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 - 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 - 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时间:2020-03-14 23:37:17    下载该word文档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如果M行星上也存在生命,满足的条件应该有(  )

①距日远近适中 ②质量和体积适当 ③有卫星绕转 ④不停绕日公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 M与N组成一天体系统,与该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如果M行星上也存在生命,满足的条件应该有距日远近适中,有适宜的温度,①对。质量和体积适当,能吸引住一定的大气,②对。有卫星绕转、不停绕日公转,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③④错。A对,B、C、D错。故选A。

【2题详解】

M与N组成一天体系统,M是行星,绕行星公转的是卫星。与该系统级别相同的是行星-卫星天体系统——地月系,A对。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都是恒星天体系统,B、C、D错。故选A。

3.下列表述中,正确反应大气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是

A. 平流层中臭氧吸收长波辐射,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B. 对流层中二氧化碳吸收短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 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密切

D. 位于平流层中部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至关重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的是短波紫外线,从而对地球产生保护作用,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故A项错误。

B.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故B项错误。

C.对流层位于大气最下层,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故C正确。

D.电离层是指从离地面约50公里开始一直伸展到约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其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因此它对无线电通信至关重要,但不是位于平流层中部而是位于平流层上部,故D项错误。

故选C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及两幅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 a B. b C. c D. d

5. 形成甲图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波浪的侵蚀作用 B. 流水的堆积作用

C. 风力的侵蚀作用 D. 流水的侵蚀作用

6.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乙图中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4. C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据图可知,指向c的箭头表示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只能转化为沉积岩。故图中属于沉积岩的是c,故C正确。

故选C。

【5题详解】

A.波浪的侵蚀作用是波浪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故A错误。

B.据图可知,图中乌江峡谷呈“V”型,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与流水堆积无关,B错误;

C.图示为乌江峡谷,处于湿润地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而风力侵蚀地貌多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故C错误;

D.读图可知,图中乌江峡谷呈“V”型,是流水下蚀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D

【6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图为六合桂子山石柱林,为火山喷出形成的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乙图中岩石形成过程的是①。因为图中a为岩浆,b为岩浆岩。①代表的作用为上升冷却凝固。

A.①代表的作用为上升冷却凝固,乙图为六合桂子山石柱林,为火山喷出形成的岩浆岩,故A正确;

B.②为外力作用,在其作用下形成沉积物,故B错误;

C.③为变质作用,在其作用下形成变质岩,故C错误;

D.④为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过程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再到新岩浆的产生的过程。河流水流有破坏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水流破坏地表有三种方式,即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

图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种地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下面外力作用与其形成的地貌对应正确的是( )

A. 流水沉积—① B. 流水侵蚀—② C. 流水沉积—③ D. 风力搬运—④

8. ③图地貌多位于( )

A. 河流入海口 B. 平原边缘处 C. 狭长山谷底 D. 河流出山口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①图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故A错;②图示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作用行成风蚀蘑菇,③图示河流入海口附近形成的流水堆积作用地貌—三角洲。故C正确;④是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峡谷,故D错。

【8题详解】

在河流入海口,由于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就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三角洲,故本题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9.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了偏移,使许多自然现象都受其影响。下图中粗黑点表示河水自里向外流,×表示河水自外向里流。读图完成下题。

根据河床特征判断,符合自然规律的是

A. D和B B. A和B C. B和C D. A和D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顺着水流方向,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左偏,顺着水流方向,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根据图中水流方向、地转偏向力方向以及河床特征可知,A和D项符合自然规律,故D项正确。

甲、乙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甲图所示word/media/image6_1.png热力环流(  )

A. 出现在白天 B. 出现在夜间

C. 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 D. 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

11. 乙图中(  )

A. 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B. 市区气压高于郊区

C. 在①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②地更合理 D. 在②地布局水泥厂比①地更合理

【答案】10. B 11. A

【解析】

考查热力环流及其应用。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见,图中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近地面吹陆风,是因为晚上海洋放热慢,形成低压,陆地放热快,形成高压。故选B。

【11题详解】

乙图为城市风,是因为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气流上升,到郊区下沉,然后在城郊之间,空气由郊区流回城区,因此在布局工业时,要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在此范围内可布置绿化带净化空气。故选A。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13. 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时间,根据表格计算到①、②、③地的昼长时间分别为14小时、11时22分、13小时08分,根据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越小,昼长越接近12小时,说明该地越接近赤道,纬度越低,因此三地中纬度最低的是②,最高的是①。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

故选B

【13题详解】

此时③地昼长夜短,若③地为北京,则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A错误;

次日③地的日出时间提前了,日落时间推迟了,说明③地的白昼变长了,北京的白昼变长了,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慢,此日各地昼夜长短并不是相差最小,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丙侵入岩脉应属于

