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水府庙湿地公园规划资料

水府庙湿地公园规划资料

时间:2012-04-02 11:52:15    下载该word文档

一、基本情况

湖南水府庙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中部、娄底市和湘潭市的交界处,涉及娄星区、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湘乡市、双峰县四县(市、区)。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樟树、喜树、莲、金荞麦、野大豆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赤腹鹰、松雀鹰、普通鹰、红隼、燕隼、穿山甲、小灵猫等。园内现有维管植物147科,464属,802种,其中:陆生植物有596种,湿地植物有206种;园内共有脊椎动物236种,隶属30目,82科。其中:鱼类有56种,隶属414科;两栖动物有14种,隶属16科;爬行动物有30种,隶属29科;鸟类有115种,隶属1639科;哺乳动物有21种,隶属714科。

区域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地灵人杰、英才辈出,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表演、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技艺精湛的民间工艺品,有水府庙、仙女寨、古城墙、宋窑遗址、朱氏宗祠、洛阳湾、云门寺等名胜古迹景观。境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开展生态旅游、观光休闲、避暑度假的理想去处。水府庙湿地公园融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留恋忘返。

区域位于湖南的几何中心,是湘黔铁路、洛湛铁路的交汇处。区域总面积4144平方公里,人口220.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96万人,非农业人口57.42万人。娄星区、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428平方公里,人口41.9万人,农业人口11.28万人,非农业人口30.62万人;湘乡市面积 2004平方公里,人口89.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3万人,农业人口71.88万人;双峰县面积 1712平方公里,人口89.3,其中:非农业人口9.5万人,农业人口79.8万。

1.1.3自然条件

本区域地处雪峰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北部高山耸立,西部丘陵、高岗崛起,南部低山、丘陵起伏,中部及东部低平宽阔。涟水、孙水、西阳河、侧水河呈树枝状分布,分别从西北、西南、北、西方汇合进入水府庙湿地区。

区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热充足,雨水较多,光、热、水基本同季,分布不均匀,霜冻、低温、干旱、洪涝、龙卷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率较大。年平均气温17.1—17.3℃,极端最高气温40—40.2℃,极端最低气温-8—-9.9℃,年平均降水量1303.2—1312.1㎜,年日照时数1610h—1640h,年日照率34%—39.4%,年平均相对湿度79%—80%,年平均风速2.4 m/s

1.1.4历史沿革

区域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长沙府,秦朝属长沙郡湘南县,西汉高祖五年(前202),长沙郡改为长沙国,湘南县析置连道,治所龙城。连道以涟水得名,《水经注》载:“邑有蛮夷曰连道,连导治连水以西。”境内属连道,隶长沙国。历史上虽然经历各种建制演变,但区域基本为湘乡县治。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数次分合,形成了现在跨娄底、湘潭两市,分属娄星区、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湘乡市、双峰县四县(市、区)的局面。

1.2 水府庙湿地公园概况

1.2.1地理位置

水府庙湿地公园位于东经112º00'10"112 º19'32"和北纬27º33'31" 27º49'05 "之间,地处我省娄底和湘潭两市交界处,总面积2126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0694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50.3%。湿地面积中,水域(含水库、溪河、水塘与滩涂)5591公顷,岛屿302公顷,农用泛洪地605公顷,水田4196公顷。是湘中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人工湿地。水府庙湿地公园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湿地公园上游有湘中新兴城市娄底市,境内有湘黔铁路、洛湛铁路、上瑞高速公路、娄湘高等级公路、湘翻公路、棋石公路、坪塘公路等,规划中的太澳高速公路也从娄底经过。水运有汽车轮渡口和旅客轮渡口。车程在1.5小时以内的中心城市有长沙、株洲、湘潭、娄底、邵阳、益阳、衡阳等大中型城市,公园还处于韶山、南岳、湄江三大旅游区中心,南临南岳,北接岳阳楼、韶山,西靠张家界,东近井冈山,具有旅游开发的区位优势。

水府庙库区内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沿岸有峡谷溶洞,水面蜿蜒,宽窄有致。库区常年气候宜人、鸟语花香。加之地处320国道、上瑞高速公路、湘黔铁路、洛湛铁路、及规划中的太澳高速、娄新高速旁边,周边汇聚我省主要大中城市的区位优势。

沿库周边山头海拔高度均在100-150m之间,平均海拔120m,最高处海拔484m,最低处海拔64m,最低处在韶山灌渠总闸洋潭大坝。地势西高东低,孙水、西阳河、侧水为涟水的一级支流,涟水主流由西向东。

2)土壤

水府庙湿地公园内土壤有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红壤土、红黄壤土和潮土。公园丘陵地区、低山地区分布以红壤和红黄壤为主;河流、水库周边地区主要以水稻土和潮土为主。

3)水文气象

水府庙湿地上游有涟水、孙水、西阳河三条河流呈树状汇聚水府庙库区,水府庙库区水域总面积44.3平方公里,有效库容量为3.74亿立方,平均入流量65.93立方米/秒,年平均最大入库流量73立方米/秒,控制流域3160平方公里,灌溉面积100余万亩,最高水位94.3米,最低水位78.36米(吴淞高程)。下游为涟水和侧水汇聚洋潭引水坝。

水府庙湿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热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17.3℃,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 -8℃,年平均降水量1300-1312㎜,年日照时数1410.4h-1621.9h,年日照率34%-37%,年平均相对湿度79%-80%,年平均风速1.5m/s-2.4 m/s,宜游期长。

1.2.4生态现状概况

1)生态环境现状

水府庙湿地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水热条件,使得它成为了湘中地区一块不可多得的湿地,44.3平方公里的水面,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水热调控机制。特别在动物分布上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许多南迁鸟类将会在此安家。同时由于水府庙湿地公园为低山丘陵区,境内水域面积较大,水系及湖湾发达, 适合各种类型湿地植物(含水生植物)生长。其湿地环境和湿地生物群落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是华中区和华南区的过渡带,更是具有典型性和多样性。

水府庙湿地地处人口密度大、人为活动频繁的湘中丘陵区,其湿地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坏,湿地景观也是以水面为主,但在西阳河、孙水、水府庙水库库湾、大坝至杏子一带的水草、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茂盛,每年有数量庞大的白鹭等候鸟栖息,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即水禽保护区)。在水府庙湿地中东部的天门山、小三峡一带,陆地生物资源丰富,有银杏、樟树、喜树等国家级保护物种;而水域周围的山地,更是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水府庙湿地的鱼类区系,具有较强的华南区系和多区渗透的双重特征。加之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当地鱼类种群提供了多样的栖息条件和丰富的食物来源,使多种类型的鱼类能顺利的繁衍生息,形成了水府庙独特的鱼类区系结构。公园中部的水府庙水库,水面宽阔,是极具保护价值的鱼类主要分布区,如粲条、红鳍鲌等。它们主要活动在宽阔水域的中上层,以该领域的浮游生物为食,为维护该领域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更是有18种珍贵的药用鱼类。在水府庙湿地东部江口至洋潭大坝一带,人为干扰对植被的影响较为严重,生态质量较差,虽然经过初步整治和恢复,有所改观,但仍需进一步的恢复。

水府庙湿地有湿地植物(含水生植物)35科、97属、206种,其中挺水植物17种,占湿地植物总数的8.3%,浮水植物12种,占湿地植物总数的5.8%,沉水植物21种,占湿地植物总数的10.2%,湿生植物156种,占湿地植物总数的75.7%。其湿地植物的丰富程度仅次于洞庭湖湿地,详见《水府庙植物资源考察报告》。

②动物资源

水府庙湿地公园共有脊椎动物236种,隶属30目,82科。其目数、科数和种数分别是湖南省已知物种的71.4%66.7%28.7%。可见该地分布的动物无论从高级分类阶元还是物种数量,所占比例都明显较周边地区高,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236种动物中,鱼类有56种,隶属414科;两栖动物有14种,隶属16科;爬行动物有30种,隶属29科;鸟类有115种,隶属1639科;哺乳动物有21种,隶属714科。水府庙湿地公园的动物资源丰富而多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府庙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鹭类资源,繁殖季节,白鹭湾的小白鹭、池鹭等铺天盖地,其叫声相传甚远,形成了一道非常壮观的景象。

水府庙湿地公园涉及范围表

1-3

水府庙水库:水域面积40余平方公里,水质较好。在水库中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湖心岛数十个,如景色秀丽的乐耕岛、桃花岛,面积在数十公顷以上,是鸟类和其它珍稀动物的乐园。

洋潭水库:从水府庙至洋潭村14.4公里,湖宽100-300米,水质较好。

小三峡:长约6.7公里,峡谷水面宽40-100米,两岸山高岭峻,植被茂密;

孙水河:从柏杨到丁家平均流速3m/s,水生植物种类丰富,风景优美,适宜湿地观光游览;

西阳河:大埠桥河段水质较好,水草等水生植被生长茂盛,白鹭等鸟类大量聚集、滞留此地,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侧水河:从洛阳湾经过小三峡到江口村,乘船游赏沿岸风光,可令游客流连忘返。

2)地貌景观

该区域属丘陵、洼地、盆地,海拔最高为484,最低64,除天门山、万罗山、仙女寨、青龙潭几个至高点外,沿库山头标高均在100-150之间,地势相对平缓,起伏不大。其构造多为第四系覆盖物,出露主要地层为泥盆系。棋梓桥中部有一厚层致密块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层,含云母砂岩、泥质粉砂岩,地形灰岩多被风化,岩石较为破碎,溶蚀强、形成溶沟、溶槽,溶洞。普安堂——八亩田——水泥厂带有一古河床,但砾石厚度不太大,属沉积岩稳定地区,断层活动弱。建筑物为七级地震设防。

湖心岛:在曾家坝附近有数个因库区蓄水形成的湖心小岛,是休闲避暑胜地。目前已经开展了旅游服务,但规模较少,管理不善,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地质现象-梆潭:位于测水下游,距洛阳湾2 km,因两岸之石敲起来有“梆梆”作响而得名,相传该潭与阴山山顶的风洞相通;

仙女寨:海拔309米,山顶有城墙、庙宇,可眺望娄底全城;

天托仑:位于测水河西岸,海拔332.2 m ,山顶村民生活方式为自然经济型,民风朴实,村寨鸡犬相闻,宛如世外桃源。

3)生物景观

地带性植被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常绿阔叶林。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深刻,本区主要植被为针阔叶树混交林,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有青冈栎、栲树、苦槠、樟树、梓树、小红栲、四川山矾、山矾、冬青、枫香、柃木、白栎、杜鹃、檵木、乌药、山胡椒等。园内的植物景观主要为竹林植被,尤以孙水、涟水和侧水河所流经的峡谷两岸的地段为佳。在湿地区内,林栖鸟兽较难观看到,但在水库的岸周和岛上经常看到有观赏价值的湿地白鹭种群等。

4)诗词、碑刻胜迹景观

水府庙地区历史悠久,历代文人墨客多在此留有诗词、碑文等胜迹。如:曾国藩曾在仙女寨上题“天籁岩”名,朱家祠堂内供奉了许多名人如孙科等题的“奕叶长荣”、“福荫子孙 ”、“祖德绵长”、“ 源远流长” 及“法学鼻祖,正学心宗”等匾额。

5)建筑遗址景观

水府庙湿地的建筑景观种类较多,包括庵堂、祠庙、民居、村舍、古道、石桥等建筑景观,湿地公园中大埠桥就有保存完好的古石桥、古石板路、古石狮等。园中各处还分布有天籁岩、大雄宝殿、观音阁、古城墙、水府庙、朱氏宗祠等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古建筑。

永济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光绪八年(1882)重修。桥全长五十六米,宽六米,石砌,四墩三拱,两旁为石砌封闭式桥栏,桥孔由石块卷拱而成,桥头各立石狮一对,其工艺精细、雕琢考究,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洛阳湾:保留有典型湘中古朴民居,可以寻觅到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 之貌,是湘中地区现存较少、较完整的体现江南水乡景色的古朴建筑群。

天籁岩:庵前部是建筑,后部是洞体,宗教塑像在洞内,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寺庙朝觐。

大雄宝殿:新建的仿古建筑,重檐歇山,黄瓦红柱,高28米。

观音阁:有古砚峰、圣帝殿、地藏殿、惜字塔等,占地约300m2,砖木结构,立面黛色。

水府庙:水府为水神,商贾船家经过此地,当往水府庙中拜祭水神,以求航行平安。

古城墙:仙女寨山界长墙,长约1km,高3m-4m块石垒成,俗称长城。

朱氏宗祠:硬山青瓦,背兽啸天,古色古香,多进多面阔。

6)名人故里景观

水府庙地区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地灵人杰,英才辈出。这里孕育和诞生了三国蜀汉名相蒋琬,元朝大学士、著名文学家冯子振,明代为官清正、为民上疏、官至大理寺右评事、太仆寺丞贺宗,清代重臣曾国藩,爱国外交家曾纪泽,近代辛亥革命先驱、著名政治活动家禹之谟,爱国将领宋希濂,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蔡和森,全国妇联主席蔡畅,鉴湖女侠秋瑾,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等。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水府庙湿地的南方,位于双峰县荷叶镇,距水府庙湿地公园中心地带不到40公里,驱车在湿地公园与富厚堂之间往返一次只需一个小时。曾国藩故居占地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2平方米,砖木结构,清代湘中建筑风格,拥有我国近代民间规模最大的藏书楼,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历史研究和旅游价值,现已经被有关部门列为湖南省百景之一,其旅游声望和地位日益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力地带动本湿地公园旅游业的发展。

宋希濂故居——持世堂

宋希濂故居位于水府庙湿地公园的双冲村。著名爱国将领宋希濂曾于1941年任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在滇西缅北抗击日军,征战三年,歼灭日军3个师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人称鹰犬将军

蔡和森纪念馆

钢筋结构,展馆建筑面积1624m2,馆前有蔡和森及其家人的塑像。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之一,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学友和战友。妻子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党员,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土地革命时期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他们夫妇二人用生命和热血共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共产主义凯歌。

7)现代人文景观

水府庙水库大坝:重力坝,长242米,高35.4米,顶宽6米,溢洪坝15孔,弧形闸门,坝左建有可通行20吨级的废船闸,坝后式电站,装机13万千瓦。

韶山灌区洋潭引水总闸:由重力坝、流水坝、泄洪闸、电站和已废的斜面升船机等建筑组成。华国锋题韶山银河尤为醒目。

陶侃学校:1906年废科举,设新学,沿办至今。校训提倡血性精神,现校园内有1958年炼钢铁的残炉和校史室。


2.1 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开发背景分析

2.1.1湿地及其功能

“湿地”一词,源自英文“Wetland”。湿地的定义,各国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大体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定义通常把湿地视为生态交错带,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广义的湿地,则将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以外的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采用的就是广义湿地的定义,即:“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为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域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特别是具有水禽栖息地意义时。”

根据国际湿地类型分类系统(拉姆萨尔湿地类型分类系统)将湿地分为天然湿地(包括海洋/海岸湿地及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其中人工湿地又包括水产池塘、水塘、灌溉地、农用泛洪湿地、盐田、蓄水区(水库、拦河坝、堤坝形成的一般大于8公顷的储水区)、采掘区、废水处理场所、运河、排水渠、 地下输水系统等。

湿地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冻土地带到热带都有湿地,湿地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湿地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众多野生濒危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栖息、繁殖、迁徒、越冬集聚之地,故有“物种基因库”之称;同时湿地还具有调节径流、控制洪水、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洁净空气、降温散湿、促淤造陆等环境调节功能,能够控制土壤侵蚀、防风护堤,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可持续地向人类提供绿色食品、药材、能源和原料等,由于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各具特色的地貌特征,湿地又是进行旅游开发和科研教学实验的理想场所。

2.3.1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从资源品质与规模格局等方面看,水府庙湿地公园是湘中城市旅游产品体系中的重要稀缺种类,具不可替代性。水库容量大,可蓄水5.6亿立方米;水面宽阔,水质好,蓄水面积广,有44.3平方公里;湿地公园内的溪流纵横,池塘湖漾密布,水域广阔,两岸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湿地资源丰富、结构复杂,景观资源丰富,可观赏性强、可开发利用价值大,具有自然质朴的湿地风光和浓厚的田园风情,是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湘中民俗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等不可多得的资源,可成为湘中旅游产品的重要补充。同时,作为城市近郊湿地景观,对当地游客特别是对娄底以及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邵阳、益阳等游客群,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水府庙湿地自然条件适宜人居,环境优雅,当地人健康长寿,在湿地公园的外围及周边,开发养生休闲旅游,具有良好的潜在市场。

2)区位优势

旅游目的地所在地区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力、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旅游市场的拓展能力以及旅游业发展所要求的支持、保障和服务能力。水府庙湿地公园地处娄底市的东部,依托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繁荣,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湿地公园对外交通发达,湘黔铁路、洛湛铁路从水府庙湿地公园的北面通过,上瑞高速公路潭邵段从水府庙湿地公园中部通过,而且在公园东北、西南各有一个出入口,在两个出入口之间有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处。正在建设中的太澳高速公路在公园西部15公里处通过。设置公交专线后,到娄底市区只要15分钟车程。因此,水府庙湿地公园有很大的区位优势。

