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909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201909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时间:2019-09-12 10:33:38    下载该word文档

《道德与法治》培训材料

尊敬的教研室领导,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

71819日,我到南昌参加了江西省中小学三科(语文、道法、历史)教材培训。今天,很荣幸由我就《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汇报分两个部分:一整体感知教材特点;二对前面几课的具体解读。

首先,从德育观的角度说一下四年级教材的特点。为什么要从这方面来说呢?因为德育观主要是在我们的教材教学当中去落实,我们对德育观有一个了解,能更好地去理解我们的教材,同时,把教材内容转化成自己的教学非常有帮助。

我们四年级教材的总体的德育观是什么呢?(图)这个德育观是:品德培养,回归生活。这个观念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观念。在我们进入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之后,曾经针对道德教育过程当中的过分强调知识思路的角度变成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我们的课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品德培养,他其实是一个综合的内容。从我们的课程的整体来看,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意志教育、自然教育、礼仪教育、环保教育、心理教育等等。总的来说,是对学生的社会意识的启蒙。

在我们四年级教材当中,怎么样去更好地体现这种理念呢?有三个方面。

(图)第一个是德育目的。我们的教材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生活是多样的,德育就是要使人在多样的可能生活中选择一种好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德性的人。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生活,每天都面临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就意味着不同的生活方式。那我们的教学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孩子在多种可能的生活当中,看到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一种生活,然后我们引导他过这种生活,这是我们的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这个概念,这种说法,大家听起来可能觉得有些抽象。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图)大家可能曾经看过一部印度的电影——阿密尔汉主演的《摔跤吧,爸爸》。作为摔跤高手的爸爸,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他的两个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于是让两个女儿学习摔跤,并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训练,对于孩子来说,甚至可以说非常残酷。两个小女孩不理解父亲的做法,对父亲的做法有诸多的怨言。有一次,两个小女孩背着父亲去参加一位大姐姐的婚礼,后来,这件事情被父亲发现了,非常严厉的批评了这两个小女孩。她们之前就对父亲的不满,加上现在的批评,她们终于忍不住了,就开始向这位大姐姐抱怨、诉苦,说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我们不就是出来玩一天嘛,有必要发这么大的火吗?但是这个大姐姐却说:我倒是希望我有一位像你们这样的父亲,至少他是为你们着想。不像我,到了14岁的时候便要嫁出去,嫁给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男人,为她相夫教子度过余生。当这两个小女孩听到这一番话的时候,她们发生了一种改变,她们回去之后就非常刻苦地训练。由无奈的、被动的训练,变成积极主动的训练。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个片段告诉我们,这两个小女孩和大姐姐对话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教学要做的事。我们的教学需要基于孩子的现实生活,但是由于是孩子,由于孩子自身生活经历、人生阅历、知识储备的局限,他看不到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通过我们教材教学的引导,一些活动的设计,我们像一束光一样,把孩子暗淡的生活,把他没有想到的生活,给他照亮。这时候他才有一种视野,就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他可能就愿意去过这样一种生活。

带着这样一种理念,我们来看四年级的教材。(图)比如说,四年级下册第五课,请大家看到36页和37页。这课是合理消费。这一课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是能够让孩子在生活当中做到合理的消费,过一种合理消费的生活。那我们的教材是怎么做的呢?教材没有向大家讲一个故事,说:小王、小李、小红怎样不合理的消费,然后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然后谁又合理的消费,又赢得了怎样的表扬!显然不是讲故事,而是要看到孩子现实中需要什么?所以教材第一部分有我的心愿卡。我的心愿卡是要让孩子填写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想要的东西,以及他想要这种东西的理由。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就是在关注孩子他自己的现实生活。因为前面讲了,我们的教学不能脱离孩子的生活。

写完自己的心愿再来看别人,别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再去思考别人的生活。别人是怎么做的?当然别人也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好的。看别人的目的,是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生活,看看是否有问题。所以我们再看教材3839页,38页的内容是什么?是再看看你的心愿卡:你觉得你的理由充足吗?有没有想改动的地方?通过看别人的的生活,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照亮,一种启发。但是我回来还要看自己的生活。我仍然坚持的心愿是什么?我想改动的心愿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这时候,我们的教学就始终没有脱离孩子的生活。它始终是紧紧围绕每一个具体孩子的生活当中的遭遇、困惑来进行教学的。

