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学-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题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学-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题

时间:2019-07-04 12:15:15    下载该word文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题(4

()班超传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侍胡,作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

①十六年:指汉永平十六年。②奉车都尉:与下文的“假司马”“从事”都为官名。③鄯善:西域国名。④北虏:指匈奴。⑤狐疑:优豫不决。⑥侍胡:服侍汉使的胡人。⑦文俗吏:平庸的文官。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此必有北虏使

B.狐疑未知所从 扶苏以数谏

C.激怒之日 独有夜以火攻虏使

D.骸骨长豺狼食矣 之奈何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 B.鄯善/广奉超礼敬/甚备

C.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 D.闻此/必恐/而谋泄

3.翻译句子。

(1)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2)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

4.阅读选文,班超的言论得到大家广泛认同给我们哪些启示?(2)

()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辫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

注释

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试于乡,不得 :任用,选拔

B.客有至者,则 :领,邀请

C.学者曰 :说话

D.于身心何所 :好处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拙斋学宜兴杭生 :介词,在

B.与之论古圣贤 :代词,代承拙

C.以所学授生徒,终 :代词,他的

D.推己及人为门户 :用,把

3.翻译句子。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2)处而安焉,人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4.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说明。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抑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

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汤镬: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涌“诀”。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为武酒设乐 且焉土石

C.今日之欢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D.与武决 一狼径

2.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陵见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 B.不能指一端

C.安陵君许寡人 D. 真不知马也

3.翻译句子。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2)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4.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寇准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永、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肤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②符移:官府征调救命文书。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期赋役 :适逢,正赶上

B.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担任……县令

C.事决退 :

D.上由是 :赞扬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少者/往往罢去 B.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

C.//极陈利害 D.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2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

4.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垂。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

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注释

①第:只管。②瓷(yù):卖。③茔(yíng) .墓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庭下 :到,往

D.使得至前曲直 :陈述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 :……的人

B.率取数十倍遗权贵 :连词,来

C.闻者皆惮 :代词,代贵戚宦官

D.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连词,表示转折

3.翻译句子。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4.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欧阳修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以……为乐

B.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C.不可 :能承受

D.能及 :没有谁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者歌 再三 B.渔人具答 因取旧案反复观

C.醒能述文者 自遣 D.酿泉 政宽简

3.翻译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4.《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能“与民同乐”,与他为政的思想密不可分,请从上文《欧阳修传》中找出相关的依据,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请结合两篇短文,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有删改)

注释

①宄(guǐ):坏人。②抄:掠夺。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答谢

B.监试者 :认为……奇异

C.为郡内忧之 :私下

D.以病 :离开

2.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监试者其身体壮大

A.其境过清 B.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其道 D.令辱之,激怒其众

3.翻译句子。

(1)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

(2)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4.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殿上虎”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

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许,祸且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⑦,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节选自《宋史》)

注释

①刘安世:宋代大臣。②谏官:谏议大夫,纠正皇帝言行过失的官员。③在言路:指当谏官。④脱::使。⑤触忤:触怒(皇帝)。⑥抗辞:直言批评。⑦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谏官 (2)母曰

(3)尽心行己之要 (4)怒稍解

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学司马光 奉命危难之间

B.光教以诚 虽我死,有子存焉

C.朝廷不安世不肖 物喜,不以己悲

D.吾闻谏官天下诤臣 人谋而不忠乎

3.翻译句子。

(1)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2)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4.“明目张胆”这个成语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是一个贬义词,但在本文中是一个褒义词,结合上下文大胆推测该词在句中的意思。

5.阅读此文,不论是司马光的诲人之道,还是刘安世母亲的教子之言,都给我们很多启示,请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的感受。

()短文二则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性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

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饮,喝。③仄径:狭窄的小路。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其姓字 :知道

