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七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长春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长春版知识精讲

时间:2019-08-22 00:40:07    下载该word文档

初一语文《我的叔叔于勒》长春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

二、学习目标

1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只认金钱不讲亲情”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重点与难点:

1、学习体会文中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体会小若瑟夫对于勒的称呼中蕴的感情。

三、文学常识分析

1课文说明: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同学们要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课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

2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短篇小说之王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3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1)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结局出人意料。

2)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四、教学内容分析

1、掌握下列字的音和形:

jiéjū zhàn qiào chà

mǔ lánlǚ shà dūnong

2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苍白,没有血色。

撬开:用棍棒刀、锥等的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头,使缝隙增大。

诧异:惊讶,觉得十分奇怪。

牡蛎:一种软体动物,又叫蚝,肉鲜味美,可食用。

褴褛:衣服破烂不堪。

3、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圈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4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明确: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5从上面的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6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情节的每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

讨论明确: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19),

第三部分(20—47), 第四部分(48—49),

分段提示:也可以按照本文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第四部分:48—49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

分析一、二部分

1)首段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及“我”的家境。“并不是”、“刚刚够”、“有两个姐姐”,概括写家境“拮据”。第二段用几件虽显琐细却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据”具体化了。

2)三、四自然段,通过父亲行动和语言“只要一看见……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两方面简练、生动的描绘,竭力渲染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永不变更”意味着父亲那句话已说过无数次了,极写盼望之情的强烈。

3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那么,于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要这样焦急的盼望他归来?小说在此设下悬念。

确定

行为不当

这之前 坏蛋流氓无赖

(从前) 分文不值 恐怖 打发他到美洲去

“吃得一干二净……”

还大大占用……

做上了买卖……很大的买卖

那时候 能够赔偿……损失 希望 盼他回国

(现在)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于勒一回来……境况就不同了”

4分析十三至十九段。

113—15照应第一部分,再次竭力渲染,铺排盼望之情,也为后文于勒再为“恐怖”作好铺垫。

216段中的“上千种计划”,富有讽刺意味,毫无着落的财产,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十分可笑,也显得可怜、可鄙。

31718段笔触幽默有趣:姐姐们2826岁了还“老找不着”对象,从一个新的角度是“拮据”;公务员看中二姐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含蓄的指出,他是看到即将到来的财产才上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419段,顺着二姐结婚的情节,自然的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的情节。

小结: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写菲利普夫妇夸赞于勒。作者用对比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不同的情况和菲利普夫妇对他由“恐怖”转为“希望”的心理变化

5分析第三部分:

1色描写的语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

提问:此句烘托出菲利普夫妇怎样的心情?

景色静谧,色泽美丽。欢乐的心情。

221—24段,插写菲利普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的情节。这看来好与情节主线无关,但不知不觉中却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因为正是父亲请吃牡蛎,才有可能进一步认清、认出水手。

母亲的话说得冠冕堂皇:既爱惜自己,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但实际是什么?是既顾全面子,又节省开支。

高潮部分见下文人物分析。

6分析第四部分:故事的结局,菲利普夫妇躲避于勒。

48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7读赏析,分析人物写法,感知人物形象

关于菲利普:自私、冷酷、虚伪、贪婪、懦弱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上流社会生活的性格特征。

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的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3突然……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心理骤然紧张,想躲开穷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认出来;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怕他们发现这个秘密;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多年的美梦破灭了,心中充满了恐惧,怕穷弟弟又成为他的负担,而这一切给他的打击确是太突然、太沉重了。

他低声对妻子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但仅仅是猜疑,还没有确定于勒,但菲利普夫妇已经被吓得失魂落魄了。

关于克拉丽丝:吝啬、尖刻、有心计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克拉丽丝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露无遗。