这其实还是在解决一个“知”的问题。但是,我们的道德教育仅仅只关注“知”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一课最后一页,他又回到一种心理策略,一种生活智慧的指引。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孩子生活的改变。

第二个角度:教材内容的组织。我们这个教材的综合性非常强,为什么具有综合性呢?(图)我们国家讲到德育的时候,德育叫什么呀?叫大德育。所以这个德育,常常不仅仅限于道德教育,还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礼仪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等等等。曾经有学者说这个大德育是什么呀?是一个社会意识的教育。但西方人的道德教育,只是我们所说的大德育当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叫德育教育。

前面我们讲过,这门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品德培养,回归生活。那我们就要回过来看这个生活到底是什么?当我们回过来看孩子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的生活,其实是整体的,它并没有割裂成不同的主题。比如说购物。购物这样一种生活场景,其中就涉及数学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为什么大家在大的批发市场去买东西和到超市去买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那其实是超市工作人员,是有一个职业的训练的。购物当中还有什么教育啊?心理教育。大部分人,都有可能去过大市场买东西,你明明看中了这个东西,但你觉得这个东西价格比较高,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觉得价格比较高。你会还价,然后怎么做呢?你会假装离开,你要走。其实,大家玩的是一个心理战术。所以生活往往是综合的,并不是割裂的。那既然我们的孩子生活是整体的,我们的教材又倡导回归生活。所以我们教材的内容的思路是:生活的逻辑,是整体的综合。所以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往往不限于某一种教育,而是涉及多种教育。(图)比如说,我们四年级上册的第11课。大家看看这一课的教材设计,这一课是:减少垃圾,变废为宝。这当中首先肯定是有道德教育,再就是是以环保教育为话题的一种公德教育。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还重点讲到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本身并不是道德教育,它本身是一个科学知识的教育。最近上海颁布了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回收垃圾。网上说,上海人崩溃了。为什么会崩溃啊?因为这里面很多的知识,不知道是哪一种垃圾,甚至是挑战智商的难题。比如:有人将一根还没吃完的雪糕,连同包装,扔进路边的垃圾桶,有志愿者看到,上前阻止,告诉他:包装袋是干垃圾,雪糕是湿垃圾,雪糕棍是可回收垃圾。分类之难,可想而知。(短片)网上就有人调侃:猪吃的垃圾是湿垃圾,不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可以拿去换猪的是可回收垃圾。余江区现在也是垃圾分类试点地区。我们也要做好被“逼疯”的准备。

像这个垃圾分类其实是一个科学知识的教育。但这一课既有科学知识的教育,又有道德教育,让大家明白垃圾分类的意义。大家继续思考,还会有什么发现?(图)这里还有法律教育。

所以这个教材的编写就是按照一个生活的逻辑,这里,我们也给大家一个提醒,我们的这个教材名称是《道德与法治》。那么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是割裂的去进行吗?显然不是的。我们的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往往是融合在一课的生活实践当中去进行。教材除了法制专册,大部分的法治教育都是融合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当中。这是由我们这个教材的总体的理念决定的。这样的编写,也有利于提高法律教育的有效性。

这里,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教材内容是按照生活的逻辑,生活的综合性、整体性进行编写的。那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对每一个学习主题,不仅仅限于某一种教育,要结合多种教育来进行。这是教学内容的组织。

第三,我们从教材的功能定位来讲。(图)教材的定位是激活学生发展的活性因子。教材中的话题、范例,是给大家抛砖引玉,是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打开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充分地关注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教材的定位就是:教材是激活学生的一个活性因子。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以前讲:教教材,现在是:用教材来教。

我们的教材在使用过程当中,是怎么样来激活学生的呢?激活学生思考的呢?(图)比如说,我们四年级上册的第四课,也就是2425页。大家来看这个教材的设计,为什么这个教材要设计几个时钟啊?它的意图是什么?那其实,是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父母的辛苦,其中的一条线索。我们都知道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但是,怎么样让学生有效地关注自己的生活呢?我们的教材在这个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关注学生自己的生活。如果这一课你让学生讲讲你的父母有多辛苦,可能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或者说的很笼统,只是说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做家务很辛苦,并没有条理性。但是,一旦我们给孩子一个时间的线索,去观察父母的生活、关注父母的辛苦。这时候,我们孩子的感受就不是零碎的,不是琐碎的,而是有条理的,有了一条线索。有了这条线索,观察感受、生活体验,孩子就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他就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所以说,教材是在提供线索,帮助学生整理生活。教材中的线索也是我们老师要特别关注的。

