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梁宗岱文学批评的诗笔特征与心灵体悟

梁宗岱文学批评的诗笔特征与心灵体悟

时间:2023-03-08 12:58:35    下载该word文档
2011年第4期 才论 THE N0RTHERN FORUM No.4.2011 Total No.228 (总第228期) 梁宗岱文学批评的 诗笔特征与心灵体悟 张仁香 (肇庆学院文学院,广东[摘肇庆526061) 要]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梁宗岱是个性鲜明的诗学批评家。他的批评文本往往意象纷披, 元气淋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批评家李健吾的文笔即缜密流畅又有“迂回”的曲意,不乏深蕴的情 致,自我的坚执。梁宗岱的浪漫气质决定其文笔特色必然是华采的、瑰丽的,也不乏精致透彻的。“走内 线”的诗学批评观构成他心灵与个性的写照。梁宗岱的艺术化诗学批评对中国现"3代文学批评有重要启示 作用。 [关键词]梁宗岱;文学批评;诗笔特征;心灵体悟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1)04—0040—04 厚。” “ 前一段一向奉行心灵诗学的表达,后一段唤 近年来,对梁宗岱的诗歌创作及象征主义诗论的研 究有所深入,但对其诗学批评的整体研究仍有很大空间, 本论文尝试阐述梁宗岱诗学批评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现 起人们对古代诗学语体的想象。不仅如此,梁宗岱在中 西诗学家作品的互照、互比、互证中,寻求的也是二者 涛性特点的差异:“但丁可以说是清明多于热烈,屈原则 热烈多于清明;一个是光,一个是热,虽然实际上二者 是分不开的;一个是光被四宇的长明灯,一个是烈焰万 丈的大洪炉。但丁站在他所经历的环境和世纪中间,默 察,倾听,和审判他四周的人物和景色;他自己就是他 代诗学批评中的地位与意义。 梁宗岱文学批评的诗笔特征 梁宗岱的文学批评主要体现在《诗与真》、《诗与真 二集》中。此外,还包括梁氏1941年发表的《屈原》, 以及1944年的《试论直觉与表现》等。梁氏的批评被称 为艺术化的批评。有学者认为,梁宗岱的批评“是以诗 笔的触须去探涉理论问题的,因而整个论述过程,意象 纷披,元气淋漓,甚至颜色妩媚,姿态招展,显得既华 所叙述的光怪陆离,惊心动魄的奇观——苦难的躯体, 忏悔的灵魂,光明的圣者——底耳闻目击的证人:所以 《神曲》底表现方式是客观的,是一部个人的纪事诗。 反之,摄入屈原底大洪炉里,无论是美人和芳草,云电 美又铺张。”… 比如,在梁宗岱《屈原》一文中,我 和风雷,历史和神话,皆化作熊熊烈焰,变成屈原底歌 唱灵魂底一部分:所以《离骚》底表现方式是主观的, 是一首宇宙的抒情诗。”_2l ” 此类方法在梁宗岱的《保 们能够感受到批评者文笔诗意般的魔力:“在《九歌》 里流动着的正是一个朦胧的青春的梦;一个对于真挚, 光明,芳菲,或忠勇的憧憬;一个在美丽和崇高底天空 罗梵乐希先生》、《李白与歌德》、《歌德与梵乐希》中都 有表现。 空倚傍的飞翔。这里面没有思想;没有经验;一切都 是最贞洁的性灵;都是挚爱,怅望,太息,和激昂—— 就是悲哀,也只是轻烟似的,青春的悲哀。而诗人为自 梁宗岱的批评文体,多是散文式的随笔体:有人物 评传,有书信体,有辩论文体,有比较文体,有译文, 有按语与跋,有杂谈,还有回忆性散文等等不一而足, 己创造的诗体,一种温婉,隽逸,秀劲的涛体,又适足 以把他灵魂里这些最微妙最深秘的震荡恰如其分地度给 我们。”[21 -29)“《九歌》底造诣,不独超前绝后, 并且超过屈原自己的《离骚》:宋玉得其绵邈,却没那 么幽深;曹子建得其绮丽,却没那么峻洁;温李得其芳 馥,却没那么飘举;姜白石得其纯粹,却没那么浑 [收稿13期]2011—03—06 与同时期诗学家朱光潜的《诗论》比较起来,后者的文 体自成论说体系,侧重诗论的沉思,谨严的分析与逻辑 的归纳。梁宗岱的诗学批评不重体系,常常将诗性的描 述,逻辑的阐释与心灵的感悟结合在一起。有时“美感 强于思想性”,也迷失了文学批评应有的实证精神与科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GD10XZW09)阶段成果之一。 --—40.—— 