A. 沉积岩 B. 岩浆岩

C. 变质岩 D. 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15. 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花岗岩 D. 玄武岩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沉积岩受挤压形成褶皱,压力过大而出现断层,断层处岩石较破碎,易发生岩脉侵入,丙侵入岩脉来自地下岩浆冷却而形成,故为岩浆岩。B项正确。

故选B

【15题详解】

⑤处是由于岩浆活动形成的高温高压条件,石灰岩受到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B正确;石灰岩属于沉积岩,A错误;花岗岩属于侵入性岩浆岩,C错误;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D错误。

故选B

1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题。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A. 甲-乙段 B. 乙-丙段 C. 丙-丁段 D. 丁-甲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七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丁-甲段经过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用时最少;乙-丙段经过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用时最多,故选D。

【点睛】读图根据太阳的位置可以判断丁-甲段经过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快;乙-丙段经过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有

A. 目前word/media/image6_1.png黄赤交角是23°26′

B. 图中角a是黄赤交角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的度数即是极圈的度数

18.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A. 太阳终年直射北回归线 B.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幅度增大

C. 全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增多 D. 中纬度地区不会有四季更替现象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公转平面叫黄道平面,夹角为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即b,A占全球,BC错误;黄赤交角的度数即是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与黄赤交角互余,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黄赤交角word/media/image6_1.png度数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终年直射赤道,A错误;气压带、风带不发生季节移动,B错误;全球无极昼极夜地区,C错误;中纬度地区不会有四季更替现象,D正确。故选D。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 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A. 90°E,6:00 B. 90°W,6:00

C. 90°E,18:00 D. 90°W,18:00

20.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m日22点 B. m日16点

C. (m+1)日14点 D. (m+1)日8点

【答案】19. A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两天的界线有自然界线---0时线和人为界线---日界线(基本与180°经线重合)两条。自东十二区(180°西侧)向东进入西十二区(180°东侧)减1天,图中阴影部分比空白部分晚一天,则图示地球呈顺时针自转,P点位于90°E,位于0时经线以东90个经度,时间早6个小时。故A正确

【20题详解】

90°E为(m+1)日6点,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m+1)日6点+(120-90)÷15=(m+1)日8点。故D正确

【点睛】熟悉将全球划分在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上图中,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次是

A. ①+② B. ② C. ②+③ D. ③

22. 据此推测,在冬季,一天中最不合适进行户外锻炼的时段是

A. 清晨 B. 中午 C. 午后 D. 傍晚

【答案】21. B 22. A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据题干得知,逆温现象出现时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高而递增。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与高层大气,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

【21题详解】

题中所示现象为“上热下冷”,说明出现了逆温现象,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据图可知,②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故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次是②。

故选B

【22题详解】

逆温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不合适进行户外锻炼;冬季出现的逆温多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由于地面辐射不断散热,贴近地面的气层很快降温,远离地面的气层受地面影响较小,降温较少,于是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随着地面有效辐射的不断继续,逆温层逐渐增厚,清晨时达到最大厚度;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近地面气层受地面影响,也开始增温,于是逆温便自下而上地消失。所以冬季一天中最不合适进行户外锻炼的时段是清晨。故选A正确。

故选A

23.新华网2014年10月26日电,近日,太阳表面突现一个面积很大的黑子群,达地球表面积的50余倍。在华北地区严重雾霾天气下,肉眼清晰可见。对于该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太阳活动正处于宁静时期

B. 太阳黑子位于色球层上

C. 往往伴发耀斑现象

D. 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

【详解】由材料可知,黑子群的面积很大,是太阳活动活跃期,A错。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上,B错。太阳活动的发生具有相关性,黑子往往伴发耀斑现象,C对。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D错。故选C。

24.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下图示意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题。

如果图示现象为近地面AB两地热力环流引起,当两地冷热差异增大后,形成风word/media/image6_1.png原动力会

A. 增大 B. 先小后大 C. 减小 D. 先大后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如果图示现象为近地面AB两地热力环流引起,当两地冷热差异增大后,近地面气压差异增大,则气压梯度力增大,故形成风的原动力会增大,A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低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6.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较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7. 若图中四条线段气压差相同,风力较大的是

A. 甲、乙之间 B. 乙、丙之间 C. 丙、丁之间 D. 丁、甲之间

【答案】25. D 26. B 27.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等压面分布图的判读。

【25题详解】

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特点,上凸为高压,下凸为低压,且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相反,据此判断可知,甲、丙两处的气压性质为高压,乙、丁两处为低压;根据气压与海拔的关系,乙丁两地海拔较高,气压值低于甲乙两地,故四地中气压最低的是丁地。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6题详解】

