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大学生躺棺材里体验死亡,是严肃教育还是一场闹剧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大学生躺棺材里体验死亡,是严肃教育还是一场闹剧

时间:2019-11-23 23:11:23    下载该word文档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大学生躺棺材里体验死亡,是严肃教育还是一场闹剧

正文:

你会愿意躺在棺材里体验死亡吗?这所高校这样做了

茵茵毕业了

发布时间:11-0819:11教育达人,优质原创作者

你会愿意躺在棺材里体验死亡吗?这所高校这样做了人们都说,只有无限接近死亡,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似乎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每年都有不少人从高楼上一跃而下,生命还没有绽放就直接凋零。怎么让现代的青年更加珍惜生命,似乎成了学校的一个难题。有的学校让学生采用体验的方法,感知死亡。有的学校通过安全教育,让学生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最近,郑州的有一所大学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践课。那就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牧业心理中心举办了一场生命体验的活动,参与的同学可以体验结婚、生子、残障、死亡等场景。其中最引人争议的就是死亡,在活动中,男同学躺进棺材体验死亡。

而外边的同学则是在灵堂开追悼会,其中一名同学念悼词,其余的学生失声痛哭。不过因为是一场活动,外边痛哭的学生可能有点忍不住了,有的时候在憋着笑,哭的时候也是只有声音。念悼词的同学称,悼词是自己写的,自己念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想哭,这场活动让自己更加珍惜生命。

这场活动让网友在网上展开讨论,有网友认为这是低俗的活动,不应该出现。甚至还有网友十分迷信,认为进入棺材非常不吉林。也有网友认为这个实践课十分有意义,认为这样可以体验死亡,感悟生命的真谛。也有参与体验的学生称:自己进入棺材是想体验一下母亲去世时躺在棺材里的感受,很黑很闷很想挣扎,等到自己走出来的时候已经哭得一塌糊涂。

也有网友认为很多人的偏见很大,这种活动在外国也有。可是当外国的大学开设的时候,很多人都喊着自己想要试一试。可是当我们国家开设的时候,很多人都冷嘲热讽。

高校敢于开设这样的体验课,我们该为它点赞,至于你是否愿意体验全由个人决定。如果你学校也有这样的课程,你愿意体验吗?

大学生躺“棺材”体验死亡!网友吵翻……

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11-0815:27中经网传媒有限公司

117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心理中心举办了一场生命体验活动,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据介绍,参与活动的同学可以体验结婚、生子、残障、死亡等场景。活动中,男同学躺进棺材,近距离感受死亡。体验后,部分同学表示应更加珍惜生命。

看完视频,不少网友表示体验死亡,才会更加敬畏生命。

但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认为气氛不合适,形式大于意义。

对此,有亲身尝试过的同学,分享了自己的体验

其实,这样的行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并不是首创。前不久,在荷兰的一所大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死亡体验课程。

按照体验规则,学生可躺在这座设置在该大学学生教堂后花园地上敞开式的洞里,思考人生。报道称,坟墓内配有的瑜伽垫和枕头,是让体验者感到舒适和冥想的基本必需品。

这样以地为床,以天为被的冥想项目实际是一场严肃的体验活动。报道称,学生需提前预定,体验时长视个人情况从30分钟到3个小时不等,且体验期间禁止使用电话和书籍。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躺棺材体验死亡,网友:生前何必体验,死后自会长眠

排头聚焦

发布时间:11-0917:54国防时报社新媒体帐号

近日,长沙某小区9岁男童被精神病患者殴打30分钟致死事件持续发酵,有人在质疑保安失职,路人冷漠旁观,但这些讨论对这个可怜的孩子来说,都已经失去了意义。事发前,男孩像往常一样,吃完午饭后和小伙伴一起去学校,在他的脑海中。死亡应该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世事无常,随着近些年越来越多涉及人命的案件曝光,各行各业时有发生的猝死事件中,我们已经有了深切的体会,如何接受这一点,尤其对涉世未深的孩子们来说,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心理中心最近举办了一场"生命体验"活动,结婚、生子、残障、死亡等场景通通都可以体验。不少同学觉得新奇,纷纷参与其中,还有男同学躺进棺材,近距离感受死亡。