其实,我们的教材还有很多很多的线索。比如大家看第4课。第二个板块,叫少给父母添麻烦。他又给了一条线索。空间线索。学校里怎么做?在家里怎么做?玩耍时怎么做?还要让学生想想其他地方怎么做?这是空间线索。对线索的安排,教材的编写者是有一定的思考的,教材都是精心编排的。

(图)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我们班四岁了。这一课当中有什么线索?我们来看,左页里面是什么啊?左页里面是典型的生活事件,启发小孩回忆自己班级的成长经历。小孩子在前面的三年的学校生活当中,都有哪些典型的事例啊?比如说入学,比如说入队,还有其他的。这就告诉我们老师,在上这一课的时候,要抓住典型事件的线索。再来看右页,右页给的是什么线索啊,右页给的是心里感受的线索。比如说,大家看,第3页下面的交流园,有三个词,一个叫温暖感人,一个叫幽默有趣,一个是伤心难过。这三个词,就点明了三个心理感应的线索。这就给了学生不同回忆的一条线,如果你找到了这样的线索,再让学生回忆的时候,孩子对生活经验的关注,对生活体验的关注,就会更加深刻。所以说教材是为大家提供线索,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反思生活,更好地进行教学。这就是我们教材的一个功能的定位。

接下来,我们宏观角度,来看一下四年级内容的分布情况。

我们知道,我们四年级的教材编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虽然我们的课程名称发生了改变,但是,在最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之前,我们2011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依然是编写这套教材的非常重要的依据。课程标准把我们的生活,分成六个领域:(图)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

那我们四年级的教材,在这六个生活领域当中,又涉及到哪些生活领域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四年级上册教材,一共涉及到五个生活领域。少了哪一个生活领域啊?少了一个:我们共同的世界。这个领域是放在六年级下册,我们应当发现,涉及到的这五个领域,最多的是哪个领域呢?就是我们的社区生活。为什么涉及到最多的是我们的社区生活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教材设计,依据的是课标当中所说的:按照儿童不断拓展的生活,来组织我们的教材。既然儿童的生活是不断拓展的,那我们三年级的教材,主要体现在健康成长、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这几个领域。而到了四年级,主要拓展到社区生活领域。五年级主要集中在国家生活领域。六年级主要集中在世界生活领域。

我们还会发现,在不同的生活领域,不同的年级册次当中,相同的话题都会有所涉及,但教学目标不同。我们来看这个健康成长的话题,虽然集中在三年级,你再看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同样也会涉及到。我们的社区生活领域,虽然主要集中在四年级,但是三年级和五年级也都会涉及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教材编写过程当中遵行了一个规律,叫螺旋上升。同样的主题要进行不同时段的教育,要求、难度都有所不同,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这给我们的老师的启示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知道,你现在学习的这个单元,前面学习的是什么,后续要学习的是什么。这样你对这个单元的把握才能更加准确,能避免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得过低或者过高。以上内容,是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教材的一个整体特点。

下面我们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解读。微观的角度,对前面几课进行解读。

我们先看到四年级教材的目录。

(图)我们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一共涉及到四个领域:学校领域、家庭领域、社区领域和国家领域。这个生活领域,我们知道这个有什么意义啊,就是,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知道你上的这个课,是放在哪个领域来进行的,这个很重要。比如,我们的二年级的教材,有学生公共生活的领域,但是二年级的教材当中中公共生活领域,主要放在学校领域这个层面来说。而三年级公共生活领域就放在社区这里来进行。到了三年级我要突破学校领域,到达一个更大的空间,那就是社区领域。所以生活领域的具体内容,对老师把握这个单元的目的,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再回到目录,四个生活领域。生活领域是一个大概念。生活领域,我们还要聚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我们的教材聚焦在学校生活领域,但是,聚焦的是学校生活领域中的班级生活的这一块。三年级也有讲学校生活领域的,而三年级讲的是:对学校生活的认识,学校生活当中,对老师的认识。而四年级讲的是:班级生活。四年级家庭生活领域讲的是家庭责任。三年级也讲家庭生活领域,三年级讲的是家庭情感领域。因为情感是责任的来源,所以情感放三年级,责任放四年级。