一般情况下,气温和气压呈负相关;对流层中,近地面的气温总是高于垂直方向上的高空,根据上题结论可知,甲乙的气温高于丙丁两处;甲处气压值高于乙地,所以乙地气温高于甲地。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7题详解】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甲乙之间位于近地面的风,空气摩擦力较大,风力较小;丙丁之间为高空的风,空气阻力较小,风力较大;丁甲之间为空气垂直运动,气流以下沉为主,乙丙之间为空气的垂直运动,气流以上升为主,不能形成风(风是空气水平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14年4月,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位于银河系“宜居带(适合生命居住的地带)”内类似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开普勒-186f),距离地球500光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宜居带”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

A. 行星的自转与地球类似 B. 行星的体积与地球类似

C. 行星的物质组成是固体 D. 与最近的恒星距离适中

29. 在“宜居带”内寻找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主要是为了确定该行星上是否具有

A. 液态水

B. 适宜的温度

C. 适宜的大气

D. 适宜的光照

【答案】28. D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结合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推知,“宜居带”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与最近的恒星距离适中,保证生命发展的温度条件。故D正确。

故选:D

【29题详解】

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其体积与质量均与地球相差不大。行星质量的大小决定其引力大小,是其外围存在适合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的前提。故C正确。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取决于距离恒星的距离,与行星质量和体积关系不大;光照条件与行星大小无关,故ABD错误。

故选C

30.能体现“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热力环流原理。

【详解】

巴山属于谷地地形,夜晚山坡较同高度大气冷却较快,降温较快,气流就会从山上流到山谷,形成山风,谷底气流堆积上升,随着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容易形成降水,B正确。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虚线为回归线或极圈,完成下列各题。

(1)A点此时是_____时,昼长为____小时,A点的日出时刻是____时。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____前后的阳光照射图,此时以____和____经线将地球分为两天。

(3)D点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

(4)设A点的纬度是56°34',一架飞机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从B地沿最短距离飞到A地,若起飞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8时,问A地降落时,A地的当地时间是_____时。

(5)图中_____(CG或GD)为晨线。

【答案】 (1). 3 (2). 18 (3). 3 (4). 12月22日 (5). 180° (6). 135°E (7). 66°34’ (8). 从南回归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9). 16 (10). CG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有:光照图的判读,晨昏线判读,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等。面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日出时间=12-昼长/2;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与当地纬度之差)。

【详解】(1)由图可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判断该图为南半球,G点所在的经线为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可判断A点为3时。据图可知,A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为270°,昼长=270°/15=18小时,根据公式,日出时间=12-昼长/2,计算出A点的日出时间为3时。

(2)因为面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据图可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0时经线和180°经线把全球划分为两天。因为G点所在的经线为0时经线,0时经线对应的经度为135°E。故此时180°经线和135°E将地球分为两天。

(3)由图可知,D点位于赤道上,根据上题结论,此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南纬23°26′,计算出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此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A、B两地在同一经线圈上,因此,A与B之间的最短距离过极点,其纬度差为(90°-23°26′)+(90°-56°34′)=100°,由题目可知飞机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从B地沿最短距离飞到A地,故飞行时间为10小时,若起飞时间为当地时间18时,则A地降落时,B地时间为第二天4时,A地比B地晚12小时,故A地的当地时间是16时。

(5)面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所以夜半球的范围为CGD线左侧半球处,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为晨线,CG为晨线。

32.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____(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

(2)此时,Q、R两地风力较小的是_____地,试说明判断理由。

(3)指出此时①、②两地的风向,①___,②___。

(4)③④两地中,③地天气状况为___(阴雨或晴天),④地天气状况为___(阴雨或晴天),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地。

(5)②④两地的气压差范围为____。

【答案】(1)高压脊

(2)R R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Q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R地位于陆地,摩擦力大,Q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

(3)西北风 东北风

(4)阴雨 晴天 ④

(5)15<△P<21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判断风向时要注意,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风的形成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亚洲大陆上为高压中心,为北半球的冬季,亚欧大陆处于高压控制之下,气温低,我国首都北京受高压脊控制。

(2)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由图可知,R地等压线更为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Q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再加上R地位于陆地,摩擦力大,Q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因此,风力较小的是R地。

(3)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读图可知,两地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因此,此时两地word/media/image6_1.png风向分别为,①地为西北风,②地为东北风。

(4)③④两地中,③地受低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天气状况为阴雨,④地受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状况为晴天,④地气温日较差也较大。

(5)由图可知,②气压为1014-1017百帕,④地是1032-1035百帕,②④两地的气压差范围为15<△P<21。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