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初衷是好的,有人评说,死亡教育很有必要,直面死亡需要很大的勇气,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更多人却还是认为,这群学生就是作业太少,"脑子有坑"

小时候常听长辈说一句话,叫"言生不言死"。一个认识的人死了,我们会说"他逝世了""他驾鹤西游了",口语中也会用"走了""没了",就是不能直接说出那句话:"他死了"。如果家中有丧事,我们不能走亲访友,更不能探望病人。对于死亡这件事,人们充满了敬畏,不敢直视。

恐惧死亡,这完全可以理解。没人知道死亡后面是什么,我们也害怕离开家人和朋友,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吃好玩的,一旦死去,就什么都没了。可即便是这样,这个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会主动选择死亡,尤其是青少年。

113日,山东济南一位大学生因为考试没考好,投湖自杀。

99日,云南昆明一位女大学生疑因被强制猥亵,跳河自杀。

831日,江苏南京一位大学生因深陷网贷无力偿还,跳楼自杀。

更令人痛心的是,1024日,四川成都一位年仅14岁的初中生,疑因难以承受在学校遭受的语言暴力,分别给妈妈和学校喜欢他的一个女生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

这些青少年自杀事件各有各的原因,事发之后社会各界也在探讨,应该如何让他们的内心坚强起来(中国青少年研究团队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从14岁到35岁的青年群体中,有近3成存在抑郁风险,近一成存在高抑郁风险),或从外部解决可能诱发自杀的隐患(网贷、校园凌霸等),但从来没有人教这些青少年,应该如何直面死亡。

在荷兰,最近有一所大学推出了一项活动:躺在坟墓中思考人生。学生可以躺在学校教堂后专门设置的"坟墓"里,进行冥想。活动十分火爆,想体验还需提前预定。工作人员称:对于1820岁的学生来说,谈论死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一活动能帮助年轻人欣赏生命的美,认识到生命的转瞬即逝,走出这个坟墓能更加勇敢的面对生活。

讽刺的是,在这则报道的评论区,中国网友们发出的是一片叫好声,甚至有人直言想试试。同样的事在国内外发生,大家的看法却180度转变,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我家真有一头牛"理论作祟?

确实,外国人从思想到行为都和我们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死亡是平等的。或许我们永远不可能真正做好准备去迎接死亡。但当这个仪式真正摆在眼前,能勇敢一试的人,也不应该被嘲笑。

更加理智的看待死亡,对于我们拥有的生命是一种尊重。而且如果没有死亡,生命就将失去意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将头埋在沙子里,仿佛不去看,死亡就不会存在,但有时候,试着看清楚一点,或许,你就能把头重新抬起来了。

那么,如果在你面前,有一张体验死亡的活动报名表,你会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吗?

大学生躺棺材里体验死亡大好青春,何必搞得悲悲惨惨凄凄?

乔志峰

发布时间:11-0907:49

大学生躺棺材里体验死亡,同学念悼词落泪:更加珍惜生命了。117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心理中心举办了一场生命体验活动,参与的同学可以体验结婚、生子、残障、死亡等场景。活动中,男同学躺进棺材,近距离感受死亡。体验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应更加珍惜生命。

念个假悼词就能落泪,我不知道这些学生是泪点太低、心理太脆弱,还是表演天赋惊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堪比影帝天后。

在棺材里躺一躺,就能珍惜生命了,也未免有点扯了。真有这神奇效果,学校宿舍干脆把床都拆了,换成一口口棺材,学生天天躺在棺材里睡觉,岂不是更能珍惜生命吗?并且,棺材是要入土为安的,传统操作是埋进土里。不埋进土里,体验怎么能够正宗、怎么能够深刻呢?为了活动效果,学校是不是还应该要求好学上进、追求完美的学生或老师,都拉点土将自己睡的棺材埋起来,真真正正玩一把心跳,试试什么才是令人窒息的感觉和死亡到来的气息呢?如果再能组建个现代古墓派出来,那就更神奇了,不仅可以推动生命体验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说不定还能将其变成学校的教学特色,在教育领域独树一帜、独占鳌头哩。