3)文化心理优势

自古以来,水府庙湿地公园所属范围就是附近居民、游客、船民,尤其是一些文人墨客探胜寻幽的休闲场所。自北宋建设镇南山天王寺以来,已有不少游客来此把酒咏诗。明清为水府庙的全盛时期,先后修建了水府庙、洛阳湾古建筑群等,已是附近居民闲游咏诗的好去处。

4)发展基础优势

水府庙水库虽然在湖南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业也刚刚起步,湿地公园的形象可塑性强,发展势头看好。在娄底、湘潭两市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下,社会各界对水府庙湿地的旅游保护热情高涨,公园的主要历史人文景观,如镇南山天王寺、洛阳湾、水府庙等都得到了初步保护,为水府庙湿地公园保护工程顺利开展,提供了扎实的环境基础和有力的社会支撑,其重要而深远的基础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充分证明。

2.3.2劣势分析

1)景观质量下降、风景改善工程巨大

水府庙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传统文化、地方民俗等,因为过去一段时间内对湿地保护不力,正在逐步减少、消失或遭受破坏,近年来,由于项目区内不合理开发,对环境影响较大,如交通干道两侧植被稀少,乱建民宅,河道水质恶化,旅游大环境改善的成本较高。

2)行政隶属不一,管理难度比较大

目前水府庙湿地公园的行政隶属娄底、湘潭的娄星区、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湘乡市和双峰县,由于涉及各种利益关系,公园的管理目前只能按行政区划设置,这样可能造成公园管理目标的差异,导致管理难度的加大。

3)原住居民安置和产业转型问题

公园区现有居民9.51多万人,主要从事种植和养殖,生产方式落后,随着景区建设的进展,有部分居住地需要调控,原有产业需要调整,逐步解决重点景区和湿地公园内原住居民外迁的住地安置和产业转型等问题。这将是水府庙湿地公园保护利用工程中的一大压力。

4)环境保护压力大

长期以来水府庙水库周围居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系,加上涟水上游流经兰田镇和娄底市城区,沿河一些企业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涟水。多年来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涟水上游污染水体的石油类化学耗氧量、悬浮物、生化需氧量、挥发酚、亚硝酸盐氮、非离子氨等均有超标,局部地区水体污染比较严重,已经下降为三类地表水。一些湿地景观因为人为污染而逐渐消失。

5)目前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湿地公园本身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但目前并没有凭借资源的稀有性而产生相应的旅游产品,特别是对现有民间风味的地方特色产品、手工业品以及旅游纪念品缺乏宣传推介。

2.3.3机遇分析

1)国家政策带来的机遇

各级政府领导越来越重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务院在2004年已经批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大力提倡保护湿地,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湿地作为“城市绿肾”的重要性也为人们的普遍认识。国家林业局2005年正式出台的《关于湿地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水府庙湿地公园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2)国民生活方式改变的机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双休制的实行,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前景看好。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外出旅游机率增加。并且,在长株潭城市群周边,竟有这样大规模、高层次的湿地景观,淳朴的乡土风情和浓郁的民俗民风,完全有可能成为人们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3)媒体关注与传播带来的机遇

水府庙湿地公园自从被媒体公开以来,因其自身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全省各种媒体的多角度报道,对于提升水府庙湿地公园的知名度有着重大的作用。同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湿地自然景观保护利用的种种探讨,这对水府庙湿地公园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利用有着很大影响。

4)节假日居民休闲和周边著名旅游地客源分流的机遇

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与周末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水府庙湿地公园地处娄底市、棋梓镇的郊区,又与长株潭等周边城市相距不到150公里,这对于它分流韶山、南岳、波月洞等地的客源,吸引新的游客群,也十分便利。

2.3.5分析结论

水府庙湿地公园是湘中传统农业生产环境下形成的颇有特色的次生湿地,其特殊的湿地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水府庙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和保护利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条件,由于地处发达的湘中地区,拥有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总量近4000万的基本市场,依托着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水府庙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水府庙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合理开发利用,必然是一项生态保护工程,它将要求水府庙湿地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恢复库区两岸多树种多林层的常绿阔叶林,修复遭受污染和破坏的湿地,推动对项目区环境进行有效整治、强化保护,而且,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将为水府庙湿地公园持续长期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撑。

水府庙湿地公园目前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单一,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可以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为本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整个水府庙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2 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方针,优化生态环境,改善水府庙水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应在湿地的主要区域;利用水府庙湿地地处生物资源过度带的独特性,开展科研监测、科普教育;在保护、恢复、发展湿地资源和不降低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了解湿地和休闲度假的需要,从而达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3.3 基本原则

1)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际有关公约的原则

2)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

3)坚持以人为本、与当地社区协调发展原则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坚持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原则

6)坚持合理调控原则

7)合理布局,因地制宜


4.1.2范围

公园西起娄底市内涟水天王寺,东止湘乡市洋潭水库大坝,南起双峰县侧水镇洛阳湾,北止娄底市西阳河的石桥边。水府庙湿地公园地形呈不规则带状分布,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38公里,规划总面积21266公顷,其中湿地10694公顷,占50.3%。西部属娄星区和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3333公顷,占总面积的16.1%;中部属湘乡市,面积10793公顷,占总面积的50.8%;东部属双峰县,面积7040公顷,占总面积的33.1%

公园范围涉及娄底市娄星区的大科、花山、万宝,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涟滨、大埠桥,湘乡市的毛田、棋梓桥、虞塘,双峰县的杏子、梓门等4个县(市、区)10乡(镇、办事处)的111个村。

4.2 湿地公园性质

水府庙湿地的特点是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结合,具有典型性、多样性和独特性。水府庙湿地公园,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开展生态旅游和经营利用为主的开放性湿地公园。

4.3 发展目标

4.3.1总目标

全面加强水府庙库区、洋潭库区的湿地及周边第一重山脊以内的森林的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发挥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效地遏制经济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障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4.3. 2具体目标

1)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修复和恢复湿地原生态,为水禽生存、栖息提供理想场所;

2)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使它们能在公园内正常地生存、繁衍、不受侵害;采取多种措施,使迁徙来此越冬和歇息的珍稀水禽的种群、数量稳定发展;

3)保护好公园内湿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恢复湿地生态原来面貌,保持物种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平衡;

4)从实际出发,高标准、高起点,用5-10年时间,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保护体系,建成湿地生态系统较稳定,越冬、歇息珍稀水禽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5)在实行有效保护,不破坏自然资源和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妥善处理好湿地公园与当地社区群众的关系,以及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关系,积极稳妥地开展湿地生态旅游,使水府庙湿地公园能在获得最佳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在生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珍稀水禽、鱼类的生活习性、湿地生态系统等课题的科学研究工作;

7)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引进和培训专业人才,努力造就培养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技术力量强,爱岗敬业的管理和科研队伍;

8)搞好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护能力,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解决后顾之忧,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湿地公园形成“一系、两区” 的总体布局结构。

1)一系

涟水河水系。湿地公园中水系统主体为水府庙水库,水府庙水库与洋潭水库为涟水上梯级水库,孙水、侧水、西阳河为涟水支流。

2)两区

将湿地公园划分为两大功能区,即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区。两大功能分区根据地域、地形、地貌、湿地环境特征和景点分布,分别划分各自的子系统。

5.2 总体规划

根据规划范围,围绕涟水河水系,湿地公园由西向东呈带状分布,西端起于娄底市内天王寺,东到洋潭水库大坝与侧水洛阳湾。

湿地公园布局:根据规划结构由西向东,湿地公园内的孙水流域仙女寨山地、西阳河流域河滩、水府庙水库库区、天门山、洋潭水库库区和侧水流域山地均规划为保护区。

生态旅游区布局:根据规划原则与结构,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旅游景区规划组织;位于湿地公园西部的娄底市内涟水段与仙女寨天籁庵庙宇处构成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位于湿地公园中部的水府庙库区大坝与曾家坝构成水府庙生态游览带,位于湿地公园东部的侧水洛阳湾、小三峡、江口与洋潭大坝构成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

湿地公园总体布局分区明确,保护区完整连贯,便于保护与恢复。

游览观光区则利用景区各成体系,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保护与观光分区明确,便于游线的组织,并能根据总体要求及各自的自然条件,考虑土地利用及相应的公共设施,便于分区、分期开发。

根据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及功能分区,规划湿地公园设西、北、南三处出入口,并在入口处树立大型牌坊。西出入口位于涟水风光带与湿地宣教中心之间娄湘公路处,该出入口西距湘黔铁路、洛湛铁路娄底站10公里。北出入口位于湿地公园中部、水府庙生态游览带北端,北连上瑞高速公路出入口,西距湘黔铁路棋梓桥火车站5公里,是水府庙湿地公园主要出入口。南出入口位于测水镇洛阳湾320国道处,测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南端。

5.3 功能分区

5.3.1 湿地保护区

湿地保护区由东到西贯穿湿地公园,沿湿地公园中水系呈带状分布,根据湿地保护区的地形、地貌、湿地环境变化和水生动植物特征,将保护区划分为三个分区。由西向东分别为水禽保护区、鱼类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5.3.1.1水禽保护区

位于水府庙湿地公园西部,范围为仙女寨孙水流域和西阳河流域,东止西阳河与涟水汇合处。面积5333.95公顷。保护的主要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禽(候鸟)等。该区又包括两个亚区,分别是:

(1) 仙女寨

位于水禽保护区南部,西邻娄底城市绿地。该区域为孙水流域山地,山势较为陡峭,林丰草密,禽鸟起舞飞旋。孙水河是涟水中的一条支流,流经仙女寨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河弯处片片稻田,农家房舍点缀其中,属较为典型的人工稻田湿地与天然河流湿地的结合体。

(2) 西阳河

位于水禽保护区北部,水质较佳,西邻娄底城市绿地,南邻湿地宣教中心。西阳河发源于湘乡与宁乡交界的楠岳坪,上游源头为合东水库,流经湘乡市壶天、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埠桥办事处,在大埠桥汇入涟水,注入水府庙水库。西阳河是涟水中的一条小支流,由于所流经的区域均为乡村,较少受到污染。河岸滩涂水草丰茂,景色秀丽,白鹭成群。

在西阳河与涟水汇合处规划建设湿地保护宣教中心,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功能为宣传教育保护湿地、湿地形态与动植物展示博物馆、管理与服务设施等。

娄湘公路由西向东于西阳河横穿水禽保护区。

5.3.1.2鱼类保护区

位于水府庙湿地公园中部,范围为水府庙库区。西起西阳河与涟水汇合处,东至水府庙水库大坝。面积8803.9公顷。保护的主要对象湿地生态系统、珍稀鱼类等,是公园内鱼类的主要分布区,包括18种药用鱼类。

  该区域为水府庙水库主体库区, 属人工深水湖泊湿地,山势平缓,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库区水湾河岔、岛屿众多,山地林木葱郁、层层叠叠,水绕岛转,岛因水迥,景色秀丽。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鱼类、两栖类、鸟类栖息和繁殖地。

在鱼类保护区西南部的毛田乡设置鱼类生态养殖示范区,该区域为水府庙水库西南库尾区,山势平缓,多河岔水湾,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地。

上瑞高速公路由西南向东北横穿鱼类保护区中部。

5.3.1.3湿地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位于水府庙湿地公园东部,范围为水府庙水库大坝以东涟水、侧水流域和洋潭水库区域。面积6786.63公顷。保护对象主要为湿地与森林生物多样性。区内江口一带,地势低洼,属农用泛洪区。该区包括三个亚区。分别是:

(1) 涟水段

位于湿地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西部,河水两岸山势高耸,西有天门山,北有石笏山,中间有著名的水府寺庙(水仙宫),东到涟水与侧水汇合处的江口。该区段涟水清澈平缓,两岸高山层林苍翠,竹海波澜,物种丰富。

(2) 侧水段

位于湿地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南部,河水两岸山势陡峭,南临侧水古镇洛阳湾,中有山峻水深景色秀丽的小三峡,北到涟水与侧水汇合处的江口。该区段山青水秀,两岸万顷翠绿浮片片红霞,水绕山转,山立水中,碧波映竹。

(3) 洋潭水库区域

位于湿地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北部,南为涟水与侧水汇合处的江口,北到洋潭大坝。该区段两岸山势绵缓,水面宽阔,山地植被较差,需要恢复。

320国道由南向东过侧水穿越湿地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南端。

5.3.2 生态旅游区

5.3.2.1景观构成

自然景观

水府庙湿地公园内的山川连绵,河道纵横,比较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有水府庙水库,涟水、孙水、西阳河、侧水四条水系以及孙水仙女寨山顶远眺、侧水中部小三峡。

(2) 人文景观

水府庙地域历史悠久,历代文人墨客多在此留有诗词、碑文等胜迹。如仙女寨、朱家祠堂的“奕叶长荣”、“福荫子孙 ”、“法学鼻祖,正学心宗”等匾额,大埠桥有保存完好的古石桥——永济桥,仙女寨有天籁岩、古城墙等古建筑遗址,江口有湘中传统风格的建筑朱氏宗祠,洛阳湾有观音阁、惜字塔,双冲村有宋希濂故居等。

根据公园中的自然、人文景观,旅游景点与设施布局,将各类景观景点与旅游设施划区组合,将生态旅游区分为三个亚区,即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水府庙生态游览带,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

5.3.2.2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

位于水府庙湿地公园西部,范围为娄底市内涟水段与仙女寨天籁庵庙宇处。面积774.51公顷。该区包括两个景区:

(1)涟水湿地风光带

位于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北部,娄底市内。西起涟水边天王寺,东止大埠桥,面积719.08公顷。景观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风光带西端天王寺,二是沿河湿地休闲绿地。根据娄底市城市规划,该段为娄底市滨河风光带。将其规划为湿地公园中的城市湿地景观带,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保护城市湿地。

景区景点特点:河流与两岸民居。

(2)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区

位于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南部,水禽保护区西南端,北由娄底城市休闲绿地与涟水湿地风光带相连,面积55.43公顷。景观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天籁庵庙宇和仙女寨顶部观鸟和眺远区,西眺孙水蜿蜒如带,南观群山逶迤连绵,北看星城高楼林立,东望田园锦绣如画。

景区景点特点:宗教寺庙和自然景观。

5.3.2.2水府庙生态游览带

位于水府庙湿地公园中部,范围为水府庙水库大坝与曾家坝,东、南、西三面为鱼类保护区,北临棋梓桥镇,面积501.67公顷。该区包括两个景区,分别是:

(1)水府庙库区大坝

位于水府庙生态游览带东部。景观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水库大坝:大坝横跨涟水,长242m,高35.4m,顶宽6m,为混凝土重力坝,15孔溢洪道,弧形闸门,坝后式电站,装机13KW,坝左有已经废弃的可通行20t级的船闸。大坝西望,湖中岛屿,姿态各异,风姿绰韵,游艇划过,碧波逐浪,四周群山连绵,林木繁茂,鸟语花香;大坝东望,高山峡谷,碧水东流,蜿蜒入川。近年来在一些湖心岛上建设有一些旅游点并具有一定的旅游市场。二是爱国将领宋希濂故居。

景区景点特点: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2)曾家坝旅游度假区

位于水府庙生态游览带西部,库区北岸。为低于水库常水位的一片低洼农田,每年库水倒灌,春耕生产时需排水还田,成本大于收成。规划还湖,在该湖边建设一休闲度假区。一是将水库边、水中岛影响自然生态与景观的近年来建设的一些旅游点、度假屋撤除,转移到曾家坝建立旅游度假区,还原水府庙水库区自然生态。二是将库区水中岛上少量居民转移到曾家坝旅游度假区从事蔬菜种植与旅游服务。

景区景点特点:湖光山色与现代人文景观。

5.3.2.3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

位于水府庙湿地公园东部,范围为侧水洛阳湾、小三峡、江口与洋潭大坝,紧临湿地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面积468.73公顷。该区包括四个景区,分别是:

(1) 洛阳湾古村镇观光区

位于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南端,面积249.74公顷。景观结构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音阁古寺,居洛阳湾岸景的端头,古寺的外观造型与色彩别具特色;二是香铺坳大桥;三是岸上成片的侧水村落。洛阳湾是洋潭水库的回水面,水碧如镜,岸柳中突露出簇状狰狞的灰岩石芽,线条曲折多变,船拨涟漪,村姑浣纱,水石相激,碧影灵秀。

洛阳湾古村镇旧时曾是长沙通往宝庆的通衢,今仍留有当年商贾们步过的古巷古道,马头墙默诉着当年街铺的繁荣。沿侧水向北,通过风光秀丽险峻的小三峡可通达涟水与侧水汇合处的江口观光区。

