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人物特点
摘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用他的生花之笔,塑造了一个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或痴情、或狂妄、或热烈,他们或为花妖狐媚、或为少年书生。而在诸多人物形象中以女性人物形象尤为特点出众,那些花妖狐魅等非人形象独具人情,让读者难忘。众多美丽多情的女性角色,各自以她们独有的兰心惠质、绚丽诗意发射出灿烂夺目的光采。同时聊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也相当鲜明,集中表现为痴和狂。痴,本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病态,愚蠢呆头呆脑为痴。所谓狂原意为狂妄自大、粗暴狂躁的性格。但在蒲松龄的作品中狂被赋予了自信、不合时俗、愤世嫉俗、违背中庸的情绪性格特征。
关键字:蒲松龄聊斋志异人物特点性格描写女性诗意
目录
摘要关键词
言…………………………………………………………………………………………………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2
(三)对旧社会传统观念的态
度…………………………………………………………………2
(四)女主人公悲剧的收
场………………………………………………………………………3
………………………………………………………………3









…………………………………………………………………………4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


……………………………………………………………………………………………6


献……………………………………………………………………………………………6
在《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中,蒲松龄用他的生花之笔,塑造了一个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或痴情、或狂妄、或热烈,他们或为花妖狐媚、或为少年书生。而在诸多人物形象中以女性人物形象尤为特点出众,那些花妖狐魅等非人形象独具人情,让读者难忘。众多美丽多情的女性角色,各自以她们独有的兰心惠质、绚丽诗意发射出灿烂夺目的光采。同时聊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也相当鲜明,集中表现为痴和狂。痴,本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病态,愚蠢呆头呆脑为痴。所谓狂原意为狂妄自大、粗暴狂躁的性格。但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的作品中狂被赋予了自信、不合时俗、愤世嫉俗、违背中庸的情绪性格特征。一、聊斋中的女性人物特点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不仅数目繁多,为古代小说所罕见。而且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更是异彩纷呈,各有情致。打开这类作品,感受最深的便是她们对真实人生、真实情感,对自由、自主精神的追求和向往。具体地讲,蒲松龄笔下的这群女性对自己的情感“不虚美,不掩恶”、敢爱敢恨、爱恨有度、凭心而行。因此分析《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首先应当分析下小说中的女性角色的人物特点。(一)对爱情的追求
这种真实、自主的人生向往与追求表现在女主
人公对待爱情的态度上《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被

笼罩在男性的阴影之下,丧失了自身的意义,而是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充满了进取精神,她们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表现得大胆热烈,毫不顾及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敢于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爱,直到实现与所爱的人

[1]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5.126页。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幸福结合。《连城》中,男女主人公以文相识、以意相会,以情相投,面对重重阻力,苦苦相恋,连城生而致死,死而复生,生而再求一死,反反复复,只为心中所爱、真实的感情得以契合。用恩格斯的话讲

“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仅仅为了能彼此结合,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掷”《青梅》中蒲松龄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但见识过人的裨女的形象青梅。她对贫寒书生张介受深为敬佩在自己的小姐因懦弱不敢追求自己所爱的人时她大胆主动地把自己的爱情献给张介受。面对张介受的质问,她讲“妾良家子,非淫奔者徒从君贤,故愿自托”。当别人提醒她没有自主的权利时,她说“不济,则以死继之。”表现得义无返顾。更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但敢于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当爱情遭到背叛时能果断采取行动,毅然离开曾爱过的人,去寻找新的真正的爱情。《云翠仙》中的云翠仙母女为梁有才的苦苦追求和百般表白所打动,应允了他的求婚。但后来张有才见利忘义,密谋背叛云翠仙。对此,云翠仙怒斥他的卑鄙行径,愤然离去。《阿霞》中的女主人公则在看

