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投稿细则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投稿细则

时间:2015-01-15 12:24:24    下载该word文档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投稿指南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是天津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学术性的原创论文。办刊宗旨在于反映天津理工大学重要科学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学技术发展。读者对象为理工科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工作者。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科技工作者赐稿。

来稿注意事项

来稿务必主题明确,立论科学,推理严谨,层次分明;语句精练,文字流畅,数字准确,图表清晰;注意保守国家机密,使用字、词规范,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来稿请用A4纸打印一式两份并附稿件电子文档。欢迎网上投稿(主题为“投稿”),E-mail yxb@tjut.edu.cnlgbj@tjut.edu.cn对不符合本投稿指南要求的稿件,编辑部将退请作者修改后再送审。

来稿时请提供作者真实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学位、专业技术职称及联系地址、电话号码(移动、固定电话)等相关信息。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作者享有文稿的著作权,文责由作者自负。在不影响文章观点的前提下,本刊编辑部在必要时将对来稿作文字、结构等技术性删改,如不同意,请作者在稿件上注明。本刊编辑部对所发稿有版权。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稿件自收到之日起3个月未接到本刊用稿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编辑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如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说明。

根据国家科技部的要求,本刊作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并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并上网.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在投稿时说明,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

其他具体要求: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

1.1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7 000汉字。

1.2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部分(前5项内容的英文对照)、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必要时)及参考文献。

1.3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6号字。

收稿日期:yyyy-mm-dd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

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

通讯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1.4 层次标题序号

1.4.1 层次标题左顶格。

1.4.2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

一级标题使用1, 2, 3 …;(标题使用黑体 4号字)

二级标题使用1.1, 1.2, 1.3, …; (标题使用黑体 5号字)

三级标题使用1.1.1, 1.1.2, 1.1.3, …;(标题使用楷体 5号字)

1.4.3 层次标题以下,使用1), 2), 3), …。退2字起排。再以下,使用(1,2,3, …。退2字起排。(层次标题及正文部分均使用宋体 5号字)

1.4.4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内容应包括研究的原因、目的和背景;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预期的结果、作用和意义。写作应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背景资料。言间意赅、突出重点。篇幅可灵活掌握,但应以明确和简洁为基本要求。

1.5 其他序号

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

1.6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

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2.1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黑体 4号字

2.2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分隔。(仿宋 4号字

2.3 作者单位 (宋体 5号字

作者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

在作者隶属多个单位的情况下,单位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

单位之间以“;”分隔。

2.4 (小5 黑体)

中文摘要是简明、准确、完整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突出报道内容的创新之处,信息具体,篇幅在200字左右为宜。(小5 楷体)

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

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

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加评论、介绍和补充解释;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2.5 关键词(小5 黑体)

2.5.1 应有3~8个关键词。(小5 宋体)

2.5.2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

2.5.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2.5.4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

2.6 中图分类号(小5 黑体)

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附录)。

3 英文部分:文题、作者、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字体:Times New Roman

3.1 文题4 黑体)

3.1.1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

3.1.2 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

3.1.3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3.1.4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3.2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小4

3.2.1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

3.2.2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He-ping

3.3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小5号)

3.4 摘要(小5 黑体)

3.4.1 字数为100~150单词。(小5

3.4.2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

3.4.3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

3.4.4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

1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

2 尽量使用简单句;

3 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

4 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

5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

6 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

3.5 关键词(小5 黑体)

3.5.1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小5

3.5.2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3.5.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3.5.4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4.1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4.2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4.3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

4.4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 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5.1 斜体

1 量的符号、2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3 一般函数符号、4 变数符号。

5.2 黑斜体

1 矢量(向量) 的符号、2 矩阵的符号、3 张量的符号。

5.2 正体

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j )、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6.1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6.2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

6.3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 “π= 3.141 592 6”

6.4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0.1~999之间。

7 插图

图要精选,应有自明性,尽量与表及文字表达重复。图形、文字要清晰,图中说明性文字用中文。坐标图中各坐标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的外侧。

图题在图的下方,中英文对应(小5号字; 中文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分图题要标明中文分题。

中文格式为:图1 …;英文格式为;Fig.1 …(表题首字母大写,其他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7.1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

7.2 插图的幅面一般为: h×w = 50 mm×70 mm

7.3 插图的精度:约600 dpi

7.4 图注、图内的字体、字号(汉字用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统一用6号字)

7.5 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

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0.8 p,或0.3 mm);

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0.4 p,或0.15 mm)。

7.6 函数图要求

标目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

标线数目:3~7个;

标线方向:刻度朝向图内;

标值圆整:宜为25的整倍数。

7.7 照片、灰度图:清晰。

7.8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

8 表格

表格应具有自明性,内容尽量避免与图及文字表达重复。表题在表格的上方,中英文对应(小5号字; 中文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中文格式为:表1 …;英文格式为:Tab.1 …(表题首字母大写,其他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表中参数应标全量和单位的符号。

8.1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25汉字(或48字符)。

8.2 表格用“三线表” (可加必要的辅助线)

8.3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

8.4 三线表的表头中,量符号和该量单位符号应以“量/单位”的形式标出,如“p / MPa”

8.5 表注、表内的字体、字号(汉字用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统一用6号字)

9 参考文献

9.1 参考文献的要求

9.1.1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6条。

9.1.2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

9.1.3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姓氏全部大写,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如:J. C. Smith SMITH J C)。

9.1.4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并用“,”隔开,超过 3 人的,余者写“,等”英文用“, et al”

9.2主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举例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1 刊: [序号] 作者. 文题 [J]. 刊名, ,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1] Liu G J, Yang P Y, Zhang W et al. Research on separation of minor elements from coal during combustion[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g and technology,2000,6(1):62-66.

