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时间:2018-05-18 15:24:35    下载该word文档

语文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

I卷(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新媒体技术推动阅读模式变革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阅读方式——社会化阅读,它是以读者为中心,强调分享、互动和可移动性的全新阅读模式。。

首先,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区隔的空间、整合了碎片化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推动了信息的跨域传播,孵化出一个个集合的阅读社群;其次,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的亚文化传播,让网络社群升级到文化层面的情感共振及价值认同,促使阅读从传统的私人化行为演化为一种以互动和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化行为;最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生活场景不断转移到线上,线上的社群文化也开始嵌入现实生活,这使碎片化的信息互动升级为更具系统性的知识交流,让阅读的社会化作用更加凸显,这就是社会化阅读。

社会化阅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为适应移动状态下的阅读需要,社会化间读的内容大都以浓缩的形式出现,可谓短平快;微信朋友圈或群推荐的阅读材料,基于熟人、朋友关系,容易引起重视并被优先阅读,也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一般来说,群主或群里比较活跃的人的推荐有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引导性甚至经过了“再创造”。群友在分享阅读材料时,会有即时的评论发表,这就形成社会化阅读的一个突出特点:阅读分享与舆论的酝酿、形成几乎同时出现,没有给理性思维留下足够的时间。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国其转发分享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让“朋友圈”变成“谣言圈”。

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信息知识过剩、信息污染、信息干扰等问题,容易造成阅读浪费。社会化阅读潜藏着一些危机,如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促使“浅阅读”大行其道、过多地沉迷虛拟空间会使得现实社会的文化互动变得稀缺等。

社会化阅读方式对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在传统社会中,出版物是经过审查、去杂质化的,社会化阅读则很难实现对内容的把关。因为在社会化媒体上,微新闻、微评论、微小说等随时可以上线,对于内容管理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社会化读内容的管理者,应当了解社会化阅读的特点、规律与诉求,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促进社会正效应和正能量的最大化。借助社会化阅读这种种迅速直达受众的通道,尽可能多地提供质量高、营养丰富、满足读者需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下列对“社会化阅读”的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社会化阅读以读者为中心,人的情感共和价值认同对阅读有推动作用。

B.社会化阅读是一种具有分享、交互、便捷等诸多特点的阅读模式。

C.社会化阅读让阅读去私人化,但也容易让阅读去理性化。

D.社会化阅读具有短平快的优势,能极大的适应移动状态下的阅读需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第一、二段先提出社会化阅读的概念,接着从背景、形式和作用的角度加以阐释。

B.文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结构清晰,观点分明,分析客观理性。

C.文章用微信朋友圈容易变成“遥言圈”的例子,证明社会化阅读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

D.文章虽肯定了社会化阅读的进步性,但更多的是指出它可能会产生的社会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如果没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太可能突破时空阻隔,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社会化阅读。

B.基于新媒体的社会化阅读内容与传统出版物比较,有内容真假难辨、质量参差不齐的缺点,需要适当的规范管理。

C阅读从私人化行为演化为社会化行为之后,互动和共享就带有表演性和装饰性了。

D..社会化阅读借助网络平台,微博、微信、QQ群、新闻客户端等,这些都是社会化阅读的主阵地。

答案:1.(3)D(混淆概念,观点误判。原文说的是“社会化阅读内容““短平快”,且放在“问题”后来说,说明其并非“优势”。)

2.D(3)(社会问题中包括可能会产生和已经产生的)

3.C(3)(文章中找不到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⑪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1941816日在昆明)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 )

A. “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对一个不识面容的少女的生命表现出如此热烈的关注,充分表现出作者爱心的深厚和强烈。

B. “陈家三小姐”的家世背景、相貌品行等文中都没有交代,作者有意将她抽象成美丽、青春、生命的化身,通过“美好的事物被撕毁”来揭示民族的悲剧。

C. 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期盼。  

D本文并没有对战争本身的罪恶进行控诉,而是通过作为最高价值形态的生命遭到任意践踏来表现战争的残酷与邪恶,从而引发我们对战争反人类的本质的思考。  

 5. 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4)

 

5. 文章第10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文内容分析。(5)

答案4.答案:C3分。   【解析】C,没有“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期盼”这层意思;考查分析与综合能力,能力层级C,包括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等要点。  

5答案:①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抒情的线索;②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比,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③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懑的情感。(答出任意两点得6分,一点3)   【解析】文章②③④⑤⑧段都写到花,从内容上看,花是对少女美好青春的烘托,也是与废墟的对照,产生发人深省的震撼效果,花这一形象中饱含作者的哀伤悲愤之情;从结 构上看,花贯穿全文,是行文线索。因此可以分三条作答。本题考查鉴赏与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D,主要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等要点。  

