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时间:2020-05-10 22:59:08    下载该word文档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第一节 生态农业园概述

一、国内外生态农业园的发展概况

二、生态农业园的类型

( )多元综合型

( )科技示范园

( )人文景观型

( )休闲度假型

( )生态旅游型

三、生态农业园的功能

( )经济功能

( )社会功能

( )生态功能

第二节 生态农业园的规划

一、农业园的规划原则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二)主题突出,协调创新

(三)服务城乡,发展高效农业

(四)借助自然,实现“天人合一”

(五)以人为本,人景交融

(六)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手法

(一)艺术表达遵循科技原理

(二)主观造景服从功能实用

(三)布局有序调控时空变化

(四)动态参与强化视觉愉悦

(五)心灵满足融进增知益智

(六)结构相融营造人景亲和

(七)创意美与自然美的和谐

(八)主题色彩体现农林氛围

(九)人文特征反映乡土特色

三、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步骤

⒈计划书阶段

⒉基地调查研究阶段

⒊资料分析研究阶段

⒋方案编制阶段

⒌形成成果文本和图件阶段

(一)园区选址

⒈选址原则

⒉选址条件评价



13-2 生态农业园的选址条件评价

地理位置

地理条件

发展内容

发展资源

城郊,原有农业区

地形平坦,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农业综合园区、园艺场、农业工厂、

现代农场

高科技生产设备,果菜工作场所,休闲,参观,科普,体验

城郊,原有农业区

靠近自然风景区,农村资源好

农业庄园,观光农园,农业公园

参与,体验,休闲,渡假

城郊,农村

地理条件变化多,山势起伏

田园风光

农作场,田园,摘采,体验

城郊,农村

海拔较高,部分由森林游乐区衍生

森林游乐区,森林浴,牧场,渡假村,生

态教育,露营

森林游乐区,瀑布,河川,林场,牧场,渡假村

城郊,农村

有湖泊、水面,地势平缓

观光休闲渔场

水产养殖, 捞捕,钓鱼,产品展

受,海滨

城郊,农村

农村历史人文,文化内涵底蕴丰厚

农村历史文化展示

农村民宿,农村民

俗,农村建筑

(二)布局形式

⒈围合式

⒉中心式

⒊放射式

⒋制高式

⒌因地式

(三)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⒈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⑴分区原则

⑵分区规划

⒉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⑴入口规划

⑵园路规划

⑶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⑷园区绿化设计

(四)农业产业的项目规划

⒈农业项目设计原则

⑴因地制宜

⑵技术先进

⑶品种优良

⑷观赏价值高

⑸充分利用资源

⑹可操作性

⑺经济可行性

⑻可持续性

⒉农业产业项目分区

⑴农 例如茶园、野生植物园、四季果蔬园、养菇场、草药场、稻田、花圃、植物苗圃等

⑵林 例如林场、森林游乐区等

⑶牧 例如养鸡场、养猪场等以畜牧经营为主的观赏牧场

⑷渔 例如养虾场、贝类养殖场、鳄鱼养殖场、渔港、名贵鱼类养殖场等



( )生态农业园的景观规划

⒈建筑设施景观规划

⒉道路水系景观规划

⒊农业工程设施景观规划

⒋作物生产景观规划

⒌绿化环境景观规划

(六)道路交通规划

⒈规划原则

⒉规划功能 ?

⒊规划内容 ?

(七)农业水利规划

⒈规划原理

⒉规划内容

案例分析: 武汉生态农业园

一、建立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武汉市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农业生产水平不

断提高,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武汉市农业

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都市农业的特色还很不鲜明,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生态农业、

工程设施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在我市还未形成。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投资热点向第一

产业转移, 随着农产品供给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随着农民对增收以及消费者对农

产品质量需求的增强, 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实现农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是当

前武汉市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因此,建立一个具有较高水平和一定规

模的生态农业园, 对于扩大武汉市农业的对外开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农业现代化

的进程,促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和考察论证,在武湖地区建立武汉生态农业园最为适宜。