B.每有会意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C.不知乐在何处 :阻绝

D.用以天下之劳人 :宽慰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旧知如此 :代词,代五柳先生

B.便欣忘食 :……的样子

C.安享之人不知也 :表示转折

D.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凭借

3.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4.甲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 ”;乙文的主要内容是

5.结合两文,举例谈谈陶渊明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

()荀攸传

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彼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徒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肴、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

①荀攸:东汉末年曹操的五位谋臣之一。②殆:大概,恐怕。③寤:醒悟。④何进:东汉灵帝时大将军。⑤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⑥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学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此吏有常之色 (2)由是

(3)董卓无道,甚桀、纣 (4)今直刺杀之谢百姓

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划两处)

3.下列与“由是异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吏有非常 B.董卓

C.今直刺杀以谢百姓 D.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4.翻译句子。

(1)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

(2)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

5.读了本文,你认为荀攸是一个怎样的人?

()许衡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署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

①过:过人之处。②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③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④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⑤《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大 :奇怪 B.其父母曰 :对……说

C.如是者凡三师 :更换 D.抄归 :用手

2.下列加点字与例句的“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遭世乱,且贫无书

A.称快 B. 得而腊之以为饵

C.吴广以为 D.人恒过,后能改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书》 疏义

4.翻译句子。(4)

(1)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也。

(2)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5.从许衡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蒙恬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剪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齐秦昭王 :侍奉

B. :打败

C.据阳山,逶蛇而 :向北(进军)

D.信任 :贤能

2.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争焉

A.怅恨久 B.楚人怜

C.何陋 D.辍耕垄上

3.翻译句子。

(1)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2)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4.下列对本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杨继盛传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

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尚书韩邦奇游,覃思律吕之学,手制十二律,吹之声毕和,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继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员外郎。俺答躏京师,

咸宁侯仇鸾以勤王故有宠。帝命鸾为大将军,倚以办寇;鸾中情怯,畏寇甚,方请开互市市马,冀与俺答媾,幸无战斗,固恩宠。继盛以为仇耻未雪,遽议和,示弱,大辱国,乃奏言十不可、五谬。

(节选自《明史·杨继盛传》,有删改)

注释

①俺答:明时鞑靼族的首领,经常侵扰明朝的西北边境。②互市:通商。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不学耶 :任务 B.自刻厉 :更加

C.帝命鸾大将军 :担任 D.议和 :立刻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兄言 : B.牧不废也 :这样

C.所学授之 : D.奏言十不可、五谬 :于是,就

3.翻译句子。

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杨继盛的求学经历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答案

()班超传

1.B 2.D

3. (1)头脑清醒的人能预见还未发生的事情,何况事情已显著暴露出来了呢?(2分,其中“未萌”“况”“著”有一字未译扣1)

(2)班超便关押了这个侍从,将一起出使的三十六个人全部召集,与大家一同喝酒。(2分,其中“侍胡”“悉” “会”有一词未译扣1)

4.示例:学会分析当下形势,做事从大局入手;语言具有煽动性。如采用了“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等名句;预测事情发展的结果,从结果来动员。(2)

【参考译文】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带兵去与匈奴作战,任命班超为假司马,让他率领一支军队去攻打伊吾,双方交战于蒲类海,班超杀死了很多敌人回来。窦固认为他很有才于,便派遣他随幕僚郭恂一起出使西城。班超到了鄯善国,国王广接待他们,礼节非常恭敬周到,但不久突然变得疏忽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随从人员说:“你们难道没觉察鄯善王广的态度变得淡漠了么?这一定是北匈奴有使者来到这里,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头脑清醒的人能够预见到还未发生的事情,何况现在事情已显著暴露出来了呢?”于是班超找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诳骗他说:“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现在住在哪里?”这侍者一慌张害怕,就将实情全都招认了。班超便关押了这个侍从,将一起出使的三十六个人全部召集,与大家一同喝酒。等喝到非常痛快的时候,顺势用话煽动他们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都善王广对我们便不以礼相待了。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缚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么?你们看这怎么办呢?”大家都齐声说道:“我们现在已处于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你司马决定吧。”班超便说:“不人虎穴,焉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趁今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广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众人提议道:“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激动地说:“是凶是吉,在于今日一举。郭从事是个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行动计划,我们便会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声,这就称不上是壮士了。”大家说:“好”。

