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学校2021初三化学中考最后一次模拟压题试题和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学校2021初三化学中考最后一次模拟压题试题和答案

时间:2020-10-22 19:59:39    下载该word文档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学校2021初三化学中考最后一次模拟压题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品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

C升温均可使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

【答案】D

【解析】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错误;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g,错误;C、升温可以是甲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乙升温还是饱和溶液,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错误;D、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在t3℃时80g,t2℃时是40g,正确故选D。

2.CO通入盛有12.0gFe2O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Fe2O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2O3Fe3O4 FeO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4.2g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6.6g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

如果试管中残留固体全部是FeO,设FeO的质量为x

12gFe2O3完全反应生成Fe的质量为y

试管中残留固体中含FeO的质量为

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z

【详解】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质量是9.6g9.6g8.4g,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故A正确;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9.6g,故B错误;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6.6g-2.4g=4.2g,故C正确;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故D正确。

故选:B

3.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2)取上述无色 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另称取 14.9 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 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

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答案】D

【解析】

A、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14.9g            28.7g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11.7g             28.7g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B、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则杂质中不含有硝酸钙,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中不含有氯化铜,错误;C、A知,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钠,错误;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由于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钾,也可能不含有硝酸钾,正确。故选D。

4.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X溶液的pHpH= 13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

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

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④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将固体 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固体X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所以固体X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所以X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一种或两种,一定不含硝酸钡;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所以X中一定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X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由于氢氧化钠和硝酸镁不能共存,因为二者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一定不含硝酸镁。

综上所述,固体X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一定不含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硝酸镁。

【详解】

通过分析可知:

①、硝酸镁一定不存在。①错误;

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②正确;

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③正确;

④、氯化钠一定存在。④错误。

故选B

5.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若甲是碳酸钙,则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中放热,因此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选项A正确;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水分解生成氧气,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碳和水也能反应,因此丁可以是单质碳,选项B正确;

C.若甲是碳酸钠,如果跟硫酸反应则乙是硫酸钠,但硫酸钠转变成的丙不能和氯化钡反应,则丁不可以是氯化钡,选项C错误;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是复分解反应,选项D正确。故选C

6.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B

C

D

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

Zn、稀H2SO4

Cu、稀H2SO4

KNO3

NaCl

BaCl2

Ba(OH)2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夹后Ⅰ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Ⅱ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B、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C、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

7.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H2 B一定含有CO

C可能含有HCl D可能含有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和氯化氢气体发生反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一氧化碳、氢气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来分析判断。

【详解】

将某气体依此通过各种试剂之后,观察到前面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该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碳或者氢氧化钙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没有与二氧化碳反应;再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因为碳酸氢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氧化铜变红色,说明有还原性的气体与之发生了反应,还原性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氢气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铜,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则可以说明气体中含有氢气;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但是无法确定二氧化碳是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还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8.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我们熟悉的复分解反应就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得到水、气体或沉淀 的一类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溶液中的H+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如图所示)。结合信息、图示,你认为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反应的是

AH+Na+OH- NO3-

BNa+ K+ Cl-OH-

CH+K+ CO32-HCO3-

DK+Ba2+Cl-SO4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

【详解】

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离子之间能反应,故A不正确;

B、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离子之间不能反应,故B正确;

C、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离子之间能反应,故C不正确;

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之间能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答案】B

【解析】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C、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CO2+2NaOH═Na2CO3+H2O,错误;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错误。故选B。

10.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或元素)

A

常见碱

纯碱、烧碱、熟石灰

B

常见合金

生铁、铜绿、硬铝

C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

D

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

碘、锌、硒、钙等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B、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合金;铜绿是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都有很强的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D、碘、锌、硒是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选C

11.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 NaCl、CaCl2、NaOH、K2C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这种粉末24g 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10g沉淀和滤液。向滤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且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固体中一定含CaCl2、NaOH和Na2CO3