6.答案: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2) ,又表达了作者为同胞不觉醒而感到的悲哀和寂寞(1);三个问句连用能更鲜明强烈地表达出作者那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2)   【解析】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需要抓住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样静”、“不出现一个人”、“愤慨”、“在梦里”等是关键词,最后一个问句是反问语气,结合上文,“愤慨”是因为美好的生命被凶残的日本空中武士残杀;“这样静”“不 出现一个人”是因为同胞不觉醒;“在梦里”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愤,反问句语气强烈。本题考查鉴赏与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D,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等要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7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行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中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仔,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行,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

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行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2017125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行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事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今”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20171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2017125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2017125日《法制晚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

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会严格执行政府政策。

B.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

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

E.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宜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9.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案:7BB“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

8ACA.“受访者严格执行政府政策”错误,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可首都文明办的倡议。C“要注意地域特点”于文无据。)(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5分)

9.①传统民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是“炮味儿”。②认为燃放機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③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席旦,字晋仲,河南人。七岁能诗,尝登沉黎岭,得句警拔,观者惊异。元丰中,举进士,礼部不奏名。时方求边功,旦诣阙上书言:“战胜易,守胜难,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神宗嘉纳,令廷试赐第。

徽宗召对,迁右司谏。御史中丞钱遹率同列请废元祐皇后而册刘氏为太后,旦面质为不可。遹劾旦阴佐元祐之政,左转吏部员外郎。俄拜御史中丞兼侍讲。内侍郝随骄横,旦劾罢之,都人诵其直。帝以其章有“媚惑先帝”之语,嫌为指斥,旋改吏部侍郎,召为户部侍郎

以显谟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自赵谂以狂谋诛后,蜀数有妖言,议者遂言蜀土习乱。或导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郑州。入见,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称兵背叛,皆非其土俗,愿勿为虑。”遂言:“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①,而有司冀赢羡,为之益多,使民不敢信。”帝曰:“朕为卿损数百万虚券,而别给缗钱与本业,可乎?”对曰:“陛下幸加惠远民,不爱重费以救敝法,此古圣王用心也。”自是钱引稍仍故。

坐进对淹留,黜知滁州。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已而威州守焦才叔言,欲诱保、霸二州内附。旦上章劾才叔为奸利敛困诸蕃之状,宰相不悦,代以庞恭孙,而徙旦永兴。恭孙俄罪去,加旦述古殿直学士,复知成都。时郅永寿、汤延俊纳土,枢密院用以訹②旦,旦曰:“吾以为朝廷悔开疆之祸,今犹自若邪?”力辞之。卒于长安,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席旦传》,有删改)

【注】①楮券:纸币。②訹:xù,恫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

B.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

C.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

D.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B.阙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为帝王官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项三部分,有装饰、晾望等作用。

C.廷试,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御试。是皇帝对乡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

D.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铜钱。《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总计前后赐赉之数,亦有四十七万缗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席旦有才华,很小能作诗,曾经登上沉黎岭,写下出类拔萃的诗句,让人非常吃惊。

B.席旦为官正直,忠于职守。他弹劾罢免了骄横跋扈的内侍郝随,京城的人称赞他正直。

C.席旦不惧权贵,被打击报复。他当面反对钱通等人关于废立的请求,被钱通陷害。

D.席旦高瞻远瞩,支持开疆拓土。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蜀地使用的钱币提出看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方求边功,旦诣阙上书言:“战胜易,守胜难,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

(2)旦上章劾才叔为奸利敛困诸蕃之状,宰相不悦,代以庞恭孙,而徙旦永兴。

答案10B(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人朝献,且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

11C(应是“皇帝对会试取录的资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

12D(“席旦高瞻远瞩,支持开疆拓土”错误。)

13.(1)当时正要开拓边疆,席旦到朝廷上书说:“取得胜利比较容易,巩固胜利却很难。知道怎么得到它,就一定知道怎么守住它。”(边功、诣、阙各1分,句意2分)

  2)席旦上奏章弹劾焦才叔为了私利压榨困扰各个少数民族的情况,宰相不高兴让庞恭孙替代席旦的职务,而调席旦到永兴。(为、敛困、状各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题,1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放言五首(其一)①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辦,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③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朝真喜伪”单刀直人,指出两面派朝真暮伪,变化无常,经不起检验;“何人辨”指无人辨别,诗人以此怒斥朝廷官员不分真假。

B诗题“放言”,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诗人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纵抒已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

C联运用典故,指出臧武仲奸诈却被誉为圣人,宁武子智慧却不被人理解。诗人以此讽刺世人贤患不辨,哀叹自己消醒,所以痛苦。

D.“底事无”即何事无,指代上句中的“朝真暮伪”,“古往今来底事无”这一句指古往今来,这种怪事真是太多了,一点也不稀罕。

E.尾联紧承颈联,明示对比是辨伪之法,以大火、明珠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不取”“可怜”两词语含愤造,也揭示了诗人的无奈。

15.颈联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 ”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表现自己的美德。

3《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 ”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答案14ACA.“何人辨”指谁人能够分辨,指两面派让人难以预先识破,没有怒斥朝廷官员不分真假之意,C.颔联是说世人贤愚不辨很可悲,不是“哀叹自己清醒,所以痛苦”。)

