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心得体会

最新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心得体会

时间:2020-05-22 08:45:29    下载该word文档

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心得体会

第一篇: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心得体会

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心得体会

新闻战线开始号召广大的采编人员进行”走转改”活动,当时,我正处于工作最忙的时候,每天有连轴转的新闻稿件要写,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常态,更谈不上休双休日……坦率地说,当时对于”走转改”活动,虽然称不上有抵触心理,却觉得这活动似乎没有那么紧迫、那么必要。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走基层的采访报道。大半年的时间里,我在走基层的活动中,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无关乎采写的报道是否获得奖励和认同,仅仅是自己内心起的变化……

1、走基层,是起点

走基层之前,我一直在想:作为一线的采编人员,我们难道不是一直在基层吗?我们还需要走基层吗?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开始关注环卫一线工人。以前,我也采访过环卫工人,他们的辛苦,我自认为能够体会--工作累、环境脏、薪水低--但到底多累、多脏、多低,我却是在这次的走基层活动中才真正深刻体会的。

现在,我更愿意说,走基层确实是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是一个起点,一场出发,一次行动。这样的形式,让我有机会停下来倾听,不敢说倾听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至少能够还原比较本真的百姓酸甜苦辣。

2、转作风,是洗礼

如果说走基层是起点,转作风更像是一场心理变化,一次心灵洗礼。转作风,听起来不容易,要在思想上、在行动上加以改变,但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哪怕是对自己多问一句,这样做对吗?应该吗?哪怕是做任何事情的,少些浮躁,多些谦逊,少些冲动,多点成熟,一步一步,也许我们的作风,也能在这个过程慢慢地更贴近群众,更贴近真实。

3、改文风,是责任

新闻媒体采访的落脚点是撰写报道,而对于记者而言,报道得出彩,报道得深入人心就成了最重要的使命。转变这种文风,也是在这次”走转改”活动中的收获之一。平实、朴素的语言,其实更难,也更有动人的力量,更是对追求匠心的一种挑战。

我想,作为新闻媒体的记者,是工匠,透过我们的镜头,透过我们的话筒,透过我们的笔头,将世界传递出去;但更是普通人,用我们的笔触、用我们的语言去描绘我们看到,但观众、听众、读者没有看到的、世界的那一面,生活的那一面。我们不仅仅是在客观的报道,也是在传递温暖和感动,传递人性真善美的那一面,这应当称得上是一种责任,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我们的采访对象,那些在基层默默付出的螺丝钉们致敬。

第二篇:走转改心得体会

“走转改”让新闻作品更加被群众喜闻乐见

为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初步研究这项活动之后,我有了以下体会。

走基层:走到最基层

新闻工作者走基层一定要一走到底,走到最基层。哪里才是最基层?我认为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就是最基层。只有走进这个“最基层”才能明白百姓所求,才能知道百姓冷暖爱憎,才能懂得百姓苦乐哀愁。有人说:“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这样做,党员干部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才能在新闻战线上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在新闻写作上真正反映民情民意。”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

自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人民网在新闻写作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记者们也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人民网社区部编辑说,通过下基层,我们深刻体会到新闻报道要和受访者交心,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受访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新闻报道也只有走进基层,掌握更多事实,才能确实提高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英文部记者张茜说,走基层不仅仅是一中形式,只有真正脚踩在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也只有拥有了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记者。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我们真正的导师。

总之,只有走到最基层,拥有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记者。 转作风:要真正“俯下身”

只有真正俯下身,深入(推荐打开 :)到基层,新闻工作者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有了对群众的深切体认,才能更好地转变作风,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新闻内容,以真切的感受谱写新闻篇章。不可否认,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就是因为他们反映了人民群众自己的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自己的感情,传递了人民群众自己的呼声。

“勿忘人民”四字语重千钧。这是新闻工作者杰出代表穆青生前最喜欢,最常写的几个字。穆青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九进辉县、四访宁陵、西上红旗渠??借由他的笔,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走进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他曾饱含深情地说:“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地不能离开人民”,“只有生活在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

改文风:抓到点子上

改文风必须抓到点子上。何为抓到“点子”,我认为就是要深入基层,在实际中感受生活,在生动的实践中形成思想,在现实问题中凝练语言和文字,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写出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自活动开展以来,央视的《新闻联播》栏目也改变了不少,其内容不再是只有大事的报道,而是在细微处有了些许“调皮”,增添了老百姓也爱看的小事趣事,比如前些日子报道了赵薇的爱情片《爱》的拍摄情况。