B原固体中一定含Na2CO3,可能含K2CO3和NaCl

C滤液中一定含NaCl和K2CO3,可能含NaOH

D上述实验无法证明原固体中是否含NaCl、CaCl2、NaOH

【答案】B

【解析】

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酸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的溶液都可使酚酞溶液变红,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设生成10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x。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y。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m。

CaCl2——CaCO3 Na2CO3——CaCO3 K2CO3——CaCO3

111 100 106 100 138 100

x 10g y 10g m 10g

X=11.1g y=10.6g m=13.8g

11.1g+13.8g=24.9g>24g,故选B。

12.区别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中有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鉴别物质

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1

方法2

A

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洗涤剂

加入石灰石

加水看是否放热

B

NH4NO3氮肥和K2SO4钾肥

加Ca(OH)2研磨并闻气味

加水触摸烧杯

C

苏打和小苏打

加水,观察能否溶解

加入稀HCl

D

羊毛织品和尼龙织品

触摸纺织品

抽丝灼烧观察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厕所清洁剂显酸性,能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冒气泡的现象;厨房洗涤剂显碱性,与石灰石不反应;两种物质溶于水都无明显的放热现象;B、NH4NO3氮肥和K2SO4钾肥,加Ca(OH)2研磨,硝酸铵会生成氨气,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硫酸钾不能;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硫酸钾无明显现象; C、苏打是碳酸钠和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加水,都能溶解;加入稀HCl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 羊毛织品和尼龙织品,触摸纺织品无明显差异,抽丝灼烧,羊毛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选B

点睛: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13.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原理,包含了氯碱工业,电解法制取金属钠,侯氏制碱,生产盐酸,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是 Ca(ClO)2),部分生成物己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

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

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HCO3

D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

【答案】D

【解析】A、由碳酸氢钠受热转化为碳酸钠可知,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差,错误;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氯气、氢气、氢氧化钠、盐酸等,错误;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2CO3NH4Cl等,错误;D、由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太低了,不适用于大量生产,故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正确。故选D。

14.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的CO2是不纯净的,为证明该气体中含有多种物质,所用的试剂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

A无水硫酸铜、硝酸银溶液、石灰水 B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

C硝酸银溶液、石灰水、无水硫酸铜 D氯化钙、石蕊试液、水

【答案】A

【解析】

A、气体先通入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有水存在;再通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氢存在;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存在,正确;B、浓硫酸可干燥气体,不能证明水的存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氯化氢反应,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无法证明有水、氯化氢,错误;C、先通硝酸银溶液,会使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无法判断原来有没有水蒸气,错误;D、氯化钙干燥气体,氯化氢和二氧化碳通入水蕊试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无法证明有水和氯化氢,错误。故选A。

点睛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制取气体中含有水蒸汽,盐酸挥发出氯化氢和制取的二氧化碳,证明水的存在选择无水硫酸铜,证明氯化氢存在选择硝酸银溶液,证明二氧化碳存在选择澄清石灰水

15.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测定某气体X的组成。在注射器A中装有0.32g气体X并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使气体X完全反应。得到以下实验结果:实验前B管重20.32g,实验后B管重20.00g,B管中出现红色粉末。C管中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水;注射器D中收集到生成氮气0.2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气体X是氨气(NH3)

C该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气体X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1

【答案】D

【解析】

【详解】

AX气体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所以一定不是单质,氧化铜属于化合物,所以B管中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B、实验前B管重20.32克,实验后B管重20.00克,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32g,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生成水,所以氢元素质量为:0.04g,收集到生成的氮气0.28克,气体中氮元素质量为0.28g,所以氮元素与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所以气体不是氨气,错误;

C、实验前B管重20.32克,实验后B管重20.00克,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32g,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生成水,所以氢元素质量为:0.04g,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0.32g+0.04g=0.36g,该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错误;

