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时间:2023-11-14 06:22:47    下载该word文档
“加”“减”并用,“碎”中取“萃”作者:吴惠婷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2019年第11吴惠婷摘要:语文课堂活动是语文课堂的基本教学形态。在活动中,教师搭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和提升的平台,真正有助于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做加法”的形式使文本解读变得丰富,在学生“碎片化”的解读中,选择合适的节点,以“做减法”的形式深入指向教学重难点,使文本解读走向深处,这是发散和归纳思维的有效训练和提升,也是生成课堂活动的有效策略。关键词:课堂活动;加法;减法;思维训练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051传统“传授式”“一言堂”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或许还有一些残余存在,不能否认的是,绝大多数教师正在积极地改变自己,借助着“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探寻并实践着新颖而高效的教学法。其中,设计语文课堂活动是绕不开的有效教学法。特级教师肖培东在课堂上会安排充分朗读的活动,他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在诵读中陶冶心灵,在诵读中学会思考。以读促思,以读助悟,我想来想去,还是读书最好。”“读”是肖老师选择的课堂活动,而李仁甫老师提倡旨在调动学生思维的师生对话活动,余映潮老师则倡导安排“主问题”探究活动等。语文课堂活动组建了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师生在这一平台上对话、交流,实现多维度的知识与智慧的共享,从而消除教师一人独语的现象,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笔者认为,有助于思维训练和提升的“加”“减”并用,“碎”中取“萃”的策略值得一试。一、“加”法使文本“碎”而丰富“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杨大忠老师在上《清兵卫与葫芦》时,让学生在“清兵卫______葫芦”中填上恰当的词。两分钟的时间,黑板上就写满了“玩、热衷、痴迷、喜好、曾经拥有、失去、收拾、收藏、买”等词语,接下来,杨老师让学生说出理由,这样课文的情节就一一地展现出来,看似热闹而杂碎的铺开式师生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却得到了很大的开发,对课文情节的准确理解在很自然的交流中变得丰富而深入。而这一切,都是探讨出来的,不同于传统教法中教师连续发问,牵着学生对文本进行支离破碎、一字一词一句一段的解读,而是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对文本整体上进行观照,从而展现了文本内部的丰富性,类似于读书时“先把书读厚”这一阶段,体现了文本解读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笔者认为,类似的“加”法训练使文本“碎”而丰富,教师不必进行表面热闹而目标分散的连续发问,只是抛出一个使文本展开而最终可以指向目标的核心问题,拥有它教师可以减少很多细枝末节难以形成逻辑关系的文本碎读,学生也可以不再被动接受无效的知识灌输。二、“减”法使文本“萃”而清晰如果说“做加法”是对内容初步并慢慢扩充的认知过程,那么“做减法”则更侧重于对内容的深入思考并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运用的是聚合和归纳思维。
宁鸿彬老师在《皇帝的新装》课堂上,让学生选用一个最准确的字概括故事情节。当学生说用“骗”字概括时,宁老师先请发言学生说选择“骗”的理由,又请其他赞成“骗”字的学生进行理由的补充,在师生尤其是生生的合作互助下,形成共同的答案: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他们都和“骗”字有关系,因此用“骗”字来概括本文是非常准确的。就像散落一地的珠子,有一根线把珠子都串起来,《皇帝的新装》是由各类人物以“骗”的形式轮番出场展现人性的虚伪、荒唐,主旨就在重重迷雾当中越发清晰起来,这就是一个“萃取”的过程,是之前“碎片化”平面解读上的纵深挖掘,学生之间互助补充,群策群力,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是学生把零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通过思考进行整合,组织语言表达出来,由碎片化到整体性,符合人的认知过程,符合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也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提升,形成素养。“做减法”有利于帮助学生从零散和无序的内容中解脱出来,在具体的点上集中精力较为深入、系统地探究某一个潜在的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即一节课或者一篇课文的重难点。在“加”法的铺垫下,学生发言的内容已经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这些内容或多或少已经开始产生联系,教师此时不能只是满足于表层的思维关联,通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与整合,让学生在相对完整的情境和任务中自主建构、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师必须根据自己事先对文本的深度学习、备课,灵活地从学生的“语言碎片”中引导并让学生主动建立起和人物、环境、主旨的联系,把学生分散化的意识往教学目标上引领,从而进一步“聚焦”“萃取”,接近于清晰的结论。这是一个表面上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表达,实际上要求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发言内容以及思维动态。这是教师在困惑与迷茫的教学现场中展开的积极突围,对自我过往教学经验的否定与超越。三、“加”“减”过渡之处体现教师的智慧“做加法”使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情感积淀、较大的思考广度和一定的深度,当课堂“加法”活动铺开后达到表层上较为“热闹”深层上内容解读也较为丰富全面的时候,教师要随时把握好教学的动态,学生变化着的学情,瞬间抓住这个节点“做减法”,提问“为什么”“怎么理解的”“你的理由是”等,由之前的生生“碎片化”解读,又再一次过渡到生生“深度”交流和解读,朝着“萃取”的方向和豁然开朗的终点。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曾说:“课堂是个险象环生的地方。”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借鉴和积累经验,能够熟练掌握随机应变的动态课堂教学“招式”,用教学智慧在“险象环生”、情况万变的教学现场灵活应对,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一名文本的高超解读者,知识之间的关联者,文本和课外知识的联想者,我们无法想象,一名照书搬书的流水线工人和思维的懈怠者,能给学生以思维训练和提升。(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314500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