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白居易看过来-

白居易看过来-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简答
1、岑参高适边塞诗区别
同:
1 题材上均以边塞诗而著称。如高适的代表作《燕歌行》、岑参的代表作《白
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均为边塞诗,都是描写战争艰苦、边塞风光以及征人思妇的愁绪。
2 风格上都有豪迈雄壮的特点。如高适的《燕歌行》把雄奇的边塞风光与将士 的征战生活写得苍凉悲壮;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以一种雄浑慷慨的语调写出了边塞的壮阔之景。
3、体裁上均以七言歌行见长。如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均为七言歌行。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异:
1、高适诗雄浑悲壮,而岑参诗则雄奇壮丽。
如高适的《塞下曲》“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写得慷慨豪情,骨气端翔。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情人物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具有壮丽之美。
2、高诗写法上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而岑诗则长于写景,多寓情于景。 如高适在《塞下曲》中直言道“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豪言壮语。而岑参的诗多寓情于景,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增强了形象性和表现的张


力。正如陈绎曾《吟谱》云:“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3、高诗浑朴质实,多采用写实手法,可称之现实主义。岑诗则瑰奇峭拔,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如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所谓“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形象生动。
4、在接受文学遗产方面,高适直追汉魏,岑参吸收融汇了六朝诗歌的成就。
2、韩愈的古文理论
1、“志道”、“明道”和反对形式主义

韩愈曾说“愈之志在古道”又谓“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他认为为文要阐释儒家的义理,“道”是目的,“文”是手段,要用“道”来充实“文”调“文道合一”言之有物,勿发空论。 2、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

韩愈认为作家的品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强调“养其根而俟其实”只有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文章才能充实、光大。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孟子的“养气说”和曹丕的“文以气为主”理论,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只有被道德所贯注的“气”喷薄而出时,文章才会有动人的力量。 3、“不平则鸣”和对现实的批判

《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越深厚,其对心中块垒的抒发就会越强烈、越流畅,反之,则会杂乱无章。指明文学是由时代和社会生活的矛盾中产生的,作家的责任在于反映这种矛盾。 4、新体古文的具体标准




韩愈指出学习古文一要“师其意不师其辞”文应“无难易,为其是尔”二要“惟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不蹈袭前人一言一句”倡导复古而能变古,反对因袭而志在创新,乃是韩愈古文理论超越前人的一大关键。

韩愈散文艺术风格 1、气势充沛,豪逸奔放

韩愈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韩愈曾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 ,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有一股风云气,上下贯注。《张中丞传后序》写南霁云不屈牺牲的部分慷慨激激烈。 2、曲折多姿,变幻莫测

韩愈不少序文言简意赅,但却笔调曲折。例如《送董邵南序》全文短短151字,但却变幻莫测,叙述曲折,笼罩着悲怆的情调和言而未尽的深长情绪。 3、逻辑严整,锐利雄辩

有为而发,不平则鸣,使他的议论文往往惊世骇俗,极具震摄人的气势。例如《原毁》《论佛骨表》等都是抒发慷慨不平的佳作,笔力雄健,感情激烈,滔滔雄辩。 4、想象丰富,巧于用譬

善于用变化多端的构思方法组织文章,以想象、比喻等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例如:《马说》中,以“伯乐”喻善识人才的人,以“千里马”喻俊杰之士。 5、语言融会古今,富于独创性

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韩愈散文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独创,时而运用或长或短的连锁句造成一气直下的气势,时而兼收千人语言和时下语


言,铸成精辟独到、别具一格的新词,如“蝇营狗苟”弱肉强食”痛定思痛”等。

3、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1、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能准确地把握本身的具体特征。
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小石潭记》《游黄溪记》同为写潭水,但却写得完全不同。《小石潭记》通过日光、鱼影 ,写出了潭水的透明如镜,而《游黄溪记》却直接用“黛” 膏”来形容黄溪水的浓重。如他本人所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2、富有生机,形神兼备。

作者融情于景,善于选取幽深、宁静的景物,深奥幽美的景物即是他心灵的写照。例如《小石潭记》将小石潭清冷、寂寥的环境与自身凄楚悲苦的心境相融合,令人读后怦然心动。
3、把山水之景与作者郁闷的心境结合,借山水抒发作者受迫害的心情,表露怀才不遇的苦闷。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悲剧人生的审美情趣的结晶。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进而传达一种永恒的悲悯情怀。如《小石城山记》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不平,借“弃地”来感慨自己虽才华卓著,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
4、语言精美清丽,注意锤炼语言,选择富于表现力的语汇,力求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刻画细致而不琐碎,语言精练而富变化,文势严整劲峭而不乏参差舒缓。如“永州八记”等均如刘熙载所说“如奇峰叠嶂,层见叠出”