[2]马瑞芳.《蒲松龄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19945.126页。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自己所爱的景生薄情寡义时,立刻断绝了与他的联系,同郑生结为姻缘。(二)性格中的坚强、勇敢
聊斋中女子的果敢不仅仅表现在对美好爱情婚姻的追求上,在亲情受到侵犯、威胁之时,她们也同样表现出了不同于传统小说中女子的软弱无助,而是充满了机智、果敢,具有胜出男子的勇气和坚毅。《庚娘》中的庚娘在丈夫、公婆遇害之后,忍辱负重寻找机会,终于“手刃仇摊”《商三官》中的商三官“年十六,出阁有期,以父故不果。两兄出讼,终岁不得结。婿家遣人参母,请从权毕姻事。母将许之。女进曰‘焉有父尸未寒而行吉礼者’彼独无父母乎”奇女子的形象通过其言语得以传达,并最终乔装改扮手刃仇敌,庚娘之贞烈,商三官之奇烈,的确让不少男子形象相形见细暗淡无光。在善恶不分、真假难辨的社会中,蒲松龄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尽可能生活在真实的情感之中,哪怕这情感带给她们的是痛苦。如被誉为“欢不忘仇的九娘公孙九娘”公孙九娘的性格自始至终是悲剧的、含怨带恨的。在这篇小说中女主人公被塑造得异常理瞥在此没有了面对美好爱情的缠绵难分的场面,有的却是九娘劝莱阳生离开“不详”之地的催促。九娘的唯一希望是迁回故乡,将来附葬爱人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墓旁。在充满悲剧的基调中九娘悲叹“千里柔魂,蓬游无底,母子零孤,言之枪恻。幸念一夕恩义,收儿骨归葬墓侧,使百世得所依栖,死且不朽。”然而即使这一微不足道的愿望,因为莱阳生匆忙忘问志表,也成了泡影。而《细候》中细候杀抱中儿,其义无返顾的决绝精神又何尝不让人感动、令人刮目。蒲松龄在他所钟爱的女性身上溶铸了自己的爱与恨的思想感情,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蒲松龄充分挖掘出了这些女子身上的美德、才智、能力,并肯定了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三)对旧社会传统观念的态度
《聊斋志异》中的女子对待人生的态度不仅表现在感情层面的大胆的爱恨观,从而使她们有别于传统女性形象,她们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世俗的择偶标准业己有了新的乃至是理性上的认识。
她们不再为陈腐的伦理道德观念所左右,而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对“真实”“自主”人生的向往与追求,并将人性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达到空前的行为水平与意识水平。《青蛙神》中十娘与昆生的三

次冲突导致夫妻三离三聚。十娘之有情有度,凭心而

[1]成瑞裕.《花妖狐魅话聊斋》,华中理工大学出.19945.245页。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带有理想人格与现代行为意识色彩虽爱丈夫,仍耐心观察,对婚姻抱着合则聚、不合则散的鲜明态度,自己家庭地位的手段而以子女为爱情结晶未确信与丈夫可白头偕老之前决不生育。这一形象本身即带有作者对女性问题的新思索,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总是将“郎才女貌”作为择偶标准,“女为悦己者容”透露出女子生存的某些心理特质。在《聊斋志异》的多数篇目中,女子也多被塑造得年轻貌美,但不可忽视的是蒲松龄所着意展示的是男女心灵的相通,“作者一改前代文人所持的仅限于对女性外在感性形态把玩、欣赏的态度,在她们身上寄托了自己深刻的理性思考”《连城》中乔生和连城的爱情产生于心灵的相知相赏相敬相爱。男女主人公的外貌并不起决定作用,这种爱情便摆脱了那种浅层的外在的一见钟情模式,而是将人的品性、智慧、情感放在了爱情中并当作两胜相吸引的重要条件。正因如此,乔生能为连城割肉疗病,能够避生就死,决不后悔。(四)女主人公悲剧的收场
蒲松龄在描绘了女主人公对美好感情追求、向往并最终如愿的同时,并未忘记展示那些真性情遭受到现实世界无情扭曲并最终泯灭的悲剧。婴宁本是生活


