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浅析四川地区彝族民居对地域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从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来审示,传统民居具备结构简洁、就地取材和施工建造方便等优点;从与气候的关系来看,具有适应地区气候、冬暖夏凉的生态性能。彝族民居在选址、朝向、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建筑用材、构造处理等方面体现出以简洁经济的方式创造建筑环境的生态建筑思想和经验。应在新建住宅中得以借鉴与继承。

标签四川地区彝族;民居;构造技术;自然生态

1选址

彝族村寨一般选址于山地向阳斜坡地的背山、面水、向阳的模式。背山建筑后的高山树木葱郁能阻挡冬季的寒风,降低夏季的室外温度;面水,水陆风有利于建筑的通风散热,在夏季闷热的重庆,凉爽的水陆风尤为重要;向阳建筑朝南能享有充足的阳光,使人身心舒坦。

2形式及构造

2.1平面形式

彝族民居一般是单层建筑,除建筑的外墙之外,内部一般不再有承重墙分隔,室内空间的分隔是采用灵活的室内隔断来完成的。通风透气适应潮湿气候。

2.2底部架空。彝族民居吊脚楼自古有之,早在汉代就已出现,是四川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因其长长的吊脚而得名,属于干栏式建筑体系。吊脚楼底层架空不仅避免了地面潮湿空气侵入室内,同时与天井的结合布置又有利于建筑的组织通风。

2.3材料与防潮。

四川地区多山,盛产竹、木、土、石等地方材料。建筑中对地方材料的选用,不仅是因地制宜的考虑,同时也有适应气候的需要。四川地区湿度大,为避免结构受潮,结构柱多置于石基和条石上。民居多用条石、块石、片石砌筑房屋的勒脚防潮,室内地面铺设大阶砖,天井、院落地面铺设青石板等。

2.4墙体

2.4.1墙体良好的通气性。

彝族民居采用穿斗木结构体系,木构架与墙体类似于框架结构体系中的结构柱与填充墙。传统木结构,以当地产的木材、竹子为建筑材料,围护结构多采用竹编夹壁墙,中间是竹子,外边敷上泥巴,双面或单面抹灰,也有的民居用竹编

墙或木板墙,很少使用砖石墙体;楼板多为木板。以现代气候学的观点来看,这种围护结构适宜重庆高温、高湿、风缓的气候特点,既能满足遮阳、避雨的要求,又可通风透气。

2.4.2墙体构造

常见的彝族民居外墙有土墙和木板两种。土墙一般见于高寒地区,墙厚45cm左右。房屋较低矮,檐高约1.8~2.5m海拔较低处及一些彝汉杂居区,由于木材的减少,彝族民居也由习惯的木板墙逐渐采用了土墙,不过檐部稍高一些,3m以上,有些甚至还设有较为正规的楼层。土墙的施工均就地取土,在木夹板内用木桩大力夯实而成,板与板的结头及转角处,常在墙内埋入一些当地可取的竹片、漆树枝及一些耐腐的树皮,以增加墙体的整体。

木板外墙多见于气候温和、木材较丰富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其做法是把木板镶嵌于木柱问的木框架内,木板常用杉木板,厚度约12~15mm,在木板的上部常开有装饰花窗的传统做法,以前多为富裕的土层人员采用。目前这种全木板墙的房屋已不多。较多的做法是在正面中部的几个开间采用木板外墻。其余部分均用土桩外墙。这样花费的木材较少,而在正面花窗及挑檐等处的处理又保持了彝族民居的特色(如图1


1四川省彝族民居的墙体

2.5窗户采光通风设计

彝族民居的墙面一般不开窗。仅在两山墙上部开一个矩形或三角形小孔以解决室内通风,而室内采光则靠大门,所以室内光线较差。高山彝族民居的这种形式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山高、风大寒冷.以利保暖;另外,在历史上彝族家族之间常发生械斗,出于安全所以开窗很少。尽管这已成为过去,然而建筑形式都保留下来了。民居开窗多为直棂窗、格子窗等,以利于室内外通风换气。在屋顶往往设置老虎窗,利用上下热压差强化通风效果。由于传统建筑进深大,室内采光不好,建筑屋顶每隔一定距离便有透明的玻璃瓦片(俗称亮瓦用于透光,在没有玻璃以前,通常采取撑高瓦片的做法。

2.6屋面及排水

彝族民居的屋面材料尽管有木、瓦、草、石的不同,承重方式为檩椽构造,但其屋面形式均为悬山,以适应多雨天气

木板屋面是彝族建筑传统的屋面形式。木板又称瓦板,木板相互搭盖而成。为防大风吹动,在上有间隔的横放木条,其上再用小石块作压物以保持稳定,用铁钉之类固定而用压物均是为了拆御方便,因为在以前彝族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而时常搬迁住房,为了方便就产生了这种特有的作法。瓦板在加工中是选用径

大匀直的杉木,然后用大刀竖直劈成。用劈不用锯,就使成品瓦板均为顺木纹,这样就保证了在使用中不致漏雨,此乃瓦板加工的独特之处。

小青瓦屋面也是彝族建筑中常见的屋面形式,常见于彝汉杂居区及交通方便地带,其构造做法与汉区做法相同。采用当地原材料,用简易经济的方法料解决了屋面的防水与隔热。(如图2


2四川省彝族民居的屋顶

彝族民居经历几千年演变和发展,形成自己外封闭、内开敞、多向阳,的特色。是根据四川多雨、潮湿、日照少的气候影响而形成的共同特征,它既适合自然气候条件,又以最经济、最简便的构造方法满足了主要的适用要求。封闭是为了安全、避风,特别阻挡北边来的冷风,同时也为创造一个私秘性较好的居住环境。内开敞是为了在潮湿、闷热、日照少的气候条件下尽可能的排湿通风,多吸收阳光日照,院内设盆景,扩展视野,延展生活空间。

3结语

四川地区彝族民居真实的反映当地的地理、气候、文化等因素,传统建筑寻求建筑与客观环境的协调,同时满足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在重视建筑节能与地域性的今天,对传统地域建筑适应气候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在建筑创作中,结合时代特点对传统建筑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有效的古为今用,使现代建筑具备地域特色和生态节能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嘉华.彝族文化习俗影响下的传统彝居风貌[J].四川建筑.1998(332-36

[2]候宝石.凉山彝族民居建筑及其建筑文化现象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2004
[3]宋海静浅析与气候结合的干热地区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2637-38

高明:男,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居环境,建筑节能。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TOP热门搜索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