(一)便捷的交通条件

武汉生态农业园位于武湖和长江之间, 跨黄陂和新洲两区的南部地区, 范围包括黄陂区

武湖农场、大潭原种场、三里镇、六指镇和新洲区的阳逻镇,周铺镇的部分村组,园区面积

152.4 平方公里。

武湖地区北有 318 国道,南有汉(口)施(岗)一级公路,东有仓(埠)阳(逻)公路,

西有武(湖)黄(陂)公路,构成了便捷的公路网络。水运通过临近阳逻深水港可以到达长

江沿岸的各大中城市及海外。天河机场和汉口火车站距离该区均为 30 公里左右。滠(口)

阳(逻)铁路贯穿其中,西接京广线,东连京九线。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构成了该地区

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武湖地区系长江冲积性平原, 1969 年以来,经过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修建了武湖地

区系长江冲积性平原, 1969 年以来,经过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修建了武湖大堤,加固了

沿江堤防, 开辟了排水沟港, 疏通了河道, 修建了武湖闸和电泵站, 使该地区成为我市的 “鱼

米之乡”。

武湖地区地广人稀,现有耕地 11.05 万亩,可养殖水面 6.44 万亩,林地 1.87 万亩,人

均耕地 1.74 亩。多年来该地区有 30%的耕地和 50%的非耕地是由镇、村两级组织直接经营

的,使开发具有可控性。武湖地区湖泊众多,沟渠纵横,水资源丰富。

(三)良好的开发基础



武汉生态农业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温光同季,雨热同期,无霜期长,

农业发展的潜力大。目前,武湖地区农业生产以水产、蔬菜等鲜活副食品为主,

1997 年水

产品产量为 0.76 万吨,蔬菜

11 万吨,牲猪出栏 3.45 万头,粮食

3.31 万吨,棉花

0.22 万吨,

工农业总产值 7.63 亿元,人均纯收入

2748 元,建设生态农业园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几

年,武湖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众多的投资者看好。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开发方针

建设武汉生态农业园的指导思想是:

根据都市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以自然资

源的综合开发、 利用和保护为基础, 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 以设施农业为依托,

以观光旅

游农业为特色,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优质高效为目的。通过重点项目带动,完善设施功能,实

现区域内主体产业特色各异、

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使武汉生态农

业园成为集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工程设施、

农田水利综合开发、

乡村建设等多种示范模式

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样板”区。

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发展目标是:未来

510

年,初步成为设施功能齐全、区域布局合理、

科技水平先进、 自然环境优美、 观光特色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

现代化农业 “样板” 区,成为全市渔牧结合集约养殖区、

都市农业示范区、 郊野休闲观光区、

农田水林路综合开发区,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开发方针是:

在该区域实行多种形式、

多种模式的开发, 鼓励和引导多种

经济成份参与, 形成多元化投入开发的格局。

一是组织业主开发。

主要是鼓励和支持业主按

高科技、高起点、高规格的要求,进行连片开发,从而带动产业发展。二是市、县共建,分

级开发项目。市里的项目由市里负责组织实施,县、乡的项目由县、乡负责组织实施。三是

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开发,多渠道投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合资、独资、股份合作、

补偿贸易等多种方式,广泛招商引资,充分调动县、乡、村、农民及社会各界建设武汉生态

园的积极性。

三、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

武汉生态农业园规划于黄陂和新洲两县的南部地区,

范围包括黄陂县的武湖农场、 大潭

原种场、三里桥乡、六指镇和新洲县的阳逻镇、周铺镇的部分分村组。面积

152.4 平方公里

22.68 万亩)。

根据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发展目标和武湖地区不同自然资源条件的要求,

武汉生态农业园规划

5 个功能分区和 1 个绿色长廊带。

(一)渔牧林结合集约养殖区

范围包括武湖及其以南的低洼地区,面积 89.7 平方公里( 13.46 万亩)。本区是武湖地区的“盆地” ,水域面积大,精养鱼池多,具有发展渔、牧、林结合的良好条件。本区坚持

精养水面与湖泊大水面相结合,以种苗、养殖企业为“龙头” ,通过渔、牧、林结合,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在品种结构上,主攻名、特、优、新产品及观赏鱼。近期内确定的主导产品