D、实验前B管重20.32克,实验后B管重20.00克,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32g,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生成水,所以氢元素质量为:0.04g,收集到生成的氮气0.28克,气体中氮元素质量为0.28g,气体X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0.28g:0.04g=7:1,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气体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来分析X的组成,氮气的质量就是气体中氮元素的质量,B管质量的减少量就是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根据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可以计算出气体中氢元素质量,可以计算出水的质量,再计算水分子和氮分子的个数比。

16.下列除考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粉末,收集气体。故A错误。B. 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煅烧充分反应,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故B错误。C.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NaOH溶液,产生新的杂质氯化钠。故C错误。D.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D.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与硝酸银充分反应,生成银,硝酸铜,后过滤。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除杂相关的知识。

17.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g气体。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8% B60% C76% D84%

【答案】C

【解析】表面被氧化的镁条其成分有氧化镁和镁,其中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后镁元素都以氯化镁的形式存在;由氯化镁的化学式MgCl2-可得镁元素与氯元素的关系式如下:Mg---2Cl- MgCl2-2HCl,Mg--- -2HCl,设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x,Mg---2HCl

24 73

x 73g×19%

x=4.56g 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6g÷6g×100%=76%

点睛: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计算使计算题变得简单。

1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

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答案】C

【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A.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 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都是40g, 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 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由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液质量不变小。选C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9.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

ACaO中混有少量CaCO3(盐酸) B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

CCu(NO3)2溶液中混有AgNO3(铜粉) DCO2中混有少量CO(氧气)

【答案】C

【解析】A、氧化钙、碳酸钙都能盐酸反应;B、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反应;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后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铜;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要求;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0.下列制备物质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理论上正确,要求物质的转化需符合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操作上可行,要求操作应简便易行;经济上合理,要求不能利用价格昂贵的物质转化为价格低廉的物质;根据以上要求,分析每个方案;分析时可首先判断理论上是否可行,然后再考虑操作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

解:A、一氧化碳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中需要加热不够简便,且使用氢氧化钠制取碳酸钠,经济上不合理;故A不正确;

B、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理论上正确,操作上也较简便,但利用硝酸银、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铜,经济上不合理;故B不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生成三氧化二铁,因此该方案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故C不正确;

D、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也只需要加入液体较为简便,利用碳酸钠获得氢氧化钠,经济上也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为解答理论上正确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熟悉常见物质的用途则为经济上合理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21.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 B C D

A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答案】A

【解析】

A. 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金属完全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和氢气,最终固体的质量都减少为零;B.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C.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不会等于或大于7;D.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固体的质量最终为生成铁的质量,大于零;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2.将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 B滤液中溶质一定不含硝酸银

C滤渣中可能含有银和锌 D滤渣中一定没有铜

【答案】B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锌>氢>铜>银,将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待锌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可见锌的量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

解:A、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硝酸铜;故A错误;

B、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则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硝酸银;故B正确;;

C、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锌,故错误;

D、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将活动性强的金属混合物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中,金属由强到弱依次与盐发生反应,即金属混合物中活动性最弱的金属首先与盐溶液发生反应,依次类推。

23.小松同学想表演“水”中长“铜树”的实验,老师给他提供300g10%的硝酸银溶液,又给他提供了一定量的铜丝,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284.8g,则参加反应的铜丝质量为( )

A6.4g B8g C10.5 g D12.8g

【答案】A

【解析】反应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质量的变化由溶质的质量变化决定

 Cu+2AgNO3=Cu(NO3)2+2Ag

64 152

x 15.2g

64/x=152/15.2g x=6.4g 选A

点睛:找到溶液质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利用差值法计算,比传统的算法简单。

24.实验室有一包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固体,为提纯硝酸钾,设计如下图所示操作,

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操作Ⅰ~Ⅲ分别是加热浓缩、蒸发结晶、过滤

B操作Ⅰ是过滤,将氯化钠固体从溶液中分离除去

C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D操作Ⅲ是过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答案】D

