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关于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19-12-22 12:18:59    下载该word文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关于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文



念转化相结合,解决临时性问题与健全完善长期性机制相结合,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进村入户,政策法规宣讲,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结合生产,帮助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计划,从调整种植结构、转换经营方式、扩大规模种植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促进增收。



  2、送温暖办事实。在农忙季节和重大节假日进行物质帮扶。送化肥、筹集建筑物资等农户必须的生产生活品。



  3、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服务。为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带去致富信息项目,助农增收,脱贫致富。



  4、做好帮扶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贫困户收入。



  5、坚持输血与造血相并重,扶贫与扶志结合,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克服过去养成的“等、靠、要” 思想,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20XX年联村联户调研报告(2)

  为贯彻落实《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促进农民经济快速发展,成县县委办公室在乡村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座谈,了解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及发展的潜力,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村情



  村地处乡政府西部约8公里处,东邻宋山村大陈能干社,西接双旗村高家沟,南以镡河乡石垭子为界,北有麦罗山普贤殿,并与双旗村上庄社相连。该村下辖、西沟2个村民小组,截止20xx年底,全村共有37户,农业人口137人,非农业人口3人。全村共有劳动力88人,外出务工人员31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12人,占劳动力的13.6%。



  1.自然资源



  村属浅山丘陵区,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海拔900-1320米,无霜期210天,年均降水量615.2毫米。全村共有耕地525亩,人均占有耕地3.75亩。境内林草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光照时间长,是发展核桃、畜禽养殖的适宜区。



  2.特色产业



  该村特色产业主要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核桃已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该村盛产弥猴桃、毛栗、柿子等林果,是群众的一大收入来源;畜禽养殖以生猪、南江黄羊、黄牛、土乌鸡为主;中药材种植主要有桔梗、柴胡、苦参等;另外该村还种植有一定面积的烤烟。



  3、贫困户基本情况



  该村共有贫困户12户,43人,其中低保户xx户42人,五保户1户1人,这些农户家中大数缺乏劳动力,智力水平低下,主要收入为种植业收入及惠农资金收入,收入单一,人均纯收入约1600余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该村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1万元,人均纯收入294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7.9万元,占总收入的61%,畜牧业收入15.5万元,占总收入的25%(年内出栏肉猪51头,肉鸡413只),第二、三产业收入8.7万元,占总收入的14%。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但交通道路条件差,全村道路均为砂石路面,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该村村小学已撤并,村级办公场所为4间砖木结构房屋,村上无正规的医务室和文化活动室。



  三、所采取的措施



  在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中,我办对乡村深入进行走访,对农户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座谈访问。根据县委制定的《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坚持“四个定期” 、做到“五个结合” 、实施“六个一工程” 、实现“五个显著提升” 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该村实际,多策并举,分步实施。通过和农户的座谈了解,掌握了贫困户和普通群众的基本情况。村在产业发展上应以核桃做为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养殖、烤烟、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



  1、加大核桃产业技术投入力度,加快核桃树品种改良进程。按照“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 的要求,按照不同的生长季节,不同生长期的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做得更实、更细。使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力度逐年加大,管理措施逐年细化,管理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核桃产业发展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及时研究解决生产种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行规模化种植,紧紧围绕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全县的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等政策,项目及资金应向发展核桃产业倾斜,扶持促进核桃规模连片种植,努力扩大种植规模。



  2、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通过干部联系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培养核桃产业大户,使产业大户普遍成为核桃树栽植、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干果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能手,形成一套适合本村实际的管理模式,使核桃产业真正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组织群众开展核桃树种植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制定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基地建设作业流程,确保核桃树种植质量。特别营销管理模式上,严格标准,制定出从生产到最终加工包装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标准,使核桃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标准化管理;完善网络,生产环节以产业科技推广及营销网络为基础,通过建立网络、规范管理来推动核桃产业走向市场;策划活动,通过策划、组织举办办核桃文化节。不断创新核桃饮食品种,提升核桃在饮食中的文化品位,扩大核桃品牌的市场影响。