()承拙斋家传

1.C 2.B

3.(1)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2分,其中“……者……也”未翻译扣1)

(2)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2分,其中“安”“得”“足”有一词未译扣1)

4.①博览群书,身体力行。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③教诲子孙,乐此不疲。④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⑤勤奋著书。⑥热情好客。(至少两点,2)

【参考译文】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电的伺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

()苏武传

1.B 2.A

3.(1)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2分,其中“事”“犹”“亡”有一词未译扣1)

(2)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大恶极,无以复加!(2分,其中“嗟呼”“通”有一词未译扣1)

4.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匈奴单于愿意诚心相待苏武;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法令随时变更,安危不可预料。(2分,至少回答两点)苏武的精神品质: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他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守节不移的品质。(2分,至少回答两点)

【参考译文】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上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苏武留在匈奴共计十九年,开始在强壮之年出使,等到回来,头发胡须都白了。

()寇准

1.C 2.D

3.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君主呢?(2分,“方”“欺”“邪”有一个未翻译扣1

)

4.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2分,至少两点)

【参考译文】

寇准年轻时才华出众,精通《左氏传》《公羊传》《梁传》。十九岁时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先后担任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的县令。每次到了交税赋服役的时候,从没拿出官府征调救命文书,只根据乡亲的姓名张贴在县门口,百姓从没有敢误期的。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后来)被征召到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正赶上(皇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诉说利益与损害,皇帝更加重视他。提拔他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微一样。”

()包拯

1.B 2.C

3.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害怕他。(2分,“惮”未翻译扣1)

4.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为官清廉、为民做主;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分,至少两点)

【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时,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害怕他。人们把让包拯改变性格比作让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与他的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人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欧阳修

1.C 2.C

3.(1)喝醉了和其他人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守。(2分,“同”“述”“以”有一个不译扣1)

(2)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2分,“以”“且”“固”有一个不译扣1)

4.从不追求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不做烦琐的事,对百姓不苛刻、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让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与百姓和乐相处。

5.为人豁达、关爱百姓、才思敏捷、文采斐然。(3分,从为人、为官、为文三个角度作答,每个角度1)

【参考译文】

【乙】欧阳修几次都被流放,但是他的志向还是和原来一样。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发时间的,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因此他仰天叹道:“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从那时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他治理过好几个郡,都没有什么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对百姓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因此他所到的地方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有人问:“你治理地方那么宽松,却不耽误事情,怎么做到的呢?”欧阳修说:“如果把宽松当成放纵,把简单当成粗略,那政务就会被耽误,百姓也会受到损害。而我所说的宽松,是不苛刻、急催,我所说的简单。是不做烦琐的事情而已。”欧阳修写文章天才自然,繁简适度。他的话语简单而明了,准确而通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独到之处,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

()司马朗传

1.A 2.A

3.(1)山边的百姓果然大乱,有的向内迁徙,有的成为强盗进行掠夺。(2分,“内”和“为”有一个未翻译扣1)

(2)司马朗治理宽大仁厚,不施行鞭杖这类刑罚,而百姓也不违背法令。(2分,“宽惠”“禁”有一个未译扣1)

