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及其发展
2010-04-1215:25:49
一、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分析(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巨大发展
为了把握中国出版业未来发展的脉络,首要的是对中国出版业现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出版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
1.出版业规模不断扩大,书刊出版数量急剧增长。
1978年,中国的出版社只有105家,出版队伍1万多人。2001年,出版社有562(括副牌社37,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18(包括副牌社16,地方出版社344(包括副牌社21。特别突出的是,地方出版社得到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出版社地域分布广,基本学科门类齐全的特点。
我国书刊出版的总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1977年,我国出版图书12886种,出版期刊628种;2001年,我国出版图书达到154526种,期刊8889种,分别是1977年的12倍、14倍。从年出书品种数量上比较,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字来看,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80万种,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4%,超过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其中出版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每年出版图书8310万种,英国95万种,德国78万种,法国3万种,日本6万种,意大利和西班牙,各有23万种。2.科学技术在出版业中的普遍应用。
中国出版业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从技术的装备上看,在印前阶段,已普遍使用我国自己开发的计算机中文输入系统和计算机排版系统;在装帧设计和图文处理上,已普遍使用绘图软件;在印刷阶段,普遍使用胶印技术:装订环节,联动装订系统也逐渐使用。从出版媒介上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子出版发展迅速,1999年,全国共出版录音制品8946种,录像制品8721种;以光盘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更加迅速,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国的光盘生产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了年产5万片的生产能力;部分出版社已经在尝试网络出版。3.多渠道发行活跃了图书市场,出版物的销售日益扩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发行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了以国有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的图书发行体制。2001年,全国共有图书发行网点74235处,其中国有书店2806处,国有售书点10665处,其他类型售书点(供销社售书点11786处,出版社自办售书点627处,集、个体书店书摊36448处,其他1190360764处。新华书店系统共有发行网点13283处,其中书店2736处,售书点10547处。2001年,全国图书发行总销售15612亿册、92093亿元。图书批发市场,遍布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图书展览会、图书订货会、书市异常活跃。4.中外出版交流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前,海外中文图书市场上基本上是港台图书。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恢复了

图书的对外批量出口。到目前为止,我国出版物的进出口机构有30多家,图书的进出口已——定规模。以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为例,它每年从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和世界各国进口各种图书约10万种,各种报刊约3万种,各种文献3万多种,各种录音录像制品3000多种。2001年,中国图书、报纸、期刊累计进口432951种、168248万册(690413万元:累计出口643360种次、60543万册(176394万美元。
在版权贸易方面,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引进境外出版物版权的品种逐年增加,1999年已高5000种,约占我国年出新书品种的10%,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比较高的。2002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共达成版权贸易8000项,版权贸易量突破了上一届的6879项,其中输出版权2400项。
中外出版人之间的互访和交流,日益频繁。国外出版机构的同行,也经常到中国访问。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出版机构,如培生集团、麦戈劳希尔集团公司、约翰·威利集团、汤姆森学习集团、麦克米伦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办事处,中外出版交流的现状可见一斑。
(中国出版业存在的问题
1.中国图书出版业的规模仍然停留在数量规模上。
2001年,中国共出版新版图书91416种,重版、重印图书63110种,总印数631亿册(定价总金额是46682亿元。其中出版课本24236(初版7506种,重版、重印16730总印数3336亿册(,定价总金额17455亿元:一般图书128051(初版82444种,重版、重印图书45607,总印数2936亿册(,定价总金额28686亿元。
从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中国年出书品种虽然名列世界第一,但是平均每一种书的印数很低,特别是一般图书,平均印数只有23万册。2.图书销售结构极不合理。
2001年,全国图书发行总销售15612亿册、92093亿元。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图书销售565亿册、6333亿元,占销售数量的36%,销售金额的69%:文化教育类销4346亿册,23087亿元,占销售数量的278%,销售金额的251%:文学、艺术类销售457亿册、4965亿元,占销售数量的29%、销售金额的54%;自然科学、技术类,销售57亿册、7405亿元,占销售数量的37%、销售金额的8%;少儿读物销售581亿册、3443亿元,占销售数量的37%、销售金额的37%;大中专教材类销售425亿册,5349亿元,占销售数量的27%、销售金额的58%;课本类图书销售数量8405亿册、38124亿元,占全国图书发行总销售量的538%,销售金额的414%;图书类销售067亿册、466亿元,占销售数量的04%、销售金额的05%;其他出版物销售195亿册、1506亿元,占销售数量的12%、销售金额的16%;非图书类商品类销售1416亿元,占销售金额的15%。
中国图书销售结构极不合理。中小学生的教材和在文教类图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的学生用的学习辅导书,占了图书销售的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中国的出版业,特别是图书发行的主渠道基层新华书店,主要靠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和发行支撑的。3.和世界上的出版大国和大的出版集团比较,中国出版的总体实力不强。