【解析】

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Ⅰ为溶解,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分离出硝酸钾,则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操作Ⅲ是过滤、洗涤;A、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Ⅰ为溶解,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操作Ⅲ是过滤、洗涤,错误;B、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Ⅰ为溶解,错误;C、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错误;D、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结合流程可知,操作Ⅲ是过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正确。故选D。

25.实验室有一份由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混合而成的粉末15.1g,向其中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所得溶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31.6g,则该实验所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A100g B150g C200g D300g

【答案】D

【解析】

设实验所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由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可知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氯元素,可得关系式

2HCl~(2Cl-O)

73 55

x×7.3% 31.6g-15.1g=16.5g

x=300g。故选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   

2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补充D装置   (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达)

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   

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足量空气.

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R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 

(数据处理)

6)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79.6g,纯碱的纯度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反思与评价)

7)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8)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   

【答案】1Na2CO3+H2SO4═Na2SO4+H2O+CO2;逐滴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2)除去水蒸气;2NaOH+CO2═Na2CO3+H20;(3)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4AB置中残留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未被C中的氢氧化钠吸收;(5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AB装置中原有的空气;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残留在AB装置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避免图1装置吸收反应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气体;(698.1%;(7)稀盐酸会发出氯化氢气体,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测定;

8)避免AB装置中原来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对实验的干扰.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反应物是Na2CO3H2SO4生成物是Na2SO4H2OCO2用观察法配平,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因为该反应有气泡产生,没有气泡产生了,说明反应完了;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主要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C装置中反应的反应物是NaOHCO2生成物是Na2CO3H20,用观察法配平;

3D装置是防止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造成误差,所以用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就能达到目的;

4)反应结束后在AB装置中会残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未被C中的氢氧化钠吸收,导致二氧化碳质量减少,结果会偏小;

5鼓入的空气经过了氢氧化钠,已经把空气中二氧化碳除去,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AB装置中原有的空气,由于原有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残留在AB装置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C装置吸收;

如果不处于关闭状态,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进入图1被图1中氢氧化钠吸收;

6C装置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9.6g75.2g=4.4g,设要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质量为X则:

X=10.6g,纯碱的纯度为×100%=98.1%

7)稀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测定;

8)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有: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避免AB装置中原来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对实验的干扰.

27.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仪器,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的混合固体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还缺少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选择_____E组合作为制取和收集装置,其突出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将CO2O2的混合气体通过G装置进行净化,最终得到的气体是_____(选填字母)。

A CO2O2 B CO2 C O2 D O2H2O

4)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该反应很剧烈,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字母)。通常情况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若要收集较纯净的乙炔气体,则应将气体从_____(选填“a”“b”“c”或“d”)通入。

5)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乙炔气体,收集并供给其他实验用。仪器B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底部放有铜网(防止固体物质流向A),AB之间用橡皮管链接,其他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向A容器加入一定量水,关闭右边弹簧夹,将A适当上移,若_________则说明气密性好。

②电石应该放在_______(选填“A”或“B”)容器中,当需要使用乙炔气体进行其他实验时,具体操作方法是:打开弹簧夹,适当上移______容器(填“A”或“B”)。

【答案】 酒精灯 C C B d 形成稳定液面差 B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理解,要熟记常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的实验制备。

【详解】

1KClO3MnO2的混合固体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于反应条件为加热,则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还缺少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选择CE组合作为制取和收集装置,止水夹可以控制的导出使锥形瓶内的气压增大,将液体部分压入长颈漏斗,由于多孔塑料板的作用隔开反应物,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将CO2O2的混合气体通过G装置进行净化,CO2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消耗,又由于浓硫酸的干燥作用,故最终得到气体为氧气,选C

4)制取乙炔使用固体碳化钙与水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因此应选用固液不需加热型的发生装置B,由于乙炔(C2H2)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易燃烧的气体,因此收集时应选用图中装置D的排水法收集,乙炔难溶于水,所以要收集较纯净的乙炔气体,则应将气体从d端通入;

