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年春季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同步测试卷-教育文档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年春季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同步测试卷-教育文档

时间:2019-07-24 00:30:52    下载该word文档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9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同步测试卷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选择题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 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A.为了发展本区的经济,提高本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应鼓励发展个体煤矿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B.本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为了保护环境,应禁止开采煤矿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C.开采煤矿与破坏环境没有关系

D.在开发矿产时要注意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2. 我国四大高原中,呈现“千沟万壑”状态的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3. 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4. 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小麦 B.高粱、玉米 C.高粱、谷子 D.小麦、玉米

5. 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6.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高原的地表景观,造成这种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

A.农民修筑梯田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规模采矿   D.大量取土烧砖建房

7.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会导致(  )

①地表肥沃的土壤流失 ②沟谷增多、扩大和加深 

③黄河下游含沙量增大 ④土壤盐碱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8.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形原因是(  )

A.地面破碎,沟谷多,平地少,坡地多

B.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C.人们采矿、筑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D.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9. 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带走了肥沃的土壤,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沟谷增多、加深,耕地减少 ③给黄河下游的防洪和河运整治带来巨大困难 ④黄河上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10. 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D.大力发展旅游业

11. 在黄土高原的治理中,正确的是(  )

A.主要采取工程措施 B.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安排生产

C.农业技术对治理影响不大,不采用 D.采取全部退耕的措施

12. 减少和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  )

A.植树种草、建梯田、修挡水坝 B.合理安排生产,增加放牧的牲畜量

C.坡地大量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D.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率

1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河道造成的影响是(  )

A.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 B.沟谷增多、扩大和加深

C.大量泥沙淤塞河道 D.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14. 黄土高原上的村庄(  )

A.多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 B.多分布在山沟地势低平地区

C.分散成单家独户居住 D.集中分布在高原面上

15. 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取的做法是(  )

A.植树种草,整修梯田 B.退耕还林、还草

C.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 D.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

16. 图示地区的治理措施是(  )

A.兴建南水北调工程 B.改良盐碱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C.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D.大力兴修水利,发展粮食生产

17. 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是(  )

A.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B.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C.位于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D.隔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相邻

18.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A.地面破碎,平地少,坡地多 B.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C.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 D.开垦、采矿和修路

19. 使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建设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修梯田、建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区

B.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C.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全部迁走,逐步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D.实行计划生育或政府提供粮食鼓励生态建设等政策,逐步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20. 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位于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过渡、从种植业向畜牧业的过渡地带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河

二、 综合题

2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山脉是黄土高原与__________(地形区)的分界线。

(2)黄土高原在成因上是风力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风成高原”,其土壤来源是中亚、________等地区的荒漠、戈壁。

(3)黄土高原地区水旱灾害频繁,与本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候特征有关。

(4)黄土高原地区的各种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

2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

(1)示意图中的内容,①代表的是(  )

A.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B.破坏植被,开垦荒地

C.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D.农作物产量下降

(2)请根据示意图,写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2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高原西起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北抵古长城,南连秦岭。它是由风携带的大量粉砂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以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里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1)此高原是我国的________高原。

(2)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其地表呈现出________的状态。

(3)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B.黄土是风吹来的

C.黄土的“风成说”至今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 D.黄土高原有多层古土壤

2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912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农业部、国家××局组织编制了《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192030年)》。规划大纲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整合生态治理资金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山脉是黄土高原与     地形区的分界线。
2)黄土高原在成因上是由风力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风成高原”,其土壤来源是中亚、 等地区的荒漠、戈壁。
3)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至少写两条) 4)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关于下列解决措施叙述可行的是   (多选题)

A.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

C.从事农业生产时,需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D.因地制宜植树种草,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