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时间:2023-10-07 08:07:35    下载该word文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瘸杂志201 7年2月第l9卷第2期Chin  GeratrHear BrainVessel Dis,Feb 201 7,Vol19,No.2 临床研究 多因素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邓改芬,靳文英,朱天刚 摘要:目的 探讨心包积液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合并心包积液的463例住院患者,男211例,女252 例,分为青少年组92例(5~39岁)、中年龄组138例(40~59岁)和老年组233例(6O~92岁)。收集临床资料,并 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居前3位的病因为肿瘤(22.7 )、免疫系统疾病(15.8 )和不明原因(14.7 )。女 性免疫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比例高于男性,慢性肾病和结核比例低于男性(P<0.05,P%0.01)。青年少组、 中年组和老年组免疫系统疾病、不明原因和血液病比例有显著差异(33.7 ws 18.8 20.6 、18.5 6.9 、9.8  8.0 VS  13.8 u 3.0 ,P<0.01)。多病因构成主要为心力衰竭、感染、低蛋白血症和肾功能不全,感 染为最常见(61.6 )的合并因素。结论 多数心包积液患者合并≥1种诱发或加重心包积液发生的病因。 关键词:心包积液;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力衰竭;感染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pericardial effusion due to various factors DENG Gai—fen,JIN Wen—ying,ZHU Tian—ga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Beijing Zhanlanlu Hospital,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Objectve To study the cl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zed patients with pericardial effusion.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sixty—three pericardial effusion patents(211 males and 252 females)aged 5—92(57.1±l9.4)years admitted to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 Hospital were di vided into 5—39 years old group(n一92),40—59 years old group( 一138),and 60—92 years old group( 一233).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top 3 etilogical factors of pericar— dial perfusion were tumor(22.7 ),immune disease(15.8 )and unknown reasons(14.7 ). The incidence of pericardial effusion due to immune disease and hypothyroidis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hile that of pericardial effusion due to chronic renal disease and tuberculosis was signifi— cantly lower in female patents than in male patients(P<0.05,P<0.01).The incidence of peri cardial effusion due to immune disease,unknown reasons and hematopathy was significantly dif— ferent in 3 groups(33.7 ws 18.8 vs 6.9 ,9.8 vs 8.0 s 20.6 0 o,18.5 us 13.8 s 3.0 ,P<0.01).The most common risk factors for pericardial effusion were heart faiure,infec— tion,hypoproteinemia and renal insufciency,wih infecton accountng for 61.6 .Conclusion ≥1 risk factors can aggravate pericardia1 effusion in most pericardial effusion patients Key words:pericardial effusion;neoplasms;immune system diseases;heart failure;infection 心包积液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常通过超声心动 图或胸部CT确诊。心包积液病因诊断的正确与否 决定临床治疗决策,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临 床上对于心包积液的病因往往难以明确诊断,国际 上对于心包积液的诊治也多基于经验性治疗Ⅲ。更 复杂的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多种诱发或加重心 包积液发生发展的临床情况,了解心包积液的特点 有助于确立诊治的倾向性,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 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63例合并心包积液住院 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资料与方法 DOI:10.3969/j.issn.1009—0126.2017.02.013 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市展览路医院心内科(邓改芬);北京大学人 民医院心内科(靳文英,朱天刚) 通信作者:靳文英,E—mial:wenyingbich@gmai.coin 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合并心包积液的463例住 院患者,男性211例,女性252例,年龄5~92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 7年2月第】9卷第2期Chin J Gertrteart BrainVesselDis,Feb 20l 7,Vol19,No.2 (57.1±19.4)岁。