5)向A容器加入一定量水,关闭右边弹簧夹,将A适当上移,若形成稳定的液面差则说明气密性好;B底部放有铜网(防止固体物质流向A),电石应该放在B容器中,当需要使用乙炔气体进行其他实验时,具体操作方法是:打开弹簧夹,适当上移A容器,使B容器中液位上移从而使乙炔气体排出。

28.兴趣小组对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用相同质量的石灰石与同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完成表中实验:

实验序号

稀盐酸的浓度/%

石灰石状态

石灰石消失所需时间/s

18

块状

150

18

颗粒状

90

9

块状

200

1)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得出的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_______

3)通过对比实验__________________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稀盐酸浓度的关系是____

4)要比较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快慢,除了可以看反应结束的时间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

5)将过量的石灰石分别加入400mL,浓度各为123456mol/L的盐酸溶液中。资料:mo1/L是一个浓度单位,读作摩尔每升,数值越大说明浓度越大。

盐酸浓度/mol/L

6

5

4

3

2

1

CO2体积/mL

20810

19310

15670

11930

8060

4140

盐酸利用率/%

72.1

80.3

81.5

82.7

83.8

86.1

盐酸的利用率与盐酸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盐酸利用率不是很高的原因,除了盐酸挥发外,你认为还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验证用较浓的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稀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气体的体积的多少 盐酸的利用率与盐酸浓度成反比 当盐酸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应几乎停止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块状石灰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小于颗粒状石灰石,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石灰石消失所需的时间,可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实验①中稀盐酸的浓度大于实验③,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③石灰石消失所需的时间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稀盐酸浓度的关系是:稀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比较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比较反应物减少的快慢,也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生成的生成物质量(或体积)的大小,因此要比较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快慢,除了可以观察反应结束的时间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气体的体积的多少。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盐酸的利用率与盐酸浓度的关系是盐酸的利用率与盐酸浓度成反比。盐酸利用率不是很高的原因,除了盐酸挥发外,还有的原因可能是当盐酸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应几乎停止。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因此验证用较浓的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若产生白色沉淀,则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

29.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将过氧化氢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加入A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C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得的氢气可用上图装置中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

【答案】长颈漏斗 2H2O22H2O+O2 反应物为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 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装置图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将过氧化氢溶液通过长颈漏斗加入A中,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确定C作为气体发生装置,不需加热,是固液常温型反应,多孔隔板上的物质应该是块状的,试管中放入液体,固液接触开始反应,故需要反应物为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根据图示装置,可选用c从短管进入,或d装置排水法收集。故选cd

30.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进行A操作时,通常在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_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2)图A~C的装置和操作中,没有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请选择其中一个有错误的图示,写出改正方法:____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控制该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选用D作发生装置达不到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如图为制备CO并还原Fe3O4 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已略去)。已知甲酸的分解反应为:HCOOH H2O+CO↑。

①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CO与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该装置的优点是(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把图中虚线框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_

【答案】铁架台 较多固体 A 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

将试管放在一个盛冷水的烧杯里 2H2O2 MnO2 2H2O+O2 二氧化锰为粉末 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4CO+Fe3O4高温3Fe+4CO2 节省药品(污染小、便于控制等) 图略(要求左侧导管伸入溶液中,右侧导

管稍露出胶塞)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根据蒸发结晶时,通常在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解答;(2)根据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分析解答;(3)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解答;根据穿孔塑料小药瓶适合放块状或颗粒状药品而二氧化锰是粉末状解答;(4)①根据生成的一氧化碳有毒分析解答;②根据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解答;③根据装置特点分析解答;④根据要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需将二氧化碳除去分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进行A操作时,通常在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2)A、蒸发食盐水时,边蒸发边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C、蒸馏时应将试管放在一个盛冷水的烧杯里。(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2H2O+O2;若要控制该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选用D作发生装置达不到目的,原因是穿孔塑料小药瓶适合放块状或颗粒状药品而二氧化锰为粉末状;(4)①一氧化碳气体有毒,逸散到空气在会污染空气。故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②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高温3Fe+4CO2③该装置的优点是节省药品(污染小、便于控制等);④图为