近年来,一些大学为了赶时髦或干脆为了招徕眼球,相继推出爬树课、哈利·波特与遗传学、三国杀攻略教程、让学生跪地学猫叫爱情心理学等奇葩课程,至于奇葩活动,那就更是层出不穷了。其中所谓的《生死课》或生命体验活动尤其常见,有教学生写遗书、立遗嘱的,有模拟追悼会的,也有像河南这所学校这样躺棺材的。真不知道类似的形式主义或炒作噱头,除了搞笑、无聊,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好端端的大好青春,为什么不能朝气蓬勃、昂扬向上,而是非要搞得悲悲惨惨凄凄,一副大限将至的样子呢?好端端的现代化校园,为什么不能开放阳光、给学生的美好人生绘制蓝图,而是非要搞得阴风恻恻、鬼气森森呢?这样做,真的好吗?

学校开什么课程,应该有标准、有规范,不能随心所欲,想起一出是一出。而学校出面组织的活动,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具备课程的一些要素,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在教学内容、活动内容的选择设置上,都必须严格把关、科学施教,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草率为之,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什么都往里边塞。有时候,正常的教育和不那么正常的教育只有一线之隔,理应慎之又慎。

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学生心理的关注在国内没有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刚刚起步,在推行过程中缺乏经验,出现一些偏差和考虑不周的地方在所难免。可不管怎样,也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眼球或其他因素,让课程和活动中掺杂了不该有的东西。其他学校在跟进开设类似课程或举办活动时,也应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出现此类问题。

大学生躺棺材里体验死亡,是严肃教育还是一场闹剧?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发布时间:11-0821:12中国青年报社

据澎湃新闻报道,日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龙子湖校区心理中心举办了一场生命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有大学生躺进棺材,近距离感受死亡。体验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应更加珍惜生命。但相关视频在网上发布后,引起了不小的争论,甚至有网友恶言相向,认为这对年轻人的心智伤害很大,影响十分恶劣,简直是无聊的闹剧。

尽管人的生老病死难以避免,但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为何要主动去接触死亡?恐怕这让很多人百思不解,也难以接受。从报道来看,此事属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用某种特殊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死亡的氛围,从而对其形成敬畏感,并更加珍惜美好的生命。按照校方的解释,这个逻辑是可以自洽的,但仍有很多旁观者不认同,如此大的分歧,到底源自何处?

从文化观念上讲,这实际上是由生死观的差异决定的。毋庸置疑,国人对与死亡有关的话题,往往避而远之。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现世,而不关心所谓的来世,孔子也早有云:未知生,焉知死?死亡对国人而言,意味着肉体与精神的彻底消失,与其关心死亡,不如想想如何更好地活着。但是,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则与之不同。从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哲学强调人的灵魂不朽问题,到基督教文化兴起后对死亡仪式的重视,再到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哲学中向死而生观念的流行,西方文化并不讳言死亡,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死亡哲学。哲学家李泽厚先生曾用乐感文化罪感文化来概括中西文化的各自特点,的确,中国人不喜欢谈论死亡,现实生活的苦与乐,已经足够丰富。但西方人与此不同,甚至有年轻人把聚会放在古朴的墓园里,一边喝着威士忌,一边看着墓碑上密密麻麻的信息。

从教育理念上,让大学生感受死亡的氛围,了解死亡哲学的文化,无可厚非,不能因为一些人因保守观念而制造的偏见就放弃对死亡课的探索。与此同时,死亡教育的具体形式,倒是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这才是舆论应该建言献策之处。

