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发展及现代意义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发展及现代意义

时间:2016-09-04 15:03:27    下载该word文档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发展及现代意义

曹绍晴

内容摘要:中国的传统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代的变革,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孝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在当代,我们不能对其作简单的二元对立分析,而要从孝文化的历史与内涵中重新审视其当代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使其孝的观念和行为中的合理成分在新时期继续得到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孝文化, 发展,一分为二,现代影响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and Its Modern Significance

Abstract: Chinese filial piety culture is of long standing, broad and profound, but treat th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should be treated as other traditional culture, takes its essence, to its bad parking, the filial piety idea and behavior of reasonable elements in the new period continue to receive the in 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Keywords: filial piety culture, development, one divides into two., modern influence

引言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至今,孝文化被不断发扬光大,弘扬孝道也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被视为治国安邦的基础,研究传统孝文化,我们应该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在此基础上,有目的的加以选择和利用,努力使传统孝文化在新时期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一,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发展史

(一)先秦:孝道的形成与确立

中国的孝道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这说明孝是乞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动。

殷商时期,殷人把祖先视为喜怒无常、令人惧怕的鬼神,他们对祖先的祭祀更多的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祈求,并没有更多的伦理内涵。

西周时期,孝观念除了祭祀祖先这层含义之外,还增添了奉养父母的新意义。肖群忠认为:“孝”当产生或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旨尊祖敬宗,报本返初和生儿育女,延续生命。至孔子,使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为善事父母的伦理道德”。【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其思想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孝文化的内涵,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出了“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的观点,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确立了“孝”对于所有人的道德要求的普遍性。孟子则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的观点,并指出“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4】还进一步强调“事亲,事之本也”,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情。而且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佛辱,其下能养。”【5】尊亲,不仅是指要尊敬,更有一系列的礼仪规定,不仅要维护家族的名声和尊严,还有珍爱父母给予的身体。在这个中国的孝文化中,还十分强调顺,即顺从父母的意愿,从孝的本质上来说,就是服从长者的意志。

(二)汉魏隋唐,“以孝治天下”

汉魏隋唐时期“以孝治天下”,汉代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它把孝作为自己治国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础。随着儒家思想体系独尊地位的确立,孝道成了维护君主权威、稳定社会等级秩序的工具,“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也逐渐走向理论化、系统化。从《孝经》,《礼记》以及“三纲”学说集中体现了孝治理论的风貌。《孝经》把“孝”抬高到“至德要道”的高度,主张“以孝治天下”,也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提倡和推行孝道。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一般情况下,举孝廉者都能被授与大小不一的官职。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除此以外,西汉也把《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还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爵取禄联系起来,这成为孝道社会化过程中最强劲的动力。西晋时期的李密,很早就失去父亲,母亲再嫁,姓刘的祖母收养了他。年轻时在蜀国当官,蜀国灭亡后,晋武帝征召他为侍陪皇太子读书的官员,不领命令,武帝派人三番两次催促他,于是上书《陈情表》,其中“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从他的话语中流露出对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他的话诚恳而且凄凉,深受晋武帝感动。直到刘氏死后,才到京城担任职务。

(三)宋元明清:孝道走向极端化,愚昧化

宋元明清时期孝道走向极端化、愚昧化,这时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认为孝道是与生俱来的,儿子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不可违抗的,对父母无条件顺从成为孝道的基本要求:“父母有不慈、儿子不可不孝”成为世人的普遍信念,孝道进一步沦为强化君主独裁、父权专制的工具,在实践上走向极端愚昧化。元代重视孝道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在孝道的宣传上有所成就。在民间影响巨大、流传甚广的《二十四孝》始成于元代。《二十四孝》流传对社会人伦秩序的维护起了重大的良性作用,但也扭曲了人们“孝”的观念,从而导致了“愚忠”“愚孝”现象的发生。自元代之后,由于“二十四孝”的广泛宣扬和提倡,不近人情的愚孝行为,在民间社会也时有发生。

(四)近代:孝道的变革与社会适应

近代社会对孝道加以变革,尤其到了晚清明初,西方文化的渐渐侵入,民主、自由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人民的自觉性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从而使孝文化融入时代的内涵。

五四时期对孝道的基本态度是批判,批判主要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对于反封建和思想解放,发挥它的历史启蒙作。批判的同时,五四时期的思想家们对建立现代新型父子关系提出了关于父子平等、解放子辈、变恩为爱、变权为责等建设性意见,这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性解放,男女长幼平等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以后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所接受。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系统地清理了“文革”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实行拨乱反正,继承和发展了过去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孔子学说的正确认识。进入了真正科学认识与评价儒学的新时代,对重建新型孝道开始了探索。