  3、稳定烤烟种植面积,加强烤烟种植技术帮扶,提高烤烟品质,严格烤烟产品收购管理,确保烤烟收购价格合理,提高群众种植烤烟的积极性。



  诚信为本,加强合同签订管理,坚持“稳得住、控得住、提得高” 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稳定烤烟种植规模,签足计划,种足面积。全面推行烤烟生产“户籍化” 管理。同时根据气象资料、烟苗长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苗床肥水管理。做好移栽前的备耕工作,全面实行分离式移栽。高标准要求,确保移栽质量。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20XX年联村联户调研报告(3)

  为贯彻落实《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促进农民经济快速发展,成县县委办公室在乡村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座谈,了解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及发展的潜力,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村情



  村地处乡政府西部约8公里处,东邻宋山村大陈能干社,西接双旗村高家沟,南以镡河乡石垭子为界,北有麦罗山普贤殿,并与双旗村上庄社相连。该村下辖、西沟2个村民小组,截止20xx年底,全村共有37户,农业人口137人,非农业人口3人。全村共有劳动力88人,外出务工人员31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12人,占劳动力的13.6%。



  1.自然资源



  村属浅山丘陵区,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海拔900-1320米,无霜期210天,年均降水量615.2毫米。全村共有耕地525亩,人均占有耕地3.75亩。境内林草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光照时间长,是发展核桃、畜禽养殖的适宜区。



  2.特色产业



  该村特色产业主要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核桃已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该村盛产弥猴桃、毛栗、柿子等林果,是群众的一大收入来源;畜禽养殖以生猪、南江黄羊、黄牛、土乌鸡为主;中药材种植主要有桔梗、柴胡、苦参等;另外该村还种植有一定面积的烤烟。



  3、贫困户基本情况



  该村共有贫困户12户,43人,其中低保户xx户42人,五保户1户1人,这些农户家中大数缺乏劳动力,智力水平低下,主要收入为种植业收入及惠农资金收入,收入单一,人均纯收入约1600余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该村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1万元,人均纯收入294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7.9万元,占总收入的61%,畜牧业收入15.5万元,占总收入的25%(年内出栏肉猪51头,肉鸡413只),第二、三产业收入8.7万元,占总收入的14%。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但交通道路条件差,全村道路均为砂石路面,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该村村小学已撤并,村级办公场所为4间砖木结构房屋,村上无正规的医务室和文化活动室。



  三、所采取的措施



  在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中,我办对乡村深入进行走访,对农户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座谈访问。根据县委制定的《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坚持“四个定期” 、做到“五个结合” 、实施“六个一工程” 、实现“五个显著提升” 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该村实际,多策并举,分步实施。通过和农户的座谈了解,掌握了贫困户和普通群众的基本情况。村在产业发展上应以核桃做为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养殖、烤烟、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



  1、加大核桃产业技术投入力度,加快核桃树品种改良进程。按照“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 的要求,按照不同的生长季节,不同生长期的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做得更实、更细。使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力度逐年加大,管理措施逐年细化,管理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核桃产业发展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及时研究解决生产种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行规模化种植,紧紧围绕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全县的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等政策,项目及资金应向发展核桃产业倾斜,扶持促进核桃规模连片种植,努力扩大种植规模。



  2、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通过干部联系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培养核桃产业大户,使产业大户普遍成为核桃树栽植、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干果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能手,形成一套适合本村实际的管理模式,使核桃产业真正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组织群众开展核桃树种植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制定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基地建设作业流程,确保核桃树种植质量。特别营销管理模式上,严格标准,制定出从生产到最终加工包装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标准,使核桃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标准化管理;完善网络,生产环节以产业科技推广及营销网络为基础,通过建立网络、规范管理来推动核桃产业走向市场;策划活动,通过策划、组织举办办核桃文化节。不断创新核桃饮食品种,提升核桃在饮食中的文化品位,扩大核桃品牌的市场影响。