是鳜鱼、鲫鱼、河蟹、虾类、生猪和蛋鸭。按照开发的生态模式差异,本区还分为鱼鸭生态养殖区、鱼猪结合养殖区和武湖大水面虾蟹养殖区。

(二)蔬菜花卉区

位于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南部,面积 36.55 平方公里( 5.48 万亩)。该区以垄岗平原为主,

地势起伏不大,海拔高度一般在 19 米以上,农业基础设施及生产条件相对较好。该区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设施化的要求,集中连片形成蔬菜、花卉生产基地和种苗繁育基

地。蔬菜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 在汉施公路两侧建设 3 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 形成设施蔬菜生产区。花卉主要发展科技含量高,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鲜切花、盆花、盆景等。

与此同时,园区内的布局充分考虑观光、休闲的需要,把蔬菜、花卉的生产基地布局、生产设施与园林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高效农业区

位于武汉生态农业园的西部,面积 11.8 平方公里( 1.77 万亩)。该区地势平坦,土地肥

沃,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优良种繁育及高效设施农业,探索优化高效种植模式,并

大力建设沟、渠、路、排灌设施成网的生产基地。

(四)农庄休闲区

位于武汉生态农业园的西北部,该区以岗坡地为主,大多是荒坡、荒滩,面积 11.3 平方

公里( 1.7 万亩)。该区以“世界农庄”项目为骨干,建设生态旅游农业园和农业庄园,形成

山水园林观光休闲城区, 为现代大都市提供近郊生态旅游环境, 创造独具特色, 融农业科技、

体育、娱乐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场所。

(五)社区服务区

以五通口为中心,面积 1.4 平方公里( 0.21 万亩)。该区集中建设武汉生态农业园的生

活居住、商贸、 旅馆服务设施和文化教育及科研服务机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发展与

农产品加工相关的第二产业。

(六)绿色长廊带

在汉施公路红线宽度( 40 米)两侧各 50 米的范围内,建成一条长 11.8 公里的绿色长廊

带,总面积 1.65 平方公里。 该区域以发展鲜食果和观赏林为主, 运用现代化栽培手段和 “两

高一优”栽培模式,发展质优的国内外名特、优、新林果品种。

小 结

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 为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

进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方向。 随着农业技术进步、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

需要, 这种兼顾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园模式将具有广阔的市场。 它坚

持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尤其是将第三产业有机结合使现有农业发挥多种功能; 同时园

区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也为生态农业走上产业化, 即实现生产、加工、 销售的一体化、 规模

化、专业化和集约化进行了模式上的探讨; 生态农业园的构建模式也会对周边地区旅游业的

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示范作用。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 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 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

的基础上, 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 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以惠

东永记生态园为例, 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 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

育功能区。

1.1 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

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遵循生态

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 消费

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 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

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 采用果园结合养

殖的模式; 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 “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

种养模式。 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 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

在一起,相互转化, 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

生态和经济效益。

另外, 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 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



仅有生产效益高、 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 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

性和参考性的作用。 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 供游人品尝、 欣赏和购买

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

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 “生态旅游” 核心内容, 体现



“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 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 21 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

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



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 ,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 ,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增加旅游收益。



,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1.3 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



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 [1] 。它的

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 缓解我国农业科普

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 [9] 、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

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 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 农业发展

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 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

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 形成特色农业。 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

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 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 同时也为各种展

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2.1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

风景点的分布, 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

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 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 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

式的园林布局, 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 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

园林主干道宽约 5 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

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 1.2~2 m



2.2 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 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 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 园工的饮用需水, 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 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

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 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 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2.3 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



结合植物造景、 游人活动、 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 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 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 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 (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

70%~80% ,落叶树占 20%~30% ,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

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 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 (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

共青城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方案

一 项目概况

1.1 开发背景

共青城素有“鄱阳湖的明珠,京龙线上的名城”之称,集开放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生

态示范区、“三高”农业示范区、候鸟自然保护和观赏区及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于一体,投

资环境优良,生态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 现代经济与科技的多元化发展,已使国力竞争

渗透到各个领域。 农业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领域, 如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现代化生产水