在西方发达国家,书刊出版已经成为一大重要产业。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项统计,全球图书年销售额就达到700亿美元。其中,美国图书的年销售额为200亿美元;德国为150亿马克,约合100亿美元;日本为10376亿日元,约合62亿美元:法国为150亿法郎,约合40亿美元:英国为27亿英镑,约合37亿美元;俄国为128000亿卢布,约合32亿美元。中国2001年出版的154526种图书,除去课本和图片以外的书籍是128051种,定价总金额才28686亿人民币,扣除库存、退书,扣除销售折扣,估计能实现140亿元的销售,约合15亿美元。
国外大的出版集团,经营范围很广,有的出版集团涉及了书、报、刊、电子出版、影视、娱乐等领域。1999年与美国在线合并的美国时代华纳集团,以经营广播电视和杂志为主,图书只占其营业额的11%。贝塔斯曼集团,还是与东芝并驾齐驱的世界光盘制造商。很多跨行业的大型集团,尽管图书出版在其中的比例很小,但它的势力强大,使出版有着雄厚的资金做背景。美国的维阿康姆集团,拥有11万员工,19971998年总营业额为121亿美元;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拥有57万员工,19971998
年总营业额为257亿马克;也就是说,我国新闻出版全行业的年营业总额与国外一个大出版集团的年营业额相当。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逐步地放开中国图书销售市场。开放了的中国图书市场,意味着以后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以这样的整体实力去和发达国家的大型出版集团去竞争,然是不利的。
4.中国的图书市场不规范,盗版现象严重。
中国至今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出版、发行市场体系,条块分割、地区分割使中国出版业本应具有的大市场优势弱化,出版信息不灵,物流不畅,库存增加,积压严重。发行水平不高己成为中国出版业发展的瓶颈。
国有的新华书店有遍布全国城乡的网点,按理说,它应该是很理想的发行渠道。但是,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和国家授权的垄断经营,形成了队伍庞大,机构臃肿,经营意识薄弱,效率底下的弊病。在这种情况下,在发行体制改革后,民营书店以其灵活的经营策略,及时而周到的服务,迅速发展起来。但是,无庸讳言,新建立起来的多渠道的发行格局,还缺乏法治化的市场规则和具有影响力的行业规范。集体、个体书店经营者中鱼目混珠,少数人钻法律的空子,损害了出版行业的声誉。
在了解中国出版界的状况,特别是分析中国图书市场的容量的时候,不能忽视普遍存在的盗版现象。盗版现象的普遍和隐蔽,以致管理部门都很难准确地估计它的营业额。2001年,全国图书发行总销售15612亿册、92093亿元,其中新华书店系统总销售12227亿册、60301亿元,分别占全行业总销售册数的783%、总销售金额的685%。而占图书发行总销售金额的41%的课本,是国家法定由新华书店销售的,严格地说起来,课本基本上就没有进入市场。这就意味着全国图书除课本以外的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为鱼龙混杂的其他发行渠道所占有,而且这只是统计到的数字,更恶劣的盗版行为,是无法统计其数字的。可见,中国出版界的盗版现象,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二、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机遇
(中国经济和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为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首先,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上取得了巨大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现代出版所有的装备条件,如处理文字输入的电脑,先进的电脑排版系统和设计软件,价值昂贵的先进的印刷机和联动装订系统等等,我国出版、印刷行业都有。就图书出版的硬件来说,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水平己相差无几。
其次,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包括出版业在内的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出版具有多重属性,它既是经济的一部分,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作为经济的一部分,它的发展要遵循经济规律,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它又参与了社会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构筑一个社会的思想、价值体系去规范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有出版参与其中的经济和科学教育文化活动,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保证。
再次,经济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而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正是出版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健全的社会是以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社会。旺盛的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物质和文化的生产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大大激发了全社会对科技、教育和文化的需求,这种需求必然带动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据中央电视台调查中心的一份统计数字表明,中国人均购书款正在以每年平均158元的速度增长。可见,中国经济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的多元化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出版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当前,全球经济正在走向一体化。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也给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人类变得越来越富裕。国与国之间,经济和文化的渗透更多地代替了强权的征服。人类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时代进入了一个多元共存的时代。人们通过文化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通过文化来表述民族的差异,通过文化来体现民族的特色,通过文化来了解外部世界,来和外部世界交流。而文化的逐渐放大了的功能,很大一部分是要由出版来承担的。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经济从此全面融入世界,也标志着中国从此全方位地走向世界舞台。这对中国出版业来讲,是难得的机遇。一方面,中国为了在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中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会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国外的文化,去学习外国的先进思想和科学,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延纳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开放和稳步发展的中国,对世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有这些,都将给中国的出版业带来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包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图书出版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