(图)现在我们来看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讲的是学校生活中的班级生活。为什么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设计这个主题呢?理由是:基于孩子的现实生活。因为孩子的现实生活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我们才设计这个单元。那孩子的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对于班级生活而言,来自现实生活,一方面,四年级的孩子在小学已经过了三年了,已经有了丰富的班级生活的经验。另外一个理由是什么呀,是因为孩子在班级生活当中,遭遇了新的困境、新的挑战,所以他必须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四年级的孩子和一二三年级的孩子肯定在管理方式上不同。因为一二三年级孩子自主性不够,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性,有时候,就不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一种方式。我们应该针对孩子自我管理、自主意识增强的这样一种现实来制定班规,因为,班规是一个自我管理的非常重要的依据,制定班规也是一个合理的挑战。随着孩子交往的一个拓展,同时随着孩子班集体意识的增强,在学校生活当中,还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就是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往。这是他成长过程中日益凸显的东西。这就是根据孩子班级生活的经验,以及她在班级生活当中,所遭遇的问题,我们的教材是针对这个来编写的。

这个单元三块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大家应该明白了。第一个是什么呀,就是整体的培养孩子班集体的意识。第二个是整体性的班级意识聚焦到班规。第三个是由班级本身,转到班级间的问题。这是这个单元的设计以及逻辑结构。

我们来看第一课。

(图)第一课是我们班四岁了,一共有三个版面。第一个版块是我们班的成长足迹,它对应的目标是什么呀?是回忆班级生活的温暖有趣的故事,增强爱班级的情感。第二个板块是我们班很棒,它聚焦的目标是寻找班级的优点和不足。第三版块的目标。是探究班级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这三个板块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图)第一个板块侧重于情感层面。因为回忆过去的事,都是情感方面的。第二个板块,侧重于理性的认识。第三板块。班徽设计大赛侧重于实践行动。这三个板块是情、知、行的统一。通过这三个层面,增强孩子班级意识,增进孩子和班级的情感。

这三个板块的课时建议:第一,第二板块作为一个课时,第三板块作为第二课时。这只是一个教学的建议,并不是说你就不能突破,不能改变。

我们再来把这课的教材的线索梳理一下,刚才在总体解读的时候,我们知道第一板块的线索是典型事件,第二板块我们看。三、四、五以及六年级最后一个单元,一二年级的教材是没有多少正文的。而三至六年级教材的正文,其实就能便于我们把握教材的线索,是我们把握教材线索非常重要的依据。比如,(图)第四页的上面有一句引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优点,你能说出自己班好在哪里吗?这其实是在告诉大家这一板块的线索是,从优点方面讲班级。左页插图中有两位同学在帮着班级做好事。但这不是重点,重点的是下面一块:我们班的优点有……,这是左页,右页是什么?是讲不足,讲改进。

(图)第三板块,班徽设计大赛。这个板块的线索是由知到行。左页是:让孩子们看看别人的班徽设计,认识班徽。右页先让孩子了解班徽设计的步骤。下面六边形是空白,是让孩子设计班徽,展示班徽。

这个板块的意义是认识班徽。通过对班徽的认识和设计,进一步加深对班级的认识和情感认同,增强班集体的意识。班徽设计大赛侧重于实践行动。

(图)第二课是:我们的班规我们订。

这可有四个板块的内容。第一个是班规的作用。第二个是班规我们订。让孩子知道班规是怎么制定的。这里有一个重点是班规是我们定的。不是老师硬塞进去的。第三个是班规的执行。第四个是班规可改进。这一课其实也有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的深入。每个板块都包含知和行。

这一课的四个板块课时怎么划分呢?建议大家第一版块和第二版块作为一个课时,第三版块和第四板块作为一个课时。这是这一课的总体的课时划分和目标定位。

好,(图)我们再来看这一课当中,具体的教学内容。第八页和第九页的线索是:第八页主要是探索班规的作用,第九页是探索生活中的班规。第八页,在引导孩子班规的作用时,要先琢磨这三幅图的作用,是在提醒我们:班规的作用不能仅仅限于课堂的学习。班规的作用还有更大的意义,比如说,纪律、卫生、活动等等,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仅仅限于学习的角度来理解班规的意义。要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多角度地来思考班规的作用。这是一个提醒。

另外,大家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摸清学情。讲到这一课的时候,有的班级有班规了,有的没有。

