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预防第七单元

预防第七单元

时间:2015-12-08 17:11:08    下载该word文档

单元  人群健康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一、流行病学概述

(一)定义(略)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学科。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三个层次)

l.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

2.伤害:意外、残疾、弱智和身心损害。

3.健康状态:身体生理和生化的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1)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筛查、生态学研究)

          2)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队列研究)

2 实验法:临床研究、现场研究

3 理论研究

(三)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制定调查研究计划:确定调查目的、方法、对象、内容、方式,确定具体实施方案,进行预调查,预期结果。

2.实施研究:收集资料人员培训、现场资料收集、质量控制。

3.运用统计学疗法整理和分析资料。

4.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或论文。

 

二、疾病分布

(一)疾病分布常用指标:

发病率(新病例数/暴露人口数)——急性病

罹患率:较短时间            ——疾病的流行或爆发

患病率:(新旧病例数/平均人口数)——现患人数,适于病程长的慢性病=发病率*病程

死亡率(死亡数/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该病死亡数/患该病人数)

 ()发病率(Z2006-1-19  疾病统计指标每年必考一题,重点是发病率和罹患率,今年应重点关注的是罹患率)

1.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某病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时期平均人口数)×比例基数。

3.一般以年为单位。

4.比例基数按惯例或疾病发生强度而定。

5.计算发病率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例数。

6.对一些恶性肿瘤、高血压等慢性病,难于确定准确的发病时间,一般可将其初次诊断时间作为发病时间。(Z2005-1-17)选择合适的统计指标:

7.可按病种、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等计算,这样计算的发病率称为发病专率。

8.发病率一般可用于

(1)描述疾病分布

(2)病因假设的形成。

(3)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4)评价卫生保健规划、计划及措施的效果。

2罹患率(是衡量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

2002-4-34.衡量人群中在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采用的指标为
A.罹患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感染率
E.发病比

1.罹患率=(观察期间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比例基数

2.与发病率不同,罹患率是反映小范围、短时间发病水平的指标。

3.时间范围以月、周、日为单位。

4.分子为新病例,分母为同期的受危险人口。

5.例如计算食物中毒罹患率时,应将摄取可疑食物者作为受危险人口。

6.计算传染病罹患率时,可用易感者作为受危险人口。

7.优点是可根据暴露程度较精确地测量发病水平。

()患病率(2004-1-17,患病率常用于慢性病调查统计,罹患率用于衡量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小范围短时间)

1.表示某特定时间内,被观察的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

2.如果特定时间指某一天,则称为时点患病率。

3.常由一次性横断面调查获得,此时的分母为“调查人数”。

4.时点患病率=(某日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5.如果特定时间指一段时间,则称为期间患病率=(某期间新{日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病死率  2005-1-87

1.表示一定期间内某病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的比率。

2.某病病死率=(一定期间内因患某病死亡的人数/该病患者总数)x 100

3.如果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发病率)×100

4.病死率主要用于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用来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5.以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医疗水平时,要注意可比性。

(五)疾病构成比

计算式为:[某种()疾病例数/各种疾病总例数]×100%,用于说明某地区或某机构的疾病分布情况。

三、死亡统计指标(包括死亡水平统计、死亡原因统计、平均寿命三个系统)

()死亡水平统计指标系统

l.死亡率(又称普通死亡率)=(某人群的年间死亡总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l00

(1)是在某地区一定期间内死亡总数与死亡者所产生的人群人口数之比,用以表示总的死亡水平。

(2)普通死亡率是社会、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综合反映。

2.死亡率

(1)可按死因、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等分类计算。

(2)分母的人口数应与产生分子的人口数相对应。

3.婴儿死亡率=(全年死亡婴儿数/全年活产婴儿数)×100

(1)是评价婴儿健康状况、整个人群健康水平和物质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2)婴儿死亡率系指某年内周岁内婴儿死亡数与全年活产婴儿数之比。