9.2.2 著(或译著): [序号] 作者. 书名 [M]. 译者.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2] 岑可法,倪明江,落仲泱,等.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9.2.3 集: [序号] 作者. 文题 [C]//编者. 文集名称.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3]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9.2.4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 文题 [D].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4] .煤高温燃烧过程中脱硫反应机理的研究及其工业性的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2000.

9.2.5 技术报告: [序号] 作者. 文题 [R].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5] 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9.2.6 参考工具书: [序号] 作者. 文题 [K].地名: 责任单位, 年份.

[ 6 ]. 张家铨,关景时,程 . 常用药物手册[K].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9.2.7 专利文献: [序号] 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国名,专利号[P].发布日期.

[7] Kureha, Kagaku, Kabushiki K.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stoma-peripheral inflammation diseasesUS 5556622 [P].1996-09-17.

9.2.8 准: [序号] 作者. 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S].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 8]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59751986 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9.2.9 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

[ 9 ] 丁文祥.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 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9.2.10网上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 文题 [EB/OL].(发布日期)[下载日期] http://.

[10] OASIS.Universal description,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EB/OL].2001-11-14[2002-08-10] http://www .uddi . org/whitepaper.html.

9.2.11 光盘文献(数据库) [序号] 作者. 文题 [DB/CD].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日期.

[11] 万锦坤. 中国人民大学论文文摘(1983-1993. 英文版 [DB/CD].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稿件模拟样本见下页

分灾模式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的再思考

李志刚1, 陈向东1, 2, 张玉顺3

(1.大连理工大学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116024;

2.国家地震局 工程力学研究所, 哈尔滨150080; 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 广州510070)

要:简要回顾了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的发展; 从结构的分灾思想、分灾元件、分灾模式、分灾设计基本原则等方面, 系统研究了“基于分灾模式的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 讨论了分灾模式与结构控制的关系; 通过对典型结构设计的分析, 说明分灾模式的设计概念是可行的, 有助于结构的防灾减灾以及工程师形成可操作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抗震设计; 结构最优化; 结构可靠性;分灾模式; 结构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52.110.4 文献标志码: A

Rethinking of Concept of Structural Design Against Natural

Hazard Based on Damage-Reduction Mode

LI Zhi-gang1, CHEN Xiang-dong1, WANG Ping2 ,ZHANG Yu-shun3

(1.State Key Lab. of Struct. Anal. of Ind. Equip., Dalian Univ. of Technol., Dalian 116024, China

2.Inst.of Eng. Mech. of State Earthq. Bureau, Harbin 150080, China

3.Inst.of Earthq. of Guangdong Prov., Guangzhou 510070,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design against natural hazard was reviewed briefly. The structural design based on damage-reduction was studi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mage-reduction mode and structural control was discussed. Examples show that the method herein is rational and helpful to structural design against natural hazard.

Key wordsaseismatic desig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structural reliabilitydamage reduction mode; structural control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和成灾模式认识的加深, 人类有可能采取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防灾减灾设计方法,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建立合理的结构设计概念,使结构以较低的造价,得到较高的安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5]

1 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的发展

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人们关于结构防灾减灾设计的概念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 主要有以下这些设计概念(以地震灾害为例):

“刚性结构体系”设计概念 即大大增加结构的刚度, 使其与基础成为一个刚性整体. 这种设计很不经济, 较难实现.[68]

收稿日期: 1997-03-10; 修回日期: 1997-10-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49330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9800462)

作者简介:李志刚(1936 ),男(满族), 辽宁金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信箱)zhgli@dlut.edu.cn.

“柔性结构体系”设计概念 这种设计虽然可以有效地减少作用于结构的地震荷载强度, 但在大震作用下会由于结构变形过大而导致结构破坏, 甚至倒塌; 在小震及常规荷载作用下, 又会由于刚度过低而很难满足结构的正常使用要求[9].

“延性结构体系”设计概念 这是目前采用较为普遍的设计概念, 即适当控制结构的刚度, 使结构构件在地震时进入非弹性变形状态, 以消耗地震能量, 保证结构不倒塌.[10] “结构控制体系”设计概念 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设计概念, 是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一次突破.

3.2分灾子结构

作为框-剪结构的分灾子结构, 非灾害荷载作用下, 带缝剪力墙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灾害荷载作用下, 一方面利用带缝剪力墙的缝隙联结面材料进行耗能; 另一方面, 联结面开裂, 刚度降低, 结构动力特性发生变化, 周期变长, 有利于结构抗震.-桁结构, 用一个桁架代替剪力墙作为结构的分灾子结构.-桁结构具有受力明确、计算简单、可人为控制破坏顺序(弱腹杆→中强梁→强柱)、结构全部由杆件组成而不会出现刚度突变、可人为控制刚度、不易造成材料浪费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陈向东, 蔡文学.基于分灾模式的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初探[J].自然灾害研究, 1996(4): 22-27.

[2] Ou J P, Yoshida O,Soong T T, et al.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 [J]. Earthq Eng & Eng Vib(S1671-3664),1997,38(3):358-361.

[3] 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3(5).

[4] 牛光庭,李亚杰.建筑材料[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5] Kayeyama M. Incompatible displacement methods[C]//SPRIET J A. Numer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3:4357.

[6] 徐道远,符晓陵,寿朝辉.混凝土三维复合型断裂的FCMGF [C]// 涂传林.第五届岩石、混凝土断裂和强度学术会议论文集.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19-24.

[7] 隋允康,王希诚. DDDU(2)程序原理和结构的简要说明[R].大连:大连工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1984.

[8] 陶建人.动接触减振法及其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88.

[9] 王杏林.建筑砌块联接件:中国, CN 1036800[P].1997-09-27.

[10] GB 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投稿细则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