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穆旦

穆旦

时间:2011-03-05 17:45:03    下载该word文档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194112月穆旦所作的《赞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语文教科书。

  20世纪50年代起,穆旦停止诗歌创作而倾毕生之力从事外国诗歌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二集》、《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加甫利颂》,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所译的文艺理论著作有苏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文学原理》第一部)、《文学原理(文学的科学基础)》、《文学发展过程》、《怎样分析文学作品》和《别林斯基论文学》,这些译本均有较大的影响。

  有人认为其停止诗歌创作是因为江郎才尽,13岁时穆旦就已经开始了诗歌的写作。当然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明哲保身之举,为当时的政治气候所致。

1934年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谐音,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正如查良镛后来将“镛”名一分为二,成为“金庸”。

1918年生于天津。   1929年入南开中学读书,从此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开始写诗。当时日寇侵凌,京津首当其冲,穆旦写下了《哀国难》,“洒着一腔热血”大声疾呼:眼看祖先们的血汗化成了轻烟,/铁鸟击碎了故去英雄们的笑脸!/眼看四十年的光辉一旦塌沉,/铁蹄更翻起了敌人的凶焰!”   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   在西南联大的穆旦

穆旦在这里继续探索和写作现代诗歌,并在《清华学刊》上发表。他写雪莱式的浪漫派的诗,有着强烈的抒情气质,又有很强的现实感。   1937年七七事变后,10月随大学南迁长沙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同年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连续发表《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从空虚到充实》、《赞美》、《诗八首》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成为有名的青年诗人。   于昆明的穆旦

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西方现代派诗歌、文论,创作发生转变,并走向成熟。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助教,负责叙永分校新生的接收及教学工作。   19422月投笔从戎,24岁的穆旦响应国民政府“青年知识分子入伍”的号召,以助教的身份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副总司令杜聿明兼任军长的第5军司令部,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同年5月至9月,亲历滇缅大撤退,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于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穿山越岭,扶病前行,踏着堆堆白骨侥幸逃出野人山。后于19459月,根据入缅作战的经历,创作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上著名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另有相关创作《阻滞的路》、《活下去》。   1943年回国后经历了几年不安定的生活。1945年创办沈阳《新报》,任主编。   在芝加哥大学的穆旦与妻子周与良

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   1948年在FAO(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救济署)和美国新闻处工作。   19498月自费赴美留学,入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   穆旦与妻子周与良

194912月在佛罗里达州与正在生物系留学的周与良结婚。   1952630[1]毕业,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初自美国回到天津,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   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调图书馆和洗澡堂,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文革后期的穆旦

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一举创作了《智慧之歌》、《停电之后》、《冬》等近30首作品。   1976331右腿股骨颈折断[2]。翌年226日春节期间,穆旦于凌晨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59岁。死前,穆旦在《尽头》的诗中道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1979年平反,但为时已晚。

穆旦的救亡意识非常浓烈,穆旦和夫人

“有一次,社会上抵制日货,穆旦就不让母亲买海带、海蜇皮吃,因为当时这类海鲜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要是买来,他不仅一口也不吃,到头来还把它倒掉。因此连大家庭中的伯父们也议论穆旦是赤色分子,让他三分。”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从青年时代起,鲁迅的这句话成了穆旦最喜欢的名言。[3]   “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据说这是穆旦自己经常对人对己说的话。

创作:《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穆旦诗文集》(1996)   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1954)、《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穆旦译文集》(2005)

20世纪50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相关书籍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二集》、《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加甫利颂》,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所译的文艺理论著作有苏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文学原理》第一部)、《文学原理(文学的科学基础)》、《文学发展过程》、《怎样分析文学作品》和《别林斯基论文学》,这些译本均有较大的影响。   遗憾的是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穆旦就停止了诗歌的创作而倾毕生之力从事翻译,有人对此的看法是他是江郎才尽,13岁时穆旦就已经开始了诗歌的写作。当然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明哲保身之举,因为那时的政治气候所致。穆旦完成了一个独立诗人所能做的,他理应被授予中国最独立的诗人!《罗宾汉传奇》:他留给世人的遗憾   人们给予穆旦的称号中,除了诗人,还有一个,就是翻译家。1954年以后,穆旦逐渐暂停了写诗创作,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翻译国外名著上来,当年普希金的作品,大部分是经穆旦翻译而来。   南开大学原图书馆馆长冯承柏教授告诉记者:“1962年,我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工作。当时美国史研究需要翻译人员,我从图书馆把穆旦请到历史系帮忙。在短短的2个月中,穆旦给我们讲述了很多知识。穆旦对我们年轻人特别好,我们有问题请教,他总是耐心解答,从不摆长者的架子。可惜,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没能请他给我们多讲一些诗歌创作。”   1947年至1953年,穆旦留学美国。仿佛是有了预感,也仿佛是上天为了给他将来的坎坷命运提供一些慰藉,穆旦在芝加哥读书的时候并没有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专业上,而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俄语。当他回国并受到打击的时候,俄语以及他早就驾轻就熟的英语成了他惟一的寄托。他翻译了普希金的数百首抒情诗和丘特切夫诗选、拜伦诗选、雪莱诗选、济慈诗选、英国现代诗选等,晚年还完成了拜伦的巨著《唐璜》———一部被王佐良誉为不逊于原文的完美长诗。   穆旦在晚年翻译的一本儿童文学《罗宾汉传奇》有点偶然性,也带有苦涩味。《罗宾汉传奇》有两点引人注意。一是英国妇孺皆知的绿林好汉罗宾汉的老故事,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叙说;二是这个译本是著名诗人、翻译家穆旦所译的第25本译著,也是最后一本译著。穆旦是专为帮助其长女(当时初中刚毕业)学习英语而翻译此书的。   1974年,他仍在接受“管制劳动”,其爱女小瑗(查瑗)被分配到天津第13塑料厂当工人,他辅导她业余学习英语,只希望女儿日后或许能“做个翻译”。最初以《林肯传》做教材,后来又随手翻译这本罗宾汉故事作为辅导材料。他只初译了全书26章中的15章,后因忙于其他事情而未能译完。19772月,穆旦因突患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离世。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穆旦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