景区景点特点:寺庙古塔、侧水河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2)小三峡自然风光区

位于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中部偏南,洛阳湾与江口之间,为侧水流经峡谷中的自然风光。峡谷长约2公里,两岸山体近水面处岩石为直插入水中,清澈的河水掩映于绵绵不断的翠绿之中,山岗上密布层林竹海,郁郁葱葱,挺拔的枫香娇艳妩媚,群英叠翠。春时泛出新绿;夏季时高大的樟、枫等阔叶林浓荫盖地;秋冬时又五彩斑斓,层林尽染;冬时银妆素裹,分外妖娆。

景区景点特点:自然风光。

(3)江口民俗文化观光区

位于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的中部,面积191.79公顷。景观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两水的汇合处自然景观,二是朱氏宗祠。江口为涟、测两水的汇合处,涟水、侧水分别由西、南面山谷中来到此处汇合向北流入洋潭水库,江面忽然变得宽阔,两岸星点炊烟缥缈,远处青山层峦叠障,一片山光水色薄雾人家。朱氏宗祠是一座传统民居风格的建筑,祠堂之精华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久居城市的人颇有观光价值。

景区景点特点:民俗文化、两水汇合人文与自然景观。

(4)洋潭大坝观光区

位于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北部洋潭大坝处。面积27.20公顷。景观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洋潭大坝,属韶山灌区的源头,坝上碧水如镜,坝下两岸群山苍劲雄浑,烘托出大坝雄伟宽;二是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中心。

景区景点特点;自然风光与现代人文景观。


第六章 专项规划

6.1 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6.1.1生态保护规划

根据水府庙湿地公园的性质、发展目标,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方针,本次规划实行分区分级保护,使保护工作措施到位、规划可行。

6.1.1.1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的原则:湿地公园的建立,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一切工程建设都要有利于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得破坏自然景观和湿地生物的生长栖息地。

2)分区管理、科学修复原则:根据湿地公园内的资源特点和保护对象进行功能区划,分别区域确定主体功能与管理目标,实行分片管理,通过区域保护目标的实现,使湿地公园整体经营管理控制在最佳状态。

3)适度利用的原则:在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全面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合理利用湿地公园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适度开展具有区域特点的休闲及生态旅游活动,开展旅游的地方,必须严格限定规模和线路。

4)保护工程设施适当设置的原则:保护设施的设置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水府庙湿地公园的特点,根据保护对象的保护等级、生物习性和工程性质等,确定建设方案。

6.1.1.2保护措施

1)建立健全保护管理机构,实行统一协调,分片管理

根据水府庙湿地公园跨四个县(市、区),管理难度大的特点,设立仙女寨、大埠桥、毛田、水府庙大坝、江口和洋潭等6个哨所,实行统一规划、分片管理,每个哨所各自相对独立,负责本区域的保护管理和监测巡护等工作,并直接对保护区负责。

2)建立健全保护管理制度

A、建立完善的地方保护法规。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湿地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条例等,制定适合本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B、建立完善的护林防火制度。湿地公园内有9200余公顷的森林面积,这对水府庙湿地公园的蓄水保水和防止水土流失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就会给湿地公园内的生物资源、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因此,要牢固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严格的护林防火制度。

C、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是一切管理、经营、决策、科研、交流等活动的重要依据,湿地公园应着重对建设规划、防止外来生物侵入、古树名木、珍稀动物资源、水资源状况、水生动物活动情况、湿地植物生长状况、候鸟迁移情况、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环境保护情况等作好记录并归档。

D、建立宣传教育制度。在湿地公园内和外围集镇、交通要道及人群较集中的地方设置湿地保护宣传标牌,印制、分发宣传小册,举办湿地保护讲座,开展科普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增加人们爱护自然、保护湿地的认识,使广大人民深刻认识到,湿地保护工作不但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E、建立社区共管联防机制。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湿地公园与园内及周边乡镇、村组基层组织、宗教寺庙、旅游社团及学校建立联防组织,动员湿地公园职工及周边民众自觉加入到湿地保护工作中来,形成以湿地公园管理人员为主,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湿地保护联防网络,使湿地公园的各项保护内容都得到有效落实。

3)实行分区管理和分类保护

A、湿地保护区

湿地保护区分为水禽保护区、鱼类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总面积为19530公顷。保护区内水体庞大,河岸滩涂水草丰茂,物种丰富。根据本次调查和已有资料,湿地公园内有脊椎动物236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4种,有国家规定的“三有”保护动物144种,有22种列入了国际贸易协会规定的保护物种名录中;有鱼类56种;植物802种,其中陆生植物596种,湿地植物20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其中银杏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种。同时,许多南迁候鸟也经常在此安家栖息,繁殖后代。

因此,除生态旅游、科学考察以外,本区域严禁进行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或干扰的任何生产性、盈利性的经营及近距离的观光旅游,要严格保护湿地公园内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严禁在湿地公园内攀折花木、砍伐树木、毁坏草坪和植被,绝对禁止毒、炸、电、网等非法捕鱼现象,禁止狩猎、打鸟等活动。另外,要有计划地逐步控制网箱养鱼。

在其中的水禽保护区内,有典型的人工农田湿地与天然溪河湿地的完美结合,为加强保护,在该区内开展种植“绿色水稻”的试点,不使用任何农药。

本区的主要目的: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湿地物种及其栖息地。

B生态旅游区

生态旅游区包括:涟水湿地风光带、仙女寨宗教文化旅游区、水府庙旅游观光区、江口民俗文化旅游区、洛阳湾古村寨观光区、洋潭大坝游览区,总面积1750.0公顷。观光区主要是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场所,观光区内的仙女寨宗教寺庙、水库大坝、宋希濂故居、陶侃学校、洛阳湾寺庙古塔、小三峡、朱氏宗祠、永济桥、韶山灌渠引水总闸等史迹遗址和人为景观要加以保护,不得破坏。

史迹周围500米内不得建设与保护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5001000米范围内的建筑要严格控制其体量和外观,不得建设破坏或妨碍史迹遗址保护或景观效果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对史迹遗址要建立保护标志和历史档案,实行统一管理,要加强对历代史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历史文物的环境保护,严禁增设与历史史迹无关的设施,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

在该区内,合理配置旅游管理和服务设施,但必须严格控制规模,要与公园容量协调。同时加强环保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防止旅游开发对周边环境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4)分级保护

根据水府庙湿地公园的环境特点和保护对象,将各功能区区划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按不同的保护要求,制定分级保护措施和要求。

A一级保护

一级保护区包括湿地保护区和史迹遗址,保护措施和要求除上述各功能区的规定外,还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①区域内严格限制非保护目的的设施,分批拆除和搬迁对保护目的不利的原有设施和单位,必要保护设施的设置以不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原则;

②史迹遗址点周围一定范围内严禁建设与保护无关的设施。

B二级保护

湿地保护区和史迹遗址之外所有景点、景物的周围划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和要求如下:

①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对现有建筑严格按总体规划的要求拆迁或整治;

②严格控制区域内的旅宿设施规模,不得设置疗养院、医院等与生态游览无关的单位和设施。

C三级保护

规划水府庙湿地公园内除一级、二级保护区外的所有区域为三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和要求如下:

①公园内的各种建设和设施,都必须按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原有的有碍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要按规定进行改造利用,影响严重的应坚决拆除,与湿地保护无关的单位应引导迁出;

②旅游服务设施要布局合理,严格控制,以不影响景观和破坏环境为原则。

5)定界、制作和埋设界碑和标牌

在湿地公园周界的拐点、功能分区界线拐点及主要的道路出入口,埋设不锈钢、大理石、钢混等耐用材料制作的界碑、界桩和标牌。将湿地公园周界和功能分区界线落实到实地,以示区别,警示游人,规范行为,便于分类管理。

6)珍稀物种和古树名木保护

湿地公园内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对虎纹蛙、乌龟、中华鳖、脆蛇蜥、王锦蛇、黑眉锦蛇、灰鼠蛇、眼镜蛇、蝮蛇、牛头伯劳鸟、穿山甲 、豹猫、 林麝、银杏等要加强保护,以防滥捕乱猎;对古树名木要逐一挂牌保护,对易遭受人畜车辆破坏的古树名木要修建围栏加以保护。

7)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

在公园管理处设立防火指挥中心,防火器具仓库150平方米,各保护管理站成立防火办公室,面积各30平方米,同时配备必要的通讯和防火器具,建立健全防火制度,杜绝森林火灾发生。

公园范围内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有目的的保护、招引、繁殖鸟类,采用生物的、物理的和综合的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化学药品,以防止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8)在湿地公园内严格限制、扩建与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无关的建筑物,与湿地保护及游览无关的单位和工厂要逐项清理,分期搬迁。

9)严格控制游船的结构、大小和数量,一般载客量应在60人以内,减少船只通行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6.1.2生态修复规划

1)植被恢复

①人工造林:规划对485.0公顷的林中空地、荒芜农地、废弃宅基地、采伐迹地、宜林荒山荒地等进行人工造林,造林树种以本地珍稀阔叶树种为主。

②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350.0公顷疏残林和部分具备天然更新条件的宜林地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③封山育林:对6320.0公顷的幼林、灌木林和有封山育林条件的宜林地、林中空地进行封山育林,以恢复湿地植被。

2)湿地恢复

①规划利用3年的时间对大埠桥、曾家坝、江口等地的800.0公顷被破坏的湿地实施湿地恢复工程,以维护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严禁破坏湿地周围地形和植被资源。湿地恢复的主要措施有:一是严格控制污水(包括生活污水)排放,降低污染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二是在水域植被退化严重的地段补植水草,栽种荷花、芦苇、蒲草、菱角等水生植物,加速水体的自然净化进程;三是取消季节性围堤耕作,退耕还湖。

②规划分5年逐步改变公园内的4196公顷水田湿地及周边的部分水田的耕作方式,改种绿色水稻,不再使用农药、化肥,达到改良人工稻田湿地及生态环境的目的。

3)环境修复

对堆放在河边、库岸边的垃圾、杂物及积水进行清理,拆除杂乱废弃的建筑,消除蚊蝇孳生环境,改善种植和养殖结构。

4)加大污水处理力度。长期以来水府庙水库周围居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沿河一些企业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涟水流入水库。多年来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涟水上游污染水体的石油类化学耗氧量、悬浮物、生化需氧量、挥发酚、亚硝酸盐氮、非离子氨等均有超标,局部地区水体污染严重。因此,污水的处理是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

6.1.3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在系统内,各物种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打破物种之间的平衡,从而改变或破坏湿地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水府庙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外来物种的入侵。

1)提倡使用当地物种。加强当地物种的种源培育,采集当地物种的种子;

2)建立入侵物种预警系统和外来物种信息库;

3)建立外来物种的检疫检测制度,防止外来物种及其携带病菌的侵入。

6.2 生物多样性规划

6.2.1规划原则和目的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建设湿地公园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

1)保护优先,除保护物种本身外,还要保护物种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利用必须以保护为基础,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2)重点物种优先保护,有针对性地优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落实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

3)湿地、森林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互为共存,减少人为干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要得到明显好转,生物物种的群体数量要又经发展后逐步稳定,栖息地质量要有较大提高。

6.2.2措施与对策

1)做好区域内动植物资源现状调查,建立珍稀动植物物种档案。虽然本次规划进行了动物和植物专项调查,在湿地植物调查中发现了中国特有属虾须菊属(单种属)的虾须菊Sheareria nana S. Moore在湿地公园内的大埠桥办事处丰家洲有大片分布,其种群密度在国内其它地区亦属少见,湿生植物台湾水龙Ludwigiax taiwanensis C. I. Peng,此前从未有人在我省采到过标本,此次调查首次发现该种在水府庙湿地公园小三峡(江口)有成片分布。但由于时间紧,范围大,许多新的动植物种类可能还没有被发现,有待今后继续做好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并及时建立珍稀动植物物种档案。

2)保护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严禁采伐、捕杀重点物种,对珍稀濒危物种,及时开展抢救性的保护行动与措施,建立生物资源监测网络,随时掌握生物资源的变化。对生活在游览区内或边缘的重点物种,要树立警示牌,防止人为破坏。

3)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湿地公园内的居民和游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结合管理制度,将旅游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降至最低。

6.2.3重点物种保护体系

1)、虎纹蛙保护工程

项目实施机构: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湘乡管理处、双峰管理处、娄星管理站和娄底经济开发区管理站。

项目完成时间:20062015

项目地点:主要规划在目前的分布区和潜在栖息地,即公园内及周边水田、溪河及水库。

项目背景与依据:虎纹蛙(Rana rugulosa)是列入国家公布的二级保护动物物种名录的7种两栖动物之一,同时也被列入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属无尾目蛙科,栖息于丘陵地区山脚下的旷野地带或水田、鱼塘、水坑内,在公园内及周边有大面积分布。主要威胁:一是农业生产使用农药等,干扰破坏了其生存条件,栖息地面积减少,猎物不足,生存困难;二是人类频繁的捕食,造成单位面积的数量明显减少。

项目目标:通过调整建立禁猎区生产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开展人繁殖、栖息地恢复改良、打击非法捕食行为、加强巡护监测等措施,提高生境质量和保护能力,扩大栖息地面积,促进种群恢复和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项目内容和预算: 规划总投资240万元。其中开展人工繁殖设立5处禁猎区,60万元;栖息地改造3000公顷, 80万元;执法及巡护设备,60万元;设立10个食物投放点,16万元,设备及其他费用24万元。

2)、濒危爬行动物保护工程

项目实施机构: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湘乡管理处、双峰管理处、娄星管理站和娄底经济开发区管理站。

项目完成时间:20062015

项目地点:主要规划在目前的分布区和潜在栖息地,即公园内及周边林地。

项目背景与依据:1998年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资助,中科院的汪松主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书中,记述了85种数量稀少、受威胁较严重的爬行动物。水府庙湿地公园的爬行动物中有11种是该书中提及的濒危物种,其数量占该地区爬行动物的36.7%,而占《红皮书》中爬行类动物总数量的12.9%。其种类是:乌龟(Chinemys reevesii)、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脆蛇蜥(Ophisaurus harti)、王锦蛇(Elaphe carinata)、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灰鼠蛇(Ptyas korros)、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眼镜蛇(Naja naja)、蝮蛇(Gloydius brevicaudus)、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主要威胁:一是人为活动较多,偷猎偷捕现象时有发生,栖息地“孤岛化”和生境“片段化”,领域较小;二是猎物不足,生存困难;三是种群数量少,繁殖困难。

项目目标:通过设立检查站、加强宣传和巡护、栖息地改造、投放食物、加强监测等措施,提高生境质量和保护能力,扩大栖息地面积,促进种群恢复和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项目内容和预算: 规划总投资344万元,其中设立3个检查站, 60万元;改造栖息地5000公顷, 180万元;添置宣传与巡护设备设施, 60万元,其他费用44万元。

3)、濒危哺乳动物保护工程

项目实施机构: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湘乡管理处、双峰管理处、娄星管理站和娄底经济开发区管理站。

项目完成时间:20062015

项目地点:主要规划在目前的分布区和潜在栖息地,即公园内及周边林地。

项目背景与依据:1998年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资助,中科院的汪松主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濒危哺乳红皮书》,书中记述了133种数量稀少、受威胁较严重的哺乳。水府庙湿地公园的哺乳动物中有3种是《红皮书》中提及的濒危稀有物种,其数量占当地哺乳动物总数的14.3%。这3种珍稀动物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豹猫(Felis bengalensi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主要威胁:一是人为活动较多,偷猎偷捕现象时有发生,栖息地范围缩小;二是猎物不足,生存困难;三是种群数量少,繁殖困难。

项目目标:通过设立检查站、加强宣传和巡护、栖息地改造、加强监测等措施,提高生境质量和保护能力,扩大栖息地面积,促进种群恢复和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项目内容和预算: 规划总投资284万元。其中改造栖息地2000公顷,200万元;添置宣传与巡护设备设施及其他, 84万元。

4)、越冬候鸟栖息地改造工程

项目实施机构:水府庙湿地公园娄星管理站、娄底经济开发区管理站、湘乡管理处、双峰管理处。

项目完成时间:20062015

项目地点:主要规划在公园内阔水域,即水府庙水库。

项目背景与依据:随着大生态环境的改善,进入我省越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但目前主要集中在洞庭湖区,水府庙湿地目前已知的越冬候鸟仅9种。主要威胁:一是网箱养鱼破坏了其栖息地和生境;二是食物链因水域中的浮游生物不足而遭受破坏,生存困难。

项目目标:通过控制和规范养鱼面积及方式、控制污水排放、加强水质监测等措施,提高其栖息地和生境质量,扩大栖息地面积,力争到2015年使水府庙湿地内的越冬候鸟种类达到15种以上,数量达到每年6000只以上。

项目内容和预算: 规划总投资380万元。其中控制和规范网箱养鱼,150万元;建立水库周边污水处理排放系统,180万元;建设2个候鸟观测站(含设备),50万元。

6.3 水资源保护规划

6.3.1 规划依据

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3)《鱼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6.3.2水资源概况

6.3.2.1 水源

湖南水府庙湿地公园位于湘江的一级支流――涟水的中下游,以水府庙水库和洋潭水库为主体;入库溪流有涟水、孙水河、西阳河、翻江河、侧水河等10余条溪河。除此外,入库水源还有水库积水区的天然雨水等。