4、李贺
艺术思维的逸出常轨,遣词造句的刺激狠透,修辞设色的惨淡经营,意象结构的古怪生新,形成了李贺诗歌“凄艳诡激”的艺术风格。 1、诗歌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成分
李贺的诗充满巧妙而多样的修辞,尤其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等手法,使他的诗歌形象、生动,而又带有些许怪异的色彩。例如《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对音乐的展现可谓淋漓尽致,又因所用比喻是想象出的事物,因而给人极大的想象余地,正如方扶南所谓“李足以泣鬼” 化腐朽为神奇
2、诗歌的构思不拘常法,意想之间的跳跃性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 例如:《梦天》前半部分写从人间飞跃到天上,后半部分写从仙界折返人间,跨越了神、人两个境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时空转换巨大。 3、李贺诗歌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
李贺对于物象的色彩和情态用力尤多。以独特的思维方式选词,注入强烈的主观感受,使其笔下诸多意想呈现出哀伤甚至病态美的特征,营造了一种瘦硬、坚脆、狠透、刺目的艺术效果。例如:写红,有“冷红”老红”愁红”写绿,有“静绿”颓绿”“寒绿”等。
4、李贺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手法,又对汉魏六朝乐府、六朝宫体诗、鲍照、李白诗多所汲取,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创造出神秘幽奇、冷艳凄迷艺术境界,启唯美之先鞭。确如明人所谓“天纵奇才,惊迈时辈”




5、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李贺、张籍、贾岛等。

一、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和美学追求: 1、“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1)“不平则鸣”说,既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又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到“大凡物不得其平”韩愈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
2“笔补造化”说,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天地入胸臆”物象由我裁”将天地纳入“胸臆”中,“由我”来尽情裁夺,可见其气魄。 2、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既是韩愈、孟郊的诗歌理论主张,又在创作中努力实践它。 形成韩孟诗派“奇崛险怪”奇崛险怪的风格。韩愈在《调张籍》中说“百怪入我肠”并称自己与孟郊、张籍等人的诗“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其着眼点都在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和造境的奇特。 二、创作特点 1、以文为诗
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于一体。例如韩愈的《山石》,全诗以时间为序,直书所历所见。此外,在诗中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文界限,如《嗟哉董生行》等。 2、以丑为美
韩孟诗派以世俗、丑陋之事之景入诗,写落齿、写恐怖、写血腥,形成以俗为美、


以丑为美的特点。例如韩愈的“灵麻撮狗虱”孟郊的“众虻聚病马,流血不得行”等语,实在令人难以卒读。 3、重视主观

语言上戛戛独造,摆脱平俗,立意与构思上奇特,往往在诗中大发议论,直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石鼓歌》等作品,正如钱钟书所评“豪侠之气未除,真率之相不掩”
三、韩孟诗派理论主张的意义
韩孟诗派的一套诗歌创作理论,突破了过去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视诗歌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6、元白诗派
一、元白诗派是指中唐元和时期活跃于诗坛,以元稹、白居易为首,包括张籍、王建、李绅等在内的一个诗歌创作群体。这一派诗人的创作,继承了盛唐杜甫以及中唐早期元结、顾况等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在诗歌内容上,他们打起哀时济世的旗帜,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因而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艺术上,他们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学特征。这一诗派的创作在当时与后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白居易诗歌主张
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所以必须
“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在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上,他认为文学根植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策林》云;“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3)阐发了诗歌的特性。《与元九书》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贤圣,下至愚騃,……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新乐府序》云:“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藏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也。”

三、以白居易为例分析艺术特色
1、语言浅显平易而又能警策动人,明白晓畅而又精纯确当。白居易的诗善于叙事,又用一二警句来统摄全篇,达到言浅意深,平淡中见奇警的效果,例如《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对美人不幸的真切同情,对美的毁灭的沉痛感伤,可见一斑。
2、以叙事为主,又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叙事脉络分明,情节生动 1)寓感情于叙事之中。例如《卖炭翁》通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2)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代替人物抒情。
3)叙事后直接抒情,卒章显志。例如《观刈麦》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白居易还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上阳白发人》中,塑造了上阳宫中白发怨女的形象,从十六到六十,四十多年,可谓“少亦苦,老亦苦”《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7、山水田园诗派
一、盛唐时期诗歌流派,由于社会安定、佛道盛行等原因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传统并融汇了两家特点,从而形成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巅峰状态。代表诗人还有储光羲、裴迪、常建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风格清新恬静、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

王维的诗是“诗情、画意、琴音、禅趣”的完美结合。 1、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创造。
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例如《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无意而至此,云无心而出岫,可谓思与境谐,神会于物。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2、绘画技法的运用与诗歌的画意。

1)善于发掘与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



2)对自然观察细致,感受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例如《终南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这如水墨晕染的画面,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注重音响处理,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王维的诗层次丰富,远近相宣,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创造了静逸明秀的诗境,形象玲珑而难以句诠。正如殷璠所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还富于禅意与禅趣。

王维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观照的对象,从而达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意境创造,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例如《辛夷坞》中“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个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仿佛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正如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孟浩然
1行旅山水诗 (以旅人的眼光看待山水《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寂寞惆怅的孤独情绪,因“野旷天低”江清月近”而愈显清远无际)
2、“伫兴而作”,“遇景入咏,不钩奇挟异” (孟浩然诗中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修饰的特点。《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似有惋惜之情,却又无迹可寻,更显淳朴)



3冲淡为主调,诗的境界清淡恬远。(沈德潜“语淡而味终不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气浑成,无雕琢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白居易看过来-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