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安全验证

安全验证

时间:2023-11-13 12:36:16    下载该word文档
国学到底是什么?以前的人讲“国学”,对国学的内涵外延,没有阐述清楚,或者虽有所说明,但在学理上论证不足。现在国学很热,但是,关于什么是国学,则众口嘈杂,莫衷一是。其实,“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最早在先秦著作《周礼》里面就有。《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根据古人注释,此处“国学”指都城的国立学校。又比如,庐山下面有个白鹿洞书院,是近几十年恢复重建起来的。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是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那么,“国学”用来指中国特有的学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至少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1902年梁启超和黄遵宪的通信里面,就开始使用“国学”的概念了。要知道这两位都是1898年戊戌政变的时候被处罚的人员,梁启超跟他的老师康有为跑到海外,而黄遵宪,当时在湖南参加陈宝箴领导的“湖南新政”,也受到了处分。在慈禧太后政变后的晚些时候,被革职的黄遵宪回到广东老家,而这个时候梁启超在日本。他们在1902年有一封通信,梁启超的信我们看不到了,我们看到的是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回信。黄遵宪在信里说:“你提出要办《国学报》,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这是现在查到最早把“国学”作为中国学术来使用的文献。19021904年,梁启超写《中国学术变迁之大势》,里面最后一节,又使用了“国
学”的概念。他说,现在有人担心,“西学”这么兴盛,青年们唾弃“国学”,国学会不会走向灭亡?梁启超认为不会,“外学”越发达,“国学”反而越增添活气,获得发展的生机。他在这里再次用了“国学”的概念,而且把“国学”和“外学”两个概念比较着使用。我们知道,在1898年五月,张之洞,晚清的大人物,写了一篇大文章叫《劝学篇》他在《劝学篇》的“外篇”里面有一节专门讲“设学”——设立学校——他说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以“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可是在1921年梁启超写《清代学术概论》,转述张之洞的主张,他说,自从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全国人都认为这个话讲得太好了,谁都同意。可是,在转述的时候做了一个改变:张之洞本来是讲“旧学为体,新学为用”,梁启超改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此以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被所有研究文化研究历史的人记在脑子里了,而忘记张之洞在《劝学篇》里面本来讲的是“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今天研究“国学”概念的渊源与流变,我可以说,张之洞在《劝学篇》里讲的“旧学”,跟梁启超和黄遵宪1902年讲的“国学”的概念——几乎是相同的,实际上就是中国的这套传统的学问。梁、黄虽然提出了“国学”这个概念,但没有作出解释。1923年的时候,北京大学要出版一个刊物,《国学季刊》北大这个《国学季刊》的发刊词请胡适来写,胡适就在发刊词里下了个定义——什么是国学呢?他说:“国学”是“国故学”的“省称”“国故”是谁提出来的呢?是源自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这是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胡适第一次对国学的概念作了定义。但是我们觉得这个定义的内涵太宽,所以事实上没有被学术界采纳。为什么呢?“国故”这个概念太庞杂,古代的社会制度、人物、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礼仪、风俗、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安全验证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