平,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社会在进步,现代化程度在提高,人们的生活逐步富裕,

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冲突却越来越明显。 就城市规划和发展来说, 人类的一些

需求长期被忽视或遗忘, 以至于现在有些想法让人觉得似乎有些陈旧, 然而这些要求是最基

本的。 我们长期深受建筑之害, 身体和精神被禁锢在自己建造的机械环境中, 却忽略了我们

最本能的需求是从自然中获得生命的活力与辉煌, 其实我们从内心深处是在怀念我们的绿色

老家, 因为我们天生喜欢吸入新鲜的空气,脚踩亲切的石板路面, 沐浴林中的阳光;我们天

生喜欢泥土的芳香,绿叶的清新,天空的蔚蓝和宽阔。

1.2 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共青城位于江西省北部、昌九工业走廊中心,距南昌、九江均为连鄱阳湖。园区位于共青城江益镇,鄱阳湖的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



56 公里。北倚庐山、东

29° 18',东经 115°



45',广义上属鄱阳湖平原。园区占地总面积湖、鱼塘),陆地面积 198.6 公顷。



503.2



公顷,其中水面面积为



304 .6 公顷(南



1.3 基地现状

1.3.1 自然条件

园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根据气象资料,当地

年平均气温为 16.9℃, 7 月份平均气温 28.9℃,一月份平均气温 4.3℃,无霜期为 260 天左

右,全年平均降雨量为 1350-1710 毫米,年日照时数为 2000 小时,日平均 5.4 小时,气候

条件优越。



1.3.2 地势地形

园区地势较低,地形以环湖区的低矮丘陵为主,地势平缓,海拔不高,山丘坡度一般在

25℃以下。

1.3.3 植物资源

除食用植物外,林木中以杉林为主,其次为松林和阔叶林。此外,还有许多野生植物,



分布较广,数量较大的是生长于鄱阳湖中的菱角和芡实以及草洲上的藜蒿、野百合。

规划依据

基地现状图( 110000

《公园设计规范》

建设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现场踏勘资料

设计理念

3.1 亲和地方特色

通过融入地方历史色彩来形成园区特色;

使用具有乡土气息和古老韵味的素材。

为各主要空间赋予地方性的主题;

3.2 亲和自然

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与设计;

考虑林木参差的多层结构与自然迁移过程的栽种计划;

考虑自然环境所具有的教育意义的设计;

四 设计基本方向

1.提高景观质量;

2.演绎四季绚丽色彩;

3.保障景观色彩的多样性;

4.营建生物栖息区域;

5.营造水滨湿地;

6.展示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

五 总体规划布局

严格遵循“山有气脉、水有源头、路有出入、景有虚实”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在地形改造、水景处理、道路设计、植物造景等造园要素上下功夫。

在具体设计中,须空间开合,井然有序,自然与人相得益彰。用山体、水面、建筑、绿化等造景要素形成大小空间环境,旷奥相宜,旷能走马,密可藏针,外动内静,雅俗共赏。挖地堆山,创造山环水绕、曲径通幽、林木深深、溪流淙淙的自然景观。创造出水的灵气,“园因水而深,水得山而媚” 。巧妙体现自然中有人工、人工中具有自然的特色,使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5.1 功能结构

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农业观光和旅游休闲等多咱功能。 以旅游休闲为主, 农业观光为辅,

结合周围旅游资源,将园区分为 7 个功能区块:入口区、素质教育区、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展示区、生态湿地景观区、水上活动区、生活管理区。

5.2 交通组织

园区内以一条 5m 宽的道路作为交通主线,解决人流及消防车、工具车通行需要;还设

置了自行车游览路线,道路宽 1.5m,在道路设置中考虑无障碍通道,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六 分区规划

6.1 入口区

入口区主要包括停车场、园区大门及入口广场。入口区景观使整个园区的门面,其景观的好坏将影响游人对园区的印象,从而直接影响园区游人数量,所以在景观上以重点突出,加强标志性作用。