和菲利普一样,美梦刚破灭时,她内心惊恐,神态异常,语无伦次。当她亲眼看到那个卖牡蛎的正是于勒后,哆嗦着说: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这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她人生哲学的秘密。对于远游归来的于勒,她多么厌恶啊!可正是她昨天还在不停的赞赏: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由此看来,她对丈夫的亲弟弟于勒的态度前后是截然不同的!透过她两次不同的语言,我们析其内心世界,不难看出:在她心目中于勒是好是坏,该亲该疏,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有钱!正是人物自己的语言,使读者看出了她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

小结: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使我们看到菲利普是个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

关于于勒:

于勒成为穷水手,不外乎挥霍无度或竞争失败,既出乎人们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从小行为不正,糟蹋钱,沾染了资产阶级的恶习,很容易挥霍浪费、入不敷出;而竞争失败,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

关于

形象: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三句话意思有异同吗?包含了怎样的情感?作者为何写得这么复杂?

我的叔叔——同情

父亲的——对父亲的指责

我的亲叔叔——血肉亲情

总结:作者在这个称呼上是很具匠心的,这是一句饱含讥讽意思的心理话。瑟夫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他善良,不以金钱衡量人。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希望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爱,而不是金钱主宰一切。

8辨析研讨,谁是主人公

1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于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主人公呢?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而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略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瑟夫,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在父母不把穷水手当作兄弟看待后,仍认为于勒是的叔叔,作者用这一标题道出了一个孩子的不满,同时,这个标题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而在身上,表达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小说集中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因此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作用: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为,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价,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者说“我”是线索性人物。

、归纳主题;概括写作特色。

1小说主题: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2写作特色:

1曲折多变情节安排

这篇小说的主题并不深奥,情节却曲折多变,小说采用大开大的手法铺排故事,于勒出场前,渲染其在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接着,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情节舒缓下来,在船上,附庸风雅克拉丽丝既怕丢脸又怕花钱的尴尬处境,使读者哑然失笑,然后,故事高潮迭起又加了一段菲利普吃牡发现牡蛎的人像弟弟并惊恐告诉妻子的情节将故事推向高潮,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情节又松缓下来,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情节似乎最终跌落闭合了。不料,作家又妙笔生花,交代菲利普夫妇一家改乘船只,躲避于勒,把人们引入沉思和回味之中。情节真是有张有弛。

2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悬念一:小说开头写生活状况,在读者熟悉了“我”的家庭之后,笔锋一转,引出人物于勒,我们不禁要问:于勒是谁?

悬念二:回答了于勒是谁后,作者说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悬念三:小说描述了于勒年轻时怎样浪荡败家,怎样到美洲发了财,我们不禁要问:于勒回来了吗?

悬念四:小说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在船上见到很像于勒的卖牡蛎的老水手。我们不禁要问:这真是于勒吗?

悬念五: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高潮出现。我们不禁要问:菲利普夫妇一家怎么办?

六、拓展延伸

在你心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你想怎样评价他?

早期:行为不端、糟蹋钱

中期:正直、有良心

后期: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同学们注意不要用金钱至上的眼光来看人,希望大家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人。

七、新课导学

下次我们要学习的是《小公务员之死》,请同学们注意预习。

1查找作者契诃夫相关资料。

2感受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小公务员的特点。

3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意义。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一、给描红的生字加拼音

)据 )桥 )白

二、小说中的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小说的主人公是不是于勒?作者为何要以我的叔叔于勒标题?

四、假设破了产,穷困潦倒的于勒又重新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口头叙述,适当描绘。


【试题答案】

一、jié zhàn lǚ shà

二、开头:景色静谧,色泽美丽。体现了人物旅游时欢乐的心情。

结尾: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不是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作者通过他们的言行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他们是作者了大量笔墨着力刻画实写的人物。

作者以这一标题道出了一个孩子在其父母不把穷水手于勒当作亲兄弟看待后,仍认于勒为我的叔叔,反映孩子善良纯洁,表达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同时这个标题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具有一箭双雕之效。

四、合理想象即可。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