变,当前来看,应从三个 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大力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土地复垦和整 理,提高耕地的内在质量;二是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通过采取有效扶持措施,切实提高农业人员的创 新能力,加快推广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和新型技术;三是健全现代农业运行机制。积极引导有序流转,在 坚持土地家庭经营制的前提下,使种地农户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农业、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 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人户的有效机制,完善农业技 术推广体制。 (三)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扶持农村的投入机制 县域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的瓶颈制约就是资金不足,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根本就拿不出钱来兴办村 级公益事业了。而建设新农村,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作支撑。目前,我国国力空前提升,国家财政 收入大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实施提供了财力上的可行性,为 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基础。为此,就必须要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力 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将国家基础设施 
第24卷第4期 彭建涛县域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125 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 。 (四)县、镇级基层领导干部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发展机制 要杜绝县域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绩工程”,除了要让基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抛弃急功近利 思想之外,更要深入到社会的最底层了解真实情况,千万不要被“政绩工程”迷惑了眼睛,麻醉了大脑。建 设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尤其当前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一要树立 以农为本的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村 庄建设要注意和城市建设相区别,体现农村的特色,适应农民生产生活要求。二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 由于县域乡镇村财力状况差别各异,因此要使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能进入到实处,不能浪费。建设新农村本 来是一件好事,但好事需要办实,切不要重“唱功”轻“做功”。这就要求在推进县域新农村建设时首先要 考虑的是增产增收,多予少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砸一笔钱、速成一批典型 。 (五)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使之成为县域新农村建设第一生产力的人才机制 在广大农村要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要广泛吸纳人才到农村、搞农业。通 过吸引和培养农村精英,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者、农业经营者的人才结构,提高农民的整体素养。提高农 民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素质教育,进而提高农民就业本领和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能力;提高科 技素质,加快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吸收和运用能 力;提高经营管理素质,强化农民参与市场、规模效益、规范化理念、社会化协作、一体化经营理念,提高经 营管理能力。另外,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让年满l6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 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围绕县域具体发展所需,建立一批骨干产业和主导产业培训基地,从县直机关和事业 单位选聘一批科技人员和专家,组成讲师团授课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J。 县域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在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福利水平和持续 的自我发展能力,以新农民、新风尚、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的“五新”为标志,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 利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为手段,最终 将目前还很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虽然,县域新农村建设有了健康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面 对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建设新农村的科 学内涵、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用 科学发展观统县域领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县域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 前推进。 参考文献: [1]闫恩虎.县域经济论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4—6. [2]张翔.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阜阳党校学报,2007,(1):23—25. [3]倪进.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EB/OL].Htp://www.a .gov.cn/jps/t20060915_687506.htm. [4]毛强,吕新会.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EB/OL].Htp://www.hbyxzx.gov.cn/News—View.asp?NewslD 136. [5]许嗥.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EB/OL].Htp://zt.ZXXW.gov.cn/2OO8shenghui/show.asp?id= 354. [6]新华社.安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五大问题及对策研究[EB/OL].Htp://www.hlag.gov.cn/rdgz/xnc/200706/ t20070613 132139.htm. (责任编辑:李孟良)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