[2]朱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花一般的世界中的具有鲜花般纯美心灵的女子,在到王家之前,性情娇痴,天真烂漫,“少教训、嬉不知愁”,不懂男女风情,“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流露出自然的纯真,婉若赤子,丝毫没有矫情饰性但后期竟“矢不复笑’夕,“昧爽即来省问,操女红精巧绝伦’夕,勤劳、知礼、孝敬,洛守妇容妇功妇德言的戒律其真实人性遭到泯灭天真的笑声在茫茫世俗中消逝,诗意的性格被扭曲,婴宁性格的前后对比,既让我们看到了真性情的可贵,同时正对夫妻关系有冷静成熟的思考不把育儿作为笼络婆家与丈夫、进而巩固因为美的毁灭又让我们领略到悲剧的价值二、聊斋中人物的痴、狂的性格特点
在文学创作中,任何艺术形象的塑造,无不是社会现实和作家内心世界的双重表现,是其潜在文化基因的释放。蒲松龄小心翼翼地塑造并悉心呵护着笔下的人物,让她们按照自己的感情、意愿真诚相爱,平等自由地结合,从而体现了蒲松龄的自我意识和思想价值观念。
蒲松龄让笔下人物生活于“真实”“自主”的情感世界中,而其本人的性情又何尝不是一个“真”字。而这个“真”表现为“痴”“狂”的特点。所谓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69页。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痴是指朴拙诚实、用志专一、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意志性格特征,表现为不怕艰难险阻、不畏失败挫折,力图达到即定的目的。所谓狂,是指富有自信、不合时俗、愤世嫉俗、违背中庸的情绪性格特征”。在《拙史行》中蒲松龄说道“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这种痴拙自信的性格必然对《聊斋志异》的创作产生心理作用。他性痴而难以改变,在《阿宝》篇末的“异史氏曰”中说“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托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由自己性格的痴拙,进而偏爱带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物并创作了一系列追求“绝对真实”的人物形象,不仅如此,《聊斋志异》反映青年男女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清的作品,充分体现明中叶后的启蒙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价值。《聊斋志异》中这类作品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的产物,是蒲松龄民主主义思想的结晶。”此外,明末清初李蛰的“童心说”对蒲松龄的思想意识及创作态度也不无影响,正如冯梦龙在《序山歌》中所息“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蒲松龄的性情便是这一进步思潮的产物,而他这纯真性情又对《聊斋志异》创作产生着直接具体的作用,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真”性情的人物形象。在这里我们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来分析一下聊斋作品中人物的痴。
《聊斋志异》中的“痴”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物

痴,如石痴、书痴、鸽痴、菊痴;二是情痴,如《阿宝》中的孙子楚;三是性痴,如婴宁、花姑子、小翠等。物痴
(一)聊斋中的痴之物痴
物痴,主要是指那些爱物成癖的人。物痴者都表现出对某一具体事物有着特别的爱好,把某一物当成他们的此生最爱,沉浸在其中,并且会用整个身心去呵护。他们为一物可以痴痴狂狂,疯疯癫癫,也可以舍生忘死,抛妻弃子,达到了一种人物同生同灭的迷狂境界。
《黄英》中的马子才就是这样一个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菊痴。马子才为购求佳种菊花,不惮千里。精城所至,金石为开,马生的癖菊之情,感动了菊花的精灵,菊精化为陶氏姊弟,来到了癖菊的马子才家。他安贫乐道,不愿卖菊谋生,认为拿高雅的菊花去作市井交易,简直是对菊花的亵渎。

[1]张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199512.155页。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石清虚》篇中的主人公邢云飞。邢云飞

酷爱奇石,常不惜重金求购佳者。偶得一奇石,珍赏不已,尽管此石先后招致势豪强夺、仙人索取、盗贼偷掠、尚书构陷等种种风波,他都不肯一弃。当识得奇石的仙人要取走此石时,他先是藏而不现,后虽“窘甚”“不能答”却不愿交还。“邢无以对,但执不与”这个细节活现出这个老实书生明知理亏又万分不舍时的痴憨,他“奔牵其袂而哀之”“强曳之归,长跽请之”为石不惜屈身哀恳“但求割爱耳”,并慨然愿“减三年寿数”以求得此石能与自己相始终;当他因奇石被尚书构陷入狱,妻儿想用石换得他的自由,他却呵妻骂子,愿以死殉石。为这块奇石他可谓历经劫难,痴迷不改。
物痴者,则超凡脱俗,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与生活、价值观念,他们全凭天性,爱好独立自由地发展。物痴者否定了封建社会的是非标准与价值观念。他们的追求逸出了封建传统的轨道,为正统观念所不容许,势必招来封建卫道士的非议,甚至迫害。邢云飞痴于石,被官府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书痴郎玉柱,竟被迫害得个“斥革衣拎,桔械备加”,作者对现实

