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课例研究总结报告

课例研究总结报告

时间:2019-02-27 22:06:51    下载该word文档

课例研究总结报告

常州卫生高职校文化基础部 张志斌

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教育界已经出现了类似于课例研究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但此类研究基本上是“模仿型”的, 它的基本思路就是“找寻最好的课以作为教学的范本”, 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重在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教师在传统的“就课论课”的教研活动中,主要任务就是“照着做”。通过这种途径, 教师收获的只是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经验, 这种没有经过理性反思和理论提升的经验, 在帮助教师应对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教学情境方面, 作用相当有限。

200512月,香港教育学院组织了第一届课例研究年会,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瑞典、澳大利亚、新加坡、伊朗和中国(上海、北京及主办方香港)等八个国家参加了会议。全球化背景下的提高教学质量运动、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是本次会议的焦点,尤其是各个国家把共同关注点都聚焦在了课堂教学研究上。

新课程改革之后, 我国的课例研究的实际展开方式本质上从“模仿型”逐步转变成“反思型”, 它的基本思路就是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 通过反思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理论, 改进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目前,课例研究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教师教学研究的话语系统中, 但学界对于课例研究的看法不尽相同, 这导致了在实践中教师对于课例研究的模糊认识, 使大家对于课例与案例、课例与教案、课例与课堂实录之间的区别不加思考而混用。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 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这里之所以称“教学背后”, 其实是指为何这样进行教学的研究思路, 也就是说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 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 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教案是教师上课前预设的文本计划, 而课例是一个实际发的教学实例, 这是根本的不同。但课例在“讲述故事”时有可能运用教案来说明为何这样授课的思路和想法。

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逐字逐句地文本记录, 课堂实录本身是客观的记录, 我们不能从中直接看出教学的思路和想法, 如果看出了也只是推测。原来授课的老师和研究人员“背后的故事”并不能包含在其中。

有趣的是,作为课例研究的提出者,日本的课例研究的特征之一是全景记录课堂面貌。研究课力图能全景式地记录课堂的面貌,从而为下一步的课例研讨奠定良好的基础。听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多方收集信息,教师可以用各种方式记录课例,包括录像、录音、课堂观察笔记、复制学生作业等等。这似乎更像是杨玉东提出的课堂实录,而非课例。

课例和案例的混用最为常见, 也反映了从案例到课例的认识逐步清晰化的过程。案例在教育以外领域(如法律、医学、工程等)的运用由来已久。应用到教育领域,则是源于职业培训的困惑——如何沟通理论与实践。在课例与思辨或经验论文的区别上,杨玉东认为,纯粹理论思辨的不是课例;使用了部分课堂教学片断的思辨型文章不是课例;课堂实录片断配以点评类型的文章不是课例;围绕一节或几节课的教学漫笔类文章不是课例。课例的根本特征在于:以课堂教学的学科内容为载体,以某个小的研究问题为主题,讲述的是一个实际发生的课堂教学实例背后的故事。而且,教学实例的整体思路相对完整,可以看出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授课过程或如何改进的过程,可以看出这样上课或者改进课堂的理由和原因是什么,当然也会有理性的提升和概括。

最后,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 好比教案与教案设计的区别。前者指最后产生的成果形式是一个“课例”,后者把形成这个成果的过程称为“课例研究”; 前者是静态的结果表达, 后者是一个研究的动态过程。所以通常我们说“课例研究”往往指的是“做课例”的过程, 说到“课例”往往指的是成果表达形式。

在具体实施课例研究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课例研究包含哪些基本要素。教育界对课例研究的要素的理解具有一致性。

一个课例应该由以下四方面要素组成:主题与背景;情境与描述;问题与讨论;诠释与研究。主题与背景是课例的第一要素。课例研究并不追求通过一节课试图解决很多个问题, 而是追求通过一个课例认识一个小的研究问题———这就是研究的主题,“小”才有可能“深”。背景中可以交代主题是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惑、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扰难点、来自课改中的核心理念的践行等。背景的交代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整个课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帮助读者理解课例中改进课堂教学的背景和条件等。此外,各个课堂情境的选择要环绕课例研究的主题,围绕主题的情境描述要追求准确、精简、引人入胜。对于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筛选和梳理, 最好问题的线索能够环环相扣, 这样对读者更具吸引力, 而且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最后,对课例的诠释实际上就是交代对于课例研究中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和处理的、包括课堂教学为何如此改进等的原因, 也就是要讲出课堂教学“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的理由, 使读者明白其“背后的故事”。诠释应该是归纳型的、内容紧紧扣在描述的课堂教学和讨论过程上,不宜夸大和跳得太高, 否则极易沦为空谈。诠释可以选择多个角度解读、尽可能回归教学的基本层面而不要脱离课堂教学。对课例的“研究”, 主要是通过一节课的改进和研究过程,究竟获得了哪些理性的认识或者初步结论, 需要一些概括和提炼。这些“研究成份”使得课例不仅仅是对研究一节课的描述, 而且对教师们在日后课堂教学中考虑一类课的改进有所启发。