中国出版业二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而且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像。计算机中文输入系统的发明,使中国出版业迅速告别了铅与火。计算机排版和设计软件、胶印技术和联动装订技术,使传

统的纸质图书的出版质量和速度大大提高,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出版技术产生质的飞跃,人们能够拥有高容量和高清晰度的电子出版物。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出版社的管理,进入信息管理的层次;销售部门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客户的信息,根据销售情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可以预言,已有的科技成果和新的发明创造,将为中国出版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中国政府和人民谋求民族振兴的雄心,积极回应世界挑战的开放心态和探索精神,将成为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贯彻始终的是中国政府和人民谋求民族振兴的雄心和可贵的探索精神。中华民族有过文明古国的灿烂辉煌,更有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痛苦的记忆,当重新打开国门发现自己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的时候,那种沉痛是刻骨铭心的。中国政府和人民正视现实,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尽快缩短跟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中国经济多年来一直保持的强劲的发展势头,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以自己的成就,赢得了尊严和自信。这种民族的尊严和积极走向世界的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好的营养,也是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趋势
(组建出版集团,将成为世纪初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中国出版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除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挑战外,还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挑战,这就必须通过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手段,来抵制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中消极的一面。同时,要通过积极引进、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成果,为我所用。所以,组建出版集团,将会推动出版业迅速地发展壮大,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组建了7家出版集团。出版集团的组建,是要通过出版资源的整合、业务重组、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实力,为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找到——条发展之路:第一,通过资本运营、资产重组,建立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出版集团和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这就打破了目前简单的低水平的均衡发展,是中国出版业发展实行不均衡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第二,探索多渠道利用社会资金,既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又确保国有经济在出版产业中的主体地位;第三,在发展好主业的同时,鼓励出版集团多种媒体经营,充分运用高新科技,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连锁经营为主的多种销售方式的发行格局将逐步形成
新华书店原有模式下的经营和集体、个体书商的各自为战以及他们中间大量存在的不规范经营现象,说明我国的图书发行体系很不健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图书市场由零售业到批发业的开放,使中国的出版界从上到下意识到了危机。中国出版界已经启动以连锁经营为突破口,建立现代出版营销体系的工程。这是中国出版业应对新形势,深化发行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中国出版业建立连锁经营体系的思路主要有:第一,在全国建立大型的出版物连锁经营集团,首先在基础好的重点省市建立起大型的连锁经营集团和连锁经营总部;第二,按经济合

理的原则,建立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东西南北中相互关联、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出版物物流体系和网络格局;第三,改造和整合新华书店,理顺新华书店的产权关系,统一经营管理,实行真正的连锁经营,形成畅通的连锁经营网络;第四,注重高新科技的运用,建立高效统一的信息系统,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很显然,这些思路是直接应对向国外开放出版物零售和批发市场的政策的。
网上书店伴随着世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在中国诞生了。以当当、博库、旌旗和卓越为代表的网站,以终极读者为服务对象,且各自又有更细的主攻方向,如博库,可以说是一家只做e-book方向的纯粹互联网业务的网站;当当就像一个实际存在的大型综合书店,20多万种书,里面什么都能找着;与当当的多而全不同的是,卓越少品种,多进货,成本相对降低,给读者更多的优惠。随着我国电子支付系统的逐步建立,网上书店将会和俱乐部销售,共同加入新的发行格局。
(新技术的普遍运用,将从观念到出版形式、出版过程等方面,影响和促进出版业的发展
出版担负着人类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是知识含量很高的企业,出版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和时代科技发展紧紧相连。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大陆的图书印刷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和世界出版大国的距离。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出版业最容易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计算机汉字输入的发明、电子传媒及数字化、网络化的崛起,对于文化传播之迅捷和广泛己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人们心目中的出版概念,再不仅仅是隆隆作响的印刷机器,汗牛充栋的图书文献了。