如今国内的死亡教育特别需要舆论的包容与专业人士的支持。此事能形成舆论事件,就与人们对死亡教育的过度敏感与偏见有关。而且,国内死亡教育的专业研究还很匮乏,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死亡教育,仅有603篇文章,其中还有不少属于英文文献,它还未引起国内研究者的重视。

死亡教育首先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比如,让学生钻进棺材里,有些学生可能观念传统,确实无法接受这种死亡教育,教师也不妨留出余地,让学生自行选择,绝不可强制要求。

其次,死亡教育理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作出具体的措施。每个年龄段的人对死亡的接受程度不同。比如,青春期前的孩子对死亡几乎都会产生恐惧,展示过于逼真的葬礼场景,对他们未必有好处。但大学生已经心智成熟,对死亡大致有了些许认知,对其而言,死亡教育应该上升到理论教育、思想引导的层面,让他们形成更加清晰的生死观念。

撰文/黄帅

大学生躺棺材里体验死亡,是标新立异还是感悟生命?

每天全接触

发布时间:11-0817:25

近日,河南一高校举办了一场生命体验活动,供该校学生体验的项目有结婚、生子、残障以及死亡等。小触发现,在体验死亡这个项目时需要自己躺进棺材,聆听哀乐与悼词。

该项目引发了网友的争议,有人表示这样的行为很无聊,像是在标新立异,也有人称国内应该提倡这类体验项目,以便更好地感悟生命。那么,躺棺材体验死亡究竟该如何看待呢?

大学生躺棺材体验死亡

你有没有思考过,当自己生命走向终结时,在恐惧和不舍的情境下,会有怎样的感慨与遗憾?最近,大学生躺棺材体验死亡登上了热搜。

据梨视频消息,116日,河北牧业经济学院心理中心举办了一场生命体验活动,让该校部分学生直面死亡

据悉,活动设有结婚、生子、残障以及死亡等项目,参与这场生命体验活动的同学,可以通过参与活动体验不同的人生时刻。其中,死亡的场景显得很逼真。

小触在视频中看到,在一处空旷的泥土地上,白色的帐篷下挂着一张写有字的纸,帐篷两侧还有一些挽联,体验者躺进黑色的棺材主持人亲友哭声中念出悼词”……

葬礼主持人在事后称,自己念悼词才念了一半就想哭了,同学们在体验过后也表示应该更加珍惜生命,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网友观点不一

躺进棺材体验死亡,这种听起来有点莫名惊恐的事,在网上引发了众人的争议。

@于思**:理解不了,大学生活这么无聊了?@阿伦**:这么忌讳的事被美其名曰体验死亡,想身临其境,去各大三甲医院急救室呆着,每天都有被死亡支配的惊喜。@iBin**:直面死亡,才能珍爱生命。@与森**:挺好的,能明白理解生死真的很难能可贵。

实际上,体验死亡并不是新鲜事了,媒体有不少关于它的报道。不过,让小触觉得有趣的是,每次众人的观点都会呈现两极分化。

329日,浙江金华殡仪馆的一场集体告别礼上,从100名报名者中挑选出的7名体验者在哀乐声中躺进文明棺,盖上寿被,闭目进行了体验。

47日,重庆市殡葬相关部门联手高校举办了死亡体验的活动,部分参与者躺进裹尸袋内感受死亡

没有例外,这两次死亡体验均受到争议。

是标新立异还是感悟生命?

我们的传统观念对死亡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因此大家通常都比较忌讳去谈论死亡,更不用说去进行死亡体验这种沾染晦气的事了。

正是这样的原因,河南大学生躺进棺材体验死亡这件事,才会受到不少人的抨击。

实际上,国外对死亡体验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就在前两天,荷兰奈梅亨大学也因躺坟墓体验死亡的课程登上热搜榜,这一体验课在该校大受欢迎,学生们甚至排队去躺坟墓思考人生、缓解焦虑。

在日本,体验死亡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入棺体验20~40岁的日本年轻人中正在流行。

在小触看来,认为体验死亡就是闲得无聊、标新立异的人,可能还未真正理解到这样做的意义。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死亡也是人生的一堂大课,一味地避讳只会徒增自己的恐惧。

只有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死亡,才觉生命的每一天都很美好。这难道不是一场难得的生命感悟?