根据2015年ESC心包疾病诊断 栓塞3例、淀粉样变3例、布加综合征2例、移植术 与治疗指南对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心包 后1例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105例肿瘤患 积液量,左心室后壁液性暗区<10 mm为少量组 者中,肺部肿瘤58例(55.2O),消化道肿瘤23例 3l3例;液性暗区在10~2O mm为中量组85例;液 (21.9 )、间皮瘤6例(5.7 )、乳腺癌5例 性暗区>2O mm为大量组65例。按照年龄分为青 (4.8 )、妇科肿瘤4例(3.8 )及其他。43例血液 少年组(5~39岁)92例,中年组(40~59岁)138例 病中,粒细胞白血病16例(37.2 ),淋巴瘤l1例 和老年组(60~92岁)233例。 (25.6O)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23.3 )。73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 例免疫系统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40例(54.8 )。 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既往病史、合 2.2男女性病因构成比较女性免疫系统疾病、甲 并疾病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病因包括肿瘤、免疫系 状腺功能减退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慢性肾病和结核 统疾病、血液病、心力衰竭、感染(除结核外)、甲状腺 比例明显低男性(P<O.05,P<O.01,表1)。 功能减退、慢性肾病、结核、外科术后。临床未能明 2.3不同年龄组病因构成比较 不同年龄组免疫 确病因的归为不明原因。若合并疾病如急性心肌梗 系统疾病、不明原因和血液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 死、主动脉夹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创伤、肺栓塞、 学意义(P<0.o1,表1)。 心脏淀粉样变、布加综合征和移植术后等因例数较 2.4不同心包积液量组病因构成比较 不同心包 少统一归为其他病因。有无合并其他病因包括心功 积液量组不明原因、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结核和 能不全(LVEF≤50 有或无右心心力衰竭);肺部 外科手术比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1)。 感染(临床诊断);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 g/ 2.5单病因与多病因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单病因 L;肾功能不全:肌酐>104 tmol/L。分析每例患者 与多病因患者男性(44.9 US 46.3 )、年龄 可能存在的其他可导致或促进心包积液的临床疾 [(54.5±18.5)岁'US(59.8士19.9)岁]及心包积液 病,包括同时合并心力衰竭、感染、低蛋白血症和肾 量(大量14.1 US 14.0 6;中量17.1 US 19.6 ; 功能不全。有234例为单病因,有229例(49.5 ) 少量68.8  66.4 )无统计学差异(P>O.05)。 合并≥1种其他可导致或加重心包积液的多病因。 2.6 多病因的病因构成分析 肿瘤和免疫系统疾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 病患者中,感染和低蛋白血症比例最高。不明原因 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 检验,P<0.05 患者中,73.1 存在心力衰竭,血液病患者中,感染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占75.9 ,低蛋白血症占37.9 。心力衰竭患者 中,感染占72.7 ,感染患者中,低蛋白血症占 2 结 果 56.5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心力衰竭占 2.1心包积液的病因构成分析 入选患者居前3 71.4 (表2)。此外,463例心包积液患者中,138 位的病因为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和不明原因(表1)。 例(29.8 )同时合并胸腔积液;18例(3.9 )同时 44例其他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9例、主动脉夹 合并腹腔积液;同时存在腹腔积液的412例 层8例、肝硬化8例、肾病综合征5例、创伤4例、肺 (88.9 )患者也同时存在胸腔积液。 表1心包积液的病因构成分析[例数( )] 性别 年龄 心包积液 病因 (4  男性 女性 青少年组 中年组 老年组 大量组 中量组 少量组 (2l1例) (252例) (92例) (138例) (233例) (65例) (85例) (313例) 肿瘤 免疫系统 疾病 不明原因 其他病因 血液病 心力衰竭 感染 甲状腺功能 减退 慢性肾病 结核 外科术后 10(2.2) 5(2.4) 注:与男性比较,tP<O.05, P<O.01;与青少年组比较,cP ̄JLO.01;与中年组比较, P<O 01.;与大量组比较, P<O.05;与中量组比较, P<O.05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 7年2月第19卷第2期Chin  Geriat Hear BranVessel Dis,Feb 20l 7,Voi19,No.2 表2多病因的病因构成分析[例数( )] 病因 例数"力衰竭低蛋白血症 感染 肾功能不全 肿瘤 43 12(27.9) 17(39.5) 20(46.5) 10(23.3) 免疫系统 疾病 46 6(13.0) 25(54.3) 26(56.5) 15(32.6) 不明原因 26 19(73.1)8(30.8) 12(46.2)8(30.8) 其他病因   10(52.6) 9(47.4) 12(63.2)8(42.1) 血液病 29 3(10.3) 11(37.9) 22(75.9) 3(10.3) 心力衰竭 22 22(100.0)8(36.4)  6(72.7) 7(31.8) 感染 23 9(39.1) 13(56.5)23(100.0) 6(26.1) 甲状腺功能 减退  5(71.4) 1(14.3) 3(42.9) 2(28.6) 慢性肾病 11 5(45.5) 7(63.6) 6(54.5)11(100.0) 结核 2 1(50.0)0 1(50.0)0 外科术后 1 1(100.0)0 0 0 讨 论 本研究中,心包积液病因的前6位分别为肿瘤、 免疫系统疾病、不明原因、血液病、心力衰竭和感染。 