6.3.2.2水资源污染源

据《湖南水府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湘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湿地公园水资源污染源主要有:

1)由涟水上游企业排污(如涟钢等)和城市生活污水,由于涟水入库量占总入库量的60%以上,涟水水质对水库的影响较大,涟水流经娄底市区之后,大量生活、工业废水排入,造成水环境污染。

2)韶峰水泥集团工业废水和棋梓镇生活污水。

3)毛田养殖场生产废水。

4)网箱、网栏养鱼的废弃物资。

5)区域内现营运快艇、游船、交通船、渡船的燃油污染。

6)区域内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化肥和农药的不当使用。

6.3.3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的保护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水量保护主要是控制周围城乡用水量,大力提节约用水,努力建设节约社会。同时加强积水区植被保护与恢复,丰富水源。水质保护主要是加强污染治理和水质监测,其主要措施有:

1)禁止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结合娄底市城市规划加强污水净化处理工程建设。另一方面由于景区、景点分布于水域沿岸,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应避免直接进入水库。

2)取缔现有无序的围网养鱼和网箱养鱼,重新划定绿色生态养殖区范围,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发,同时兼顾旅游观光的需要。全面清理现有网箱、网栏养鱼的废弃物资。

3)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对现有的采沙工程划定作业年限,限制采挖地点,严禁在湿地公园范围内进行采沙作业。

4)航运是公园水域区的主要交通手段,为了防止由于机动船只行驶产生的污染,规划一是对现有的燃油机动游船重新进行环境污染评定,凡超过标准的坚决予以淘汰;二是限定燃油机动游船数量,并控制船体结构和大小,船体应以浅水和小型为主,船速应以低速为主;三是新增游船应以电瓶或手划为驱动方式,以保护公园的水资源质量。

5)在水府庙湿地积水区内及周边提出种植绿色水稻的倡议,提供有关的检测服务和初步的营销宣传服务,逐步创造出“水府庙绿色水稻”品牌,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减少甚至禁止农药的使用,从而达到消除农药对水源污染的目的。

6.3.4 防洪(涝)规划

水府庙湿地公园地处湖南中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历年年均降雨量1308毫米,年最大值1806毫米,年最小值973.7毫米,历年降雨天数126152天,历年雷暴日3267天。46月为雨季,处于南北气流交汇频繁时期,降雨过多,雨水集中,雨季总降雨量为570590毫米,占全年的45%左右;当降水强度较大时,可造成洪(涝)灾害。据《娄底市志》记载,19501989年期间,共发生洪(涝)灾害14次,平均3年一遇;据《双峰县志》记载,19571987年期间,共发生洪(涝)灾害12次,机率为39%,其中特大洪(涝)3次;据《湘乡市志》记载,19501986年期间,共发生洪(涝)灾害17次。针对这些现状规划采取如下措施:

1)统一兴建城市(城镇)防洪设施,对河道洪水采取筑堤(墙)的措施挡水,对山地洪水采用截洪沟疏导,内涝结合城市(城镇)排水系统协调解决;城市防洪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城镇防洪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

2)严禁侵占河道搞建设,保证河道应有的泄洪能力;对河流上的永久性设施,按防洪标准建设,不得阻碍河流安全泄洪。

3)对城市(城镇)段河道进行清淤整治,修整河道,加固防洪堤坝,做好防洪防涝工作;旅游景点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要慎重选址,避免洪涝灾害。

4)确保景点、公路、游道、接待设施等不受暴雨与地表径流的冲刷和侵蚀;在景区(点)外围、游步道的上坡侧和公路的两侧,做好护坡,开挖明渠和沉沙池,有计划地将地表水排入就近的溪河中;在适当的地方建凉亭或风雨亭供游客避雨。

5)加强公园和水库集雨区内的植苗绿化工作,增加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森林、草地的蓄水、固土等生态效益,有效地防止洪(涝)灾害。

6)公园应与当地气象部门、省气象局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增加山区、库区气象哨;特别是在雨季和旅游旺季,气象部门应增加本地区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科学调控库区水位,全面做好防洪抗灾工作。

7)对公园管理人员开展防洪救灾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防洪救灾意识。

6.4 科研及科普规划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补誉为“地球之肾”,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M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所以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6.4.1科研

我省目前已成立了湖南省国际湿地研究中心,主要负责本省范围内的重要湿地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对本区域内的湿地搞好研究,规划在大埠桥设湿地宣教中心,结合各环境监测点采集的数据,开展湿地植物生态净化水质、湿地形态与动植物分布等研究,该中心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三层、砖混结构;在曾家坝设水生生物馆,二至三层,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省国际湿地研究中心及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可为水府庙湿地公园的科研提供科技支撑。

6.4.2科普教育

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都不够。因此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是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水府庙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湿地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的重大价值。

水府庙湿地公园位于湘潭市和娄底市交界的地方,距娄底市中心不到3公里,从水府庙高速公路服务站出发,到邵阳、益阳、湘潭、长沙市都不要1个半小时。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是周边市区的众多高校和研究院所开展科普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理想基地。水府庙的历史文化遗迹,对进入其中的游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而言,更是陶冶人文精神所不可缺少的良好教育资源。在大埠桥设立湿地保护宣教中心,在曾家坝设立水生生物馆,并在各功能区内设多种形式的科普点,如观鸟点、湿地农业生态示范基地、湿地植物生态净化水质模拟演示区、植物科普区、民俗文化展示、建筑风貌展示、历史图片碑刻画卷陈列等。

6.5 地方文化多样性规划

6.5.1概况

区域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地灵人杰,英才辈出。这里孕育和诞生了三国蜀汉名相蒋琬,元朝大学士、著名文学家冯子振,明代为官清正、为民上疏、官至大理寺右评事、太仆寺丞贺宗,清代重臣曾国藩,爱国外交家曾纪泽,近代辛亥革命先驱、著名政治活动家禹之谟,爱国将领宋希濂,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蔡和森,一代帅才陈庚,全国妇联主席蔡畅,“鉴湖女侠”秋瑾,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等。湿地公园内有水府庙、仙女寨、古城墙、宋窑遗址、朱氏宗祠、观音阁、云门寺等名胜古迹景观。它反映了社会的变迁,生活形态的变迁,人们观念的变迁。

公园区域内民族基本为汉族,具有比较完整的民俗村落为侧水洛阳湾古村镇和江口朱氏宗祠,其他则为比较分散的自然村落。

侧水洛阳湾古村镇旧时曾是长沙通往宝庆的通衢,今仍留有当年商旅们步过的古巷古道。解放前,较大的家族或村落一般都建立灯会,备有龙灯或狮灯。每逢春节,人们敲锣打鼓,吹奏花鼓曲调,举龙舞狮,有的还伴以各种彩灯、高跷队、假脸子、采莲船等,上户戏耍,比试技艺,争奇斗艳,热闹非常。当地妇女喜爱湘绣、剪纸。溪口砚池多被人们作艺术品收藏。朱氏宗祠内至今保存有曾国藩、程潜等人的题词匾额。

6.5.2地方文化多样性规划

根据水府庙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布局与生态旅游专项规划,侧水洛阳湾古村镇和江口被规划成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

改造沿江的民居,形成古镇小街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马头檐形式的民居。使洛阳湾古村镇和江口能够在建筑空间环境中保留传统风貌和恬静的农家风情。由此可观赏具有湘中文化传统的民居、古镇、古寺、宝塔、祠堂。

配合旅游观光,建立灯会,每逢节日,古镇人们敲锣打鼓,吹奏花鼓曲调,举龙舞狮,伴以各种传统的彩灯、高跷、假脸子、采莲船等,双休日、节假日在大埠桥、溪口、江口等地开展龙舟比赛等。发展湘绣、剪纸、溪口砚池等作为旅游纪念品,使湘中浓郁的民俗风情文化以其独有的特色引来八方游客。使游人漫步小镇古巷,体会当地民俗风情。

保护永济桥,让人们感受先人的精湛艺术与工艺。

6.6 环境保护规划

6.6.1 环境保护现状

水府庙湿地内的大气污染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悬浮微粒三种。主要污染源为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娄星水泥制造公司、韶峰水泥集团、机动车船尾气等。目前涟源钢铁集团公司、韶峰水泥集团等大型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工业废气实现达标排放。

项目区内的水库、河流不同程度受到采矿、采砂、冶炼、造纸、化工、食品等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和城乡生活污水等污染,导致部分水域如涟水河江龙桥段水质下降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以下。孙水河、西阳河、谷水、溪口、江口等区段的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公园内的昼夜环境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如大埠桥至棋梓桥火车站、高速公路沿线等,交通干线的昼夜噪声平均值超过65分贝的国家标准。

公园内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渣土及洪水冲刷的漂浮物等,特别是枯水季节一些河滩、库湾残留塑料、尼龙渔网、餐盒、饮料罐等,严重影响环境。

6.6.2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6.6.2.1空气环境控制范围

主要针对本规划范围。适当扩大到包括外围保护地带在内的 200m内。

6.6.2.2工业废气污染控制

1)加强对湿地公园附近工矿企业的废气排放厂界浓度的监测,积极推广洁净煤燃烧技术和节能措施,提高燃料利用率,强制应用除尘技术,实现厂矿高炉废气的达标排放。

2)对湿地公园附近工业废气长期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通过政府实行限期关停并转,以减少空气污染对公园的影响。

6.6.2.3 餐饮废气污染控制

1)控制本区域内餐饮业的总体数量和规模,餐饮服务应以娄底市区、棋梓桥镇为主要依托。

2)限制保护区餐饮业的分布范围,除娄底市区、棋梓桥镇外,其他景区尤其是水禽保护区、鱼类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经营餐饮服务。

3)不得使用除电、天然气、液化气、沼气以外的其他燃料进行餐饮服务。

4)餐饮业的油烟必须采用合理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排放的油烟废气必须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

5)本区域禁止野炊和露天烧烤。

6.6.2.4机动车船尾气污染控制

1)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和营运,在一级保护区内不得设置机动车停车场。

2)加强对公园内现有道路的交通管制,严禁外来机动车辆进入公园的保护区域,区内交通应以经过环境影响评估合格的船只和电瓶车辆为主。

6.6.2.5加强绿化,减少空气污染

加强绿化,减少裸露土地面积,减少各类空气污染对本区域的环境影响。

6.6.3 水污染控制规划

6.6.3.1地表水环境控制范围

主要针对规划范围内水域及涟水和孙水上游,其中涟水上游以到涟钢为宜、孙水上游以到芦家洲为宜。

6.6.3.2旅游和生活废水污染控制

为了减少运营期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应采用“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营运期的各类旅游、生活废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

1)集中处理

在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水府庙旅游观光区等的建设中,要同步建设“雨污分流”制的污水收集系统,并沿主要道路建设相应的截污干管和支管,收集各类污水,截污率达到100%,经系列化处理达标后自然排放。

2)分散处理

由于本区域水体流量大,相对较为开放。为了防止水体的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必须要求仙女寨、江口、侧水等其他不能接入排污管的各分散景区景点,与景点同步建设相应的污水深度处理设施,经处理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后,就近排放。

6.6.3.3面源污染减缓措施

本规划除了生活服务设施污染外,另一项主要的水污染源是初期地表径流,主要是铺装地面的初期雨水、项目建设和营运产生的面源污染。

1)初期雨水污染减缓措施

首先要严格控制区内不透水性的铺装地面面积,建议采用透水性材料铺设地面,同时加强区内的绿化工作,减少“裸露”地面的面积,其次对内港的驳坎和护坡方式进行控制,对于行洪和景点建设需要,必须进行驳坎的岸线,尽可能采用“软性驳坎”的方式进行,护坡要采用覆盖自然植被的方法进行。

在局部道路较为密集,铺设强度较大的区域,建议结合景观建设和生态恢复要求,采用半自然法进行雨水的污染控制,在水面与岸基的连接处采用缓坡的形式进行连接(水上、水下均可),坡面上配置适当的湿地植物和一些水生植被,作为水陆过渡带,成为周期性的湿地。一方面可以产生自然、幽深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吸收、转化、消除初期雨水中各类污染物,稳定水流,减少泥砂冲入河道,从而达到净化、护岸、观赏的综合效果。

2)农业面源污染或减缓措施

由于景观建设的需求,公园区域内将保留部分生产经营性的现有农业和传统生产方式,并在数量和规模上进行控制,服从于景观建设和生态恢复的要求。提倡使用原始的有机肥料种植“绿色水稻”,逐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水产养殖以自然放养为主,严格控制网箱养鱼,禁止在区域内进行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减少农业面源对水质的影响。规划网箱养鱼近期减少3000口,远期减少3000口,总数量减少至目前的一半。

3)船只污染减缓措施

船只是本项目区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为了防止由于机动船只行使产生的线源污染,必须对本区域船只的形式进行控制。本区域的水上观光以游船为主,对采用以燃油为动力的游船,要控制船体结构、大小和数量,一般载客量在50~100人为宜,船上设施除满足观光、餐饮、休闲的要求外,还要达到水环境保护的要求,船速应以低速为主,减少燃油对水体的污染。对短距离的水上游乐项目,以手划船为主,可适当配置一定数量的电瓶船。

6.6.4 噪声控制规划

6.6.4.1 声环境控制范围

本规划范围的全部以及规划红线向外延伸200m区域内。

6.6.4.2交通噪声规划

1)各主要景点设置和周边主要交通干线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防止城区主要交通干线噪声对景点游览人群的影响。

2)保护区内部各类交通工具应以低噪车辆、船只为主,并控制车(船)速度。

3)在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两侧营造防护林,树种以樟树、杜英、枫香等为主,宽度为30~50米。成林后能有效地控制交通干线的噪声。

6.6.4.3社会活动噪声控制

控制游人数量,禁用扩音器,加强游人文明游览的教育,从而控制社会活动噪声。

6.6.5 固体废弃物排放控制及环境卫生规划

1)禁止库区沿岸乱扔垃圾,各景点和游船必须设置垃圾筒(袋)。

2)组织力量对保护区内各区域的垃圾进行清理,特别是水面和河滩、库湾、池塘的垃圾,要及时得到清理,配备垃圾清理和打捞的专用船只、工具,尽可能作到日产日清。设置生态型垃圾箱,对垃圾进行分类,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利用;垃圾清运由保护区统一处理,加大垃圾清运的频率。在仙女寨、大埠桥、棋梓桥、曾家坝、泥溪、双冲、水府庙大坝、江口、侧水、洋潭等地设立垃圾中转站。

3)设置生态公厕。按规定、规范要求设置生态型公共厕所。在居民及游人较集中的主要景点,如在仙女寨、天王寺、江龙滩、大埠桥、泥溪、曾家坝、双冲、水府庙大坝、水府庙、江口、侧水、洋潭等地设立公厕。

6.6.6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治规划

这里所说的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主要是指上述斜坡岩土位移和地面变形两大类中的六种地质灾害,项目区常见且危害大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4种。

认真贯彻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确立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制度和措施,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

在公园内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加强公园内的植被绿化,减少裸露地表,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加强对河岸、水库的监测和维护,对新建工程项目选址时,要对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对切坡的地方,要规划护坡,以防止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发生。要与国土部门协调,将公园范围及其周边范围500米内列为禁止采矿区,以防止地面塌陷的发生。

6.6.7环境监测内容

6.6.6.1水环境监测

1)监测点布设:根据本区域的水质特征和敏感点分布状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天王寺、犁头嘴、大埠桥、毛田、谷水、棋梓桥、水府庙大坝、江口等地水域建8个水质监测点,定期对各地点的水资源进行取样检测。

2)监测项目:水温、透明度、PHDOCODmnBOD5NH3NTPTNCNS2-、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价铬、镉、铅、汞。

3)监测频率和分析方法: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6.6.6.2空气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点设置:根据本区域的环境特征和敏感点分布状况,选择拟在天王寺、犁头嘴、谷水、毛田、棋梓桥、水府庙大坝、江口等7处进行取样监测。

2)监测项目:SO2NO2TSP

3)监测分析方法:按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 6.6.6.3声环境现状监测

1)测点布设:通过对水府庙湿地公园的踏勘调查,根据敏感点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监测点设置如下: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埠桥、棋梓桥火车站等。

2)监测方法:按照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 GBTI 4623-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的要求进行。

6.6.6.4底泥、土壤环境现状监测

1)拟在棋梓桥、毛田、水府庙大坝、天王寺、犁头嘴、江口、谷水、等9处进行取样监测。

2)监测项目:有机碳、总氮、总磷、汞、砷、铅、铬、锅、铜、锌等10项。

3 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制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中相关项目的要求进行。

6.6.8环境管理目标建议

环境管理的总体目标,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确保湿地公园的各项污染治理设施的达标排放,同时加强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措施,确保区域的环境质量达到各类相应的目标,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改善。

1)水环境质量管理目标

通过各类污染控制、生态恢复和建设措施,使本区域的水环境质量总体上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GB3838-2002)要求。