  3、稳定烤烟种植面积,加强烤烟种植技术帮扶,提高烤烟品质,严格烤烟产品收购管理,确保烤烟收购价格合理,提高群众种植烤烟的积极性。



  诚信为本,加强合同签订管理,坚持“稳得住、控得住、提得高” 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稳定烤烟种植规模,签足计划,种足面积。全面推行烤烟生产“户籍化” 管理。同时根据气象资料、烟苗长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苗床肥水管理。做好移栽前的备耕工作,全面实行分离式移栽。高标准要求,确保移栽质量。



  4、充分发挥该村林地资源丰富的强大优势,将畜禽养殖做为快速增加经济收入的短效产业,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培育养殖大户,使畜禽产品销量上规模,上水平,解决养殖规模小,产品数量不足,销路不畅的问题。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的要求,用工业理念和生态理念谋划发展畜牧业,在实施小额信贷扶持示范养殖上下功夫,在培育养殖大户上求突破。以品种改良为重点,以疫病防治为保障,以科学饲养为支撑,狠抓各项科技措施落实,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维护畜产品安全和动物卫生安全,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规模养殖,实行专业化生产是整个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支持一批养殖大户进一步做强做大,积极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努力挖掘产品潜力,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真正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企业,广泛开展建立集约化、标准化的示范养殖基地,并通过基地的作用,培训、带动农户和社会力量发展规模养殖。同时,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 运作模式,推动养殖大户通过利益机制实现产销和服务对接,勇闯大市场,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5、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改善圈舍,建设饲草基地,大力推广土鸡、山羊散养技术,引进青贮饲料、小麦秸杆氨化饲料技术,种植紫花苜蓿,用鲜苜蓿喂猪,在苜蓿地放养草鸡,走出一条特色显明的养殖路子。



  通过推广紫花苜蓿种植,让广大农户把草当庄稼种,引草入田、草粮轮作,进一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传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种植结构,逐步转变为牧草饲料、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三元结构。通过种植紫花苜蓿养牛养鸡,促进了养牛养鸡产业的快速发展



  6、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升中药材种植业,以种植桔梗、柴胡、苦参等为主,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使种植户熟练掌握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



  以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为基点,中药材加工为起点,以市场为导向,以药商和中药制药企业为依托,以培育主导产业为目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完善政策,发展壮大种植业。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加强与大型制药、加工、销售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完善鼓励中药材种植的惠农政策,调动药农的积极性,各地政府为保护农户的利益,对乡镇中药材的种植任务纳入目标考核机制,各部门包片带动农民致富;对大块种植面积给予资助等政策措施。



  7、引进项目资金,发展种植大户,使中药材种植形成一定规模,打开销路,使中药材种植业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项目资金引进上,制订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重奖牵线搭桥的能人,同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力争项目资金引进一家、巩固一家、成功一家。广泛搜集市场行情,传递市场信息,使市场信息走入千家万户。



  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春风吹拂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陈旧观念的影响,村这个小山村的干部群众,仍然迈不开创新发展的步伐。全面而客观分析,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一)位置偏僻,各类生产生活信息资源匮乏。村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致使村的群众生产生活信息接收不够通畅,可以说,全体群众对网络的认识几乎等于零,导致对惠农政策和相关法律认识不清,外界信息接收与搜集网络尚未建立。而信息资源的,直接影响人们的观念。



  (二)缺乏培训,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型的农民,需要现代素质,需要掌握现代知识和现代技术。而村的农民群众,由于缺乏必要的现代农业知识培训,缺乏专门的培训场所与阵地,各种素质有待于提高。靠发展产业提高效益的思想认识不足,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传统的耕作方式仍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三)思路不清,优势特色产业科技投入不足。在发展产业种植上,小打小闹,单打独斗,对经济林果种植没有形成大规模连片种植,不能把产业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科技含量不高,没有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整体发展思路。而产业种植形不成一个产业链,就对全村种植户走向市场,疏通营销渠道有影响。因为,外地商家出于成本和质量的考虑,总是愿意和有规模的种植基地打交道。



