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管理心理学论文

管理心理学论文

时间:2014-12-15 22:18:52    下载该word文档

论组织管理与个人人格完善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301

姓名:马小华

学号:201303441

时间:2014.10.25

摘要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等等。人格具有个体独特性具体的人格是指某个人的人格,具有强烈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正是由于人格的独特性,每个人各不相同,即丰富了社会群体的多样化,同时又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矛盾。

关键词组织管理能力、人格完善。

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系统结构,绝大多数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协作才能完成,所以,从某种角度讲,每一个人都是组织管理者,承担着一定的组织管理任务。因此,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无论是对个人才智的发挥、事业的成功,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组织者最重要的是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及自觉性。若你已成为组织者,不论能力如何,只要有竭尽所能完成任务的干劲及责任感,至少也会有相当的表现。 

有些人担忧自己不适合做组织者,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成为组织者的潜能,正如任何人天生都具有创造性一般。差别在于是否能将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充分发挥。 

2.最重要的是赢得别人的支持 

政治家常常强调,成为一个成功的组织者,30%是得自于天赋、地位与权限,其余的70%则是由该组织成员的支持程度所构成。 

所谓的天赋是指自小就活跃于群体中,且有不愿屈居于他人之下的个性。地位及权限是指被上级任命为组织领导者之后,在组织内所拥有的职务及权力。相比之下,在构成领导能力的要素中,群体成员的支持及信赖显然比天赋、地位、权限重要多了。 

相反,不管获得多大的权限和地位,不论上级如何重视、支持,若无法获得团体成员的支持,则只能算拥有三分之一的领导力,将来必会完全丧失权威。 

3.学会倾听、整合别人的意见 在团体组织者的必备条件中,最迫切需要的是良好的倾听能力及整合所有成员的意见的能力。即使工作能力不是很出色,或拙于言辞,但若能当一个好听众,并整理综合众人的意见而制定目标,就算是一个优秀的组织领导人才。 

组织者不能自己闭门造车,而要不厌其烦地倾听别人的意见。擅于倾听的组织者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而更敢于亲近。因此,他必是谦虚的,且要有好学的态度,才能成为一位好听众。相反,自我表现欲过强者常令人敬而远之。自己有说话的权力,更有听别人说话的风度,这才是民主的最高表现。  

4.使别人清楚地了解你的观念 

运用难懂、抽象化的文字,会让人摸不清头绪,不知所以然;说矫揉造作的语言,各成员对该组织者必然敬而远之。即使是语言学家,为了使大家明了其理论,也必须从抽象的语

言中走出来,将其观念具体化。 

要做到观念具体化,必须付出相当的努力。人往往被语言所蒙骗,以为已经明白其中意义。

为了证实自己了解的真正程度,可以用“为什么”、“譬如”等概念来自我检讨。“为什么”

那么这项目标的实施就会遇到障碍。只有那些实现了“上下同欲”的目标,才能充分调动执

行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管理目标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如何完善自我人格: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自我人格应该包含以下的基本品质:

1、能正确对待自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将自己看作一个有能力而受欢迎的人,并生活在一个自己能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上。

2、能够对待任何人,无论对方是男或是女,都将一视同仁。

3、能够与他人保持深刻的人际关系,很容易并乐意与他人交往,对人仁慈有耐心有着强烈的同情心。

6、具有独立的主见与自信。

7、具有创造性。即是指性格上的品质,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一个人的成就。

8、具有民主的品质结构,即做到行为的一贯性。

除此之外,还应具有“深厚的友谊情感”、“幽默的同情心”、“强烈的道德感”以及“个人独处的需要”,只有这样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那么以上的健康人格应该如何培养和塑造呢?

人格具有客观社会性人格虽然有个体性,但绝不是孤立的。人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动物,人格是在社会群体交往中体现出来的,同时具有个体性、独特性、相对稳定的心理模式。古罗马著名学者西塞罗所讲的人格的含义是: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表示人的尊严和优越。所谓别人眼中的印象,就是人格的社会群体性。
  所以,人际关系是否正常,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展开,生活是否和谐,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尊重和认可,作为其人格是否健康的评价标准。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脱离社会群体的人格是不存在的。
  人格障碍是一种异常,是妨碍其与大多数人的人际关系,甚至造成社会危害,或给本人造成痛苦。那么容易激起多数人反感、蔑视的人格,容易破坏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人格就存在一定的人格障碍,需要改善和发展,做出符合社会群体利益的改善、符合个人成长的发展。

首先要了解人的心理特点

为什么要发展自己的人格来适应社会群体,而不是让社会群体做出改变来适应自己呢?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为自己拒绝做出改变,只要求其他人先改变,结果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麻烦。需要改变的人格是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人格,而不是个别人不能接受的人格。

其次要学会“照镜子” 

学会“照镜子”就是认真看待大多数人眼中的自己的人格是什么样子,从得到的反馈信息中总结自己人格方面的缺陷,逐步加以改善。

这种反馈信息可能与自己的主观体验不符,这就需要调整自己的主观感觉,因为社会中的自我,就是别人眼中的自我,具有社会客观性,我们不能控制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生活中我们经常照镜子,如果发现镜子里的自己脸上有污点时,没有人会把镜子砸掉,除非是弱智或精神分裂症。例如:某人感觉自己很诚实,但是得到的反馈是大多数人认为其很虚伪,这时,抱怨别人的误解是没有用的,气愤地予以回击会令你的已经紧张人际关系火上浇油。理智地思考就会发现,肯定是我们自己某些行为导致别人的误解。所以我们只有好好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善自己的形象。简单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向自己的朋友请教,或者与说你虚伪的当事人真诚地沟通,了解自己那些言行导致别人说自己虚伪。只要改变了引起误会的言行,形象也会慢慢地改善。但是需要了解和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别人对我们人格的整体印象不会在一天形成,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改善自我,不能半途而废。

第三,避免人格发展误区   

人格的社会性,决定了健康的人格是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取得正常的人际关系。但绝不是说,发展自己的人格是为了取悦别人。这里所说的正常或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指不损害他人利益。如果发展自己的人格是为了取悦他人,就失去了人格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就失去了人格发展的意义。发展健康良好的人格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发挥人潜能,培养良好的工作、生活能力,为了每个个体生活的更快乐、更美好,如果失去了自我,在人格上变成附庸,那就发展成了人格障碍。例如,某位先生为了搞好人际关系,无论是时间和金钱,有求必应。乐于助人是良好的人格,但是严重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结果搞得家里人非常不愉快,造成家庭破裂,这就不能算作是健康的人格。

第四,走进心理咨询   

人类个体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同时又有着有限的能力,既不是无所不能。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内心体验出现了不协调,甚至出现了人格障碍,当我自己不能自我调节的时候,就要走进心理咨询,让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协助我们来解决心理困扰,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下发展我们健康的人格。

人同时具有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机能,科学研究的共识是心理问题要远比生理问题复杂得多,既然生理生病要去看医生,更复杂的心理问题却全靠自己解决,势必存在一定困难。所以走进心理咨询室,看心理医生是我们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1.管理心理学课本

2.百度文库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管理心理学论文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