2)空气环境质量管理目标

通过各类污染源控制、生态恢复和建设措施,使本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上达到空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3095-1996)要求。

3)声环境质量管理目标

通过各类污染源控制、生态恢复和建设措施,使本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总体上达到环境噪声一类标准(GB3096-93)要求。

6.7 特色景观规划

6.7.1 公园湿地总体景观规划

6.7.1.1景观构成

水府庙湿地公园区域内群山环抱,河流纵横,自然水景有涟水、侧水、孙水、西阳河流域的沼泽、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和滩涂,人工水景有水府庙水库和洋潭河水库深水湖泊湿地、池塘及稻田等。山林景观有仙女寨、天门山、万罗山、天托仑等,构成了山外有山,山重水复、山水环抱、湖光山色的特色景观。

6.7.1.2 总体景观规划

总体景观规划围绕涟水河水系,根据湿地公园的地形、地貌、湿地环境和水生动植物特征等特征,分为五个特色景观分区。由西向东分别为:

仙女寨清流绕青峰

孙水河是涟水中的一条支流,流经仙女寨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仙女寨为孙水河流域山地,山高林密,溪水环绕,有如玉带飘舞,翡翠含情。

西阳河平畴沃野,白鹭齐飞

西阳河在大埠桥汇入涟水,河滩平坦,红蓼迎风,乌桕红叶,白鹭群舞,古桥自横。

水府庙库区群峰叠翠,岭吞碧波

天门山、万罗山南北相夹,山势沿库,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烟波浩渺,山谷和坡地的凹突串联,白鹭岛杉林缓丘、幽深细长、水清如镜。乐耕岛树木茂密,四周稻浪千层,碧水湾湾,白鹭飞舞,湖中有岛,岛外有山,山重水复。

4)小三峡一波清流入丹山

两岸山峡迎绿水,绵绵不断碧翠澜,竹海飘摇扬妩媚,叠障重重是天玲。小三峡两岸高山春时泛出新绿,夏时浓荫盖地,秋冬时又五彩斑斓,层林尽染。

5)江口桑麻雨雾见平川

涟水、侧水分别由西、南面山谷中来,到此处汇合,江面忽然变得豁然宽阔,两岸星点炊烟缥缈,远处青山层峦叠障。一片山光水色薄雾人家。

6.7.2建筑风貌景观规划

6.7.2.1景观构成

水府庙湿地公园域内下设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水府庙生态游览带和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三个特色旅游景观区,规划建筑依从其区域功能而呈不同的建筑风格。

6.7.2.2建筑风貌景观规划

1)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

主要景观建筑为涟水天王寺,仙女寨的天籁庵,红墙碧瓦,碧翠环绕,飞檐凌空,为典型的寺庙建筑。

2)水府庙生态游览带

主要景观建筑为曾家坝休闲度假区,规划建筑分别为高档别墅、中档为二~三层、粉墙黛瓦的地方古典园林建筑,学生旅馆为二~三层的现代建筑。

3)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

主要景观建筑为湘中民居风格,建筑形式为粉墙黛瓦马头墙。

6.8 基础设施规划

6.8.1道路交通规划

水府庙湿地公园内外部的交通网络目前有公路、铁路、水路等。

6.8.1.1水府庙湿地公园与外部的旅游交通规划

水府庙湿地公园与外部的旅游主要依托于国家和省级的交通干线,如铁路、国道、省道等。

1)上瑞高速公路:从上瑞高速公路水府庙和娄底两个出入口进入水府庙湿地公园。长沙到娄底城区、棋梓桥只需1.5小时。根据娄底城区规划,到溪口、仙女寨、大埠桥等各景区都有城市道路网。

2320国道:途经侧水洛阳湾景区,南通双峰县,北通湘乡市。

3)铁路:湘黔铁路在娄底市,棋梓桥镇均设有火车站。洛湛铁路的益阳娄底永州段建成并正式运营。

6.8.1.2各景区间的交通规划

各个景观区自成游览系统,景区之间的联系由城市与乡村公路、水路相连,目前景区之间的陆路基本完善,道路路面基本为混凝土路面。

1)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与水府庙生态游览带的陆路交通:由西向东经娄湘公路到湿地公园中部棋梓桥镇可进入水府庙生态游览带。两景观区之间公路里程17.5公里。

2)水府庙生态游览带与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的陆路交通:水府庙生态游览带向南沿棋(梓桥)测(水)公路(混凝土道路),穿越江口生态保护区进入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的江口观光区。公路里程约12.5公里。

根据现有公路网,湿地公园东西两端的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与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的交通也可走湿地公园以外南边县级公路。公路里程约50公里。

6.8.1.3景区内的交通规划

1)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由于该游览观光带位于娄底市内,其交通联系拟利用城市规划的道路。

步行游览:沿孙水河岸向北可通达涟水湿地风光带,向南可抵仙女寨天籁庵山脚。

2)水府庙生态游览带:规划利用现有棋梓桥到曾家坝、水府庙大坝的公路作为游览观光带内的交通干道,在曾家坝休闲区规划新建一条环湖交通道路。

水路交通:规划利用水库内现有水路游览路线分别联系曾家坝、水库大坝、白鹭岛和乐耕岛等。

3)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规划利用现有公路联系江口与洋潭大坝,在江口规划新修建一交通道路作为步行街联接码头与朱氏祠堂。

水路交通:规划利用现有的水上交通路线联系洛阳湾、江口、洋潭和水府庙。该游览观光带的主要交通线路为水路。

6.8.2电力工程规划

6.8.2.1规划依据

1)现场调查材料和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

2)总体规划专业提供的总平面图及其他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3)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及省市地方的法律法规。

6.8.2.2规划范围

水府庙湿地公园景区内电力工程规划。

6.8.2.3规划区域现状

水府庙湿地公园景区内现有6.3/10 kV “洋潭水电站”和10/35/110kV“水府庙水电站”。

6.3/10 kV “洋潭水电站” 内装31000 kW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000 kW,由1台电压等级为6.3/10 kV,装机容量为4000kVA变压器升压后并入国家电网,年发电1500kW.h

10/35/110kV“水府庙水电站”内装47500 kW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0000 kW,由三种电压等级并入国家电网,年发电10300kW.h。其中:内装1台电压等级为10/110kV,容量为40000kVA变压器(富裕容量为以后扩容用);内装2台电压等级为10/35kV变压器,容量为2*10000kVA 1回水梓线和1回水府线共210kV架空线路,设计能力均为2000 kVA,因年久失修,设备和线路老化,现在每回线路只能承载1000 kVA,需要改造。

国家电网已经覆盖整个规划区。

6.8.2.4电力工程规划

1)电力负荷预测

规划区域内新增变压器总容量为3360.00(kVA),分别在各个变配电所() 低压侧补偿,补偿后各个变配电所()功率因数均应达到0.9以上。国家电网已经覆盖整个规划区,电力充足,足够规划区域内所有用户使用,并满足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及规定要求,不必增加容量。

6-1 各用电单元电力负荷预测表

210/0.4(kV) 变配电所()设置规划

规划区域内共新建510/0.4(kV) 变配电所(),根据规划区发展速度,分近、中期建设;变配电所()的位置见“各用电单元电力负荷预测表”及“电气和信息布置图”;形式为独立式、附设式和箱式,其中箱变采用景观式样,与周边景观协调一致。

310(kV)线路规划

由规划区域内10/35/110kV“水府庙水电站”引出的210kV水梓线(江口旅游区)和水府线(曾家坝旅游区)出现回路,设计能力均为2000 kVA,因年久失修,设备和线路老化,现在每回线路只能承载1000 kVA,并已满负荷,需改造才能使用;大埠桥湿地宣教馆由娄底市10(kV)架空线路引来;规划区内的侧水镇、洋潭大坝处、水府庙大坝处、仙女寨没有规划新建设施,供电部分也不需要增加新的设施,利用原有即可。架空线路用钢铝绞线架空敷设,电缆用铜芯铠装电缆埋地敷设,电缆穿越道路和其它管道处,加套镀锌钢管保护。详见表6-2

6-2 10(kV)线路方案表

4)亮化工程规划

规划区域内采用多种多样的亮化方式,按功能要求配置室外照明。在旅游区域内的绿化地段,有喷泉、跌水、瀑布的地方采用水下亮化方式,选择多种形式的彩色和一般形式相结合的防水灯;草地、植物及景观区,根据草地的不同及植物的高矮,选择不同形式的草地灯。陆地部分用普通电缆穿钢管埋地敷设,水中部分用防水电缆穿钢管敷设。

针对行车道、步行道及建筑物外观环境特点,选择相应灯具,力求简洁明快、特点突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采用电缆埋地敷设,电缆穿越道路和其它管道处,加套镀锌钢管保护。

5)接地

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为:变配电所()采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建筑内和其它设施的配电采用重复接地系统,重复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涉水区内的电气设备及金属均做局部等电位接地。

6)电气安全

因规划区内是多雷区和空旷地带,故本次规划的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均必须设有防雷设施;建筑电气设计必须符合消防规定;水下电气设施必须按O区标准进行设计;室外景观照明必须有漏电保护措施。

6.8.3信息工程规划

1)规划依据

①现场调查材料和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

②总体规划专业提供的总平面图及其他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③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及省市地方的法律法规;

2)规划范围

水府庙湿地公园景区内信息工程规划。

3)规划区域现状

①电视网络现状

规划区域内除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可以从娄底市技术经济开发区接有线电视网外,其它单元只能接收卫星电视信号。

②通讯网络现状

规划区域内均通有固定电话网络;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的移动电话网络覆盖整个规划区域。

③计算机网络现状

规划区域内除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可以从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接计算机宽带网外,其它单元没有计算机宽带网。

4)信息工程规划

①电视网络工程规划

规划区域内江口旅游区没有有线电视网,近期规划在江口管理站新建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负责江口旅游区的电视转播;曾家坝旅游区也没有有线电视网,近期规划在曾家坝管理站新建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负责曾家坝旅游区的电视转播,远期规划从棋梓镇接有线电视网,长约7.00(km);近期规划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从娄底市技术经济开发区接有线电视网,长约3.00(km);规划区内的侧水、洋潭大坝处、水府庙大坝处、仙女寨没有规划新建设施,电视网络利用原有即可。电视线路采用电缆埋地敷设,电缆穿越道路和其它管道处,加套镀锌钢管保护。

②通讯网络规划

规划区域内江口旅游区已有固定电话网络,近期规划在江口管理站新建400门固定电话程控交换站1(400门的大户型机站1),负责江口旅游区的固定电话接收;曾家坝旅游区也已有固定电话网络,近期规划在曾家坝管理站新建600门固定电话程控交换站1(300门的大户型机站2),负责曾家坝旅游区的固定电话接收;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也已有固定电话网络,近期规划在大埠桥管理站新建100门的大户型机站1处,负责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的固定电话接收;规划区内的侧水镇、洋潭大坝处、水府庙大坝处、仙女寨没有规划新建设施,固定电话网络利用原有即可。在规划区域内的江口旅游区、曾家坝旅游区和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适当设置IC卡电话亭。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的移动电话网络已覆盖整个规划区域,不需另设接收塔站,就能满足规划区域内居民和单位及公共场所的需要。固定电话线路采用光缆埋地敷设,光缆穿越道路和其它管道处,加套镀锌钢管保护。

③计算机网络规划

规划区域内江口旅游区没有计算机网络,用固定电话拨号上网;曾家坝旅游区也没有计算机网络,近期规划用固定电话拨号上网,远期规划从棋梓镇接计算机网络,长约7.00(kM);近期规划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从娄底市技术经济开发区接计算机网络,长约3.00(kM),负责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对游客的宣传教育,规划区域内的动植物、禽类和鱼类的建档管理及其他的日常管理;规划区内的侧水、洋潭大坝处、水府庙大坝处、仙女寨没有规划新建设施,暂不考虑。规划区域内曾家坝旅游区需设置计算机宽带网光节点机站2个;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需设置计算机宽带网光节点机站1个;服务半径小于800米,由宽带网光节点机站向各级用户配线。计算机宽带网线路采用光缆埋地敷设,光缆穿越道路和其它管道处,加套镀锌钢管保护。

本次规划也可采用信息缆线共沟敷设方式,电信、有线电视及综合宽带网等信息管线沿规划区内主要道路敷设。管材采用镀锌钢管DN110,电缆井采用电信部门标准的电缆手孔井。

6.8.4给排水规划

6.8.4.1给排水规划原则

1)严格遵循国家有关供排水的政策法规、设计规范和卫生标准;

2)给排水基础设施布局要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因地制宜,就近供水,水源洁净,合理布局管线;

3)给排水设施布局要有长远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战略观点;

4)给水管网布置要充分体现消防和安全的原则;

5)排水工程系统要采用雨、污分流,排污管径要满足排污水量的需求,要保护环境。污水要暗管排放和达标排放,综合利用,一水多用。

6.8.4.2给水

大埠桥景区水源来自娄底市第二水厂,即大坡山水厂,取自水府庙水库中的优质水。该水厂埋有1.2m的管道沿娄湘公路通入市区,并与市区的管网连通。由于1.2m管线经过大埠桥,开口布管即可供整个景区。本工程用两根DN200给水铸铁管引入,在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布局,由市政供水管网自身压力引至景区内各用水点。

曾家坝景区给水水源直接取自水库,采用机井供到高位蓄水池,利用重力流供至各用水点。

溪口、江口、管理处及保护管理站给水采用集中式机井,取地下水供到高位蓄水池,利用重力流供至各用水点。

6.8.4.3排水

本公园内排水实施雨、污分流排水机制。雨水由主干道上布置的集水渠或水管,顺地势就近引入河流。各用水点所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接生物氧化塘进行处理,就近排入附近河流。

6.9 居民调控规划

6.9.1现状分析

水府庙湿地公园内湿地类型中有水库、河流湿地、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池塘、稻田等多种形态,依赖湿地生态系统生产与生活的人口较多,民居分布比较散乱。

6.9.1.1居民社会现状

水府庙湿地公园涉及娄底和湘潭两地级市,辖娄星区、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湘乡市、双峰县等4个县(市、区),10个乡镇(办事处),111村。土地总面积21266公顷,总户数为28500户,总人口95141个,劳力51549个,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47人,人均收入3030元。其中:

水府庙湿地公园在娄星区境内涉及大科办事处、花山办事处和万宝镇3个单位的10个村、4913户,人口13344人,5046个劳动力,人均收入2700元;在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涉及大埠桥办事处、涟滨办事处2个单位的18个村、4570户,人口16024人,11216.8个劳动力,人均收入1208元;在湘乡市水境内涉及棋梓镇、毛田乡、虞塘镇等3个乡(镇)的48个村、12980户,人口44050人,23588个劳动力,人均收入3700元。在双峰县境内涉及杏子镇、梓门镇两个镇的36个村(场),6046户,人口21723人,11699个劳动力,人均收入2120元。

6.9.1.2居民社会特征

1)本区经济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鱼业生产为主,由于人口密度比较大,人平土地面积比较小,只达到0.22公顷,但人平耕地面积更小、只有0.06公顷,人均收入3030元。

2)湿地公园内的民居分布极其散乱,居民点规模不大,其分布不利于保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同时不利于当地村民的生活设施配套,村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3)随着水府庙水库库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库区域内的山、岛的分散开发,自然生态与景观环境受到破坏,不利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湿地环境质量下降。

6.9.2民居调整控制规划

根据湿地公园范围大,民居分布比较散乱,生产与生活方式处于自然状态的特点,近期规划中采取引导与维持自然分布的方案,适当调控保护区内的居民,维护目前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加强宣传教育,保护生态平衡。远期通过娄底市、棋梓桥镇的城市规划,完善湿地公园内的游览观光区,吸引部分居民转变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向为城市居民和为旅游服务,逐步减少保护区内的居民,改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

6.9.2.1居民社会调控的基本原则

1)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建立适合湿地公园特点的社会运转机制;

2)结合本地区乡镇发展规划,建立适合自然保护和生态旅游特点的居民点系统,加大乡镇和中心居民点的规划力度;

3)实行就近安置和转移安置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在非规划地域新建民宅,鼓励和引导园内居民向娄底、湘乡、双峰等城区转移,对群众实行自愿的原则;

4)引导和有效控制淘汰型产业的劳力合理转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6.9.2.2居民点调控规划

(1)鱼类保护区

在水府庙生态游览带的曾家坝建设休闲度假区,适当引导部分居住在湿地鱼类保护区库区孤岛上的居民迁移到度假区边,从事旅游服务等。迁移规模60户。

(2)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在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的江口建设湘中传统小镇,适当引导部分居住在江口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居民迁移到镇上来,从事生产、旅游服务。迁移规模120户。

(3)水禽保护区

根据娄底城市总体规划,迁移保护区居民到城市,从事第三产业。

(4)留在保护区的主要是水稻田面积较多,村落比较集中的民居。

(5)安置户数230户,约为总户数0.8%

6.10 土地利用规划

湖南水府庙湿地公园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境内地势属低山丘陵区,库区水面宽阔,拥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和水文景观、森林景观和人文景观。

