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儒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解读

儒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解读

时间:2023-04-08 06:47:38    下载该word文档
儒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解读【摘要】儒家的教育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解读儒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于当今教育的民族化、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儒家教育思想人文精神价值【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8006702AbstractTheConfucianeducationisthetraditionaleducationinourChinesenation.Meanwhile,theConfuciancultureisourChinesenation’straditionalculture.ThenthehumanismspiritcontainedintheConfucianeducationthoughtsisanimportantpartofChinesenationalculture.ItisveryimportantfortheeducationalinternationalizationandnationalizationtoanalyzingthehumanisticspiritcontainedintheConfucianeducationthoughts.KeywordsTheConfucianeducationalthoughtsTheHumanisticspiritValue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是传统和时代的产物,因此,要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就必须要了解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传统以及时代背景。要发展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教育,就离不开儒家教育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中人文精神的内涵儒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社会动荡的时代深深触动了孔子: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从而树立了重建有序、和谐社会的志向。要实现这一社会理想有两种途径:以道易天下以道教天下。以道易天下: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活动;以道教天下:著书讲学的教育活动。通过参与政治来重建社会秩序是一个快速、有效的途径,但非常困难,所以历来儒家学者更多的则是走向以道教天下这条路。由此立足于天下有道这一宏愿,儒家的教育充满了人文精神——基于社会本位的人文精神。儒家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其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著追求的总和,他既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形而下的思考。《易》经有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就很好的诠释了儒家教育的人文精神:其不仅成人,而且成天下,不仅仅是个性的发展,其根本乃是社会的稳定和谐。这是中国教育传统的特色,也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灵魂。儒家教育思想中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文精神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灵魂,渗透贯穿于儒家教育思想的各个层面。通过分析其教育思想,从不同的侧面来探索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1乐道的人文精神儒家学者都坚持积极的人性论假设,继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之后,孟子明确提出了性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荀子虽然坚持了性恶论,但是荀子在大量论证了性本恶之后,更重要的是强调通过教育的引导可化性起伪,化恶性为善性,使人向善,这正体现了荀子积极的人性论理想。其后历代儒者,在人性论上都持积极的观点,性三品说理气二元论,甚至批判理学的明清思想家都对人性给予了积极地肯定。这坚定了人具有价值自居的潜力和成就圣贤的可能,肯定了儒家教育要培养主体性的精神品格,使儒家的教育思想充满了乐道的人文精神。
乐道即以求道、得道为乐。儒家肯定了人性本善:人的内心总会促使人追求真善美,追的精神品质。这种乐道的人文精神,也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特色所在。2.教育经世的人文精神孟子总结先秦教育: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其所指明人伦是指通过明人伦的教育,来实现有序社会的理想,所以,明人伦就有两重含义,其一:教化万民,使其明了人伦之意,尊德守礼;其二:建立一个人伦明了的社会: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这样一来就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肯定了礼教礼治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内圣外王之道,也蕴含了教育经世的人文教育精神。首先,要想使人守礼尊德,明了人伦之意,就要进行礼教。通过礼教使人同一行为,通过人的守礼进而使社会有序和谐。在学礼的过程中,礼的内化即是德教的过程。礼教在行为,而德教在内心,这样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其次,建立和谐有序的人伦社会,就要推行礼治。通过礼治,使成为社会的统一准则来让人遵守。通过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使礼教礼治相统一,也使人的道德礼仪与社会的和谐有序统一起来,这也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的教育经世的人文精神。3.整体性主体人格的人文精神儒家教育立足于和谐有序的社会,但是他同样关注个人精神品格的培养,孔孟提出圣人理想培养目标。在孔子的眼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把圣人同天相比拟。孟子也认为:人,人伦之至也,把圣人等同于伦理道德的化身。如此圣人成为一种理想化的主体性人格,也造成了圣人的高不可攀与神秘,使其只能成为理想,终其一生追求而不可得,由此,又有了一个较为现实的目标:君子。这一点上,孔子也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这就使得儒家教育的培养目标由理想走进现实,由理想、完美的主体性人格走向大众人格。作为君子,不仅要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还要怀有强烈的入世精神和拥有经世的能力。在德性上,君子要具备忠、孝、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在入世方面,则要具有入世精神,具备入世能力。所以,这种君子的培养目标就具有了整体性,孔子对于成人的描述反映了这一点: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可见,君子不只是个人人格的发展,而是要求自我、他人和群体都做到圆满无憾的人格完备。这种人格具有了整体性,也体现出儒家教育所要培养的具有整体性的主体性人格这一人文精神。儒家教育思想中人文精神的价值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人文精神是基于社会本位的,是基于社会理想的,对人的种种教化皆由此而发,因此人文精神更多的趋向于社会发展这一最终目的而把人归附于社会。我们不能因为儒家教育中这种人文精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否定儒家教育的人文精神的价值,应看到其中蕴含、凝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重视个人内在的修养、高尚的道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深入领会其精神内涵,使我们的传统能够得以传承,使儒家的人文精神能在现代的土壤扎根生长,融入现在的教育中,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教育。儒家教育的人文精神已形成了我国的人文教育传统,但是,自近代以后,我国的教育逐步西化,这种没有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模式,失去文化根源的支撑,造成了教育的诸多问题。将儒家教育的人文精神融入现代教育中,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恢复,更是教育的一个转型,打破西方教育模式的僵化,建设属于我们的人文教育体系。只有具有民族意义的教育才能在世界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把教育置身于世界之中,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才能取得辉
煌的成就。所以我们弘扬儒家人文教育传统,却既有使中国教育民族化的意义,又具有使中国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参考文献1]朱汉民.儒家人文教育的审思[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总序、462]曹国圣、廖秀梅.试论儒家人文精神的现代教育价值[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823]程国益.浅论儒家人文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803):284]朱汉民.儒家人文教育论纲[J.求索,199701):825]刘超良.儒家人文教育理念的现代意涵[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7116]刘兴邦.儒家人文教育的价值审视[J.求索,199701):84887]朱汉民.论儒家科技教育的人文关怀[J.中华文化论坛,200001):8288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