“走转改”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成效显著,但要真正做到让我们的新闻作品被群众喜闻乐见,还需坚持一段较长的时间,毕竟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第三篇:走转改心得体会

让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芬芳

——记“走、转、改”活动心得体会中宣部今年下半年开始开展宣传战线“走、转、改”系列活动,

全国各大媒体也纷纷开辟专栏对基层进行报道,而我们也开辟了“在基层”系列报道,我作为新闻记者,也深入乡村学校等地进行了宣传报道,此次“走、转、改”动收获颇多,总结一下有三点感悟。

日常积累很重要

这次走转改活动,大多数媒体选择采写三农问题或者民生问题,

贴近生活,相对容易采写。而《蒲江新闻》作为一个党的喉舌新闻,新闻类节目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一个产业、一个转变现象,这恰恰是走转改带给《蒲江新闻》的机会,我们作为记者要抓住这个点。我们做为最为基层的媒体,在处理这方面采访时比其他媒体更容易。走基层对记者要求比较高,因为在不同地方会遇到不的主题,需要平时的储备,不是说单纯跑某一些方面新闻,有三五年积累,就会觉得对这个方面比较熟。我们接触大约有三个主题,一个是城乡一体化、一个是建设最美现代田园城市、一个是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内容是非常开的,这就需要平时搭建一个比较好的框架。这次走基层回来之后对自己是个提升、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收获的不只是感动,还有一种感受

这次走基层,真正能够体会到生活中间一些变化,甚至是一些问

题,敢做敢想,这是走基层能够达到的真正目的。你从火热的生活中间跳出来,能够对这些有一个的思考。走转改的本质就是走群众路线,

我们之所以开展这个活动,也是因为现在新闻战线的确有一些浮躁,我们做一些问题探讨的时候如果能够从基层视角出发,感受着他们的感受的时候,我们文章写出来哪怕主题很宏观、很宏大、也能写得喜闻乐见一些。

发现问题 探讨问题

在此次走基层采访中遇到有一个镇学校的校长特别欢迎记者去,校长握着我们的手说感谢所有记者,很欢迎记者去,不管记者报道内容是正面还是负面,只要问题探讨能够促进学校发展,他们就非常欢迎。这趟“走、转、改”之旅,能够让我了解感受到基层迫切需要发展的心情。所以说,应该经常出去走一走,发现一些问题、探讨一些问题。

最后,我觉得,基层工作中很多好的东西、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以及老百姓生活中巨大变化的事件和亮点需要记者一步一步走下去、挖掘出来,这样的新闻才能真正老百姓需要的。

黄磊

2020-9-26

第四篇:我们,在路上---走转改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行老师:

大家好,我叫张夏,是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经视新闻》栏目的一名记者,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广播电视记者参加“走转改”活动的一些心得与感受。一是走在实处,二是情到浓处。三是改在关键处。

一、“走”在实处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通过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我深深知道:只有腿脚勤快的记者才能跑出好新闻,“接了地气,新闻才能冒热气”。

既然是走基层,那么就向最偏远的山区开拔。为了选取好的题材,经视频道总监周雄提前一周就和隆回县县委书记钟义凡进行沟通,认真讨论后筛选出了邵阳隆回县的三个题材:“小萝卜、大产业”、“大山深处,一个老师和11个学生”、“爱心视频,温暖留守儿童”。9月7日清早,经视频道总监周雄就带领经视报道组一行,驱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大约六个小时,到达此行采访的第一站---虎形山瑶族乡。这里的高山萝卜产业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我们的经视主播梅冬还没开始采访,自己先从地里拔了两个萝卜,简单削削皮就开始啃了起来,他告诉我,这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在“接地气”。接完了地气,梅冬还和萝卜种植户一起挑担子,侃大山,学习怎么拔萝卜,怎么分辨萝卜的好坏。在梅冬体验拔萝卜的环节时,为了给他加油打气,花瑶乡亲们还自发的唱起了“呜哇山歌”,梅冬老师一激动,啪嗒一下

子跌进了萝卜地里??这都是我们走基层拍摄时一些有趣的小花絮。稿件制作完成后,播出效果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人说“梅冬主播是在自毁形象”,但更多人说,走下主播台的梅冬老师“更朴实更可爱了”。