4. C

【参考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县人。司马朗九岁的时候,有人直呼他父亲的字,他说:“轻慢别人父亲的人,也不会尊敬自己的父亲。”于是那人向他道歉。十二岁时,司马朗经过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看他身材高大健壮,怀疑他虚报了年龄,就审问他。司马朗说:“我的内外亲戚,每代都长得高大健壮,我虽稚弱,却没有羡慕高官的风气,折损自己的年龄以求早成,这不是我的志向。”监考的人听罢认为他与众不同。后来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在野王,靠近山中险要地势,想迁往温县。司马朗对李邵说:“唇齿相依的比喻难道只是指虞国和虢国吗?温和野王两地也正是这样;现在您离开那里而居住到这里,只是躲避早上灭亡的时刻罢了。况且您是郡国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现在敌寇还没有到来您就先迁走,依傍山地的各县百姓必定发生骚乱,这样就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我私下为郡内百姓的安危感到担忧。”李邵不听,山边的百姓果然动乱,有的向内迁徙,有的成为盗贼进行抢劫。

22岁时,司马朗被曹操辟为司空属官,又被任命为成皋令,因病离职,又复出任堂阳长。司马朗治理宽大仁厚,不施行鞭杖这类的刑罚,而百姓也不违背法令。司马朗又升任兖州刺史,大力推行教化,被百姓称颂。司马朗虽在军旅。也经常粗衣恶食,为部下做出简朴的表率。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因此染病去世,年仅四十七岁。

()“殿上虎”刘安世

1.(1)升官,出任(2)察告(3)询问,请教(4)等到,等待(4分,每空1)

2.D

3.(1)司马光教导他要真诚,并要他从不说假话开始。(2分,“以诚”“妄”“自……始”有一个未翻译扣1)

(2)即使你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而去的。 (2分,“纵”“无”“所”有一个未翻译扣1)

4.主持公道,有胆识,敢作敢为。(3)

5.示例:从小事做起,做人要真诚;敢于直言劝谏。(3)

【参考译文】

刘安世,字器之。父亲刘航,官做到太仆卿。刘安世中进士以后,不去参加铨选,跟随司马光学习,曾向司马光请教全心尽责、立身行事的关键。司马光教导他要真诚,并要他从不说假话开始。后来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升任左谏议大夫。刘安世体貌魁梧,声如洪钟。在他刚刚被任命为谏官、尚未拜官任职时,上堂告诉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任命儿为谏官。如果做了谏官,一定要有见识、敢作敢为,自己敢于承担责任,但倘若有冒犯皇上之处,灾祸便马上临头。皇上正以孝道治天下,如果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不对,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直言敢谏的臣子,你父亲一辈子想任此职但未能如愿。你有幸任此官职,应当舍弃身家性命来报答国恩。即使你获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而去的。”刘安世于是接受任命。做谏官许多年,堂堂正正,主持公道。他在朝廷上当面指陈政令得失,有时皇帝十分恼怒,他就握着手退后一步站着,等到皇帝怒气渐消,又走上前激烈陈辞。旁边的侍臣们远远地看着,退缩一边吓得淌汗,把他看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不敬服他的。

()短文二则

1 .C 2.D

3.(1)()喜欢读书,不求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2分,“好”“甚”“解”翻译有误,一处扣1)

(2)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2分,“辄”“适适然”“为”翻译有误,一处扣1)

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 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以宽慰(2)

5.示例一: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适适然”。示例二: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3分。共同点1分,甲、乙两文具体内容分析各1)

【参考译文】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这是何等优雅风趣的事啊,但是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所以我画兰花画竹子画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荀攸传

1.(1)非同寻常(2)对……感到怪异(3)(4)连词,来(4分,每空1)

2.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每处1)

3.C

4. (1)这个部下显出非同寻常的脸色,恐怕会有奸诈。(2分,“非常”“色”“殆”有一个未翻译扣1)

(2)现在刺杀他来向百姓谢罪。(2分,“以”“谢”有一个未翻译扣1)

5.荀攸是一个善于观察、有勇有谋、爱憎分明、忠君爱国、心系百姓、临危不惧的人。(3)

