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时间:2013-01-20 21:26:25    下载该word文档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 本文首先阐述了历史成本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存在的客观性, 针对其不足分析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必要性。但是公允价值的引入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允价值应用于实践的担忧, 本文具体分析了这种担忧的原因并以此为重点探讨了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计量方法的缺陷。通过引用专家的观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原因, 以及消除这种担忧的可能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历史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担忧

会计计量是会计的本质体现, 会计发展史就是会计计量发展史, 会计实务始终是围绕计量展开的。美国会计学家R.斯特林说没有计量的理论只是猜测。可见会计计量在会计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计量属性概述

计量属性指必须定量或计量的某一经济交易或会计要素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计量模式是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有机组合, 它确定用何种计量单位去计量可用货币表示的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的哪方面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具有理想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理想性是指会计应该始终坚持务实的特点, 公允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计量属性; 广泛性是指公允价值本身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计量属性, 不能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并列。

二、历史成本模式及公允价值模式的引入

(一)历史成本属性及模式

我国现行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一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混合计量模式,是修正的历史成本模式。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以双方都同意的实际价格为基础, 完成交易行为都有原始证据, 建立在反映初始业务内容的原始凭证基础上, 具有客观性, 可靠性, 可验证性。

首先, 历史成本原则的牢固地位还得益于银行与审计师的支持。历史成本的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责任履行情况的优势使贷款的回收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因而被银行业广泛推崇。在经济危机中,历史成本原则为审计师们作了有利的辩护, 由于历史成本的依据——发票具有较强的可验证性,并且在法庭上具有较强的证明力,使审计师得以免除法律责任。其次, 20 世纪前半叶, 财务会计侧重于会计信息的供给者, 会计信息的最相关使用者就是供给者本身。上述各种属性惟有历史成本资料易于取得, 会计信息供给方自然从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出发, 选择了历史成本原则。

但是在价格发生变动时, 坚持历史成本模式又会有明显局限性。历史成本属性的缺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物价显著变动时, 基于历史成本不同时点的物价没有可比性, 没有办法加总; 费用以历史成本计量将无法反映管理当局真正经营业绩和物价上涨时的利得; “净值”变得毫无意义; 费用以历史成本计量, 收入以现行价格计量, 二者不能配比。

(二)引入公允价值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大多数股东仅以证券市场为媒介与企业间接沟通。大量分散的股东一般不再关注自己持有股份所代表的资产份额, 更重视股份带来的利得, 更想了解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经济前景的信息。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 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以信息的需求方的需要作为目标, 真正实现信息决策有用性。会计的侧重点转向了这些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大规模的企业联合和兼并的出现, 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 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及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从历史成本这个传统惯例中解脱出来,以会计目标为导向, 科学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2006 2 , 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会计准则, 要求 2007 1 1 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一大亮点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新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财政部认为这些领域的公允价值容易取得, 主观判断少。

对于如何定义公允价值, 一般是这样规定的: (1)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 (2)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 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 (3)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 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所以公允价值的获取有三个层次: 现行公平交易价格; 相似公平交易价格; 基于限制的估价。依照这样的原则, 财政部在我国会计实务操作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 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

三、对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担忧

诚然, 公允价值模式有历史成本模式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 其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它极大地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能够增加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 更加适合当前的经济环境。在这些耀眼的光环下, 当真正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时候, 为了达到与初衷相一致的目的,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预测公允价值将会产生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对其进行全面地思考。因此, 几乎和新准则的发布同时, 人们对于公允价值使用的担忧也发生了。比如公允价值在 1998 年出现于 “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 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 2001 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了。那么现在我们再度使用公允价值会不会导致历史的重演?

(一)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

在某些情况下, 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具有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的真正价值, 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应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 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而重新计量。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 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 难以统一标准, 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在许多不存在交易或者虽有交易但没有可观察的、由市场决定的金额的情况下, 公允价值被广泛地运用于资产或负债现行价值的计量, 代表有成本累计值、有效清偿价值、在用价值以及特定主体价值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 即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 或者说, 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特定主体的评价虽然可能含有更加丰富的信息, 但是市场却始终是资产或负债的决定者。而且, 以上计量基础折现利率的选择都存在较强的主观因素。并且, 考虑到无论主体的期望如何, 在多数情况下,必须接受市场价格以获得资产或清偿负债。所以, 对于初始确认或在重新计量时,基于市场基础的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具代表性并且可靠的计量办法, 能够有效地评判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经济实质。但是, 在某些情况下, 也不能排除利用基于特定主体的信息与估计。有时市场并不具备估计某项资产或负债现金流所需要的信息, 因此必须在合理、允当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现金流量, 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表明这种估计是不适当的。但如果可获得有关的数据与信息, 则必须加入市场数据与信息对所作的估计进行调整。

)公允价值产生的客观环境不健全

1.我国的交易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还不规范。公允价值的公允要求一个活跃、流动、健全的市场提供公平交易价格, 如果缺乏这样一个市场, 就需要通过评估或判断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等方式来获取公允价值, 就目前来看, 公允价值获取的第一层次交易市场尚不完善。

2.中介机构公信度低。我国的资产评估业, 只经历了 10年的发展, 注册资产评估师业务素质较差, 资产评估机构管理不完善, 资产评估结果的公允性难以保证。因而, 交易的双方很难找到可以参考的参照价值, 这种条件下的公允价值难以反映公允的事实。

3.市场执法、管理不严。公允价值的使用可能为企业粉饰会计报表提供方便。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 近年来许多公司在资本市场中, 利用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资产置换、投资等行为中调节利润, 使中小投资者、债权人蒙受损失, 出现了严重不良的经济后果。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尚需提高

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会计制度这种形式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熟悉的是记录和报告这两个过程, 而对于存在大量职业判断的确认、计量这两个过程却很生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 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 采用估价技术, 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即意味着会计准则把风险交给会计人员来控制和处理,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会计处理的风险; 同时也会增加审计人员在执行鉴证业务时的风险。而我们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提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新的会计准则实现了真正的国际趋同, 不仅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条例, 而且兼顾了中国经济的客观环境和发展特点。变准则导向为原则导向, 突出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尽管公允价值仍然存在着我们难以把握的因素, 对其实施目前还没有卓有成效的具体办法。但我们期待经过经济环境的日益健全,以及准则制定者和实施者对实施办法的不懈探索。新的会计准则一定会促使企业提供更加相关、可靠的信息, 从而增强资本市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林志军. 关于会计计量的认识[J].会计研究, 1986, (5).

[2] 刘峰.试论资产计价模式的选择理论[J].会计研究, 1994, (1).

[3] 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 面向 21 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997, (12).

[4] 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 2000, (4).

[5] 裘宗舜.何必回避“公允价值”[J].会计之友, 2002, (7).

[6] 罗绍德, 杨中环.对“公允价值”的反思[J].财会通讯, 2003, (10).

[7] 裘宗舜, 钱文群.论财务会计的传统桎梏与解脱[J].财务与会计,2005.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