本研究将部分结核性心包积液因无确诊证据被归人 为不明原因,因此结核性心包积液的发病率被低估。 我院收治了大量的血液病患者,故血液病导致的心 包积液的比例明显升高。既往研究表明,在发达国 家特异性心包积液为首发病因,而发展中国家结核 性一,包积液为主要原因[。]。国内外报道的心包积 液病因构成居前列的多为肿瘤、结核、非特异性心包 积液、免疫系统疾病和心力衰竭等,与本研究一 致 。]。本研究中的其他病因构成的占比略有不同, 与不同医院收治的患者疾病谱不同有关。 本研究中313例患者均为少量心包积液。大量 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以肿瘤和不明原因多见,其次 为免疫系统疾病和结核。免疫系统疾病多导致中等 量的心包积液,而感染合并的心包积液多为少量。 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结核导致的大量心包积液的比例 较高。因此,不同心包积液量的患者考虑的病因诊 断有不同的倾向性,大量心包积液的老年患者应更 多地考虑肿瘤、特异性心包积液或结核病的可能性。 而女性患者的中等量或大量心包积液要考虑免疫系 统疾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女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构成 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免疫系统疾病导致心包积液的 比例在女性患者中显著增多,女性患者甲状腺功能 减退导致心包积液的比例也较男性多,而慢性肾病 和结核导致的心包积液在男性中较多见。提示在女 性心包积液患者中,应更多地考虑免疫系统疾病和 甲状腺疾病,而男性患者应关注慢性肾病和结核的 可能。心包积液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不 明原因心包积液比例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升高, 表明老年人特异性 f,包积液和结核性心包积液发病 率升高,血液病导致心包积液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显著减少。此外,感染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心 包积液随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这与老年人中高 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感染的发病率增加 有关。对于高龄患者的心包积液,应更多地针对心 肺疾病进行治疗。 本研究中,一半的患者除主要病因外,均合并有 其他可促进心包积液发生发展的其他临床情况,对 于合并心包积液的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和心 力衰竭患者,感染均为最重要的加重心包积液的因 素。不明原因心包积液患者多数合并有心力衰竭, 而感染所致心包积液患者中,低蛋白血症为最重要 的加重心包积液的诱因。由此可见,临床上对于心 包积液患者的诊治应全面系统,针对多种病因予以 综合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Adler Y,Charron P,Imazio M,et a1.2015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ericardial diseases: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ericardial I)isea— se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Endorsed by: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EACTS)[J].Eur Heart J,2015,36(42):2921-2964.DOI: 1O.1O93/eurheartj/ehv318. [2]Agarwal V,E1 Hayek G,Chavez P,et a1.A structured,parsi— monious approach to establsh the cause of moderate—to— arge percardial effusion[J].Am J Cardiol,2014,114(3):479—482. DOI:10.1016/j.amjcard.2014.05.018. [3] Yusuf sw,Hassan SA,Mouhayar E,et a1.Pericardial disease:a clinical review[J].Expert Rev Cardiovase Ther,2016,14(4): 525 539.DOI:10.1586/14779072.2O16.1134317. [4]Kyriakakis CG,Mayosi BM,de Vries E,et a1.An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suspected pericardial disease[J].S Afr Med J, 2016,106(2):151 155.DOI:10.7196/SAMJ.2016.vl60. 02. [5]Dudzinski DM,Mak GS,Hung JW.Pericardial diseases[J]. Curr Probl Cardiol,2O12,37(3):75—118.DOI:10.101 6/i.cp~ cardio1.2O11.10.OO2. [6]Lehmann S,SchrOter T,Lehmann A,et a1.Pericardial effusion. Differential diagnostics,surveiance and treatment[J].Chiru— rg,2011,82(1):1001—1007.DOI:10.1007/s00104 01卜2154— 0. [7]Imazio M,Adler Y.Management of pericardial effusion[J].Bur Heart J,2013,34(16):1186—1197.DOI:10.1O93/eurheartj/ ehs372. (收稿日期:2O16-08一l5) (本文编辑:郭培俊)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