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大家文笔优美

散文大家文笔优美

时间:2019-06-20 00:57:14    下载该word文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散文大家文笔优美



  篇一:中国近现代史上文笔最好的十位作家
  中国近现代史上文笔最好的十位作家
  前些日子韩寒说巴金的文采很一般。从读者的角度看,他的观点很多人都赞同。不管一个人地位有多高,一个人的文笔并不和地位成正比。处在白话文童年时期的人,可能是大师,少见经典作品。人们都喜欢文笔好的作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红楼梦》也推崇“词藻警人”的《西厢记》。作为读者,肯定有自己的欣赏口味。一个作品,文笔好就是好,如白开水一样的文学作品,不会讨人喜欢,也没必要因为谁名气大就非得说他的作品好。
  可中国作家中确实有文笔好的。谁是中国白话文方笔最好的作家?五四后的那代人为白话文做出了贡献。鲁迅、郭沫若、巴金、冰心,我们读着他们的作品成长,在我们的心中,谁的作品什么样子,我们还是能看出一点好坏来。
  五四那代作家,他们或小说、或杂文、或诗歌、或散文、或翻译,奠定了现代文学的基础。我们的现代语文就是从他们那儿开始的,普通话是以他们的作品为基础的。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有了无数的白话文作家,向我们展示现代汉语的精彩。我们的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学科得以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讲述,人们可以更便捷地接触文学艺术政治法律。五四以来的那代作家,是白话文的首创者,他们汲取文言文和西方文学的营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现代汉语很快深入人心。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中国近现代作家的作品琳琅满目,风格各异。单从文笔而言,我认为
  鲁迅、林语堂、梁实秋、老舍、沈从文、张爱玲、汪曾琪、钱钟书、王蒙、王小波的文笔最好。鲁迅骂人厉害,语言辛辣。林语堂语言幽默,见解深刻。梁实秋意境清远,博学多才。汪曾祺含蓄空灵、生动传神。老舍语言讲究,为文地道。各家各有所长,都有很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改字为豫才。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文学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在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论敌梁实秋评价他说:“据我看,他的小说有几篇在文字上和情操上是优美的。”“他有文学家应有的一支笔,但他没有文学家所应有的胸襟与心理准备。”
  林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梁实秋,原籍浙江杭县(今杭州市),光绪二十八年腊月初八(1903年1月6日)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191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於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1923
  年毕业後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辑《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40岁以後著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行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
  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张爱玲,一九二○年九月三十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太兴路),原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外孙女。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晚年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
  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散文家、文体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
  在《汪曾祺全集》中。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
  ”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钱锺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清宣统二年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作品及时间:1937《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毕业论文)
  1941《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开明书店1941年12月出版)
  1945《猫》(《文艺复兴》1月10日);《人·兽·鬼》(开明书店6月出版)1947《围城》(晨光出版公司5月出版)
  1948《谈艺录》(开明书店1949年6月初版)
  1958《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出版)
  1978《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明报月刊》7月)
  1979《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管锥编》(中华书局8月初版)
  1980《诗可以怨》(《文学评论》1981年1期)
  1981《管锥编》、《管锥编增订》(中华书局1982年9月出版)
  1984《也是集》(香港广角镜出版社3月出版);《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9月第1版)
  1985《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2月出版)
  1988《模糊的铜镜》(《随笔》1988年第5期)
  1995《槐聚诗存》(三联书店3月出版)
  1996《石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月出版)
  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
  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
  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
  活、工作十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
  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
  、《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
  《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
  《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
  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
  ??》、《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
  》、《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王蒙新世纪讲稿》,自选集《琴弦与
  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XX年)等,20XX-20XX年出版了自传《半生多事
  》、《大块文章》。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l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
  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l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
  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
  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
  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篇二:散文家谈散文
  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
  【预习要点】
  1、《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随笔式的评论。作者晓雪既是诗人、散文家,又是评论家,这篇文章具有挥洒自如的特点,又兼具文笔优美和科学严谨的品性。全文在随意性的文字中蕴涵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大处着眼,以大写小,小中见大,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落笔,大气而不拘束。
  2、文学常识填空。
  ①散文的特点是_________,散文家晓雪说:“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_________的最_________的文体。②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_________》、话剧《_________》等。
  3、请依据你的理解,试给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重拟一个标题,要求形象生动,能揭示出白鹭的独特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研讨】
  1、《关于散文〈白鹭〉》在谈到作者喜欢各种风格的散文时,以一些作家为例,并扼要地指出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突出特色。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吗?作者指出这些作家风格上的不同,一方面有力支撑作者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概括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一个铺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沫若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2、《关于散文〈白鹭〉》的第四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它着重指出了《白鹭》的写作特点,而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来写自己的感受,其余则大量引用原文,再没有过多评论。这是散文家、评论家在评散文吗?
