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一轮复习 - 河流的综合治理 - 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10

高考一轮复习 - 河流的综合治理 - 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10

时间:2013-11-23 13:55:34    下载该word文档

本讲教育信息

.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一)目标要求

1. 识记要求

1)知道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是怎样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

2)了解三峡库区移民的基本情况、库区移民安置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了解开发性移民的含义及其优点。

3)了解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针对不利影响所采取的相应对策。

4)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2. 能力要求

理解我国大江大河综合整治的综合功效

(二)知识结构:

. 内容讲解

(一)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江河治理和水利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原因,造成河流径流呈现巨大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对主要大江大河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成就巨大。但一些主要大江大河的抗洪能力仍然较低,遭遇特大洪水危害的危险性日益增大。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坚持不懈地抓紧江河治理,是持续稳定发展经济、维护社会安定、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受人们关注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它在防洪、发电、航运、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水产养殖、南水北调、旅游,以及改善中下游地区生存环境,滚动开发长江水能资源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教材主要从防洪、发电、航运三个方面阐述了三峡工程的巨大作用:

1. 防洪效益:

1)危害

长江流域历史上是洪水灾害的重灾区,具有灾情重、损失大、频率高的特点,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一旦遭遇洪水,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将面临巨大危险。

2)原因

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

从自然的角度看

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春末夏初,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它们所形成的锋面雨带长期停滞在长江流域,徘徊不前,因此本地区具有降水多、雨季长、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特点。河流干流水量大、汛期长。特别是当长江干流上流(川江洪水)和中游支流(南岸洞庭湖、鄱阳湖水系和北岸汉江水系)洪水一起袭来时,中下游势必引发特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荆江河段“九曲回肠”,遇到特大洪水,两岸城市、农村几千万人口和几百万公顷土地将面临受淹或被冲毁的危险。

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

由于中上游山区长期过度砍伐森林,使林地面积锐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减弱,并使得湖泊淤积,河床抬高,湖泊的蓄洪能力、河流的泄洪能力下降;中游地区的围湖造田,使湖泊水面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3)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具体表现

控制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使长江中下游河道的防洪能力由目前的只能抵御10~20年一遇洪水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洪水,也可配合其它分洪蓄洪工程及其它防洪措施,避免荆江溃决而造成毁灭性灾害,大大减缓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以及中下游大中城市所面临的巨大危险;节约了大量用于防洪的资金。可大大减少启用分洪区所造成的淹没损失;减轻洞庭湖的泥沙淤积等。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十分巨大,其作用是其他防洪措施所无法替代的。因此,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

2. 发电效益: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6.8亿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3.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一半多(53.4%)。其中三峡水电站的可装机容量,就占了整个长江流域可装机容量的1/8

三峡地区水能资源如此丰富,主要原因是:① 三峡河段处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② 多年平均流量大,年平均径流量4500多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入海水量的一半,建成后的三峡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相当于一个年产5000万吨原煤的巨型煤矿。

三峡水电站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将是世界上第一水电大站。三峡水电站的效益:① 社会效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能够满足华东、华中及重庆、四川东部的用电增长需求,促进上述地区经济发展;距华东、华中及川东地区近,供电距离都在1000千米以内,电站建成后,一方面能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的补偿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的交换效益,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组成全国统一电网创造了条件。② 经济效益:三峡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847亿度,年售电收入可达156亿~181亿(每千瓦电价按0.18~0.21元计算)。数年就可收回投资并成为国家的利税大户,电站供电所能创造的工农业生产增加值5000多亿元。③ 环境效益:三峡电站与燃煤发电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以及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粉尘、废渣。将减轻大气污染,酸雨等危害。同时可缓解因运煤发电而形成的铁路运输压力。

3. 航运: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七万千米。其中干流通航里程2800千米,流域内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交通运输量大,长江历来就是沟通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交通运输大动脉,是联系东西部的经济纽带,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但是目前的长江航道各段通航能力受各种因素制约,特别是川江航道落差大,滩多水急,通航能力低,运输成本高,运输“价值”远未得到发挥,因此川江航道只能称之为有待开发的“黄金水道”,三峡工程建成后,川江航道的通航条件将得到根本改善,通航能力大大提高,运输成本显著下降,对促进中西部物资流通、加快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缓和铁路运输压力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二)三峡工程的移民问题及对策:

三峡工程存在巨大的综合效益,同时和世界上任何大型工程一样,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影响。关键是权衡利弊,科学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有效控制其负面影响。三峡工程规模宏大,建设中面临诸多需解决的问题:如泥沙淤积、移民、技术、资金、生态环境和对名胜古迹的影响等问题。其中就其艰巨性、复杂性和受公众关注的程度而言,当首推三峡库区的移民问题:

1. 移民安置的艰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置规模大

安置的难度大。首先是移民范围广、数量多、补偿资金大;其次是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人多地少,耕地不足,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得库区的移民环境容量不足;第三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大。该地区科技教育落后,人口文化素质低,加之风俗习惯、乡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安置的难度

安置工作的好坏影响深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安定的大事。

2. 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

1)有利——三峡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

三峡水库淹没土地比例小(仅1%),有一定的土地潜力:就地后靠,就近安置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在移民结构中,57%属于非农业人口,可随着城镇、工厂的搬迁仍然各就其业,真正需安置的是36万农业人口: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大农业,可扩大移民容量;随着三峡工程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接纳大量移民,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三峡工期长,移民安置的时间充裕;

