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变迁中的童年图景

变迁中的童年图景

时间:2019-10-15 19:12:15    下载该word文档

变迁中的童年图景

在现代理性二分的思维方式下,现代童年观念经由现代学校的再生产成为不证自明的科学童年观,乡村民众的传统童年观念沦为被改造与弃绝的非理性的童年观念,传统童年观念的多元面向隐匿。这一不证自明的“传统——现代”、“乡村——城市”、“非理性——理性”二元对立的预设在20世纪开始得到全面的反思。

在反思现代性的视角下,乡村民众的传统童年观念与现代童年观念并非处于“非理性——理性”、“落后——进步”、“被改造——改造”线性发展的两端,而是各具不同逻辑的独立观念类型。对这一不同逻辑的传统童年观念的关注与考察受到底层研究的启发,底层研究将研究的视角从上层精英转向底层民众,关注被历史洪流淹没的无声者、无名者,在宏大叙事中寻找底层力量的崛起,相信底层民众独特的逻辑体系与文化体系,从而从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建构历史。

本文便基于底层乡村民众的立场,探究1930年代生人至1990年代生人童年观念的变迁,描绘在现代——民族国家进程中乡村民众童年观念变迁的图景,探究现代童年观念在底层乡村社会的遭遇及其与乡村民众传统观念的互动机制,呈现哑然无声的底层童年观念,从而拓展童年观念的内涵与视野,发掘童年新的生命力。本研究采用质性访谈法与参与观察法,以获致乡村民众童年观念变迁的动态图景。

以山东N村为主要研究个案,湖北S村为拓展研究个案,以单独访谈与多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累计访谈98人,获得访谈转录资料40万字。同时对N村两次“送米糖”活动进行了参与观察,收集了相关地方志、家谱、照片、“送米糖”或“送祝米”礼单、个人QQ空间等文献资料。

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运用Nvivo8质性研究资料分析软件对于所获得的访谈资料与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和分析,形成了论文的基本框架和结论。乡村民众童年观念的变迁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之间充满着张力,也有着复杂的关联。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生人的童年观念体现为家族主义取向,在家族主义取向的传统文化中,乡村民众践行着以家为本位的童年观念。家,是人们看待童年的根本基点。

在集体化时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50-70年代生人的童年观念体现为家族主义与集体主义并存的双重取向。出生并成长于个体化时代的80-90年轻一代的童年观念则凸显了个体主义取向,以个体为基点来看待儿童看待童年。

乡村民众童年观念的变迁并非是线性变化的过程,而是多层次、多方向的变迁路径。在这一变迁图景中,童年的边界处于不断的建构中,具有可伸缩的特性。

从社会期望边界来看,童年边界日趋精细化与理性化;从个人体验边界来看,乡村民众一直保有某种朴素的未成熟感,即童年的绵延体验。引发童年边界变迁的区隔机制则从家族主义文化下的人情网络转变为现代学校教育下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制度化。

乡村民众童年观念变迁的过程即是作为超地方知识的现代童年观念嵌入乡村社会的过程,体现为互动性再生产,具体表现为“嵌入与再造”,“相反与相成”两种互动机制。研究者把目光投注于被遮蔽的乡村民众的传统童年观念,意在突破童年观念的现代主义框架,展现被隐匿的传统童年观念的多元面向。

传统童年观念具有以往未被重视的独特内涵。乡村民众童年的绵延体验消解了由儿童及成人的理性划分,体现出某种生长的力量。

儿童与成人的这一模糊划分挑战了现代童年观念的进化论取向。同时,传统童年观念对于童年期承担责任的认可,为我们展现了儿童对于自身对于家庭乃至社会所具有的积极能动性。

这一对于底层微声的寻觅,对于底层童年观念表述空间的拓展,还刚刚开始。在现代童年观念的高歌猛进中,我们也许需要适当驻足停留,穿透喧腾杂沓的表层理论与现代性叙述,向下观看。

乡村民众的传统童年观念蕴含着无尽的生机,需要我们在有守与有为、有弃与有持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变迁中的童年图景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