  对于具体的描写对象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出他对郭沫若“绝妙地描绘”的文字表现能力的赞叹,这也似乎在证明,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这种“绝妙地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这种写法也体现了作者对文章风格多样性的见解。
  3、你是怎样理解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中引述清代散文家姚鼎的一段话的?
  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这段话以一连串的比喻说明文章的一种很高的境界,也说明了阳刚和阴柔等不同的文章风格。课文的引文着重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作者引述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是郭
  沫若“豪迈激越、气势磅礴”的风格以外的又一种“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是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4、《白鹭》的第七段中写白鹭“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人们说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其理由是:①从句式“人们说??可它真是??”来看,隐含了作者对人们意见的否定,如果认同人们的意见,一般不会运用这样的句式。②从全文看,作者赞颂的是白鹭的“常见”的容易被人们忘却的“美”“清澄”的优美,而不是“铿锵”的美。
  5、《白鹭》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想一想,结尾句中“实在”一词能否去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结尾句在表达上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
  “实在”不能删,它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既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6、《白鹭》的艺术特点。
  一是不像通常的咏物散文那样对描写对象作详尽细致的客观描述,而是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对象。如:“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究竟怎样适宜,他却不再正面作具体的描写。正是这样的写法显示了文章的个性,表现了作者重在抓住歌颂对象的神韵而不拘泥实在描写的独到风格。
  二是巧用衬托比较手法。如写白鹭晴天的清晨“悠然”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则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训练设计】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隽()永绮()丽睿()智蓑()毛长喙()铿锵()()鸿鹄()黛()
  寥廓()()嵌()嗜()好鼐()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迈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隽美含蓄。
  b、《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c、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D、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3、下面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我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
  ②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③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仿照下面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以“季节”为内容写一段话。
  例句: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
  例句:我喜欢一年四季,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考解析。
  5、黑龙江中考题: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盼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6、连云港中考题:请依照下面例句,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
  要(:散文大家文笔优美)求:(1)与例句句式相同;(2)上下文语意连贯;(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仿写: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白鹭》,回答问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莺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叫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7、文章的第一段只有一句简短的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说“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何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创作的何种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同学把第⑦段的内容概括为“白鹭望哨图”,但乙同学不同意,认为这样概括不
  对。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
  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杜鹃”、“黄鹂”、“白鹭”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不少,请各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关于散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16、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隽永()②liáo廓()③绮丽()