另外,关于课例研究的要素,其他学者也做出了类似的总结:完整的“课例研究”包含的要素是: 清晰而明确的课例目标的叙事描述; 评价的描述; 学生作业样本;上课活动; 教师观课与课堂教学的反思。从以上两种关于课例研究的要素的表述中不难看出,描述、实施与反思是课例研究的关键。

在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循环深入是其最显著的特色。课例研究通过“问题- 规划- 行动- 观察- 反思和再规划”的循环使教学实践经历合理化过程。“课例研究”的过程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计划、上课、课堂效果的评价( 包括同行观察) 、修改课例。其具体过程为:1.小组会谈: 研究与准备。教师共同为“研究课”做出详细的计划。2.研究课一: 实施。由一名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上讲授“研究课”, 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3.小组会谈: 反思与改进。教师聚集在一起讨论“听课情形”。4.研究课二: 第二次实施( 可选择) 。另一名教师( 或同一名教师) 在另外的课堂教授“研究课”, 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5.小组会谈: 反馈与存档。

以上两种课例研究实施过程的描述中的“反思和再观察”环节与“研究课的二次实施”环节突显出了课例研究的循环深入性。

课例研究不能随课后研讨活动的结束而结束, 执教者还需要综合群体研讨与自我反思的结果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对执教者而言, 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可以对自身教学加以系统反思, 有助于提升执教者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 对课例研究小组而言,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有助于总结这一研究共同体所秉持的共同的专业信念和专业知识。换句话说, 无论在个体维度还是在集体维度上, 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都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教学经验向课例转变的过程角度,把课例撰写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 琢磨典型的课例。研究者在前期准备阶段可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的课例, 对其内容、结构进行分析,体会课例的几个要素。第二阶段: 回溯教学实例的产生过程。这种回溯性思考是为了引发当时的经历和感受, 目的是抓住精彩教学实例产生的前因后果和重要细节。第三阶段: 撰写课例初稿。如果对于该教学实例的整个前后过程非常清晰, 而且当时研究的主题和问题也很清楚, 包括它的背景、价值、意义都很清楚, 那么可以立即从课例的几个要素着手开始写作。第四阶段: 斟酌和修改。第五阶段: 凸显课例的价值和意义。在课例基本完成后, 考虑一下所写课例的类型,也就是整体考虑课例的价值和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阶段可以重新考虑修改标题、用比较贴切的主题词汇突出该课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报告,基本上由五部分组成。

1.阐述研究主题与内容。作者需要交代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说明课例研究小组期望解决的教学课题是什么;第二,确定选择哪节课作为课例,阐述这节课的教学主题与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明确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哪些。

2.描述教学规划和方案。这部分需要阐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情分析。更具体地说是让读者了解教师针对某一教学主题是如何开展课前测试的。第二, 方案的设计。方案的设计重在阐明具体的教学流程,描述具体的教学方式,以便将课堂教学的情境与之进行比较,确定方案中需要改进的环节和做法。第三, 课堂观察的重点与工具。这部分内容是课例研究在规划教学方案时所独有的,它意味着教学规划不仅是针对执教者而言的,同时也针对观察者进行规划,以便明确观察的重点和需要采用的工具。

3.重点阐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课例研究报告的重点,撰写的过程是作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再分析、寻找问题解决的心路历程。同时,这部分内容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引发他们的共鸣,引导他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因此在描述中要力求细致到位,切忌笼统模糊,并且要紧扣研究课题展开,避免不分轻重, 支离散漫。

4.检讨教学成效。在检讨教学成效时, 我们可以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去考察。从学生的角度看, 一方面可以考察他们的课堂表现, 根据观察记录说明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具体表现(神态、思想、观念、体验等方面), 特别是不同轮次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实施教学后测, 根据学生教学后测中的表现以及与前测情况的比较,来推断课堂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 这是判断教学改善的重要依据。从教师的角度看, 检讨教学成效可以呈现教师从教学中所吸取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是课例研究小组群体研讨与执教教师自我反思的结果。虽然在每一循环的教学实践后, 课例研究小组均会即时对教学进行检讨, 但为了保持教师对相关问题的一种警觉性和敏感性,有必要在课例研究报告中进一步提炼结论, 总结教学的核心经验, 以便指导教师感知其他的教学情境。

5.附录。根据需要, 课例研究报告在最后部分可呈现附录, 以使读者更全面细致地了解课例研究的整体过程与具体细节。附录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详细的教案、课堂观察时所采用的观察表以及实地观察的记录等。附录是对课例研究报告前四部分内容所做的补充说明, 最终是否呈现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课例研究总结报告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