大学生躺进棺材体验死亡,究竟是作秀还是反思人生?

一条网虫

发布时间:11-0813:03

117日,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有一场特殊的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由该学院心理中心举办的一场名为生命体验的特殊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参与的同学可以直接体验结婚、生子、残障、死亡等场景,当然,躺进棺材,感受一场属于自己的葬礼,零距离体验死亡的的过程,备受争议。

白色的纸花、黑漆的棺材、沉痛的挽联、悲痛欲绝的哀乐,吊唁的亲朋好友,这一切,人的一生自己都是无法亲自感受到的,因为,躺进棺材的人,早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所有有记忆的死亡,都是关于他人的。然而在这里,就像是一次人生终点的彩排,在有生之年,体验一下死亡。

其实,这样的行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并不是首创,前不久在荷兰的一所大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死亡体验课程,一座掘好的坟墓,里面只有一张瑜伽垫和枕头,学生在里面可以呆上30分钟到3小时不等,在过程中,任何电话电子产品和书籍都不能使用,面对那些对生活感到疲惫、对未来充满焦虑、人生没有方向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减压的情景。2016年的上海,一家名为醒来的死亡体验馆开始营业,这家通过众筹了41万元创办的行为艺术体验馆,仅仅开张一年就关闭了,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观念对死亡的抗拒;另一方面,稀少的客户和巨额的费用也使其难以为继,因为消费者要花上2万元才能体验一次死亡

死亡体验究竟是一场作秀还是具有实际意义呢?广大网友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

传统观念对死亡有着天然的抵触。

有网友觉得,生老病死,任其自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死亡也有着天然的抵触,死亡一词就非常不吉利,过年过节,连个字都不能说,路遇下葬都避而远之,更何况活得好好的,却去躺在棺材里体验。即使大学生能接受,家里的父辈估计脸都会气青了。

闲得蛋疼,纯属无聊。

部分思想很开放的年轻人,觉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真的去死,任何能够标新立异的东西,他们都可以接受并体验,这样能够显得他们更加的另类,也很大胆。同时,也是人生中一种特殊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就算是参与活动,也是显得蛋疼,纯属无聊。

对大学生的死亡教育很有必要

诚然,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心理素质差,对生死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生命的珍贵,几乎每年都有跳楼等自杀行为。然而这可能也是他们一时冲动的结果,但是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生命从来都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如果能够在体验死亡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人生,突然顿悟人生的意义,也是一次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余华除了有一本《活着》深受读者喜爱,还有一本小说名为《第七天》,他描写了一个普通人死亡后,以幽灵的身份在人间逗留了七天,用亡者的角度来描写了现实世界,其中不免有对于过去的思考,作品虽然看起来有点荒诞,但是这种黑色幽默,也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人的一生,只有在将死的那一刻,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悔及此生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完成,才会明白自己虚度了太多的时光。我们本可以过得更好,本可以活得更有价值,可是,死亡一旦来临,你将再没有机会重来一次。

我想,不管是各种形式的死亡体验,其目的都是想让人,在活着的时候,在还有能力做出改变的时候,认真的思考下人生的意义。死不可避免,是每个人的终点,但是正确的认识生死后,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你会怎样看待呢?