2)有利——三峡移民有党和政府的重视,政策的支持和全国各地的支援等。

3. 开发性移民:“开发性移民”是三峡建设者们提出的一项具有创造性的、经实践检验是成功的,并对今后类似问题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重大改革,其基本内容是:将一次性发放移民补偿金变为补偿与开发并重。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除去一次性补偿外,把部分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拓展生产部门和环境容量,确保移民的生活质量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开发性移民的好处是将移民安置与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移民安置的长治久安,开发性移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防止出现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三)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总的来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发生区域

正面效应(有利影响)

负面效应(不利影响)

主要在中下游

主要在库区

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生存环境;② 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③ 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 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 调节局地气候;⑥ 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水库蓄水淹没土地和耕地;② 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③ 可能诱发地震,增加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④ 影响三峡自然景观;⑤ 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⑥ 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⑦ 孳生蚊虫,影响健康

具体可以分三类:(1)不可逆转的影响,但可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如大坝阻隔珍稀水生动物洄游,可通过人工繁殖或建立自然保护区来加以保护;淹没文物古迹,可能过搬迁,防护的方法补救等;(2)影响较大,但可有效控制或减轻不利的影响,如库区库尾泥沙淤积问题,可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减轻其影响等;(3)影响较小,可防止危害发生或将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水库地震的防御等。

类型

对策

 

不可逆转的影响

淹没耕地

合理开发现有土地资源,发展大农业

淹没文物古迹

对文物古迹搬迁、防护

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环境

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投放等

负面作用较大的影响

农村移民开发可能加剧水土流失和库区人地矛盾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缓解生态压力;② 改造中低产坡耕地、三跑田,开发梯田;③ 增加外迁移民;④ 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增大库区泥沙淤积

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

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

水库诱发地震影响大坝安全

工程设计中大坝增强了抗御地震能力

水库淹没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移植、人工培育和建立植物园、保护区等

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有:原有急流险滩将消失,同时会产生一些新的景观或景点,如“高峡出平湖”等;对淹没的国家级、省市级文物古迹,可采用迁移重建、原地保护、抢救性发掘、开发新景区和新景点等措施加以弥补。

【典型例题】

[1] 结合下列材料和图像,回答有关问题。

在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专家们将长江三峡工程与曾因生态和环境问题引起国际上很多争议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工程作了对比研究,认为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对三峡工程有借鉴意义。通过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阿斯旺工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三峡工程中得到避免。

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坝址水文条件

年径流量(亿M3

4510

820

平均含沙量(KgM3

1.2

1.6

年输沙量(亿T

5.3

1.34

库区水量损失

库面蒸发损失很小,出库水量仍约4510亿M3

年蒸发损失约100亿M3,加之用水量增加,出库年水量减为570亿M3

入海水量(亿M3

建成前

10000

330

建成后

10000

60~18

出库泥沙

建库初10年,每年13左右的泥沙下泄,以后下泄泥沙量逐年增多,90年后每年约90%泥沙出库

建库后进入三角洲的泥沙量仅200—500万吨。百年以内泥沙基本淤在水库里

1)在图中用“//”标出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从图中看该工程位于长江____游。

2)试从气候条件和水系条件分析三峡工程的年径流量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

气候条件:

三峡工程________________;阿斯旺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系条件:三峡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阿斯旺工程__________

3)阿斯旺工程建成后,导致海岸线退缩,请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其成因。____________

4)阿斯旺工程的首位目标是________的需要,长江三峡工程首位目标是_____的需要。

答案:

1)画在三斗坪的西侧

2)①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大;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雨水补给少;② 支流多,水系庞大,汇集的水量大;支流少,汇入干流的径流少

3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大量泥沙在库区淤积,入海的泥沙量和水量都大为减少,导致海浪侵蚀作用增强

4)灌溉 防洪

[2] 读图“水库大坝及该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左右两列内容用线连起来

修建水库形成的淹没区

可明显改善航运条件   a大坝东面的区域

洪水危害可能减少的区域    b大坝西面的区域

泥沙容量淤积的区域

2)建坝时主要应考虑大坝  (东面、西面)地区的气候与水文等历史资料,建设水电站可利用的水位落差应是图上的   H1H2H3),水轮发电机应安放在图中的 AB)位置上为妥。

3)图b适宜建大坝的河段位于 处(用字母表示)理由是           

答案:

1)略

2)西面 H2 B

3D 为峡谷地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3] 读图及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位于我国哪一个地形区?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

2)图中G居民点夏季水患威胁严重,简要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3)分析图中西部地区中低产田分布较广的原因,说明加强图示区域西部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应采取的措施。

4)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座水库,设计最高水位为100米,用//画出,分析新建水库将对当地生产和生活发挥的作用(至少三项)。

答案:

1)南方丘陵;沿河分布

2)原因:地势低平(洼);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而集中;河道弯曲;河流交汇处,来水量大;上游的毁林,水土流失

措施:上游修水库、水土保持;整治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堤防

3)水土流失严重,红壤广布;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立体农业和优势资源的开发

4)防洪、发电、航运等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