二、情到浓处

这还是我们在隆回采访时的故事,就在完成萝卜产业采访后的第二天清早,采访组前往隆回县最西北的大水田乡香溪村教学点,这里地处邵阳市最高峰白马山山脚下,海拔1780米,为了解决香溪村的学生娃上学难的问题,一位名叫黄文雍的80后大学生来到了这里,成为了大山里的唯一一位老师。面对只有11个学生的教室,他一丝不苟,无怨无悔。经视主播王欢被黄文雍的这种奉献精神深深打动,她不但提前一天去学校踩点和孩子沟通,还带领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并和他们一道画画,将他们心中理想用最原始的蜡笔描绘出来,临行前,黄老师带着这群大山里的孩子们对采访团一行恋恋不舍,呼喊着王欢阿姨的名字,也呼喊着他们对大山外面精彩世界的无限渴望。王欢和我的眼睛都有点湿润了,看着孩子们开心地吃着我们给他们带的水果,心里有一种辛酸伴着甜蜜的滋味。

三.改在关键处

为响应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号召,湖南经视率先部署策划,提前启动,要求“扎扎实实地走,深入基层;并通过下基层推出一批好的新闻报道,提出“五个结合”:“下基层活动

必须与频道新闻宣传节目的导向相结合;必须与建立基层联系点相结合;必须与学习受到教育相结合;必须与转变作风改变文风相结合;必须与制度化、常态化相结合”。而经视“走转改”的最大的特色,是将平时只在电视荧屏上才能看到观众们最喜欢的主持人派到最偏远的基层,体验最艰苦的工作:经视主持人明晶不怕危险爬上永州阳明山1500多米的高塔和电视塔工作人员一起体验采访,主持人仇晓要和常德一名普通的纺织女工一起亲身体验纺纱织布的工序,李玉燕更是凌晨四点就起床,体验城郊结合部菜农的生活,化身成一名“西红柿农妇”。这些知名主播离开主播台和基层劳动者同吃同劳动,民众看到了主持人不为人知的亲切一面,也回馈给他们最朴实的热情:我记得在隆回采访完萝卜产业后,已经过了饭点,当地农户煮好了一大锅滚烫新鲜的玉米递到我们手上。梅冬老师是吃得最香的一个,他说:玉米烫,心更烫。

作为一个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工作六年时间的记者,我承认,跑会场拿材料的采访做得太多,业务变得“轻车熟路”,采访不免“蜻蜓点水”。遇上一个选题,拿几份文件材料、做个简单采访,三段配音两段同期一剪辑,一条新闻就算大功告成。 这样的我们看起来“业务熟练”,新闻采写“高效快捷”,其实是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作风非转变不可。我相信,在座的所有新闻工作者们接到“走转改”通知时,心底里会有一份久违的渴望,它唤起了我们作为新闻人本能的激情。越带有泥土味的新闻越生动活泼,越是艰难环境下说出来的话语越是真挚动人。最为关键的是,“走基层”走得越深入,

我们越能发现民情疾苦,为他们奔走,为他们鼓与呼。同时通过我们的行走对基层产业发展进行思考,希望也能为执政者决策提供帮助。

著名诗人纪伯伦说过“不能因为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我们出发是为了什么”。现在,经视一大批同事仍在遍布在全省各市州的基层采访,这些名嘴主播们的面孔还将更多地出现在在煤矿、车间、甚至是洗脚城。我相信,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会牢牢谨记“我是谁”,我们是推动进步、记录社会的“宣传员”,我们是弘扬正气、鞭策歪风的“监督员”,我们是为人民、为社会奉献的“服务员,我们要做先进文化方向的引领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谢谢大家。

第五篇:走转改对新闻工作的影响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于新闻工作的影响

10广电刘迪

摘要:新闻之根在于生活,大批编辑记者深入边疆村寨、企业社区等调研采访,亲身体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感受城乡生活的巨大变化,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加深了对百姓所思所想所盼的了解,加深了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方向,队伍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许多记者深有感触地说,走不走基层确实不一样,只有“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才能真正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关键词:走转改. 新闻. 新闻工作

在我看来走转改的活动对于一个做新闻的人来说极其重要,我们只有真正的走向基层,倾听百姓的声音,民众的呼唤,人民的需要。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出正义的话语权利用我们的职业特性,做好政府的耳目喉舌。就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所说的那样:“ 新闻工作者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努力使新闻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使新闻宣传工作呈现新的气象。”“走转改”活动启示我们:做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深刻理解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更好地肩负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命;新闻工作者的位置应当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改进新闻报道文风关键是“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善于从群众语言中汲取智慧,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新闻之根在于生活,大批编辑记者深入边疆村寨、企业社区等调研采访,亲身体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感受城乡生活的巨大变化,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加深了对百姓所思所想所盼的了解,加深了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方向,队伍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许多记者深有感触地说,走不走基层确实不一样,只有“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才能真正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走转改”是创新新闻宣传工作、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根本举措,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要在“走转改”中加强主题宣传,多反映振奋人心的变迁变化,多展示改革开放的成果成就,丰富报道内容、提升思想含量,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在“走转改”中拓宽报道视野,深入各行业各方面,深入各地区各领域,全面展示广大人民群众绚丽多彩的创新创造,生动描绘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画卷。要在“走转改”中抓好队伍建设,引导新闻工作者在走进基层中增强国情了解、增进群众感情,时刻拿群众这面镜子检视自己、提高自己,强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要在“走转改”中探索新闻宣传规律,准确把握时代