  ④睿()智⑤冷jùn()⑥恬淡()
  17、请你仿照下列语段的表达形式再写两个短语,本文中提到的作家除外。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18、第⑤段引用名言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喜欢散文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知道第二段中的这些作家的作品吗?请列举一到两例并讲述你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月考作文讲评
  20XX年2月15日慈中、金华一中、舟山中学返校联考
  作文讲评
  26.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游人/从千里之外/前来观风景
  我们/从千里之外/前去观风景
  生在风景中/不见风景/总是风景仆仆地/追寻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一)要学会大题小作,找一个小巧的写作角度。材料中“风景”一词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具体界定,比如自然的风景(家乡的风景、校园的风景等),人文的风景(亲情、友情、爱情,乡土文化,方言文化)。比如高三(1)胡又佳同学写《文化的白翳》,谈当前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而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这个角度比较小巧,也
  比较新颖,应该是大家可以借鉴的。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比较大,可以进一步缩小,比方就谈传统的节日文化。我们这次考试的前一天正是西方的情人节,又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可以对情人节有感觉的人比较多,而对元宵节重视的人似乎比较少了。再如写乡土文化,现在我们慈溪许多乡镇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如绍剧、滩簧等,但是许多年轻人却觉得乡村没有“文化”。你可以描述一下某一乡土文化的“风景”,然后展开讨论如何看待这种生在风景中,却不见风景的现象。这样就易于把文章写得更“实”。你的写作角度是什么?要明确,要下意识地突出来;
  (二)要抓住“千里之外”,进行对比分析。材料中反复提到“从千里之外”,它所谓的“忽视身边的风景”正是就对远方的迷恋而言的。如果不注意到这一点,那么本次作文的题目就与我们早就写得比较俗滥的“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没有什么区别了。大家必须充分注意到,一个重要的考试其作文命题肯定会力争“避熟”,否则就容易助长“宿构”之风,失去考试的选拔意义。那么,怎样扣住“千里之外”呢?比如高三(1)黄悦同学写家庭中亲情的温暖,审题正确,但在写作中,不能仅写忽视了家庭中温暖的亲情,而要写曾经羡慕过别人家温暖的亲情。同样的道理胡又佳同学的文章也要明确写到,当前许多人对西方“自由、民主”,西方“情人节”等的迷恋,而不能仅仅谈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优点。这样才是全面扣题了。
  (三)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思考与分析,这是写作的意义之所在,也是作文最大的创造空间,得高分的重要尺度。本次材料的主旨一言以蔽之是“在追寻风景中,人们常常舍近求远”。注意,这是材料的含义,你的写作如果满足于举几个例子来印证这一含义,那就是说“普通话”了。个性化的思考与分析有很多方法,比如你可以分析分析人们为何“舍近求远”(可能是当代的快节奏生活,可能是从众心理,可能是“远方”对人的宿命般的诱惑等),你可以谈谈如何去“发现身边的美”(可能要有淡泊之心,可能要学会欣赏,可能要懂得宽容)。比如,前面说写当代年轻人忽视了乡土文化,你可以深入分析其原因——就是西方文化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思考呢?写作中虽然有“灵感”之说,但作为我们理性的备考训练,绝不能寄望于“个性化的思考”突然之间从脑海中蹦出来。我向大家推荐的做法是,在审题的环节要学会“抓一闪念”,即当你审明题意之后,根据大脑中一闪而过的联想抓住一则材料、一个人物事例,再次深入思考下去。比如,高三(1)班卞若帆同学想到了“阿甘”,这个人物有点呆,他的妈妈也教育他只要把眼前的事做好就可以了,于是他真是“做一行爱一行”,他喜欢跑,他就从战场上带着受伤的战友炮到安全地带,并且因此获奖;他喜欢打乒乓,他就一天到晚打,并因此代表美国到中国进行了乒乓外交??我们由这个“感性”的材料,易于深入下去,抽象出来,形成一些“个性化”的观点来,比如“只要你简单一点,你
  能够享受的风景就可能更多一些”。虽然这个观点,未必高深,但写作的意义不正在于此吗?
  我们在抓“一闪念”时,有时候可能会想到一切“牵强”,甚至“矛盾”的材料。比方有同学想到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他分明是一个害怕走向“未知(千里之外)”的反例。这个例子能用吗?其实也可以用,比方你可以放在文章的结尾,说——我们千万不能固步自封,迷恋旧地,因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就像1900。这样就为文章增添了一个辩证的逻辑层次,使得说理更为理性。
  (四)慎重对待“反弹琵琶”的做法。本题在写作要求上明确提出“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歌词的第三节有“总是风尘仆仆地追寻”,这样明显有情感倾向性的句子。我们必须明确:命题者要大家谈“人们在追寻风景中,常常舍近求远”这一观点。你可不可以反弹琵琶?谈“人就应该追寻远方的风景”?我认为这要十分慎重。(1)最好不要这样写,因为对于这样的“反弹”绝大多数教师不会认可,聪明的学生犯不着拿自己的分数去冒险挑战;(2)可以在你文章中写一段这方面的思考,以形成更为辩证理性的分析逻辑。实事上,也不可能处处的“身边”都有风景,我们也不可能因为身边的风景而忽视“远方”的风景。比如对于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文化人,你如何在“文化大革命”中发现自己“生在风景中”,因而不去梦想“千里之外”的风景?
  三校联考作文改后反馈
  (引自舟山中学高三语文组阅读教师)
  一、总平均分:44.423分(包括空白卷,按0分计算),难度系数为0.74二、文章立意确定
  1、“美”就在身边。
  2、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
  三、争论点
  1、只注重小诗结尾处的“追寻”,受课文《前方》的影响,论证人的一生就应在追寻中发现美,一般认为这种作文是偏题作文。
  四、作文亮点
  1、大部分作文都能够准确把握正确的审题立意方法,写出符合要求的议论文、记叙文或散文。
  2、许多作文都能立足于身边的小事,身边的微景,来引题、扣题,印证自己的观点。
  3、大部分作品能从自然景物联想到亲情、友情及爱情的温暖和幸福等,立意明确,观点鲜明。
  3、本次考试,记叙文,记叙性散文较多,且文笔优美。
  五、作文缺陷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散文大家文笔优美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