(3)活产婴儿:怀孕满28周,出生后有过生命现象(包括暂短的生命现象)者,即生后有过呼吸、脐带搏动、心跳、随意肌运动者。

(4)婴儿死亡率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敏感而常用指标,这是因为婴儿抵抗力弱,发病机会比其他年龄组高得多,而且居民生活水平、卫生条件、妇幼工作的质量等都是影响婴儿死亡牢的重要因素。

(5)降低婴儿死亡率是降低人口总死亡率、延长人口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

()死亡原因统计指标系统

1.死因别死亡率=(全年某死因死亡人数/同年平均人口数)×比例基数。

(1)根据死因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因别死亡率,是死亡率之一。

(2)全年某种死因死亡数与同年平均人口数之比。

(3)是死因分析的主要指标,可以反映各种疾病对人群健康危害程度。

2.死凶构成比=(全年某死因死亡人数/同年死亡总人数)×100%,表示全年因某死因死亡的人数占同年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

3.死因顺位是将各类(或各项)死冈按死因构成比()的大小排列顺位,反映主要死因及各类死因顺位的变化.提供不同时期的重点防治疾病。

1.治愈率:(治愈患者数/受治患者数)×100

2.有效率:(治疗有效人数/受治患者数) ×100

3.生存率=(N年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loo%,一般以年为单位,有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

4.保护率(PR)=[对照组发病(或者死亡)率一实验组发病(或者死亡)]/对照组发病(或者死亡)]×l00

5.效果指标(IE):对照组发病(或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或者死亡))×100

 

(二)流行强度术语

散发: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之间无联系

流行: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

爆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患者出现,这些人多确大多数患者常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大流行:短时间超过地区界

(三)三间分布

人、时(季节、周期、长期变异等)、地

(1)人群分布特征:人群的一些固有特性或社会特性均可构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其中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

(2)时间分布特征:包括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3)地区分布特征:不同地区疾病的分布不同,主要反映了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作用的不同。一般来说,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和当地人群的风俗习惯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社会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分析时应作全面考虑

 

三、描述性研究

中应用最广的是横断面(现况)调查:短时间对人群中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一)种类:普查和抽样调查

1、普查(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

①由于是调查某一人群的所有成员,所以在确定调查对象上比较简单

②普查所获数据可以了解疾病的i间分布特征.对疾病的流缺点行因素能有一定的启示

①普查对象多,调查期限短暂.漏查难免

②参加普查工作人员多,掌握调查技术和检验方法的熟练程度不等.调查质量不易控制

③对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病不宜开展普查

2、抽样调查 H2004-1-6 概念)

如要了解社区人群的疾病分布规律.可以调查该人群中有代表性的部分(样本)个体,即样本,再根据样本调查结果估计出该人群总的疾病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抽样过程必须遵循随机化的原则,才能获得有较好代表性的样本,并通过真实的样本信息准确地推断总体状况。

1.单纯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也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即先将被研究的对象编号,再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摸球、计算机抽取等进行抽样。只能用于数目不大的情况下。

2.系统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的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叉称间隔抽样或机械抽样 2003-84)。例如有1000人,欲抽取l呻人了解某情况,则先用100010010,即每10个人中抽取1人。从随机数字表上抽取一个随机数字(或用纸币编号),例如所得数字为5,然后将其编号为l1000,则51525……995号为所抽的观察对象,组成100名调查对象的样本。

3.分层抽样:先将研究对象按主要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疾病严重程度等)分为几层,然后再在各层中进行随机抽样,用以组成调查的样本。这样分开时是各层的资料,合起来则可估计总体水平,同时保证了各层至少在重要的相关因素方面取得均衡。

4.整群抽样:可抽到的不是个体,而是由个体组成的集体(即群体)

将总体分为若干“群”,每一群中包括若干观察对象,如班级、连队、居民小组等,这些群体是从相同类型的群体中随机抽出的.被抽取的群中的所有观察单位都是渊查对象。

 