  (四)劳力外流,整体家庭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多数劳动力奔波于打工热潮,家里仅剩子女和老人,而外出打工的群众多数是从事建筑、餐饮等体力活,农忙时节还要回家帮种帮收,收入水平也不高。经济来源主要靠原始耕地的收入。对新型的种植技术不能及时掌握。青壮老力的流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村里主要技术力量的缺乏。



  (五)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整体环境不优。要想富,先修路。由于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村里道路弯曲不直,坎坷不平。没有一条比较标准的大道,加上村民房屋建设的高低不平,全村整体布局混乱,直接影响了村庄的整体形象。居住、通讯和交通等基本条件的落后,基础设施落后,是限制发展的“瓶颈” 问题。



  五、对策及建议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为实现富民兴陇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机遇。也是全面小康转型跨越的总动员令执政为民解放思想的创新之举。我们工作队的任务就是: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就是要深入帮扶的贫困村,沉下去、对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所反映的问题,尽可能协调相关部门去解决。连日来,我们带着真挚的感情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反映群众的呼声,架起贫困农民与上级部门互通信息的桥梁。倾听民声、服务民众、解决农忧,解答农民关于政策法规、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开创信息扶农、信息助农、信息富农的新路子。做好指导、协调和督促各类既定发展规划、开发项目的实施,根据实地调研了解的实际需要,对尚未纳入规划的工作提出以下补充和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培养新时期的“五新” 农民。大力宣传各项相关政策,促进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消除其怨天尤人的心理,懂得在各项政策的帮助下积极寻找致富之路。着重让学会新知识、拥有新眼光、掌握新本领、运用新技能、遵守新公德的新型农民,多渠道让群众提高素质,培育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群众,让农民群众作为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工具和场合,包括喇叭、黑板报和群众大会,宣传新理念、新思想、新经营和新做法,换脑筋,树新风。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请专家技术员来村里讲课,向农民群众传播科学种田、发展现代农业的知识,向种养专业户讲授科学管理、市场营销的经验。同时,要有意识组织大家走出去取经吸宝,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转变群众生活观念,强化村庄环境卫生建设。要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树立居安思危、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破除消极等待、坐享其成的等靠思想,树立抢抓先机、乘势而上的机遇意识。破除坐井观天、闭目塞听的封闭思想,树立放眼世界、洞察未来的开放意识。



  实行承包责任制,坚持“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的原则,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位村干部的头上。同时,充分发挥宣传作用,营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浓厚氛围。通过思想教育,引导村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加强对村庄的整体环境卫生,修建垃圾屋回收站。村干部和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每天动手清理垃圾,影响村民主动参与,自觉形成“个个爱护家园,家家讲究卫生” 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一支由村两委干部、组长、党员等参与的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伍,负责环境保护宣传动员和保洁工作,做到环境卫生岁岁年年有人管,月月日日有人问。



  (三)加强农村“五改” 配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村社道路硬化工程,实施改水、改炕、改灶、改厕、改圈“五改” 工程,使全村交通条件、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村干部要高瞻远瞩,重视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围绕新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狠抓民居风貌改造,配套建设和完善田网、水网、电网、路网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促进“五改” 配套建设,深入推进环境治理,努力建设自然、生态、和谐、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配套完善远程教育网点、农家书屋、新型农民培训等服务设施和功能,促进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向新村延伸。



  (四)完善帮扶工作机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及时和乡镇、村座谈研究具体的帮扶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发展方略,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和发展难题;通过整合资金、集中力量,不断加强农村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建设;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积极培育投资少、见效快的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稳定粮田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大力发展核桃、中药材、养殖等产业,使全村粮、经、草的生产比例达到优化协调。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扶贫济困长效机制,大力营造“团结友爱、守望相助,扶贫济困、乐善好施” 的社会氛围和良好风尚,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要指导村切切实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政策的保障、政策的优惠。