方法。比如,梁宗岱在《屈原》中,针对文学史上有学 “他喜欢作人类心灵深处的探奥,而不喜欢作表象的图 解;他的议论常有一圈神秘的光晕,却未必去作一种抽 者对屈原的存在提出怀疑,胡适在《读楚辞》中认为, 屈原是一个复合物,是一个“箭垛”,后人将楚辞众多 象概念的思辨。” ”比如,在《保罗・梵乐希先生》、 作品归于屈原的名下。他提出:“《九歌》与屈原的传说 绝无关系,细看内容,这九篇大概是最古之作,是当时 《象征主义》,以及《论崇高》中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神奇 的想象。想象性文字在李健吾的批评文章中也间或看到, 湘江民族的宗教舞歌。”_  在胡适看来,推翻屈原传 说,目的是让楚辞本身的文学价值昭示出来,否则 但这种想象不是对一种境界的描述,往往是“破题”的 手段。比如,他的《(篱下集)——萧乾先生作》为了 引出沈从文的《题记》与《篱下集》的关系,作者写 “《楚辞》只是一部忠臣教科书,但不是文学”E3] 7), 提出他的反驳:“在我巡礼的尽头竟是显得一贯而且完 整。它们同是一颗崇高灵魂所辐射出来的强烈或庄严, 道:“一家铺面的门额,通常少不了当地名流的款识。一 个外乡人,孤陋寡闻,往往忽略落款的题签,一经去寻 澄净或凄美的光辉,不能分解也不容怀疑,正如从一棵 参天的大树发出来的壮硕繁茂的枝叶——虽然这些枝叶 有向阴向阳,向上或向下发展之不同。于是又一度证实 了这平凡的真理:每个伟大的创造者本身都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带着它特殊的疆界和重心。真正而且唯一有效 的批评,或者就是摒除一切生硬空洞的公式,不断努力 去从作品本身直接辨认,把捉,和揣摩每个大诗人或大 作家所显示的个别的完整一贯的灵象——这灵象底完整 贯的程度将随你视域底广博和深远而增长。”_2“ 1 这 样形象化、想象性的描述正如批评家李长之所说:“只见 有情感,而不见有可靠证据……”显得有些繁复、华丽, 失却了简朴与真实,甚至失却了批评本身所应持守的基 本原则。笔者以为,如同梁宗岱说理论家有时“例证赶 不上理论,思想力强于美感”一样,梁宗岱的批评或可 以说是“美感强于理智”,热情冲淡了思维,就像诗人 作诗只顾痛快淋漓的宣泄,顾不及词句与语法的斟酌一 样。 即便如此,梁宗岱对屈原作品的偏爱,对作品风格 所作的品评,对但丁与屈原的比照,对屈原《橘颂》的 印象,引得批评家李长之不住赞赏:“作者对于风格,更 特别有一类敏锐的美感,他以轻歌微吟来形容《九歌》, 他以促管繁弦来形容《九章》,他以黄钟大吕来形容 《离骚》,他并以‘刻画精致,雕肝镂骨的雕刻或工笔 画’来形容《招魂》,这形容有多美,有多切!” 4_  李长之的感受未曾不是我们的感受。如果我们将梁宗岱 与李健吾的批评放在一起比较,或许能够凸显出各自的 诗笔特色。 李健吾的早期批评文集《咀华集》与《咀华二集》, 先后出版于1936年和1942年,收录了作者3O年代中期 至40年代对现代小说、诗歌以及戏剧创作的评论文章共 21篇。李健吾是作家兼批评家;梁宗岱崇拜法国象征主 义诗人。李健吾则专治法国文学,写过《福楼拜传》。 两人有共同的身份背景。他们的批评文字,有创作的痕 迹,诗化的境界,换句话说,枯燥的理论在他们笔下会 变得生动而鲜活,意象纷呈,寓情于理,以想象入文, 种微妙的感觉借助形象的譬喻,走进读者的心灵。读 他们的批评文字不啻艺术的陶冶,心灵的纯化。两人都 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形容对艺术的感受;在议论性的文章 中都难掩抑制不住的情感;此外两人都不缺乏想象。 在梁宗岱的诗评中想象已经超越了读者所能感受的 范围,心灵升华到一种象征的境界。正如孙琴安指出的: 找那象征的标志,例如一面酒旗子,纸幌子,种种奇形 怪状的本色,那样富有野蛮气息,那样燃灼愚人的智慧, 而又那样呈有无尽的诗意或画意。《篱下集》好比乡村 家新张的店铺,前面沈从文先生的《题记》正是酒旗 子一类名实相符的物什。我这落魄的下第才子,有的是 牢骚,有的是无聊,然而不为了饮,却为了品。所以不 顾酒保无声的殷勤,先要欣赏一眼竿头迎风飘飘的布招 子。’ H 李健吾批评所运用的想象,更多是类比、比较,以 及关联等联想手法,而梁宗岱的想象是心灵层面的一种 意境描述,仿佛一个诗人灵感来临状态中留下的文字, 是心灵在刹那间见出的一种“永恒美”:“当暮色苍茫, 颜色,芳香和声音底轮廓渐渐由模糊而消灭,在黄昏底 空中舞成一片的时候,你抬头蓦地看见西方孤零零的金 星像一滴秋泪似的晶莹欲坠,你底心头也感到——是不 是?——刹那间幸福底怅惘与爱底悸动,因为一阵无名 的寒颤,有一天,透过你底身躯和灵魂,使你恍然于你 和某条线纹,柔纤或粗壮,某个形体,妩媚或雄伟,或 某种步态,婀娜或灵活,有前定的密契与夙缘;于是, 不可解的狂渴在你舌根,冰冷的寂寞在你心头,如焚的 乡思底烦躁在灵魂里,你发觉你自己是迷了途的半阕枯 涩的歌词,你得要不辞万苦干辛去追寻那和谐的半阕, 在那里实现你底美满圆融的音乐。”l“ ’ 李健吾的《咀华集》、《咀华二集》被称为“中国现 代批评的第一个宁馨儿”。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具 有令人惊喜的“初生”意义。李健吾所面对的是“新 生”的批评对象,主张批评不是判断只是表现“他抓住 灵魂的若干境界,把这些境界变成自己的”_  1),持 种相对的审美批评标准。在他的批评中,我们时或见 到一些难得一见的精警语句,既启迪我们的心智,又增 进我们的情感。他的批评更重视“品”,也就是“品 味”,就像喝茶,只要能从中尝出一些滋味,批评者就达 到了自己的目的。李健吾的批评也有自己浪漫的理想, 他推崇沈从文的《边城》。“人性”是他批评的尺度,而 “唯美主义”是他的最爱,仿佛是西方19世纪末法国戈 蒂叶倡导的“为艺术而艺术”观点的践行。李健吾的气 质不同梁宗岱的诗性,他始终是清醒的,理性的。正像 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谦掇中不乏傲气”,他的文笔,即 缜密流畅又有“迂回”的曲意,不乏深蕴的情致,自我 的坚执。 梁宗岱的批评,尤其早期的批评,目的是“辨”, 41— 
为“词”、“字句”以及“文体”,并非针对作品的品 “评”。他在3O年代写下的诗论融创作、理论与批评为 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李健吾与法朗士(Anaol France)、勒麦特(Lemaie)等。李健吾汲取借鉴的是 西方印象主义的批评理念与原则,梁宗岱在梵乐希那里 体。他与朱光潜争辩的一些问题,大多是为引向自己 的诗学主张,对新诗的批评,是为申明自己的评诗原则。 所接受的不仅是表现方法,更是象征主义艺术精神。我 们可以看一段梵乐希谈自己创作长诗《年轻的命运女 神》的体会: “我发现我变得对言词中的响度敏感起来。我流连忘 梁宗岱在诗学批评观点上,推崇诗绝对的审美价值—— “纯诗”。这个“纯诗”,存在于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 莱尔、马拉美、梵乐希的创作中,也存在中国的旧诗中。 他认为,一切中外经典的诗歌是我们现代白话新诗的 “光荣传统”,不可抛弃。因此,他的诗批评,都是中外 大诗人的经典诗作:屈原、但丁、歌德、李白、梵乐希 返地发现着言语中的音乐,那入耳的言语在我的心灵中 振荡着,我不知道怎样和谐的独立性和怎样瞬间性的节 奏所结成的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存在在振响着。字母 等等,以此作为榜样,对白话新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绽现出绚丽的色彩。语言的某种宛转、某种形式时而通 在审美风格的追求上,梁宗岱推崇有“崇高之美”的作 过其自身在灵魂与声音的边缘熠烁,仿佛要变成有生命 品,就是他形容诗歌创作的“出水芙蓉”般不留痕迹的 的活物。 “神妙境界”,即象征主义的“灵境”。这显然是诗人的 这种歌唱状态的开始,这种表达性发明的内心的春 至高理想。这也是梁宗岱许多诗评描述多于分析,说明 天,是优美动人的,犹如乐队在演奏之前,在万乐齐喧 多于阐释,营造那种神秘的,微妙的诗境。这些描述使 之前,在其接受指挥棒的指挥之前的短瞬间那种试乐的 梁宗岱从一个有理性的诗学批评家走向了诗人的瑰丽想 吱吱营营,但只有当它奏出了生机勃勃,姿态万千的音 象。