【参考译文】

荀攸,字公达,祖父叫荀昙,是广陵太守。荀攸小时候父母双亡。荀昙死后,原来荀昙的部下张权请求守卫荀昙的坟墓。荀攸当时13岁,对此感到怀疑,对叔父荀衢说:“这个部下显现出非同寻常的脸色,恐怕会有奸诈!”荀衢醒悟,于是推问那人,果然杀人逃命。从此对荀攸的才能感到惊异。何进执政,征集天下有名的人,连带荀攸二十多个。荀攸到了,官拜黄门侍郎。董卓之乱后,关东起兵,董卓迁都长安。荀攸和侍郎郑泰、何顺、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谋划说:“董卓的无道、残暴,比桀、纣还厉害,天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坐拥强兵,其实不过是个匹夫罢了。现在刺杀他来向百姓谢罪,然后占据肴、函二地,奉皇上的命令号令天下,这是齐桓公、晋文公这类豪杰的做法。”他们的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就被发觉了。何顺、荀攸被收押下牢。何颙害怕自杀了,而荀攸说话吃东西安然自若,恰逢董卓死了,他的罪名得以免除。

(十一)许衡

1.A 2.B

3./从日者家/见《书》疏义(2分,每处1)

4.(1)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2分,“悟”“他日”“师”有一个未翻译扣1)

(2)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2分,“嗜” “且”有一个未翻译扣1)

5.示例: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尤其老师对学生影响深远;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3)

【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人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第!”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教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曾经跟随一个算卦的人到他家去,见那人家有《书》,于是就请求住在他家里,用手抄好后才回家。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思寻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

(十二)蒙恬

1.D 2.B

3.(1)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2分,没有翻译出判断句扣1)

(2)于是派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向北驱逐戎狄。(2分,“先”“使”“北” “逐”“将”有一个未翻译扣1)

4. D

【参考译文】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蒙恬曾做过狱讼记录工作,并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秦始皇二十三年(224),蒙武担任秦国的列将,和王翦一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项燕。始皇二十四年,蒙武又攻打楚国,俘虏了楚王。蒙恬的弟弟叫蒙毅。

秦始皇二十六年(221),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始皇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根据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透迤绵延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守上郡。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慑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因而亲近蒙毅,官至上卿。他们外出就陪着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国君跟前。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十三)杨继盛传

1.A 2.B

3.年纪小的人可以担负得起放牛这件事,竟然担负不了读书这件事吗?(2)

4.发自内心的喜欢读书是学有所成的重要前提;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尽力克服各方面的障碍;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3)

【参考译文】

杨继盛,字仲芳,是容城人氏。七岁母亲去世。遭庶母妒忌,让他去放牛。继盛路过村里的学堂,看见同龄的小孩子在读书,心里非常羡慕他们。于是把这个愿望对哥哥说了,请求让他去读书。哥哥对他说:“你还这么小,去学什么?”继盛道:“年纪小的人可以担负得起放牛这件事,竟然担负不了读书这件事吗?”哥哥把这跟父亲说了,(父亲最终答应了)让他去学习,但是还得放牛。他十三岁的时候,才(正式)进学堂。家里贫穷,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参加乡试的时候中榜,最后在国子监研习学问。

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授予南京吏部主事职位,跟从尚书(官名)韩邦奇游学,深入钻研乐器的学问,亲手制作十二律,吹出来的声音全合乎音律,韩邦奇非常高兴,将所学的全部传授给他。杨继盛的名气更加显著,征召改任兵部员外郎。俺答蹂躏京师,咸宁侯(官爵名)仇鸾因为尽力于王事的缘故而受宠。皇帝命令仇鸾担任大将军,倚靠他来对付敌寇;仇鸾心中胆怯,非常畏惧敌寇。于是请求开设互市买卖马匹,希望与俺答媾和,侥幸没有战斗,巩固皇上对自己的恩宠。杨继盛认为耻辱未雪,就急于议和,显示自己软弱,太辱没国家,于是上奏说了十不可、五谬误。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