湖南水府庙湿地公园土地总面积21266公顷,其中:库区水域面积(包括河流、水库、池塘及滩涂等)5591公顷,林地(包括森林、疏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等)9207公顷,风景游览用地50公顷,居民社会用地(包括管理处、服务点及居民点用地等)150公顷,交通与工程用地(包括公路、游道及工程设施用地等)50公顷,滞留用地(包括各种预留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51公顷,耕地5525公顷。在耕地中,水田41.96平方公里,农用泛洪地6.05平方公里,园地及旱土1066公顷。(详见表6—4)。

6.10.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6.10.1.1 林地

森林是生态景观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丰富湿地公园的重要内容,在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烘托景观的作用。目前公园林地面积为9207公顷(含岛屿上的森林),约占43.29%。随着近年对生态环境的逐渐重视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能源消耗模式的转变,库区周边森林逐步恢复,森林生态结构日趋完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但由于库区内居民众多,森林采伐及盗伐现象在个别村依然存在,同时清明时节上坟及农忙时野外用火也对湿地和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火灾隐患,湿地植被的保护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6.10.1.2 水域

湿地公园内水域总面积5591公顷,占22.58%。其中:水库4430公顷,溪河、沼泽与滩地1044公顷,水塘117公顷。涟水由西向东、孙水河从西南向东、西阳河由北向南注入水府庙水库。水库水面蜿蜒,宽窄有致,河汊众多,最宽处达2公里,最窄处仅100余米。水府庙及下游的洋潭水库是周边及下游100多万亩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

6.10.2.3耕地

耕地面积约为5867公顷,占27.59%,其中水田4196公顷,农用泛洪地605公顷,旱地1066公顷,以水田为主。从自然方面来说,由于属于丘陵区,光照较多、湿度适中,水稻等农作物产量高;从经济方面来说,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都是机械运输,生产运输成本较低,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纯收入,但人多地少导致农业生产收入人平较低,是境内目前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据调查统计,目前公园范围内人平耕地0.06公顷;而双峰范围仅0.04公顷。耕地分布不均,质量差异大,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缓和这种矛盾。

6.10.1.4交通和工程用地

由于水府庙湿地公园临近上瑞高速、又320国道,湘黔铁路、洛湛铁路近在咫尺,其独天得厚的区位优势不可言喻。但目前所辖范围内部交通网络还不是十分发达,旅游接待服务与设施还不是十分理想,使得公园的可进入性不是太好,如果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一制约公园发展的瓶颈,则湿地公园的建设将取得突破性发展。

6.10.1.5居民社会用地

公园内目前人口众多,各类建筑、民居用地达150公顷之多。就现状而言,既有集中分布的村庄,也有散居的农户,尤其是在乐耕岛等一些湖心岛屿上,还有一些居民点分布,对湿地公园保护与发展极为不利,也影响整个公园的整体形象。

6.10.1.6风景游览及设施用地

水府庙作为湘中精品旅游线路上的一个黄金旅游地,湘乡、娄底都进行了总体规划,并进行了局部的建设,但建设与开发利用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除了每年“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游客较多外,其余时间游客没有形成规模。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游览及设施占地约有50公顷。

6.10.1.7滞留用地

湿地公园内滞留用地有3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5%。这部分土地的开发潜力比较大。

土地使用情况详见表6-3

湖南省水府庙湿地公园用地平衡表

6-3

6.10.2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

(1)突出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的重点和特点,扩大旅游设施用地和景观用地;

(2)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保护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林地和湿地资源;

(3)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的关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6.10.3土地利用的规划内容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湿地资源及森林资源,必须对本公园的现有生产布局、经济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进行调整,在保护好现有湿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必要的旅游项目。

6.10.3.1 封、补、造结合,恢复森林植被和湿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本公园以自然山水的完美结合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而取胜,为了更好地展示各种景观资源,必须对现有采伐迹地和荒山进行造林,对林相破败的残次林和河滩草地采取封、补结合,并对一部分影响景观的耕地实行退耕还林,恢复湿地植被和森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规划期内将计划退耕还林400公顷,恢复湿地植被800公顷。

6.10.3.2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旅游环境,以带动旅游业、餐饮业、建筑业、种植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1)改善区域内的交通条件,除对目前的部分道路进行拓宽、硬化改造外,还将新修停车坪及完善一些交通网络,计划交通与工程用地增加30公顷,总量达到80公顷左右;

2)管理处机构、宣教中心、观测点等用地增加10公顷,居民点用地考虑将岛屿上的居民和部分散乱分布的村庄居民集中安置,预计将减少面积30公顷。

3)建设好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和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曾家坝水生生物馆、水府庙生态游览带、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等观光游览区,并新建宾馆、农家乐等接待设施,使游赏游览及接待等设施用地扩大到80公顷以上,为游客提供清新、高雅、舒适的旅游环境。

6.10.3.3 减少滞留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充分利用湿地公园内的滞留用地,部分未利用地可以用于造林种草,规划后滞留用地减少202公顷。

6.10.4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6.10.4.1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本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6.10.4.2 严格执行用地申报审批制度,确保本规划的有效实施。凡不符合本规划用地的,不得立项申报,严格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6.10.4.3 严格保护公园内的林地、游赏用地、水域,严禁破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设施,促进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10.4.4 严禁在公园内安排工业项目、城镇建设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用地,不得在公园内从事有污染的工矿业和有碍景观的农业生产,不得破坏森林和湿地。

6.11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湖南水府庙湿地公园的经济发展,是在对公园湿地资源进行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对当地旅游、风景资源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湿地公园内主要经济活动包括:公园管理机构和职工对各种资源的保护、利用、管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外来游人及科研考察人员的游览、食宿、娱乐、购物及科研等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依赖性和服务性。湿地保护和生态旅游将构成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振兴地方经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满足湿地公园自我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所确定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应符合湿地公园规划的要求,湿地公园规划所确定的旅游设施和基础工程项目及用地规划,应分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加强湿地公园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为此,根据项目相关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长期规划及相关的专项规划,如《湖南省水府旅游区规划》(长沙市规划设计院2000.4)、《湘乡市棋梓镇总体规划》(湘潭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湘乡市棋梓镇人民政府、2001.6)、《湖南省水府旅游区娄底部分总体规划报告》(湖南师范大学,2001)等编制湖南水府庙湿地公园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6.11.1经济现状调查与分析

水府庙湿地公园范围涉及娄星区、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湘乡市、双峰县等4个县(市、区),10个乡(镇、办事处),111村,涉及农户28500户,人口95141人,劳动力51549,人均收入3030元。其中按2004年统计,娄星区水府庙湿地公园范围涉及大科办事处、花山办事处和万宝镇3个单位的10个村、4913户,人口13344人,5046个劳动力,人均收入2700元,湿地公园娄星区境内GDP2266.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第一产业840.7万元,第二产业602万元,第三产业823.7万元,产业结构比为37: 27:36;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府庙湿地公园范围涉及大埠桥办事处、涟滨办事处2个单位的18个村、人口16024人,11216.8个劳动力,人均收入3208元;湘乡市水府庙湿地公园范围涉及棋梓镇、毛田乡、于塘镇等3个乡(镇)的48个村,12980户,人口44050人,23588个劳动力,人均收入3700元,湿地公园湘乡市境内GDP约为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1.02亿元,第二产业1.04亿元,第三产业3456万元,产业结构比为42:43:15;双峰县范围涉及杏子镇、梓门镇两个镇的36个村(场),6046户,人口21723人,11699个劳动力,人均收入2120元,湿地公园双峰县境内GDP1.0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第一产业6843.75万元,第二产业1736.6万元,第三产业2304.31万元,产业结构比为63:16:21

6.11.2经济发展引导方向

公园经济发展引导方向,在充分保护湿地资源的前提下,通过经济资源的宏观配置,确定主导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追求规模与效益的统一,实现最大的整体效益;同时要把各种生产要素按地域优化组合,以促进本公园及周边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6.11.2.1规划原则

⑴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

⑵按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要求,充分认识旅游业的产业特征,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创新,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⑶以“保护优先,科学修复”为方针,促进区域农、林、牧、副、渔、三产业协调发展。

⑷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打破行政界线,将旅游区规划与其周边城镇和村镇规划紧密结合,以提高效益、避免重复建设,从整个区域来考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6.11.2.2规划目标

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旅游质量,增加景观内容,使其成为融山水风光游览、生态休闲度假、历史文化风情、水上游乐运动为一体全国闻名的湖岛型湿地公园。

近期(2006-2010年):不断完善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增辟新景点,拓展客源市场,实现游客量60万人次/年,在旅游的带动下使地区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远期(2011-2015年)以提高景观质量和设施档次增加景观内涵为重点,不断扩大服务半径,以满足旅游业日益增长的需要,力争年游客量达120万人次/年,使旅游产业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6.11.2.3经济发展模式

水府庙湿地公园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虽然在娄底、湘乡、双峰旅游产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业才刚刚起步,公园的形象可塑性强。根据水府庙的区域位置和旅游资源特色,其经济发展模式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⑴旅游业

①成立湖南水府庙湿地公园旅游开发总公司,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并在娄底、湘潭、长沙等地设立服务窗口。

②建设宾馆、休闲度假村等旅游服务设施,提供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在各旅游接待网点设立摄影部、小卖部、家庭旅馆等服务设施,广泛增加社会就业。

③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购物是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价值和艺术品味的旅游商品,带动当地农、林、牧、渔等其它产业的发展。旅游商品开发包括名人工艺纪念品、地方土特产品食品、农林果加工产品等。

⑵生态农业

①观光果园,在现有果园的基础上进行品种改良,除保持原有的柑桔优势外,加大新的品种如桃、杨梅、枇杷、板栗、柚子等的引进改良工作,成规模发展,让果园在不同的季节给人不同的景色。鼓励和引导当地农户参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

②花卉盆景园,利用临水特有的小气候条件和洲塘交通优势,进行花卉的种植和苗木栽培,并设温室、花房,生产各种花卉、盆景,供游人观赏和供应市场。

⑶高科技生态养鱼

为使水府庙湖泊变成一道靓丽的景观,必须停止高密度养鱼,同时充分利用湖面,实行生态养鱼。水生生物馆要开展生态养鱼研究,在保护好湿地景观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水产品的产出率。

⑷发展传统的特色农业

加快发展传统的特色农业,如在泉坝等地在大力发展“湘莲”、“荷花”等特色产品,同时开展“绿色水稻”的种植,创立名优品牌,不断提高当地人们的生产水平。

6.12 生态旅游规划

6.12.1 规划性质与原则

6.12.1.1 景观性质与特征

水府庙湿地公园景观性质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公益性,开展湿地科普教育,展示湿地在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同时结合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旅游的场所。

水府庙湿地公园地处湘中丘陵中部,域内群山环抱,河流纵横,水库、沼泽、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池塘、稻田等多种形态的湿地与森林构成特有的自然与人工结合的湿地生态环境景观,也是水生动植物生存繁育的场所,是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其景观特征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人工旅游景区、景点的自然和生物景观,也是展示大自然恩泽场所,具有特殊的、现实化教育的图像。

6.12.1.2 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

1)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保护自然。将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自然湿地生态为主,集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自然生态保护、城市防灾等于一体的的湿地公园景区。

2)通过规划,更好地发挥水府庙湿地公园对于区域生态、景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作用。使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不仅满足其自身的生态平衡,而且辐射更大范围,服务更多民众。

3)通过湿地公园“地方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主题的传播,提高水府庙湿地公园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了解水府庙 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与湿地生态景观。

4)加大保护力度,充分挖掘湿地公园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有效的利用湿地自然资源,使湿地公园成为区域自然环境与经济开发的平衡点。

5)规划设计依据为娄底市《娄底市总体规划》、《湖南省水府旅游区总体规划》,湘乡市《棋梓桥镇总体规划》和《湖南省水府庙旅游区娄底部分总体规划》。

6.12.2 生态旅游资源

6.12.2.1区位、交通

水府庙湿地公园地处湘中,位于全省几何中心,是我省城镇分布密集的区域,其中西有娄邵城市带,东有长株潭城市群,南有衡阳、北有益阳,在其周边150公里的空间范围内,汇集了7个省辖市,4个地辖市,这其中从城市规模来说有一个特大城市,三个大城市,三个中等城市,四个小城市。城镇人口约400-500万人,另其铁路、公路、水运通达,交通优势明显。上瑞高速公路使其与周边各大中城市的联系均可控制在1.5小时的时距内。

湿地公园位于韶山、南岳、湄江三大旅游区的中心,南临南岳、北接岳阳楼、韶山,西靠张家界,东近井冈山,和省内两条精品线路长沙——韶山——花明楼名人故居游、长沙——南岳——郴州宗教文化游相邻。湖南省(2000年~2010年)旅游十年发展规划中已把水府庙旅游区列为长沙——韶山——花明楼湘中名人游的专项产品和特色旅游项目,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优势。

6.12.2.2自然资源

水府庙湿地公园内山连绵起伏,河道纵横,有水府庙水库、洋潭水库等湖泊景观,有天门山、万罗山、仙女寨、天托仑等山岳景观,有丰富的湿地植物、森林植物、野生动物景观资源。

自然灾害对旅游活动无大影响,地震活动多为破坏性不大的小震和微震。只有暴雨季节的洪水对开展休闲度假活动存在一定的影响。

6.12.2.4主要景观

1)自然景观

A 、水府庙水库:水域面积广阔,水质清撤,景色秀丽,四周群山连绵,林木繁茂,物种丰富。其中分布有大小的湖心岛屿数十个,生态环境佳绝,是鸟类和其它珍稀动物的乐园。 春游湖上,碧波涟漪,春色满山。夏日游湖,荡漾而卜,水中岛屿靓影浮翠,姿态各异,风姿绰约。秋山红叶,使人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雪满湖山,松挺山崖,又是一幅王维笔下的诗画图。

B 、小三峡:位于侧水洛阳湾与江口之间,两岸高山绿荫遮蔽,河道狭长蜿转,弯曲清流绕青峰,碧水丹山相辉映。春游水光山色,夏游峰青水幽,秋冬时层林尽染,五彩斑斓,一泓溪水幽深如墨。

C 、孙水河:河水不宽,溪流婉转,水生植物丰富,两岸林丰草密,河流弯曲处可见古树环绕农家,稻谷飘香。

D 西阳河:大埠桥河段处放眼望去,平畴沃野,豁然开朗,河床宽阔,水质较好,水草等水生植被生长茂盛,白鹭等鸟类大量聚集、滞留此地,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E 、侧水河:从洛阳湾经过小三峡到江口村,乘船观赏沿岸风光。怪石孤立垂柳依依,稻浪千重斜阳簑笠,青峦叠翠溪水入川,令游人流连忘返。

2)人文景观

水府庙地域历史悠久,历代文人墨客多在此留有诗词、碑文等胜迹。如仙女寨、朱家祠堂的“奕叶长荣”、“福荫子孙 ”、“法学鼻祖,正学心宗”等匾额。

A、西阳河大埠桥;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石桥--永济桥,石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光绪八年(1882)重修。桥全长五十六米,宽六米,石砌,四墩三拱,两旁为石砌封闭式桥栏,桥孔由石块卷拱而成。桥头各立石狮一对栩栩如生,整桥造型简洁大气、线型流畅,工艺精细、雕琢考究,堪称艺术品。

B、仙女寨:海拔309,山顶有残留城墙遗迹,山腰有巧使天然岩洞修建的天籁岩庙宇,立于天籁岩西望,犹如立于群峰之上,近可眺望娄底全城,远可眺望远山重叠。

C、江口朱氏宗祠;朱氏宗祠正侧立面为风火墙,灰砖墙、小青瓦,脊兽啸天,古色古香,是较为典型的具有湘中传统风格的民间建筑。

D、洛阳湾观音阁、惜字塔;观音阁、惜字塔立于側水西岸,建筑风格与朱氏宗祠相同,惜字塔孤立于水畔岩石之上,倒影于溪水之中,与江口朱氏宗祠一南一北遥相呼应,默诉过去的民俗繁荣。

E、水府庙:水府为水神,商贾船家经过此地,当往水府庙中拜祭水神,以求航行平安。现存旧庙。

F、水府庙水库大坝:重力坝,长242,高35.4,顶宽6,溢洪坝15孔,弧形闸门,坝左建有可通行20吨级的废船闸,坝后式电站,装机13万千瓦。

G、韶山灌渠引水总闸:由重力坝、流水坝、泄洪闸、电站和已废的斜面升船机等建筑组成。华国锋题韶山银河尤为醒目。

H、陶侃学校:1906年废科举,设新学,沿办至今。校训提倡血性精神,现校园内有1958年炼钢铁的残炉和校史室。

6.12.3 市场条件

6.12.3.1市场状况

水府旅游区现为我省B级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现状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周末和节假日近郊休闲,如周末在水府庙库区中垂钓者和乘游轮观光的人年8万一9万人。

二是纪念地瞻仰型,如蔡和森纪念馆,游客年6千一7千人;

三是寺庙朝觐型,如仙女寨的天籁庵、侧水洛阳湾等,日常香火不断,尤其是在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可达上万人;

