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五篇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五篇

时间:2019-12-31 15:03:41    下载该word文档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五篇

【篇一】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一曲高亢明亮、荡气回肠的颂歌,唱出了14亿人民最强烈的心声,唱出了各族人民最浓烈的家国情怀,更激起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我的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有代代相传的勤劳、勇敢、善良、聪明、相互包容的人民。自古以来,浓重的家国情怀,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做人的根本,祖国发展的动力。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曾经有过震惊世界的辉煌;我们也拥有许许多多像卫青、霍去病、文天祥、岳飞、辛弃疾、孙中山等为救国救民而献身的仁人志士。特别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出生入死、艰辛探索,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树立起了中华民族复兴史上一座丰碑!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祖国从此以巨人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接着,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伟大祖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这条道路提出了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竖起了又一座丰碑。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引领祖国进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唯一正确的道路。现在,我们的祖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有条件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由衷的为我的伟大祖国骄傲和自豪!

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我们这一代人非常荣幸。因为,我们曾经伴随着祖国一起成长,曾经参与了伟大祖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曾经亲眼目睹了伟大祖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参加儿童团,看着大人们丈量土地,进行土地改革的情景;亲眼见证了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农业合作社的过程;亲自参加了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亲身体验了艰苦创业、兴办地方国营企业的艰辛和进行企业改革的艰难。现在,我回忆着祖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看着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感受到祖国取得的举世闻名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要陪加珍惜。再就是,我们个人与祖国是一个完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大家庭里,只有祖国强大了,才有人民的尊严、人民的安全、人民的自豪、人民的富裕、人民的幸福 。而只有亿万人民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无私奉献,祖国才能强大、才能富裕、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真的是:我是浪花一朵,祖国是我的依托!

目前,我的祖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外交、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在经济上,祖国的综合国力超过90万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祖国已使7亿人摆脱贫困,脱贫人口占全世界减贫人口的70%;祖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但是,国际上现在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国内,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敲锣打鼓那么轻而易举就实现的,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 因此,我们要想祖国强大,领先于世界,就必须从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撸起袖子、扑下身子、脚踏实地、真干实干,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自的事情做好。滴水成川、千流归海。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成功、才能辉煌;我们的祖国才能强大、民族才能复兴、人民才能幸福。这是 历史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民族赋予我们的殷切希望。我们离退休老同志是党、祖国和人民精心养育成长起来并培养成革命干部的。党恩国恩重于山、人民之情深如海。我们虽然老了,但应该初心不忘、使命牢记、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要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添砖加瓦,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

我有一个引以自豪的伟大的祖国——母亲。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由热爱祖国的当代伟人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历经沧桑,艰苦奋斗,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于1949101日,在祖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建立起了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伟大祖国——母亲获得了新生。她从那一天起,成为了56个民族亿万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世界大国。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在金光闪闪的五星红旗照耀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伟大祖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让中国从一无所有的穷国,走上了富民强国之路,成为屹立于世界舞台的东方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在怀揣实现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的习近平主席英明正确领导下,走进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祖国——母亲,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民生、国防建设等方面,均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而且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谱写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答卷。同时,我的祖国——母亲正通过“一带一路”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从而造福各国人民,并通过这条纽带拉近各国人民心与心的距离。我的祖国——母亲,现在正在持续打开国门,拥抱世界,造福世界,为实现世界大同人类幸福、世界和平而奋斗!

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有我,国富民则富、国强民则强。我的命运与祖国——母亲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伟大祖国——母亲怀抱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肩负建设祖国——母亲的责任。为此,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幸福,我们更必须凝聚在一起,凝聚更大的正能量,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无我无私,利益天下苍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把祖国——母亲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为实现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做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篇三】

我的老家**的乡村公路,是一条大致和黄河平行、横贯东西的道路。这条道路铭刻着我少时的记忆,记录着我壮年的遗憾,交织着我的喜悦;它从一个角落反映了我们的国家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发展历史。