[1]成瑞裕.《花妖狐魅话聊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19945.245页。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残酷有清醒的认识,他不回避痴者与社会的矛盾斗争。
(二)聊斋中的痴之情痴
情痴,就是指那些对情近乎于癫狂的人。这些情痴的共性是对恋人爱慕敬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塑造了一大批痴男情女的艺术形象。
在这类作品中,《阿宝》堪称是众多痴情篇中的佼佼

者。出身贫贱的一芥书生,求婚于“与王侯埒富,姻戚皆贵胄”的大贾,这在当时爱情婚姻要门当户对的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孙子楚不自量力,居然托媒求婚,这是“痴”的开始;当阿宝戏曰要他去其枝指时,他忍痛砍断了枝指,当阿宝再戏言要他去其痴时,他又是那样认真地为自己辩护,这是“痴”的发展;为了接近阿宝,先是魂魄追随她而去,之后是魂魄附于鹦鹉之上,飞到她的身边,这是“痴”的深化。同时,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离魂”“化鸟”作为表达“痴情”的方法,寄于幻而出于真,更加突出其对情的“痴”
作者在这些作品里表达了对封建的门阀观念、世俗观念以及男尊女卑的观念的蔑视,追求纯洁真挚、生死

[2]李灵年.《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10.324页。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渝的爱情,倡导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和传统的道德观念,具有先进的世界观和民主色彩的思想。
(三)聊斋中的痴之性痴
性痴,天性自然率真,不受尘世的污染。一生抑郁不得志的蒲松龄,热切希望获得身心解放,过自由的生活。他把全身心的热望都倾注在他所塑造的性痴形象上。他所写的一系列性痴人物特别的清新,动人。如花姑子憨态可掬,婴宁嗜花爱笑、痴憨可爱,小翠顽皮善谑、好为儿戏。这是一个个天真浪漫,不假雕饰,具有孩童般纯洁之心的女子形象。
其中婴宁的性痴更为典型。蒲松龄把婴宁视为美的化身,她有着外表和心灵相统一的美。婴宁是中国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崭新的形象。她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理想,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作者希望人的感情可以自由在地流露,喜怒由人,不受封建礼教的压抑与控制。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栓桔,在明清之际是尤其严重的。

这样看来,《婴宁》便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婴宁笑
在现实社会关系中,人性范畴里善良、纯洁、
容后面隐藏着多少女子的哀怨悲泣!

[1]成瑞裕.《花妖狐魅话聊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19945.245页。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诚、无私等优美的方面往往被压抑窒息,从而扭曲为卑怯、麻木、自私、虚伪、奸诈、残暴。生活的重担、利害的冲突使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本来的色彩和灵气,不受世俗污染的人性美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见到的。
蒲松龄在性痴人物身上赋予理想化的性格,表现对归真返朴人生的向往,对朴素美、自然美的追求。这种审美倾向,是受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庄子主张“法天贵真”,提倡“返朴归真”。但蒲松龄的“痴憨”与庄子的返朴归真有很大的不同。庄子不可能有反封建的意识。而蒲松龄在与庄子相似的外表形态中,却隐藏着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结语
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黑暗,蒲松龄举业一再受挫的不幸,昔日友情的冷淡,现实中可望不可及的真实、自主的人生、情感,世态炎凉深沉凝重的体验,如此种种压抑郁积于蒲松龄胸中,作者只能将它们埋藏于意识的深处,最终借助于文学创作来得以表现和升华。正如蒲松龄自己所言“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聊斋志异》就是蒲松龄所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形象载体,其笔下的术形象中都涵纳着作者蒲松龄的“真”性情。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钟夫校点.《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19983.46页。
[2]马瑞芳.《蒲松龄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19945.126页。
[3]成瑞裕.《花妖狐魅话聊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19945.245页。
[4]朱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69页。
[5]李灵年.《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10.324页。
[6]张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199512.155页。
[7]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中华书局,2002.240页。
[8]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124页。
[9]徐大军.《男权意识视野中的女性——《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扫描》.三联出版社.2001.26页。[10]杜桂萍.《孤愤:《聊斋志异》的精魂》.首都工人出版社.1994.49页。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