四是古迹观光型,如富厚堂曾国藩故居游客年5千一6千人;

五是游客构成中,本地游客数量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长沙市,再次是湘潭、邵阳等地的来客,基本符合随距离增加而人数递减的规律;

六是随着国内旅游大幅增长,本市居民近郊休闲的市场需求在扩大,类型在增多,如仙女寨宗教游、水府庙水库垂钓游等,本地市场需求已成为水府庙旅游区旅游开发的主要依据;

七是旅游的人均消费水平较低,旅游消费的质量还不够高。

结论是:本地区的旅游消费潜力较大,经过旅游产品的拉动,可以把两区一市一县内外旅游市场的潜在能量进一步释放出来。

6.12.3.2客源市场定位

1 客源市场总定位

客源市场总定位:以开发本地区的客源市场为起步,以拓展周边的省内市场为主体,努力争取邻省市场,形成以大众型旅游消费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旅游消费格局。

预计到本规划区来的游客人数仍然将遵循随旅行距离的增加而人数衰减的规律,其客源市场的地域结构定位如下:

基础市场:以娄底市和湘乡市所辖的城镇居民为主体,含娄星区、娄底市技术经济开发区、湘乡市、双峰县的周末休闲度假的城镇人口。

一级市场:包括长沙、湘潭、邵阳、衡阳、株洲等市的人口,其辐射圈是以娄底为中心的150km的区域范围内,有2小时旅程。待洛湛铁路运营后益阳、永州将也是一级市场。

二级市场:将覆盖到省内主要城市,如常德、岳阳、郴州、怀化等市,辐射圈在300km的范围内,到娄底至少需要4小时的旅程。

三级市场:省外市场,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为重点,港澳台市场占一定比重,辐射圈为1000km的范围内。

2 客源市场主体类型定位

客源市场的主体类型定位为省内游客。近期以娄底、湘乡、双峰市民的近郊休闲度假和省内会议型、公务型的游客市场为主体,享受“水上娱乐,农家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态情调。中期以省内商务型等为主体市场,水上娱乐休闲度假占更重要的地位。远期全方位拓展省内外客源市场,开发文化品位型的市场,如档次较高的梅山文化,知名的田园性和水上娱乐休闲度假市场为主体(占游客总量的40%以上称主体)

6.12.3.2客源市场的消费水平预测

本规划区的客源市场消费水平始终定位在工薪、大众消费的层面上。未来大众消费水平也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水涨船高的。“十一五”时期的大众型旅游消费水平将由小康型向殷实人家型的消费水平方向转化。

2010年以前,本市游客将以一日游或半日游消费为主,人均每次旅游消费在100元以内;外地来的游客为1.5日游或2日游,至少过夜1晚,人均每次旅游消费在200元以内。

2011--2015年,周末渡假游客在渡假村过夜,人均每次旅游消费以2005年不变价计,为200元左右。外地来的游客除会议型、公务型外,基本为2—3日游,人均每次旅游消费金额,含旅费在内约400元左右,但消费水平出现多层次化,不乏高层消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开始追求生活质量,都市人将更加向往回归自然,在自然中陶冶情操、放松、休闲。

6.12.4 生态旅游规划

6.12.4.1 生态旅游规划结构布局

根据水府庙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布局,生态旅游特点为规划利用现有景观与功能设施为旅游服务,减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划分三个相对独立的景观游览风光带:即位于湿地公园西部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位于湿地公园中部水府庙生态游览带、位于湿地公园东部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和位于湿地公园西部游览观光带与湿地水禽保护区之间的湿地保护宣教中心。

6.12.4.2生态旅游功能分区

1)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

位于水府庙湿地公园西部,由涟水湿地风光带与仙女寨天籁庵构成。

涟水湿地风光带位于娄底市内涟水河,西端为天王寺,东端为湿地宣教中心,为市民提供休闲漫步场所,展示城市湿地风貌。其东南与城市绿地相连,并可直通仙女寨宗教文化观光区。

由涟水湿地风光带可进入湿地宣教中心,参观湿地保护宣教中心。观赏河滩水草丰茂,红蓼迎风,河岸乌桕红叶秋霜,枝条苍劲,大埠古桥横卧,成群白鹭栖息滩涂的美景。

仙女寨宗教文化观光区又分两个功能区:天籁庵庙宇旅游区和仙女寨顶部观鸟和远眺区,前者进一步完善宗教旅游文化,后者为新辟区,可远眺孙水,俯瞰群山,突显回归自然。两区之间用步行游览道联系,从大雄宝殿后修一石阶路通仙女寨古城墙和山顶。

天籁庵庙宇大雄宝殿前建天王殿、小型莲池、小型钟鼓楼和山门各一;拆除位于天籁岩和大雄宝殿之间的过高厢房,留一层平房,用风火山墙表现传统风貌。在天籁岩和大雄宝殿之间修建传统风格的长廊;辟建仙女寨碑林,拆除位于天籁岩两侧的简易民居,拓宽空间,在裸岩上刻一些由名人书写的与仙女寨有关的名文、名书、名刻,造现代三绝碑。

把仙女寨“长城”(垒石墙)景观组合在内,整理有关的民间故事。

2)水府庙生态游览带

位于水府庙湿地公园中部,东、西、南三面为湿地鱼类保护区,北连棋梓桥镇。为水府庙库区大坝游览观光区和曾家坝旅游度假区构成。

水府庙库区天门山、青龙潭,万罗山南北相夹,山势沿库,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烟波浩渺,山谷和坡地的凹突串联,白鹭岛杉林缓丘、幽深细长、水清如镜。乐耕岛树木茂密,稻浪千层,碧水湾湾,白鹭飞舞。湖中有岛,岛外有山,山重水复的山水景观。

水府庙库区大坝游览观光区以北,在双冲村按原貌修复宋希濂故居,以供游客参观游览。

曾家坝旅游度假区位于水府庙库区北岸丘陵地带,规划还水成垂钓湖,在该湖边建设一休闲度假区。度假区由一个300床位宾馆区、一管理处、公共服务设施和休闲运动场所组成,拟建建筑物为一~三层,园林式建筑。度假区按高中低档三片,呈晶宇型布局,茶饮等商业服务中心在三片住宿区的结合部位。

A 高档别墅宾馆小区:基本上都坐西北而朝东南,取中国风水文化东南吉利之义。别墅藏于浓郁的林木中,紧临垂钓湖、运动场等,布局和景观上要与垂钓湖、运动场等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别墅主要出租给高消费的旅游者度假用。建8-10栋高档别墅,二层,砖混结构,每栋4个豪华套间。

B、中档宾馆区:为工薪层住宿消费区,建100床位标准间客房,按二星至三星级标准来建,宾馆控制在三层以下,以协调于度假景区的整体风格。

C、低档青年旅馆或学生客房,设170个学生床位,游客自助服务,收费低廉,此外还安排部分帐篷等临时住房。

D、规划一民居村落,将散落在库边、岛上的零星居民迁出,从事蔬菜生产、旅游服务。民居村落规模为60户。

在棋梓桥通往曾家坝的公路东侧开辟森林旅游区,开展森林旅游的内容。开展森林吊床、森林帐篷、森林休憩,在林中设小规模的帐篷露营区,开展森林浴等旅游活动。

水府庙:位于大坝下游,斗盐滩上游,建筑规模虽不大,却是大型水库得名的由来,实际影响不小。该庙始建于明代,面阔和进深都是三间,时因该段涟水古时滩急浪大船易翻,故船民们航此均上岸烧香拜水神,香火旺盛,现已成危房,规划修复庙宇。规划从江口来的游船在此停泊,让游客上岸游赏或陆行到溪口。

3)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

位于水府庙湿地公园东部,由侧水洛阳湾、小三峡、江口与洋潭大坝构成。

洛阳湾古村镇观光区位于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南端,改造沿江的半边街民居,形成一排传统建筑风格的马头墙风格,粉墙黛瓦,鳞次栉比,高度均不超过两层。烘托侧水古镇的风貌和恬静的农家风情。

本区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从南岳、富厚堂方向和永丰方向来的游客在此转车换船,由此可观赏观音阁古寺与惜字塔,看香铺坳大桥和岸上成片的侧水村落,回味旧时长沙通往宝庆的通衢,漫步古巷古道,倾听马头墙默诉着当年街铺的繁荣。

扩建香铺坳大桥以北,侧水东岸的码头,由此乘船沿侧水北上,游览小三峡自然风光区,该景区为峡谷流水自然风光。2公里长的峡谷密林覆盖郁郁葱葱。在小三峡进口右岸的裸露的崖壁上,请名人书刻或树一红石碑“小三峡”三字。

过小三峡到江口可观赏側、涟两水汇合、具有湖湘传统风格的建筑---朱氏宗祠。规划改造江口北岸的半岛,修建有三个码头,分别位于涟水与侧水汇合处的三岸。在民居北边公路边修建近一处800m2的停车场。改造沿江的民居,扩大规模使之成为具有传统湘中村落风格的120户民居小镇,形成一组传统建筑风格的马头墙风格,粉墙黛瓦,鳞次栉比,高度均不超过两层的建筑群,体现村落恬静的农家风情,与侧水古镇南北呼应。临水修建一个100床位的度假宾馆、一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风格与村落相协调。由码头到朱氏宗祠规划一条具有民间特色商业小街,有茶馆、休憩厅、旅游小商店等服务设施。使游客能欣赏到传统的村落风光和文化,休闲购物。

洋潭大坝观光区现有国家皮划艇训练基地,规划以水库大坝和皮划艇训练基地为观光区。

生态旅游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明确,与湿地保护区之间设立自然风光过渡带,便于保护自然湿地。游览观光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保护与观光明确,便于游线的组织。考虑土地利用及相应的公共设施,便于分期开发,分区开发。

6.12.5 湿地公园容量及生态原则

6.12.5.1 环境容量与游人规模

1. 游人规模预测

进行水府庙湿地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预测控制游览区今后游客规模发展趋势,以便参照旅游市场需求正确预测交通、服务接待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规模,另外也为城市规划部门验证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程度提供依据。

为确保分析预测的科学可靠,本规划在进行风景空间环境容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规划现状,得出水府庙湿地公园的游人规模的最终分析预测结果,以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开发的协调一致。

为配合游客量的确定,分别进行极限风景与理想风景容量分析。

极限风景空间指在保证游客最低的游览“舒适性”,且不超过风景资源的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各景区及旅游设施的最大可容量。理想风景空间指在保证游客理想的游览“舒适性”的前提下,各景区及旅游设施的最大可容量。计算公式为:

瞬间容量=风景空间面积/单位规模指标

日容量=瞬间容量*日周转率

年容量=日容量*每年可游天数

单位规模指标的确定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到能否保证游客的最低游览“舒适性”和风景资源的承受可能,影响这二者的因素很多,但相对同一审美对象,风景空间的游人密度起着决定作用。若密度超过一定限度,游客受到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干扰,风景资源也会因承受过饱,超出“忍耐度”而遭不同程度的破坏。

水府庙湿地公园内可供游人游览的空间,可分为主要游线、主要游人聚集景点两类。显然二者具有不同的最低游览“舒适性”要求和承受“忍耐度”,在分析中,对主要游线的单位规模指标主要依据不同的规划游览气氛来确定,对主要游人聚集景点的单位规模指标主要依据聚集景点的空间特征及人的心理来确定。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实际游人规模小于规划值,在局部景区及景观控制点由于面积所限会导致一些超容量的情况发生,因此尚须采取高峰日游人疏导措施,补充完善游览步道,扩大逗留面积,同时实行票额控制,以保护自然环境,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

根据水府庙湿地公园资源类型、景观内涵、基础设施布置和旅游方式等,规划采用面积容量法计算。

Q=S/K·P

Q-环境容量(人)

S-游览区及设施面积(m2

K-游览区及设施利用率(%

P-旅游者平均占游览区及设施的面积,又称单指标规模(m2/人),根据国际通行标准,主要景点P=50100m2/人。一般景点P=100400m2/人。

水府庙湿地公园游览区及设施分三个相对独立的景观游览风光带;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水府庙生态游览带,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湿地保护区不作为旅游观光区。因此环境容量分别按每个区进行。

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面积约620m2,由于景区总体开发尚不充分,因此取每个游人占有游览面积P=400 m2/人,面积利用率K=40%,每天接待游人批次0.5次,取年可游天数为200天。则:

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瞬时容量=6200000÷400=15500(人)

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合理日环境容量=6200000÷400×40%×0.5=3100(人)

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合理年环境容量=3100×200=62(万人)

湿地宣教中心面积约156m2,由于景区为湿地保护范围,总体开发规划为总用地的20%,因此取每个游人占有游览面积P=400 m2/人,面积利用率K=20%,每天接待游人批次0.5次,取年可游天数为200天。则:

湿地宣教中心瞬时容量

=1560000÷400=3900(人)

湿地宣教中心合理日环境容量

=6200000÷400×20%×0.5=390(人)

湿地宣教中心合理年环境容量=390×200=7.8(万人)

水府庙生态游览带面积约470m2,位于保护区位内,总体开发应有限制,因此取每个游人占有游览面积P=400 m2/人,面积利用率K=35%,每天接待游人批次0.5次,取年可游天数为200天。则:

水府庙生态游览带瞬时容量

=4700000÷400=11750(人)

水府庙生态游览带合理日环境容量

=4700000÷400×35%×0.5=2056(人)

水府庙生态游览带合理年环境容量

=1763×200=41.1(万人)

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面积约2720m2,位于保护区位内,总体开发应有限制,因此取每个游人占有游览面积P=400 m2/人,面积利用率K=30%,每天接待游人批次0.5次,取年可游天数为200天。则:

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瞬时容量

=2720000÷400=6800(人)

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合理日环境容量

=2720000÷400×30%×0.3=612(人)

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合理年环境容量

=612×200=24.5(万人)

2. 游人疏导和控制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实际游人规模应小于规划值,在局部景区及景观控制点由于面积所限会导致一些超容量的情况发生,因此尚须采取高峰日游人疏导措施,补充完善游览步道,扩大逗留面积,同时实行票额控制,以保护自然环境,保证旅游可持速发展。

6.12.5.2 生态原则

1 保护为主,游览观光为辅。湿地公园目的是为保护自然湿地,游览观光也是为湿地宣传、教育和保护利用为主题,因此游览观光规划原则是退让保护区,尽可能利用业已开发利用的景点与景观区,配合保护,以形成完整的有特色的观光景区,开设丰富多彩的湿地观光游乐项目,提供方便周到的旅游服务。

2)游览观光区服务接待建筑与游乐项目必须经过详细设计,严格区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界限,结合自然,协调景观,为湿地公园增色,使之成为与整个湿地公园自然景观相映衬的人文景观。

6.12.6 旅游路线组织

根据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规划,在湿地公园中划分三个相对独立的景观游览风光带;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水府庙生态游览带,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由于三个旅游游览风光带相对独立,各个景观区自成游览系统,景区之间的联系由城市与乡村公路和水路相连,目前景区之间S的道路基本完善,道路路面为混凝土路面。由于大部分道路在湿地公园外,少部分道路穿过湿地公园保护区,且道路系统满足景观区的联系,因此观光游览区除新规划的小区交通道路外,其他道路不做规划调整。

6.12.6.1 各景观区之间旅游路线组织

1)由西向东旅游路线:由湿地公园西部娄底市起,先游览涟水湿地风光带、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后经娄湘公路到湿地公园中部棋梓桥镇,进水府庙库区到水府庙生态游览带;或从仙女寨经毛田、天门,到水府庙大坝;也可从大埠桥乘船沿水库从游船东行直接进入水府庙生态游览带。再由水府庙水库大坝处公路到湿地公园东部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游览观光。回程可由侧水洛阳湾起,由南、北两条湿地公园外围道路返回娄底市。

路线示意:

娄底市(住宿、休闲)(陆路)涟水湿地风光带(游览) — (陆路)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区(游览) — (陆路)湿地宣教中心中心(游览) —(走娄湘公路或水路)水府庙生态游览带(游览、休闲、住宿) — (走园内公路或水路)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游览观光(游览、休闲、住宿)

2 由东向西旅游路线:由320国道进入湿地公园东部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游览观光,后经涟水边公路进入到水府庙水库大坝到水府庙生态游览带游览观光,再由棋梓桥镇娄湘公路或走库区水路到娄底市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游览观光。

路线示意:

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游览观光(游览、休闲、住宿) — (走园内公路或水路)水府庙生态游览带(游览、休闲、住宿) —(走娄湘公路或水路)湿地宣教中心(游览) —娄底市(住宿、休闲)(陆路)涟水湿地风光带(游览) — (陆路)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区(游览)

3 棋梓桥位旅游路线:棋梓桥位于湿地公园中部北沿,南与湿地公园相邻,上瑞高速公路在该镇设有出入口,湘黔铁路在棋梓桥镇设有火车站,其交通便利。由棋梓桥镇可直接进入水府庙水库大坝到水府庙生态游览带游览观光,向东南可直接进入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游览观光,也可由棋梓桥向西由水路或陆路进入娄底市起后到娄底市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游览观光。