(二)、现况调查的用途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种分布情况

l).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

2).伤害:意外、残疾、弱智和身心损害。

3).健康状态:身体生理和生化的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

(三)、考点:

目的:描述分布、高危人群、病因线索、参考值范围

特点:因不设对照,调查时因果并存,难确定因果关系。只能计算患病率不能发病率,不适于患病率低的疾病调查。

偏移::无应答、回忆、测量、调查者偏性

控制:随机、仪器调试、训练调查员

 

四、病例对照

概念:选择患及没患病的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回顾过去暴露情况。果——

可从一种疾病寻找多种病因线索。

优点:多(因)、快(结果)、少(样本)、省(力)

特点:观察;对照;果-因;难因果

评价指标:OR值(比值比),估计暴露与结果的关联程度

OR=1,无关联;>1,正关联,暴露是疾病的危险因素;<1,负关联,保护因素

偏移:选择(入院)、信息、混杂

控制:设计、实施、分析阶段均予以控制,随机选择对象;,吂法调查、调查表的完善;配比,分层

 

五、队列研究

概念:选择未患病的人群按是否暴露分组观察患病结局。有果有因。

优点:因果强,一因多果;

缺点:时间长,费用高,失访不可避免;不适于罕见疾病

特点:观察;对照;因-果;能证实因果关系

评价指标:

1)累计发病率(估计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和发病密度

2RR(相对危险度),暴露组发病或死亡是非暴露组的倍数

RR=1,无关联;>1,正关联,暴露是疾病的危险因素;<1,负关联,保护因素

偏移:选择(失访)、信息、混杂

3)归因危险度:暴露组发病率和非暴露组发病率的差

偏移:选择(失访)、信息、混杂

控制

 

六、实验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

概念: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处理或安慰,观察效果。

特点:前瞻、因果、人道主义、依从性、实施的复杂性

实验设计三要素:研究因素、研究对象、效应

实验设计三原则:随机分组、对照(使研究因素暴露处理,平衡非暴露因素,随机,非随机,历史)、盲法(单、双、三)

评价指标: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保护率(对死实死)/对死、效果指标:对死/实死

2004-1-20),实验研究的评价指标:效果指数=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之比

有效率=有效治疗例数和治疗的总人数之比

治愈率=治愈人数和治疗人数之比

生存率=X年存活的病例数和随访X年的病例数之比

保护率=(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 对照组发病死亡率

 

2002-220.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差值再除以对照组发病率,所得指标为
A.有效率
B.治愈率
C.生存率
D.保护率
E.效果指数

七、病因探索

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求异、求同、共变法、类推法、排除法

确定因果关联的标准:

   关联的强度、普遍性、特异性、时间顺序(必需);分布一致性、剂量-反应关系、实验依据、医学上言之有理

 

八、诊断实验和筛检实验

1、概念

诊断实验:作出诊断的检查

筛检:从表面正常人中查出可能患有某病的方法。

 

2、评价指标:

灵敏度(真+):a/a+c

特异度(真):d/b+d

约登系数=灵敏度+特异度1,综合评价真实性的指标,理论为1

假阳性率= b/b+d,实际无病,误诊

假阴性率= c/a+c,实际有病,漏诊

预测值:阳性:a/a+b;阴性:d/c+d

对于灵敏和特异一定的,当患病率高时,阳性预测高

3、提高诊断和筛检实验效率的方法

1)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2)采取联合实验(并联和串联)

并联:多个实验,一个过就过,提高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降低特和阳预测

串联:多个实验,都过才过,提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降低灵敏和阴性预测

 

2002-2-48.为研究老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拟进行抽样调查,下列不属于抽样调查中决定样本含量的因素的是
A.预期现患率
B.调查者的数量
C.个体间的变异程度
D.精确度
E.把握度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预防第七单元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