新时代的出版,将会全面呈现音像、电子等新兴介质的出版。出版形式的变化,将影响我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形成以新技术为依托的阅读新文化。通过出版物所营造的世界,将是一个在同一时间里诉诸人的多种感官的丰富多样的世界。
在出版物的流通领域,也会因为新技术的运用而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现代的出版模式,于网络的介入,消费者可以越过中间环节,生产者也可以越过代理商,直接进行商务交流。尽管不论是目前还是今后,作为中间环节的代理商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新型的销售模式融入传统的销售模式以后,必将对出版物的流通产生巨大的影响。(版权贸易和对外合作出版,将成为出版界谋求新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出版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一直担当着主要角色。随着中国一步步走向世界,中国的出版跟外面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这种交往,使中国出版界认识到版权贸易对出版业发展的巨大意义。
据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统计,199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产值为3484亿美元,占全美国内生产总值的43(全部版权产业为5293亿美元,占全美国内生产总值的653。从19771997年核心版权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绝对增长率为241%,平均年增长率为63%,是同期美国经济年增长率27%的两倍多。美国版权产业无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还是在对外出口中的比重,都超过了汽车和飞机制造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目前缺少版权产业的统计资料,版权产业包括哪些领域,即使在新闻出版业内,人们

对此也感到陌生。从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的有关部门获悉,1998年我国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业的产值为12632亿元,软件170亿元,两项相加为14332亿元,约占全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28亿元的1.8%,如果将版权产业其他部门的产值全部统计出来,我国的版权产业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会达到5%左右。版权产业的广阔市场为版权贸易提供了动力,而版权贸易,又为出版物的市场开拓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目前中国的版权贸易已呈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版权引进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达57%。版权输出方面也比前两年有明显增长。
除了版权贸易,对外合作出版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现在,不仅是国内的出版社希望和国外的出版商开展合作出版,国外的出版公司也在积极地和中国出版社开展合作出版,通过合作出版来开拓中国的出版市场。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发中国内地市场,培生集团、麦戈劳尔、约翰·威利、汤姆森学习集团、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等的中国办事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一开始试水时无所适从,现在已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社办期刊,将成为出版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信息发达,生活丰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杂志比起纸质图书的出版,更占风头。世界上很多的大型出版社或出版集团,它的杂志的经济收入远远超过图书的收入。美国时代华纳集团以经营广播电视和杂志为主,图书只占其营业额的11%:在日本,资本超过一亿日元的130家出版社中,真正以出版为主体的还不足20家。即使是专营的出版社(如讲谈社等,其经营范围也遍及诸多行业。
在中国,同时经营书刊的出版社,以刊养书的出版社也不鲜见。如甘肃人民出版社的《读者》,年利润占了整个出版社的90%。当然,由于多年形成的单一的经营模式,很多出版社还没有开展期刊经营业务。
自从社刊工程倡导以来,中国的出版界更进一步地意识到期刊对于出版社发展的重要,从发展战略上,把期刊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纷纷申办刊物,进行战略的转移。199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根据书刊市场现状和今后的走向,果断提出全社经营重点实现由书向刊的转移。出版战略思想转移以后,刊物成了构筑中国青年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他们在已有的《青年文摘》、《青年文学》、《追求》等刊物的基础上,又申办了《青年心理》、《同学月刊》、《股市》、《数码设计》等刊物。本来已经很有影响的刊物《青年文摘》,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月发行量由110万增加到210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如今的书刊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达到55的比例。书刊在资源、市场、经营上互动,形成良好的边际效应。1999年以来,销售码洋每年以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增值扩张。(出版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品牌为代表的实力竞争
人们从中国出版业近年来的发展中认识到:第一,真正的实力不是靠一两本书的极度夸张的炒作形成的,出版业是文化的事业,文化事业是需要长期积累的;第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生命,许许多多的文化和科技含量高的有代表性的出版物的积累,构成一个出版社的品牌,未来的竞争主要是品牌的竞争。优秀的产品积累不断增加出版社品牌的含金量,名牌社又促使其产品更快更广泛地为消费者所接受,出版社和其产品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品牌的立体开发是品牌竞争的一个方向。名牌产品,特别是期刊,可以吸引众多的广告,

可以自我发展,自我裂变,派生出新的期刊,或由名刊而派生出版社。像南京的译林出版社,就是在很有影响的译林杂志的基础上成立的:广州的南方日报出版社和羊城晚报出版社,都是基于报纸的广泛影响而建立的。
除了出版社声誉和出版社的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外,出版社的品牌以及它的名牌产品还可以渗透到相关的产业。比如,可以将名牌期刊名、图书书名或名牌期刊和图书里的形象出售给娱乐业,制作影视产品或各种玩具,也可以派生出以名牌命名的公司、商业大厦、多功能的商业中心等等。这样,既宣传了名牌,又创造了效益,又使社会大环境更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出版人才的争夺将成为出版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