点睛:通过微型实验装置图,会分析此装置的特点以及了解常见用品使用特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流程题(培优题较难)

31.为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I和Ⅱ,实验结束,将两实验的废液全部倒入一洁净烧杯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1)实验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实验Ⅱ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

3)若溶液C为蓝色,则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若溶液C为无色,则固体A的成分为__________

【答案】2Al+3Cu(NO3)2=2Al(NO3)3+3Cu Cu表面有银白色(或黑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NO3)2 Al(NO3)3 AlCu

【解析】

【分析】

把硝酸铜与铝反应后的废液跟硝酸银与铜反应后的废液混合,对混合后液体进行成分分析。

【详解】

1)实验I是硝酸铜溶液与铝丝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NO3)2=2Al(NO3)3+3Cu

2)实验Ⅱ是硝酸银溶液与铜丝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实验现象为Cu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若溶液C为蓝色,则溶液C中一定含有硝酸铜,而从实验I的可知,反应生成的硝酸铝也留在混合液C中,故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Cu(NO3)2 Al(NO3)3;若溶液C为无色,则溶液C一定不含Cu(NO3)2,那么实验I的硝酸铜和实验硝酸银溶液与铜丝反应生成的硝酸铜已全部反应完,实验的硝酸铜要全部反应完,A固体就一定含有铝丝,同时A固体还一定含有实验I生成的铜。故固体A的成分AlCu

32.纯碱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平板玻璃、玻璃制品和陶瓷釉的生产。还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酸类中和以及食品加工等。

(一)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科学家,1933 年出版《纯碱制造》一书,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制碱工艺。其纯碱制造原理如图所示:

1NH3 CO2通入饱和食盐水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先通 NH3,后通 CO2 B 先通 CO2,后通 NH3

2NaHCO3在水中溶解度相对比较小,以沉淀形式析出,图中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_

(二)为了充分利用副产品 NH4Cl,利用 NH4Cl 生产 NH3HCl

1)方法一:直接加热分解 NH4Cl

但是这种方法获得 NH3HCl 的产率往往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方法二:采用MgO 循环分解 NH4Cl

加热,在 300℃以下获得 NH3;继续加热至 350℃600℃获得 HCl 气体。利用下列装置(加热及加持装置略)可测量 NH3HCl 的产率。

低于 300℃时,干燥管盛装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NH3吸收完全后,更换干燥剂和吸收装置中的吸收液。

产生 NH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50℃600℃,如图虚线框内应选择的安全瓶是___________

侯氏制碱法在滤去碳酸氢钠的母液中通氨气并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使NaHCO3转化为 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 纯度。

【答案】A 过滤 玻璃棒 碱石灰 c 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1)氨气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因此过程应该先通入NH3后通入CO2,故答案为:先通NH3,后通CO2,选A

2NaHCO3在水中溶解度相对比较小,以沉淀形式析出,操作后体系变成沉淀和滤液,故操作为过滤;过滤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二)(1)直接加热NH4Cl生产NH3HCl,温度降低后NH3HCl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导致产率往往很低,故答案为:

2)低于300℃时获得NH3,干燥管应该盛装碱石灰; 根据题意,氧化镁和氯化铵加热时生成了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安全瓶可以选择c装置,防止倒吸,影响实验;氨气溶于水后生成氨水,氨水电离成铵根,增大铵根的浓度有利于氯化铵的析出来,另外通入氨气使溶液碱性增强,使碳酸氢钠转换为溶解度较大的碳酸钠,可以提高氯化铵的纯度,故填: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33.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铜和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1)粉碎和翻炒的目的是_____

2)单质X的化学式为_____

3)固体D中有__________(以上两空均填化学式)。过量稀硫酸与固体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操作Y的名称为_____,此操作和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

