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抢盐事件的传播学分析

抢盐事件的传播学分析

时间:2020-11-03 15:41:13    下载该word文档

抢盐事件的传播学分析

罗爱华

【摘 要】[摘要]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日本地震后的中国抢盐狂潮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次谣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谣言传播过程中几个关键性的基本传播要素 (传播环境、传播方式、传播者、传播媒介、受众等)处于特殊情况下共同作用所致。要杜绝谣言则必须保持信息畅通,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期】2011(000)004

【总页数】1

【关键词】[关键词]谣言;传播学;传播基本要素

20113月日本遭受大地震引发核电站爆炸事件,社会上产生日本核辐射污染海域导致食盐紧缺的谣言,引发中国各地抢购食盐的狂潮。作为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通形式谣言,是如何在其中起作用的呢?本文将从传播学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社会环境和恐慌心理双重作用

首先,这次的抢购行为是一种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就是在某种刺激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通常在大的灾难,比如地震、火灾后出现,一般都在一定的结构性压力和触发事件下产生,这次抢盐狂潮的引发事件是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爆炸,引发集体恐慌和焦灼心理,这是谣言得以传播的社会环境;其次,传播学认为,人在集合行为中信息传播存在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的机制。即在集合行为中,个体会把自己的昂扬、亢奋、非理性的情绪传染给他人,使一种观点迅速扩大并导致整个群体的激烈行为。比如在这次抢盐事件中,对核辐射扩散带来的恐慌和可能导致的食盐紧缺的情绪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进行过理性思考就做出了抢购的条件性反射,有的人甚至抢购了自己三十年也吃不完的盐。这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尤其是在这种非常态群体行为中,人在心理上会受到很大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一种趋同心理,这种趋同心理使自己和大多数人保持思想和行为的一致,从而使自我在危机状态下获得安全感。

二、多种传播方式并存,网络媒介推波助澜

人类的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的时代。现代的传播方式是多管齐下,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谣言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更多更广的传播渠道,破坏性也更大更强。就这次抢盐事件而言,一位赵姓男子在互联网上散布核辐射污染海域会出现食盐紧缺的谣言,有些网友在网络上散布上海将因核辐射受到严重污染的谣言,信息在网络媒介的作用下以几何系数的方式传播,现代人生活在网络的世界中,网络信息成为我们建构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几种传播方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口头、印刷、电子等多种传播媒介共同作用,将谣言扩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抢盐事件的传播学分析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