后面一个板块:班规可改进,如果他没有班规怎么改进呢?所以如果没有班规的班级重点,应该放在班规的制定。有班规的班级,重点应该放在班规可改进,但是有班规的,一定要把班规是共同制定的要点渗透进去,所以我们的教材要考虑到这两种学情,但是你班上的学情只有一种,那就是:有班规或者没有班规。

(图)第二个板块:班规我们订,是没有班规的班级的一个重点。这一课的线索是什么呀?是班规制定的方式,应该有全班的成员共同制定。全班的成员就包括:学生、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大家共同制定。这是一个难点。右页,也就是第11页,线索是什么呢?是班规制定的程序。来看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们班现在还没有班规,就动手制定吧!这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情况。这个板块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说这一课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它是一个法治教育的一个点。我们并不能认为,我们教材当中,要出现具体的法律条文才是法治教育。这样才能把握这一课的精髓。

法治教育大纲里有一段话(图):“ 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 点,……培养和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将权利义务教育贯穿始终,使青少年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强调公民意识,我想这一课就能突出这一点。我们就把学生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的培养,放在班级等公共生活当中来进行。一个孩子知道班规是怎么制定的,那么他以后就有可能知道我们的法律是怎么制定的。所以我们上这课的时候一定要站在法律教育的高度来把握它。

(图)我们再来看下一板块:班规重执行。这是一个传统的话题。但是这科的传统话题她的新意在哪里呢?她的新意在于12页下面的一个板块。我们常常忽略了班规的执行。是哪些因素,哪些问题,哪些障碍,妨碍了班规的执行?我的建议这一栏,其实是根据上面两个例子的启发,让让学生关注并考虑在班规执行过程当中有哪些障碍?这样的班规是真正的、有效的班规,而不是只上墙,挂一挂而已。

(图)我们再来看最后一个板块:班规可改进。这课同样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从认知的角度:是让孩子明白班规是可以改进的。这是14页。15页呢,是落实到行动当中,让学生去修订班规。这个知行的统一同样意味着我们的教学是来自生活的,而不是仅仅指文化课的学习。

第三课:我们班,他们班。这一课一共有四个板块:走进他们班(了解其他班级的长处)、增进班级间的合作、正确对待班级间的竞争、为他班喝彩。这课的四个板块,我们建议两个课时: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是一课时,第三版块和第四板块是一课时。

(图)这一课最大的亮点是第三版块和第四板块。第16页,其实是一个引路,激发学生探讨这个话题。而第17页是一个自主学习的小调查,16页是在激发学生的动机。激发动机是为了激活后面自主学习的一个心理动力。教材既激发动机,还搭建了学生学习的支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你要给他搭一个支架。17页的小调查,这张表和小贴士都是给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支架。

(图)第二个板块:增进班级间的合作。右页是唤起学生对过去的经历的回忆,是如何合作。左页讲的是,未来我们可以怎样进一步地合作。通过知与行的统一,通过过去和未来的统一,班级间的合作关系更加密切。第18页的四个例子,是让学生明白,班级间的合作有哪些积极的意义。之前我们也讲竞争,讲正当竞争,但是我们之前讲的都是个体之间的竞争。但是我们这一课讲的是群体之间的正当竞争。为什么这个话题很重要?因为以往的教育忽视了这一点,而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为什么法西斯国家向其他国家进行侵略、屠杀?这就是有一个群体之间的竞争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南京大屠杀?其实背后有一个群体的力量在支撑他的:就是军国主义所谓的爱国、狂热呀,这就是一个群体的逻辑在作祟。这是历史上的一个例子,但是我们学校生活当中也会有群体之间的竞争,我们怎样正确对待。(图)大家应当从这个高度来看这个板块。这一课的线索是什么呢?认识班级竞争的意义、后果、行为的指导。

最后一个板块是前面一个板块的延续:为他班喝彩。而这一课的这一板块的教学,还是要站在群体教育的高度来进行。具体的线索:由知到行。左页也就是第22页的阅读角,举了一个具体的为他班喝彩的例子。右页也就是第23页,转向了行为的指导,如何做到为他班喝彩。

结束语:老师们,今天,我们从四年级教材编写的特点(德育观、内容的组织、教材功能定位)、第一单元的解读,作了一个抛砖引玉,而具体的教育教学,还需要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举一反三,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今天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