大学生躺棺材里体验死亡 这是一场特殊的人生际遇

2019-11-09 09:03标签:大学生躺棺材里体验死亡,“生命体验”活动来源:西西女人网

近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心理中心处举办了一场“生命体验”活动,至于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活动呢?便是让学校的大学生躺在棺材中近距离体验死亡了,于是消息一出来就在网络上引起诸多网友关注,接下来大家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据悉,此活动参与的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体验结婚、生子、残障以及死亡等各种场景,通过视频可以看到有不少男同学选择躺进棺材,让自己近距离感到死亡的气息,经过体验后同学纷纷表示:以后一定会更加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小编个人觉得,高校中有这种体验活动也是挺好的,毕竟现在的社会出现了很多学生轻生事件,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也是对学生上了一堂生命课,进而让他们更珍惜自己的生命,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其实,除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让学生免费体验各种“生命过程外”,早在之前上海就开始了专门的体验馆,可想而知费用是多高。实际上,死亡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恐惧的事儿,它不过就是某种程度上要和我们所爱的人以及事物永远道别而已,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不枉来人间这一遭,也不怕被人遗忘。

如今,高校能够重视死亡的教育,也意味着我们对生命的重视,因为“死亡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课程,因此这是每个人必须要接受的,毕竟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轮回,特别是学生时代就更要接受“死亡教育”了,只有我们真的敢面对死亡来临的那一刻,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想活着!

死亡教育不应再是避讳话题

[来源:红网]   [作者:王悦 ]   [编辑:杨力为 二审:王本峰 三审:唐小莽]  

 时间:2019-11-09 20:19:02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生命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体验结婚、生子、残障、死亡等场景,不少同学表示自己躺进棺材里体验死亡后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一活动在该校已有十年的历史。(118日《长沙晚报》)

早在2009年台湾仁德医专就开设了死亡体验课,随后我国有部分学校也开设类似课程,让学生们体验死亡、参与祭奠,这种课程有一个专有名字——“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指的是一个探讨死亡观念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让人了解死亡,正视死亡,树立科学的生死观。

我国的历史文化是向往长寿,避讳死亡,因此一直以来社会都缺乏这类教育,开设的学校较少,且开设课程多是一些体验课,不能达到深层次地探讨死亡、认识死亡的教学目的,因此国人也缺乏对死亡的正确认知。白岩松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正视死,是从逆向认识生,能让人们更加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的人会轻视自己的生命,选择自杀等极端行为;有的人视人命如草芥,造成许多无辜的人丧失生存的机会;有的人甚至对自己的至亲下手,令人发指,如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一事就曾引起社会轰动,接受了最高学府教育的他,更缺失的似乎还是死亡教育。余华曾作《活着》,让世人明白,尽管活着艰难,但也因活着而美好。社会需要这种教育,让人们更加明白生的可贵,虽不能杜绝,但也可以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

死亡教育,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死亡,让人们面对死亡时不再焦虑和恐惧。一方面,让将死之人能减缓对死亡的抗拒,因为只有勇于面对死亡,才能真正和死亡抗衡。综艺节目《奇葩说》中的辩手王莹曾说,自己的母亲曾被告知癌症只剩一年时间,但母亲的积极乐观,让她与病魔抗衡了十几年,延长了生命的时间,更是延长了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死亡教育能让死者家属坦然接受事实。有人大代表曾指出,在很多癌症患者所剩不久时,家人为了不背负不孝的罪名往往会采取治疗,给患者带来了疼痛的同时,也没能拯救患者的生命。台湾体育主播傅达仁临终前特地前往瑞典,在这个安乐死合法的国家,有尊严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我国著名作家琼瑶也曾发文坚持让丈夫安乐死。安乐死并不是不孝,而是对死之透彻认识,在人生最后的阶段,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愉快地死去。推行死亡教育,也并不是倡导不尽最后一丝力量挽救生命,只是推崇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最好的选择,并且让社会能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不再冠以罪名。

更好地认识死亡,也是为了更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乔布斯曾说,自己的一生都是向死而活,他每天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最后一天,我会怎么做。他说: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正是这种想法,让他在每一天都能好好地利用时光,做心之所想,圆心之所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这个体验活动的目的也在此,希望学生们能在体验过死亡后,更明白生活的可贵,珍惜不多的时光,知道人生不可重来的道理,在青春韶华做有意义的事。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向人类传达生命的气息。不懂生命的意义便不明白生活的真谛,死亡教育就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人而为人,生死如常,坦然面对,无愧生活。

/王悦(重庆大学)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