纵观传统孝文化的发展,“要划清文化遗产中民主性精华与封建性糟粕的界限”,【6】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传统孝文化,应该一分为二,对于作为社会伦理的孝道,应加以扬弃,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尊君爱国的动人事迹,如:《二十四孝》所选择的孝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按朝代分有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唐、宋等各代人。按人物身份分,有帝王,有贤德之人,有当官的,也有普通老百姓,有至贫孝亲者,有危难之际救亲者。按年龄分,有老年、中年、少年。按性别分有孝子和孝女。总之《二十四孝》为各式各样各类人树立了孝行榜样。《二十四孝》所选的故事情节都很感人,如亲尝汤药一则,在汉文帝母亲患病的三年中,每日专心侍奉,甚至日不交惟,衣不解带,每次喂药,都要亲口尝尝。常言道:久病无孝子。而汉文帝三年侍奉母亲并不懈怠,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戏彩娱亲,讲述了年过70岁的老菜子为使父母欢心,身着彩衣扮小孩,不稳跌倒在地,博取母亲一笑,这表明在父母亲面前永远做孝子。吴猛刚8岁,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子叮咬得父亲不能入睡,每到夜晚他总是赤身站在父亲的床前任凭叮咬却不驱赶,是为了防止蚊虫离开自己去咬父亲!但是,《二十四孝》中并不是所有的孝事都值得学习,像“卧冰求鲤”、“埋儿奉母”这些是不能提倡的,丁兰刻木得至诚之心,但在今天看来不免有些可笑,都应予以抛弃,今天我们提倡的孝道应该是文明的,合于情理的,所以我们不能不加以选择的吸收。因此,从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孝文化在促进国家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封建社会一路走来的孝文化,毫无疑问带着封建的糟粕性,所以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泊。

二,传统孝文化的现代意义

作为社会伦理观的孝道,在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孝”的观念和行为中的合理成分,还需要继承和发扬。

(一),形成以敬老养老的孝道文化核心。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以孝为核心内容的养老传统。“孝敬事亲”,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能养”,即给父母以衣食等物质方面的供养。二是尊敬,《论语·为政》中,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以,对父母的尊敬和奉养是孝的基本内核。三是和颜悦色,在父母面前要经常保持和气、愉悦的容貌,当子女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这样不能算作孝。《论语为政》中,孔子在回答子夏问孝时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四是“无违”,指事奉父母要不违背礼的规定,包括“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事之以礼”是以礼为标准的侍奉;即符合礼的事情就做,而不符合礼的行为则不干。孔子这句话明确地表明,必须严格按照礼的规定去事奉双亲,安葬双亲,祭祀双亲。这样,礼就成了行孝必须遵守的基本社会准则。孝以礼为原则,原始儒家的思想从来都不离开礼的规范和要求。同时,礼的实施要适宜而为,切不可为孝而孝。孝的本质并不是奉养,也不是顺从,其本质应该是爱和敬;但孝之爱敬的基础必须是在一定物质条件之上的、符合礼义规范要求的、适宜的奉养。在行孝过程中,如果父母有过错,子女们又当如何对待呢?《论语里仁》中,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就是说,如果父母有过错,儿女应该委婉劝谏;如果父母不愿听从,儿女仍然要恭恭敬敬而不触犯他们,只留在心中忧愁而不怨恨。但是,这种以顺为孝的原则,如果不辨别是非,一味顺从,则极易流为盲从、掩盖过错甚或罪恶,使“孝”蜕变为“愚孝”。所以应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入选“中原二十四孝贤”的谢延信,他是一个大孝子,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全力承担起照顾亡妻瘫痪在床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和呆傻妻弟的责任。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的肩上,他的头却从来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这种孝感天动地,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这种孝道,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二),孝道的传播要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相结合

古人将孝道即敬老、爱老、养老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敬老养老有固定的场所和机构,学中养老从夏代起就成为一项制度,是先秦养老敬老的一大传统。养于学,是古代最受仰慕的一种养老方式。学中之老分“国老”和“庶老”两种,他们在学校的任务是把自己一生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古代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孝观念产生中国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它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中国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赡养老年人已成为国人责无旁贷的责任,“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百行孝为先”等都是孝道伦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反映。父母养育了子女,子女就必须赡养老年的父母,否则,将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这种以孝文化为传统的赡养方式,两千多年来一直由家庭单位直接承担,早已根深蒂固于国人的思维之中。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家庭养老的功能有日益弱化的趋势,传统的孝道观念也开始淡化,歧老、虐老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宣扬传统的孝道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结束语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最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规范,其中虽掺杂着“精致的包袱”和糟粕,但是对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道德教化都起过积极作用,从孝文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孝文化有广泛的文化综合意义,它不仅是一种亲子间的伦理价值观念与规范,而且包含着宗教的、政治的、法律的、教育的、等诸多文化意蕴,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传统的中国社会,更是奠定于孝道之上的社会。中国孝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把握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四,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司小同主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稿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注释

1】肖群忠,《中国孝文化研究》介绍与摘要[J].伦理学研究,20044:107108.

2】《论语学而》【M.湖北:崇文书局,2007年。

3】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4】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

5】孙显军:《大戴礼记》诠释史考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们出版社,1983年。

参考文献

1.《孝与中国文化》肖群忠 人民出版社,20017

2.《孝经译注》汪受宽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7

3.《二十四孝图说》李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6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