【答案】增加黄铜渣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与氧气的反应速率 Zn Cu Zn Zn+H2SO4ZnSO4+H2 过滤 玻璃棒

【解析】

【分析】

【详解】

(1)粉碎和翻炒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黄铜渣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与氧气的反应速率

(2)在空气中加热翻炒,会将金属转化成金属氧化物,所以加入稀硫酸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加入X,可以将铜置换出来,所以X是锌;

3)加入的锌的是过量的,锌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固体D中有ZnCu,锌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4)由图可知,操作X过滤除去铜和杂质,操作Y过滤是除去锌和置换出的铜;过滤和蒸发操作中均用到玻璃棒这种玻璃仪器。

故答案为(1)增加黄铜渣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与氧气的反应速率;

2Zn

3CuZnZn+H2SO4ZnSO4+H2↑;

4)过滤,玻璃棒。

34.某校兴趣小组欲利用10 g ZnCO3Cu2O的混合物制备硫酸锌和金属铜。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固体,它与稀硫酸的反应为:Cu2O+H2SO4=CuSO4+Cu+H2O

1)图中X的化学式为_____A中的物质有_____

2)加入过量的Y有两个作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一是_____,二是_____

3)操作Ⅰ、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

4)操作包含蒸发浓缩、_____、过滤。

5)若最终得到的固体Cu1.28g,则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是_____

【答案】H2SO4 ZnCu Zn+H2SO4=ZnSO4+H2 Zn+CuSO4=Cu+ZnSO4 玻璃棒 降温结晶 14.4%

【解析】

【分析】

【详解】

1)该实验流程是利用ZnCO3Cu2O的混合物制备硫酸锌和金属铜,而碳酸锌不溶于水,可溶于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制备硫酸锌的反应物中需要有硫酸根离子,所以图中X的化学式为H2SO4Cu2O+H2SO4=CuSO4+Cu+H2O,因为要制备硫酸锌和金属铜,所以加入的过量YZnZn+CuSO4=Cu+ZnSO4,所以A中的物质有剩余的Zn和生成的Cu

2)由于加入的X是过量的,所以加入过量的Y有两个作用:一是Zn+H2SO4=ZnSO4+H2,二是Zn+CuSO4=Cu+ZnSO4

3)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故操作Ⅰ、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4)经过操作后,从溶液中得到了硫酸锌晶体,所以操作是蒸发,包含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5Cu2O+H2SO4=CuSO4+Cu+H2OZn+CuSO4=Cu+ZnSO4,最终得到的铜来自于以上两个化学反应,因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Cu2OCu之间的对应关系为:Cu2O-----2Cu,设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x

,解得x=1.44g

则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是:=14.4%

35.某矿石主要成分是MgO,含少量的Fe2O3CuOSiO2杂质。用该矿石制备Mg(OH)2的工艺流程简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相同的操作,其目的是______

(2)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__种。

(3)已知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对应离子

Fe3+

Cu2+

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4.2

9.1

完全沉淀时的pH

3.2

6.7.

11.1

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____

(4)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4 6.79.1

【解析】

【分析】

矿石主要成分是MgO,含少量的Fe2O3CuOSiO2杂质,加入过量稀盐酸后,MgO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 Fe2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CuO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硅与稀盐酸不反应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分离固体和溶液用到了过滤操作;过滤后溶液A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铁、氯化铜、过量的盐酸,加入熟石灰后调节溶液的pH6.79.1,得到固体C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氯化镁不能完全沉淀,溶液B中含有氯化镁;再加入熟石灰得到氢氧化镁,由此分析。

【详解】

(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的操作是过滤,作用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2)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以及盐酸是过量的,所以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共有四种阳离子;

(3)由铁离子、铜离子沉淀时的pH值和镁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可知,所以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6.79.1,可以让铁离子、铜离子完全沉淀,镁离子不要沉淀;

(4)步骤③是用熟石灰将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判断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时容易遗忘过量的氢离子。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