6.2 素质教育区

素质教育区位于园区的西边, 该区主要设置自然作坊、 二十四节气广场、 饮食服务中心、



昆虫园、露营区、烧烤区等,通过这些内容来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作坊中例如泥人坊、染布坊、 纺织坊、 草叶工艺作坊等,在这里人们穿上自己染色的衣服,制作自己喜欢的泥人玩

偶,学习纺织技术, 观看昆草制作过程等一些民间工艺体现了参与性, 也为园区经济收入增加了一条渠道。在这一区域,游客还可以在这里露营,烧烤,可以举办夏令营活动等。

二十四节气广场, 让游人对民间的各个节气的传说、 俗语, 以及各个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所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注入体现了亲和地方特色的设计理念。

6.3 休闲娱乐区

传统的乡村风情,乡间小道,石板路,错落分布的土房、草屋和砖房,体现休闲的乡村

景观昔日村庄的真实体现,激发游人对绿色老家, 对往事的怀念, 从而提高游赏的兴趣。成

片的景观花带, 表现大地主题的大地艺术景观园, 购买鲜花的古老而传统的花街, 富有乡村

气息的乡间集市,回味乡间生活的度假草屋, 享受森林沐浴的户外健身场所,天然浴场,游

览栈道,浮桥,张拉膜景观,处处体现浓浓的乡间风情,悠闲的环境气氛让人陶醉其间。民

谷广场是这一景区的核心,也是园区的核心景观, 大尺度的构图, 空间旷而有序。 这里可以

举行各种民俗活动, 如村社,各种节日庆典活动等。观赏温室,游人可以观赏到各个不同区域的,不现季节的树木花卉,也是名贵的花木的培育中心。

6.4 生态农业展示区

农具展示长廊,收集当地有代表性的传统农具,并提供使用方法,让游人可以了解传统

农具使用方法增加对传统乡间文化的了解。 生产温室, 游人可以了解温室、 大棚的生产经营模式。



室外生态农业展示,展示室外农业生产(包括水果、农作物、蔬菜等)

水上生态农业展示,展示水产养殖、淡水鱼水上展示厅等。

花卉生产基地,鲜切花生产、盆花生产等。

苗木生产基地,作为城市绿化苗木生产基地。

6.5 生态湿地景观区





该景区位于园区的南端,



经过部分人工改造后形成生态湿地景观,



包括篱笆园、 野花园、



干花作坊、山林及土壤生态观察区、生态湿地景观、芦花滩、候鸟栖食地、芦丁乡渡、苇竹深处、观景长廊、观景塔,通过各种园林化处理,形成园区南面一道生态屏风。这一区的景观设计主要体现景观的可持续这一设计理念。

6.6 水上活动区

整个南湖作为水上活动区,这里人们可以划船,举行水上趣味游戏,水上竞技,水上演映等活动。

6.7 生活管理区

朴实的砖房,弯曲延伸的石板路位于职工宿舍与服务建筑之间,在建筑风格、景观设计上与整体协调。

6.8 景观林带

景观林带是联系各景区的纽带,主要是复层式的种植林带。其功能是使各园区之间及园

区与园外有所隔离, 但隔而不断,通过疏密有致的种植, 使内部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人与

外部其它区块仍然形成联系,体现“透而不漏” ,“藏而不掩”的造园手法。

七 活动项目

整个园区可以举办一些活动项目来增加经济来源。 如春季举行野花节, 展示和销售野花;夏季举办篝火节, 了解传统文化像传统游戏和礼节, 了解传统饮食, 制作稻草人, 抓鱼捕捞;秋节举办昆虫展,观察星相,观察晚秋的荧光虫;冬季观察候鸟,骑自行车,骑马等活动。

其中一些可以常年运营,像钓鱼、划船、骑马、坐牛车或马车参观附近农村等,这样既增加

了园区经济收入, 又丰富了园区活动内容, 让游人既可以游览观光, 还可以亲身体验乡间生



活。

八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占地面积: 503.2 公顷; 水面面积:



304.6 公顷; 陆地面积:



198.6



公顷



其中:园路及铺装场地

137450 平方米

管理建筑占地面积 9813

平方米

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占地面积

7656 平方米

园区游人容量: 25000

江西省林业规划研究院风景园林设计所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