  (五)创新筹资融资机制,有力保障群众致富发展。要构建多渠道筹资的思想。吸引银行资本、社会资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要形成完善的担保团体,为普通群众有利于自身增收的好项目、好方法做坚强的基石。探索通过创新担保机制、完善贷款风险补偿和财政奖励制度等,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探索和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质押贷款办法对为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投资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的,提高奖励比例。安排小企业贷款奖励、补助和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大力扶植妇女靠养殖创业发展,特别是要做好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行农村妇女贷款摸底登记,全程指导妇女完成贷款申请,跟踪项目实施,积极帮助承贷妇女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协助做好贷款回收工作。



  总之,加大对农村的产业、土地、就业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的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把生态开发、产业开发、旅游开发等结合起来,推动村科学发展,绝不能让一个农民群众贫困,不能让一户农民群众艰难,不让我们的一个承诺不兑现,为农民群众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联村联户民意调查情况调研报告20XX年联村联户调研报告(4)

  一、基本情况



  贞号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54户997口人,耕地面积1705亩,人均1.71亩,低于全县均匀水平。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制种为主,养牛羊业没有构成范围,农民收入主要依托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困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280人,从事运输业5户。xx年,农民人均收进6050元。



  二、民意调查主要内容



  1.群众最满意的事是:中央、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好,特别是实行“新农合”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的结果与人民共享” 的理念。



  2.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是:实行市场经济后,有些农产品“卖难” 问题比较严重,把握不准农户土地一年无收入,贴本经营,如去年的洋葱种植户。



  3.群众最关心的事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三农” 问题。



  4.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养殖缺乏资金和技术,希望能加大小额贴息贷款力度。



  5.群众最希望村里发展什么产业规模养殖和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6.群众最希望精神文化方面提供的服务是:开通远程网络服务,完善农家书屋,多增加一些农业科技及养殖业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农业科技下乡服务。



  7.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是:多承包一些土地,种植经济作物、附带发展养殖业增加经济收入。



  8.对干部思想作风上有什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调查研究,谋划一条带动村民实实在在早日发家致富脱贫的道路



  9.您对党和政府最大的期望什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在支农惠农政策方面加大力度。



  10.您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什么要求:要用真心换真情,立足长远,切切实实为联系村户增收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及早帮助谋划联系村帮扶户发展路子,不走过场,



  流于形式,使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三、解决措施



  根据民意调查的实际,归纳农户致困的主要因素为两大类:“一是人多地少,二是缺少劳力和技术” 。针对不同困难原因,有方向性的确定帮扶对象。结合“双联” 的2户农户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实施办法,采取“党委政府引、优惠政策扶、典型示范带” ,坚持从实际、实效出发,坚持“输血式” 帮扶和“造血式” 帮扶并重,实行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解决临时性问题与健全完善长期性机制相结合,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1.以进村入户,政策法规宣讲,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结合春耕备耕生产,帮助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计划,从调整种植结构、集约经营、规模种植加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促进农民增收。



  2.送温暖办事实。在农忙季节和重大节假日进行物质帮扶。送化肥、筹集建筑物资等农户必须的生产生活品,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不少于4次,累计帮扶时间不少于1个月。



  3.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发挥党员干部的政策知识信息优势,为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带去致富信息项目,助农增收,脱贫致富。



  4.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做好帮扶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特别是在高新节水灌溉上求突破,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贫困户收入。



  5.坚持输血与造血相并重,扶贫与扶志结合,引导贫困



  户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克服过去养成的“等、靠、要” 思想,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初步的调查摸底情况和征集的群众意见,全所干部职工继续进村入户深入了解,实行一包到底制,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切实达到“有一个好阵地、一支好队伍、一个好产业、一批富农民” 的要求,初步考虑开展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统筹安排。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把本职工作和帮扶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保证帮扶活动顺利开展。坚持调查研究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帮助群众理清思路,利用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惠民政策,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展致富增收渠道。



  二要强化督促检查。要根据所帮扶的村和农户的具体情况,每年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帮扶计划,有针对性提供致富项目技术指导,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将此项活动计划纳入干部职工年度责任书,年终进行工作总结和成效考评。真正做到促使干部职工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熟悉农村,了解农情,懂得爱岗敬业,尽心竭力推动发展。确保受帮扶农户经济状况每年都有新变化、生活水平每年都有新提高。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关于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文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