15.这两句运用两个比喻,(2分)将萤光、露珠比作两面派,(2分)形象地指出了以闪光品莹的外观骗人者,最后总是要露出真面目的。(2分)

16.(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3其叶

II 表达题

3、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马河声学习楷书,一出道就在行当内声名鹊起。后来又习画,悟性颇高,其所临明清小品,几乎与真迹难解难分。

②在行贿物品中最其“操作性”的就是玉器书画。这些东西对专家而言有可能是无价之宝,对外行人来说有可能一文不名。

③正与东食西宿、四乡为家的猫儿脸姑娘聊着,突然边上一个花脸猛地打了个喷嚏,溅到姑娘的面颊上,姑娘愀然作色,朝那花脸打了一下。

④老年人往往难以招架骗子的“温情”攻势,最终将积蓄心甘情愿奉上,致使骗子的“温情”招数屡试不爽。

⑤“奴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⑥天宫二号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但它的实验能力和美国的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难以赶超。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电视法制栏目在选题、拍摄、推广上都要精心策划,在追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同时,也需积极地行使自身的权力和社会责任。

B.针对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教育部拟对各省学生体质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

C.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不仅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D.绣花是慢工出细活,刺绣需要精心、耐心和恒心,其实,岂止是脱贫攻坚需要“绣花”功夫,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可。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家慈辛苦了一辈子,把你养育大不容易,你真应该好好孝敬她。

C.去年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学识短我,诚恐贻笑大方。

D.上星期拜读了林教授的大作,获益匪浅,略有瑕疵,我一定斧正。

20.下面是一份关于“汉字书写”的调查,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现象和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请探究。(5分)

从笔尖到键盘,汉字书写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相对于拼音文字,键盘时代的来临,对汉字书写能力的影响无疑要大得多。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提笔忘字”。据记者调查:

在节目《汉字英雄》中,不少字背后都有一个“千人知晓率”。“成人体验团”错误频频。节目显示,“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即使“间歇”“熨帖”“黏稠”等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

不过,对于参赛的学生而言,生解字似乎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不是诸如“荦荦大端”“分道扬镳”之类的复杂字词,而是“三聚氯胺”“郫县豆瓣”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热门词汇。这也反映出当下汉字教学的偏差。

1)现象: 2分)

2)原因: 3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如果说能考上浙大的学生是学霸。那能拿到竺可桢学院选拔邀请函的学生就是学霸中的“战斗机”。在选拔考试中,考生们要通过综合测试、体能测试和面试三项“关卡”,才有可能拿到竺可桢学院的“入场券”。每年的竺可桢学院考试,最让考生们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题目,如湿面、干面在煮法上有什么不同;从“中国好声音”看高考制度;将古文《孙权劝学》翻译成英文等等。每年的选拔,最让考生觉得“搞不定”的就是体能测试了,很多考生在体能测试这一关被刷下来了。

(1)请给上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2分)

(2)请你就材料内容,对学生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17C(①难解难分:双方相持不下,多指竞争或争吵、打斗,难以分出胜负。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用在此处不恰当;②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而此句中用来说没有价值,属望文生义;③愀然作色: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偷快;④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⑤独具只眼: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见解高超;⑥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18CA.搭配不当。“行使”与“责任”不搭配;B.主语残缺,应删去“针对”;C.句式杂糅,或说“需要下一番功夫”,或说“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19CA.“府上”敬辞,称别人的家;B.“家慈”谦辞,指自己的母亲,D.“斧正”敬辞,请人改文章。)

20.(1)成人书写能力退步严重,学生易写错生活常用词。(2分)

  2)人们过度使用手机、电脑,汉字书写能力衰退。(3分)

21.(1)浙大最牛学院,试题奇葩体测忧心(浙大竺可祯学院选拔考试要过“三关”)(2分)

  2)①学习要拓宽知识面,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②平时加强体能训练,提升身体素质。(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60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依靠某些人,如父母;也会依靠某个集体,如班级;也会依靠法律制度……同时我们也会被别人依靠,这样才体现出我们的价值。

【写作提示】

“依靠”可分为两种:一、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依靠;二、精神上的依靠。本文在立意时既可以正向立意,亦可反向立意。正向立意一般指朋友之间、集体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需要依靠,在依靠中走向成熟,在依靠中获得双赢,但依靠是为了最后的不依靠。可以这样来诠释“依靠”,依掌是一种美德,依靠是一种双赢。反向立意可从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意识,过分依赖父母.亲人.老师等方面切人,进行理性思考。过分依靠是一种伤害,过分依靠是一种缺乏勇于承担个人、社会责任的表现,时代召唤有独立意识、敢于承担责任的人。用反向立意的方式能使文章更有深度,内涵也会更加丰富,可以从个人上升到民族、国家的高度进行思考,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本材料可有以下参考立意:①依靠促进发展:②别人是靠不住的,人要靠自己;③弱小时,我们依靠外物和他人;强大时,我们要成为他人的依靠。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