出版实力的竞争最后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新时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对出版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出版社的编辑,在接触到一个出版物的内容时,不能停留在单一的平面出版的思考上,他至少要有能力规划成多种出版平台的概念,依内容特性开发成纸版书、声书、影像书、光碟版、网络出版、ebook等各种形式,因此未来编辑不但要具备互动式的编辑概念,可能还得具备编写、绘画、作曲等各种才能,并要学习如何与读者互动,经营读者社群等。除此,还应该具备管理和经营上的才能。未来出版社的管理者,除了要具备出版社业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外,他还要有世界性的眼光和现代的出版观念,要能够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掌握出版规律,懂得经营管理。要真正懂得人才的重要,珍惜人才,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作用。
遗憾的是,中国出版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极为有限。当前正是中国出版业发展急需人才的时候,国外大的出版集团也瞄准了中国的出版人才市场。他们知道,要想在中国这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发展,光靠外来和尚念经是不够的。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使得外来的大公司不得不培养本土的人才,为他们的跨国公司服务。贝塔斯曼在美国挑选中国留学生接受贝塔斯曼的培训,就很能代表跨国公司跨入中国时的人才战略。这种状况,无疑会使中国出版人才市场雪上加霜。未来中国的出版界,对人才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
四、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版管理体制的定位问题
目前,中国对出版社的定位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事业单位,意味着出版社要按事业单位的机制运作,出版社建制经费应当由国家统一管理。企业管理意味着出版社要按照企业的运作办法来经营和管理,出版社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要参与市场竞争,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生产,要像企业一样向中央和地方政府交税,出版社要在市场中求生存和发展。而现在,出版社要承担上面安排的任务,出版社的社长和出版社的领导班子由所在出版社的上级主管部门安排;出版社的出书范围、选题报批等都有规定。但在经济上,出版社必须自负盈亏,自谋出路,自我发展。
很显然,这两种管理体制是无法很好地融合在起的。勉强地融合,会使出版业的发展总是在艰难地跋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将对所有出版社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的定位,改为对部分出版社实行事业管理,对大部分出版社实行真正的企业管理。关系

到国家安全、必须按指令性计划生产和发行的有关政策、法令、国家档案,以及国家统筹的中小学生用的课本,可由国家指定的出版社出版,这些出版社实行严格的事业管理,不介入市场的竞争。其余的出版社,则实行真正的企业管理,进行市场运作。享有国家垄断出版资源的出版社退出竞争以后,图书市场的竞争相对来说就更公平了。(正确处理政府的主导作用与改革出版管理体制的关系
由于出版的多重属性,政府充分发挥它的主导作用,是完全应该的。比如说,出版涉及意形态领域,政府在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进行的多边谈判中,争取对出版行业中涉及意识形态的关键环节的保护,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与改革出版管理体制的关系。不能因为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现行出版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也不能因为要改革出版版管理体制而削弱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中国的出版管理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它一方面保证了党和政府对出版的有效管理;一方面,又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僵死的格局,中央级的出版社有人民出版社、教育出版社、文学出版社、科技出版社、美术出版社、少儿出版社等,相应的每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也有基本相同的格局。不仅管理方式一致,连名称都大体相同。出版行政部门对出版社的管理,也管得过多、过死。出版管理的现状,造成了管理机构的重复,出版资源的浪费,使中国的出版社,大的不大、不强,小的不活、没有特色。表面上的均衡发展的格局掩盖了整体上的低效率。
改革现行出版体制,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确定作为政府的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哪些该管,哪些方面让出版业自己去发展;哪些由出版行政部门管,哪些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或者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做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借鉴国外出版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改善出版社的内部管理制度,如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出版社内部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加大著作权保护力度,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9916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标志中国著作权的保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210月,中国成为《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成员国,1993年成为《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的成员国。199710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7条、218条,对盗版和销售盗版图书的违法行为应负的刑事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2001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解决了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著作权保护提出的新问题。可以说,从立法的角度,中国的著作权保护水平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没有太大的差距。是,执法的角度,中国的著作权保护水平还很不够,对著作权的邻接权即传播者的利益保护不够,大量存在的盗版盗印现象,严重影响中国出版界的形象,阻碍出版业的发展。无论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是出于中国经济本身发展的需要,都应当调整和修订有关的法律,整顿经济秩序,加大执法的力度,严厉打击盗版行为和盗版行为的保护伞——地方保护主义,为出版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