和人民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更好地指导新闻工作实践,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

“走转改”活动中,媒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捕捉了一大批源于实际的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两年春节前后,各媒体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大型采访报道,精心策划了回家的礼物、在岗位、送温暖等一系列选题,营造了充满温情的浓厚节日氛围。针对家长关注的校车安全等问题,一些媒体推出“开往春天的校车”等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讨论,推动校车安全标准的提高和管理法规的制定出台。实践证明,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要高度重视议题设置,善于把中央精神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从实践出发、从群众关注出发,防止主观主义,防止脱离实际,使新闻宣传真正切合实际,才能发挥传统媒体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独特优势。

“走转改”活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西方国家不可能开展,原因是中西媒体定位不同、记者角色不同。在我国,新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新闻工作者不仅是社会发展进程的观察者、记录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推动者。因此,新闻媒体决不能游离于社会发展之外、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成为什么“第四权力”、“无冕之王”。我们必须摆正新闻工作的角色定位,坚持新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才能正确履行新闻工作的职责使命、实现新闻工作者的真正价值。

广大媒体聚焦普通群众、百姓生活,把镜头话筒对准群众,把版面时段留给群众,一大批反映基层实际和普通群众的新闻报道登上报纸头版、新闻联播。把人民作为报道的主体,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更加牢固地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勿忘人民的价值追求,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服务对象,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新闻宣传成效的最高标准。

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深入群众,感知冷暖、倾听心声,深化了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能不能以深厚的感情对待人民群众,能不能以高度的自觉服务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作风、文风的根本问题。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媒体不能成为漂在水面的浮萍,记者不能成为凌驾于群众之上的贵族,否则新闻工作的立场、作风、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改变,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改变。

“走转改”实践带给我们的这些启示一脉相承、相互贯通,体现了党的新闻事业的本质要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征,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走转改”活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部署,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安排,推动活动向深度广度拓展,不断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

新闻并不是生于头脑中的主观臆想,而是对于真实世界的主观反映,因此新闻也必然根植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新闻工作者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之中,就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就会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将现实的生活生动地刻画出来,把人民群众的呼声真切地表达出来,让实践中的问题清晰地呈现出来。只有坚持实践的观点,扎根广阔的大地,扎根现实的基层,扎根实际的一线,扎根真实的社会生活,才能拿到第一手新鲜、独到的素材,才会挖掘出新闻价值,才能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基层的好作品。“走转改”活动自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都已经行动起来,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工厂、农村、学校、机关、事业单位,挖掘新闻的富矿,寻找实践的力量,也带给了我们深

刻的启示:新闻工作者应当走出高楼大厦、走出书斋会场,深入改革建设前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挖掘现实素材、采写现场报道,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提炼报道主题,以深厚的生活积淀丰富报道内涵,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沉下去“接地气”,这是实践的根本。真正“俯下身”,深入基层,面向实践,有了对社会、对群众的深切体认,才能更好地转变作风,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新闻内容,以真切的感受谱写新闻篇章。新闻在实践的沃土之中,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之中,那么新闻工作者就要扎根于人民群众实践的沃土,不断深入,不断实践,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只有深入,才会心入,这样发现的新闻事实,挖掘的新闻价值,才能奏出最美的乐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新闻就应当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实反映他们的酸甜苦辣,真切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情体会他们的安危冷暖。新闻人就应当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在无距离有感情中,传播民情民意民声。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就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人民群众自己的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自己的情感,传递了人民群众自己的声音。

改变文风,客观活泼,令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是实践的关键。文风不正,假话、空话、套话、大话连篇,就会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工作成效,耽误问题和矛盾的研究解决,损害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群众中失去感召力、亲和力。新闻工作者要改进文风,就应当深入基层,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在生动的实践中形成思想,在现实的问题中凝练语言和文字,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我们的作品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引起群众共鸣,激发群众干劲。

参考书籍:1.《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2.《民间撷英》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最新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心得体会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