梁宗岱的浪漫气质决定了其文笔特色必然是华彩的、 乐,一种清脆之声争喧竞巧,时而繁复漫演,时而间断 瑰丽的,也不乏精致透彻的。 停顿,时而又争奇斗妍、跃跃欲试,每一种乐器从其本 质出发,相互关联,才形成一派整体的音乐的奇 梁宗岱文学批评的心灵体悟 观。’   《年轻的命运女神》是梵乐希在经历了二十多年哲 梁宗岱在《屈原》一文中道出了写作这篇批评的心 学沉思之后的诗思灵感的爆发。这首诗堪称法国诗歌史 声:“这篇文章便是我底心灵和这位(其实我应该说两 上的一座丰碑:“诗中改变了其早年严格恪守规范的诗的 位,因为从始但丁底影子便陪着我们像一支乐曲底低音 体式而呈现出一种灵思飞动和散漫无羁的精神的流溢之 伴奏)大诗人底心灵直接交流所激出的浪花。除了偶尔 状,是一种具有浓重的现代意味的诗之范本。” ”这 不得已要拭去一些足以蒙蔽作品底真面目的尘埃之外, “灵思飞动”的精神状态在梁宗岱的诗论中我们不难 我并没有什么新奇的见解或惊人的议论要提出来。我只 找到。法国2O世纪初期诗人、批评家伊夫・博纳富瓦对 细心虚怀运用我底想象力,(我觉得这是了解和享受这些 梵乐希创作体会的描述,认为有种“绚丽多彩的幻象”, 想象的创造的唯一办法),想从作品所展示的诗人心灵底 仿佛“在心灵里驾驭着万物”,是将“认知模式切入精 演变,艺术底进展,一句话说罢,想从创造底过程去领 神”"“ 。正是这一点对梁宗岱文章风格产生了很大 会这位大诗人所给我们的光明的启示。” 影响。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二三十年代的主流批评 梁宗岱之批评与他的诗学理论一样,实践着自己的 方法是“走外线”。所谓“走外线”即批评不从作家的 “真的追求与美的创造”。求“真”,并不像西方诗学家 作品着眼,而是专注于他的种族、环境和时代。法国19 那样,按照逻辑推理去建构一套科学的、客观的概念体 世纪批评家泰纳的实证主义批评传人我国,也差不多给 系;求“美”,也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诗学,建立一种 我国文坛和学术这种考证所垄断。文学批评、诗学批评 诗学风格式的批评模式。梁宗岱的诗学批评,在中国现 变成为考证之学,单纯地追求作家作品的真伪,远离了 代早期比较诗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是继近代学者王国 诗学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的品评,结果往往是把手段看 维之后的一个拓展。王国维试图“融西于中”,将西方 作目的,把理解的初步当作批评的终点。梁宗岱则挑选 诗学的观念与思维模式融人中国古典诗学中来。梁宗岱 了另一条路——“走内线”。“走内线”即直扣作家作 以西方象征主义诗学的艺术精神,寻求与中国古典诗学 品,因为作品是“作者底心灵和个性那么完全的写照” 相近的“共同素质”,构建他的心灵诗学批评,以其与 切最上乘的诗都是最完全的诗,就是说,同时是 世界诗学接轨。这正像中国比较诗学学者叶维廉所讲的 作者底人生观宇宙观艺术观底显或隐的表现,能够满足 “借异而识同,藉无而得有” 。在梁宗岱的诗学批 读者底官能和理智,情感和意志底需要。”  评中,我们感到诗人有宏大的理想,这理想渗透着极浓 梁宗岱“走内线”的诗学批评固然与诗人的浪漫气 厚的宗教情怀,甚至有种对彼岸世界的神往。在梁宗岱 质相关,也源于一直以来对“诗与真”、“诗与美”理想 看来,诗应是一种生气的灌注,它并不是单纯技巧的运 境界的不懈地追求。这种追求源自于对法国象征主义诗 用,而要扎根到灵魂的深处,见出某种“心机”的东 学精神的继承。如果说梁宗岱与李健吾的批评都直接从 西。有人说,梁宗岱的诗性批评是在此岸世界欲见出彼 法国、英国文学批评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与表现力,比 岸世界之圣洁的最高生命之境界,是一种精神的超度自 如梁宗岱与保罗・梵乐希(Paul Valy)、米赛尔・特- 由,是一种大美。笔者以为,这一评论十分贴切。 42一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