6.12.6.2 各个景观区内旅游路线组织

1)涟水湿地游览观光带位于娄底城市范围内,根据娄底城市规划,有道路可连接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游览路线可由涟水湿地风光带西端天王寺起,向东沿途游览涟水两岸风光,在涟水湿地风光带东、西两端均有城市道路向南连通仙女寨。沿涟水湿地风光带娄湘公路向东可进入湿地宣教中心。由娄湘公路向东可通湿地公园中部棋梓桥镇。

2 水府庙生态游览带:北出入口为棋梓桥镇,沿棋(梓桥)绿(豆坪)公路可达曾家坝,再由绿豆坪码头乘船游览水库风光,沿途可参观鳄鱼岛、乐耕岛、白鹭岛、水库大坝、宋希濂故居,再回曾家坝休闲。沿棋(梓桥)测(水)公路可到宋希濂故居、水库大坝,再乘船游览水库风光。再顺该公路南下到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游览观光,沿途可顺路参观水府庙寺院。

3 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北路可由水府庙方向进入侧水、洋潭游览观光带的江口观光区,再乘船到洋潭大坝,后回江口观光区穿小三峡进入侧水洛阳湾观光区。南路可由侧水洛阳湾进入湿地公园,乘船到洋潭大坝,再到江口观光区。乘车走公路向西到水府庙生态游览带。

6.12.6.3 旅游交通

湿地公园游览观光交通;根据游览景区规划,娄底市——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和湿地宣教中心交通采用观光客车运输。

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和湿地保护宣教中心——水府庙生态游览带陆路交通采用观光客车运输。水路由湿地宣教中心大阜桥码头到水府庙大坝、曾家坝码头,采用观光游船运输。

水府庙生态游览带——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游览观光陆路交通由水府庙大坝到江口,采用观光客车运输。水路由水府庙码头到江口、洋潭大坝、洛阳湾码头,采用观光游船运输。

水府庙生态游览带内游湖观光采用游船运输。

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内采用游船运输。

6.12.7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6.12.7.1 规划原则

1 服务退让景点,配合游览,以形成完整的有特色的观光景区,开设丰富多彩的游乐项目,提供方便周到的旅游服务。

2)服务接待建筑必须经过详细设计,结合自然,协调景观,为湿地公园增色,使之成为与整个旅游环境相映衬的人文景观。

3)旅游服务设施;配合旅游路线,设置固定停靠点。如:水上游线的停靠码头,停车场等。

6.12.7.2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根据湿地公园中生态旅游规划原则,设施应尽量利用原有旅游设施,严格控制休闲游览与建设用地,凡在保护区内严禁建设游览设施,原有的旅游设施如有在规划湿地保护区内的予以废除。考虑到原娄底市和湘乡市《水府庙旅游总体规划》及其实施情况,本规划游览设施项目规划如下:

1)水府庙生态游览带

可利用水府庙山水游览观光带部分设施,并根据游览观光需求新增加部分设施;

拆除白鹭岛、乐耕岛等岛上旅游设施,恢复湿地景观;

利用水库大坝处原旅游规划建设完善;

曾家坝旅游景观设施,建设内容如下:

A、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功能为观光区管理、客服中心、公共卫生设施等,分别位于曾家坝休闲区、宋希濂故居处与近棋梓桥入口处);

B、建设休闲运动场,面积20000平方米(位于曾家坝休闲区西侧);

C30床位高档别墅宾馆小区,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位于曾家坝休闲区内);

D100床位中档宾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位于曾家坝休闲区内);

E170个学生床位青年旅馆,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位于曾家坝休闲区内);

F、文化娱乐中心,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位于曾家坝休闲区内);

G、原址修复扩建水府庙,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位于斗盐坪);

H、修复宋希濂故居,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

I、修复码头,面积500平方米(位于曾家坝南原有旧码头);

J、新修交通干道,长度3000,路宽7.0(曾家坝休闲区环形交通道路,东接棋梓桥到曾家坝南边旧码头公路);

K、建停车场,面积2000平方米(位于曾家坝休闲区内);

L、建设60户迁移民居组团,面积12000平方米(位于曾家坝休闲区北部)。

2 涟水湿地风光、仙女寨宗教文化游览带

涟水湿地游览观光带为城市内湿地景观,为加强保护,尽量减少人工设施,为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空间,风光带内可与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协调修建部分休闲设施。新建设施:

一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四处,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功能为观光区管理、客服中心、公共卫生设施等,分布于涟水湿地游览观光带);

建设休闲广场八处,面积20000平方米(功能为休闲健身,分布于涟水湿地游览观光带);

新修游览小道,长度40000米,路宽1.5米(功能为观光漫步,分布于涟水湿地游览观光带);

在天王寺修建码头1个,面积500平方米。

仙女寨宗教旅游景区新建设施:

一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两处,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功能为观光区管理、客服中心、公共卫生设施等,位于天籁庵南侧);

建设山顶眺远区一处,面积500平方米(位于仙女寨山顶处);

新修游览小道;长度3000米,路宽1.5米(位于仙女寨,联系天籁庵与山顶眺远区等处);

修建停车场1个,面积1200平方米(位于仙女寨山脚处)。

3)侧水、洋潭古村民俗游览带

江口观光区:

建设120户民居组团,面积24000平方米(位于江口码头到朱氏宗祠);

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位于江口码头处);

一个100床位中档宾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位于江口码头东北);

修建码头三个,面积1200平方米(分别位于江口、桂花村、新提村处);

新修交通干道,长度2100米,路宽7.0米(位于江口码头到朱氏宗祠)。

建停车场,面积1500平方米(位于朱氏宗祠东)。

洛阳湾景区:

修建码头一个,面积500平方米(位于香铺坳大桥东侧旧码头处);

建一停车场,面积1200平方米(位于香铺坳大桥东侧旧码头处)。

洋潭大坝景区:

修建码头,面积500平方米(位于洋潭大坝北侧近皮划艇训练基地处)


第七章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7.1 投资估算

7.1.1估算范围及依据

7.1.1.1 估算范围

估算范围包括:管理机构、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水府庙游览观光带、涟水湿地风光带、仙女寨宗教旅游景区、江口观光区、洛阳湾景区、洋潭大坝景区、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环保工程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安装费和其它工程费用。

7.1.1.2估算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政策;

(2)2001年湖南省建筑管理定额站《湖南省建筑工程综合预算定额》及娄底市和湘潭市建筑工程定额;

(3)湖南省建委《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单位估价表》(1997)

(4)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近年来编制的世行贷款林业项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造林项目、退耕还林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投资指标;

(5)建设单位提供的当地现行技术经济指标。

7.1.2投资估算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1076.24万元。详见附表23

按项目内容分,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10284.00万元,占48.79%;生态旅游工程6394.20万元,占30.34%;科研与科普1129.00万元,占5.36%;环保工程573.40万元,占2.72%,基础设施建设607.00万元,占2.88%;其它费用2088.64万元,占9.91%

按投资构成分,建筑工程费7847.20万元,占37.23%;设备及安装费1667.40万元,占7.91%;其它工程费用11661.64万元,占54.86%

7.1.3资金筹措

湿地保护和恢复、科研与与科普、管理机构建设和环保工程的投资由国家财政拔款解决,计12593.40万元,占59.75%

其它费用由地方配套筹措,2088.64万元,占9.91%

生态旅游方面的投资由招商引资解决,6394.20万元,占30.34%

详见资金筹措及用款计划附表3

7.2 效益分析

7.2.1生态效益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与海洋、森林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它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与各种生命形态有关的非生命的水、光、热、无机盐等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系统之中,并显示出一系列独特的功能和特征。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中国单位面积湿地的生态价值约为其他生态系统平均水平的10倍。

(1)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

湿地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景观边缘效应使其中的生物种类繁多,为各生态位的物种提供了栖息地,使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迅速地恢复其演替过程。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均一性造成了众多的小生境,它们的相互交错使众多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种类能在其中生存繁衍。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由于其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复杂的生境条件,而成为区域生态系统的繁殖和育肥场所,即使对于成年的野生动物,湿地也能为其提供食物、隐蔽处和越冬场所,随着旱地开发程度的提高,湿地区域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的中心。

(2)湿地能保留营养物质,是食物链的支持者

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同时湿地植物的促淤功能使得湿地得以蓄积来自水陆两相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肥力,又有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似的光、温和气体交换条件,因而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可为湿地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优越的栖息条件,因而又有较高的次级生产力,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是食物链的支持者。

(3)湿地能调节流量,控制洪水

湿地一般位于地表低洼处,包含有大量的、持水性能良好的泥炭土和植物,能在短期内蓄积大量的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4)湿地能保护堤岸,防风

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的茎叶能降低水流速,其根系固定土壤,从而保护岸边免受流水和波浪的冲刷,可以抵御风暴的冲击,防止对堤岸的侵蚀,保护沿岸工农业生产。

(5)湿地能保持小气候

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份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6)湿地可以起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

由于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以污水的形式从陆地流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湿地土壤所具有的理化性能,为厌氧和好氧微生物以及淡生、沼生和水生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湿地土壤颗粒可吸附一部分有毒、有害物质,而湿地生态系统中丰富的生物资源尤其是根际微生物的旺盛活动,能截留大量的营养物质,降解相当数量的有机污染物,并过滤和消灭大部分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最后使经由湿地流出的水,其水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正是因为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净化水质的能力,所以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并且其污水处理效果良好。

水府庙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充分保护水府庙这一湘中最大的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的各种生态效益。

7.2.2社会效益

水府庙湿地公园建设对保护湖南湿地资源,发展当地旅游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1)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充分保护现有的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使湿地的综合功能得以实现。

(2)为省内外游客提供了环境优美的休闲胜地。水府庙湿地公园建成后,其优美的湿地风光,神奇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湖湘文化,将成为湘中旅游胜地,为人们提供一方休闲娱乐、游览观光、避暑度假,朝圣祭奠的乐土,会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有力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公园的建设有利于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增加人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发展,可为当地的交通运输、商业、住宿、饮食、通讯等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4)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水府庙湿地公园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7.2.3经济效益

7.2.3.1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主要包括门票、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方面。

(1)仙女寨宗教旅游景区:年游客人数8万人,以人均消费40元计算,年收入320万元。

(2)大埠桥湿地宣教中心:年游客人数 7.8万人,人均消费30元,年收入234万元。

(3)水府庙游览观光带:年游客人数20.5万人,包括住宿、餐饮及水上游乐、森林浴场等,人均消费120元,年收入2460万元。

(4)江口观光区:年游客人数12.2万人,包括船票、门票、餐饮及住宿,人均消费80元,年收入976万元。

(5)大埠桥--水府庙:年游客人数10.8万人,人均消费100元,年收入1080万元。

经计算,湿地公园年旅游收入为5070万元。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水府庙湿地公园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游客人数也将不断增加,营业收入也将逐年增加。

7.2.3.2 利润估算

以营业收入的30%计算,年利润额为1521万元。

项目投资利润率为7.21%

7.2.4总评价

建设湿地公园,合理开发利用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让游客体验大自然的美景,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水府庙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劳动就业率,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宏伟工程,建议有关单位尽快批复,尽早实施。


第八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8.1 管理体制保障

水府庙湿地公园范围分属不同的行政区,管理体制的设置对公园今后的建设尤为重要。随着湿地公园保护开发工作的实质性进展,会有大量的工作以及不可预料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因此要尽快确立湿地公园的管理体制。目前,娄底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由主管农林业的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筹建领导小组。建议在省林业厅的领导下,成立水府庙湿地公园管理协调委员会,由分管林业的副厅长任管委会主任,成员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管理处、娄底市林业局、湘潭市林业局、娄星区人民政府、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湘乡市人民政府、双峰县人民政府、水府庙水库管理委员会主要领导组成,办公室设林业厅野生动植物管理保护处,由主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管理协调委员会主要负责湿地公园建设的宏观指导与协调。相关县(市、区)分别成立湿地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成员由林业、农业、水利、环保、文保与规划建设等部门领导组成,全面负责各自辖区内的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湿地公园与湘乡市和双峰县的距离比较远,在曾家坝设立水府庙湿地公园湘乡管理处,在测水设立水府庙湿地公园双峰管理处,娄星区林业局设立水府庙湿地公园娄星管理站,在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工作局设立水府庙湿地公园娄底经济开发区管理站。

“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是水府庙湿地公园建设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证。介于水府庙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湘潭、娄底均把其纳入了“十五”旅游规划的重要项目,并把其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的事情来做。但是,水府庙旅游开发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即涉及到两地四县(市、区),旅游区的范围界线很难与行政界线本一致,加上地方政府行政职能十分明显,这样使得由于行政区划所划定的地方利益与水府庙旅游开发的总体利益产生矛盾。为了尽量减少这种矛盾,从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来说,水府庙的旅游管理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模式。政府主导,应体现为:在水府庙湿地公园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明确树立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以旅游促保护,两者和谐发展。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机构只为公园规划、湿地保护、项目招商、行业监管起到协调与服务作用,实际经营性的项目应该实行企业化运作。在实际中,考虑到水府庙湿地公园面积大,跨越了不同的行政区域,并且湿地保护要求高等特点,水府庙湿地公园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可考虑借鉴省内外其它公园的做法,即成立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设区域性分公司,由其按规划要求与项目的要求进行自主开发与经营。这样能较好地消除保护区今后开发中可能带来的地方与部门利益的冲突,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

8.2 法规政策保障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及人类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得湿地面积急剧萎缩,湿地生态功能不断下降,尤其是自然湿地的存在受到严重挑战。因此湿地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对湿地的存在与自然演替施加积极的正面影响,减缓湿地生态功能的退化,遏制对自然湿地的破坏。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湿地公园发展建设的指导意见》(2005)、国家建设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建城[2005]97号)和《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加快湿地公园有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如水府庙湿地公园管理条例(办法)等,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建设,促进湿地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8.3 资金筹集保障

由于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和生态工程,资金需求量较大。其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就是要做到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达到更好的保护,实现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和谐统一。严格遵循湿地保护国际公约,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和政策,围绕建设湿地公园目标,努力实现人与自然、政府与民众、历史与现实、保护与利用等四大和谐,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等三大效益的共同发展。

因此,在资金筹集方面,要广开资金渠道,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公园建设步伐。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事业、公民及其他社会团体通过资助、捐赠等方式参与公园的建设。

8.4 科技支撑

要针对水府庙湿地功能的特性,对水府庙湿地公园做出界定;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开发,要从方向、定位、功能、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湿地公园支撑体系,要从资金筹措和管理、政策法规、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湿地公园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要从生态旅游、生态教育、生态科技科普、景观生态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周边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

因此,积极加强与中国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林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协作与研究攻关,开展对生态保护,要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监测、基因测试、稀有资源保护、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建立湿地监测体系,并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对湿地进化演替进行严格监测和动态分析,为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湿地保护与建设项目研究成果要结合研究内容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逐步完善和规范,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和理论性,把水府庙湿地公园真正打造成湖南的示范湿地公园的。

8.5 公园建设管理措施

8.5.1计划管理

计划财务部门负责编制年度保护和建设计划、物资设备采购计划、资金预算和使用计划等,并对各项计划实施严格管理。

8.5.2工程管理

⑴本项目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首先编制项目建设建议书,然后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再进行施工图设计和组织施工。

⑵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实行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⑶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要有专人负责建档和档案管理工作,并实行计算机管理。

8.5.3资金管理

⑴为管好用好建设资金,要配备专职财务人员,实行财务统一管理。

⑵项目建设资金要严格按计划开支,做到专款专用,不允许用于其它开支。

⑶项目财务要接受上级项目管理机构和财政、审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审查。

8.5.4信息管理

配置专人抓信息管理,及时收集项目建设的进度、内容、质量、过程等相关资料,建立项目建设信息库。此外,也要广泛收集湿地保护与建设的新技术、管理经验等。同时,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使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掌握项目执行情况,并向下级传达有关事项,应建立项目建设信息反馈系统。

8.6 人才培养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技术与人才,并聘请一些国家级湿地保护与建设专家学者作为顾问,参与水府庙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建设。同时,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项目建设工程量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为保证项目工程质量,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搞好人员培训,使参与项目人员的培训率达到100%。培训对象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内容除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技术管理、旅游管理外,更重要的是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环境监测、物种监测、稀有资源保护、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

公园内居民的素质对湿地公园的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恣意侵占湿地、改变湿地用途、乱捕乱猎、乱砍滥伐的行为必须制止,各种宰客、不正当经营和破坏环境的经营、种种排外意识必须根治。要进行湿地的宣传保护教育、旅游大产业意识教育,还要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围绕公正参与计划的实施和建立与旅游者的良好关系,对旅游从业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文化传统教育;对广大居民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等。

8.7 对外交流

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不仅要加强与国内湿地保护与建设方面的技术交流,学习和吸收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保护建设先进单位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要积极开展与国际湿地保护与建设先进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水府庙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附表1

湖南水府庙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项目表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水府庙湿地公园规划资料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