在我少时的记忆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虽说是黄河岸上的一块富庶之地,但上湾三村人要去镇上只有一条傍河小路,河水一涨,就无路可走了。下弯四村听老人们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也只有一条大车开不过去,仅供肩挑驴驮通行的狭隘曲折的道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湾三村人从傍河的红胶泥山体开辟了一条挂在半山腰的约二三里长的公路,那段道路被人们称为“红湾”。红湾的外侧是很深的河谷,汹涌的黄河擦壁流淌;里侧是光秃秃耸入云天的崇山峻岭。那个时候,人们要去莺鸽湾必须经过乱石挡道的庙儿沟口,再走上一段“之”字形的陡坡,就到了半山腰的“红湾”。距莺鸽湾二三里路的大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都还没有通车,只有一条缠绕在山腰的像一个大写S的曲径石道连接着一段河边小路。从莺鸽湾进入关家沟的路则是从一沟乱石中间搬走大石头挪腾开的一条小道,只供人们步行,骑自行车走这条路能把人颠簸得从车子上栽下来。在**中段还有一个叫“中坪子”的村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人们去这个地方要从一个谷口进入,经过一段土壁对峙,道窄坡长的深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东头一所独立初中担任校长,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在家和学校之间往返一趟。那时的乡间道路坑坑洼洼坎坷不平,每个单程我都要上两条大坡,越一条大沟,拐一个大弯。有的路段浮土很厚,一进校门和家门,车子和人都披一身尘土。一遇雨天,有些低洼的路段盛满了水,积水淹没了自行车的轮胎,人骑着车子在很深的水中行走。有些路段简直就是沼泽和泥坑,车子负载着一百多斤重的人,轮胎就陷进稀泥里了。那个时候,我常想,何时才能修一条水泥路,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从****的公路也往往被山洪冲毁,几年间不能通车。而为了保证这条路的通畅,有一年全乡教师集中在华皮川村喇庙咀的那个大转弯劈山修路,从大年初一直到正月初七。尽管如此,那条从**经大坪绕道聂窑沟的土路仍然是坑坑洼洼,坎坎坷坷;凸出的路桥,低洼的深坑,没有桥面的延长了两边坡度的过路水渠一路不知有多少。那个时候,刚包产到户的大川渡、顾家善的菜农生产的蔬菜就要经这条路送往**。一次,我坐车从****,一路上我看到前面一辆满载青笋的手扶拖拉机在经过一个大坑时几乎跳了起来,继而几捆青笋摔到马路上,挣断捆绳的青笋被摔得断臂折腿。而一辆满载西瓜的农用车走得稍微快了点儿,一路摔下车的西瓜满路开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尤其是**上湾人沾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光,几乎与三峡工程同时,大峡水电站也开工建设,从此,****的公路变成了水泥路。一条通过“中坪子”,穿过“狼家沟”“庙儿沟”隧道直达大峡的公路修通了,昔日**最偏僻的几个村社反倒成了交通最便捷的地方。记得道路竣工欢庆通车的那天,我和教育局几个同事也乘车体验新路,却找不见了去“中坪子”的那条峡谷,而“中坪子”这个在我的心目中与外面的世界隔绝的地方,却背靠雷祖山,面朝公路,屋舍俨然。前年我去**最东头的五柳村,多年没有走过这条大致与黄河平行的道路了,竟是如此的平坦宽敞。我望着车窗外,脑子里搜寻着马路两边原来的景致,沿途的景物旧貌换新颜。那道陡坡变得平缓了,原来人们骑自行车下了坡再推着车子上坡的那条沟到哪里去了?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车子已经到了华皮川。我欣赏马路南侧排列整齐的小二层民宅的余味还未尽,忽又被眼前气势恢宏,腾空飘逸的足有二里路的东来北上的环形路桥惊诧了!那线条、那气韵,简直就是张旭的草书!就连**城区北大门的立交桥也没有如此的气派,如此的壮观!从五柳村聂窑沟返回**的路上,我坐在车子里,观望着沿路的风景,竟然感觉车子走得过快,不知不觉就看到了**城边儿上电厂高炉、高楼大厦。

去年8月,我去**湿地公园、乌金峡国学院、文化园,回**取道顺安村到大坪的那条公路,又得知**镇蒋家湾四个村的村民上**不再绕道金沟口就有就近便捷的两条路。蓦然间,我感到从****的道路就像是棋盘,四通八达。

【篇四】

客居异乡,想家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温暖的归属感。我的家乡是**的一个小村庄,普通而破落。七年后,当我回到故乡,再次踏入这块土地,恍然若梦。陌生的街道,陌生的白墙。故乡变得新鲜而新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让这里日新月异。

2018103日,我借此假期回到家乡,走访了本村及周围几个村庄,了解建国后及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农村的巨变,调查了当地农民,了解农村的发展变化和农业产业的转型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情况。我让小姨带着我,走街串户,一方面听她滔滔不绝地介绍,一方面用一颗心去感知家乡的变化。跟着小姨的脚步,在新农村的马路上悠闲地走着,儿时的记忆便蜂拥而至了。

我家门前原先是一条土路,现在村村通修到各家各户门前,甚至还修了“户户通”。保证每户人家都能出入方便。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彻底改变农村出门难的问题。让农村换新颜,村村通功不可没。

小姨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提出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在经济上,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所谓“要致富先修路”。可见交通很重要。交通便利,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自古以来实践得出的真理。

自从2004年,国家信息产业部下发“村村通”政策后,田野中央的道路便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了,那些道路像白色的带子,将村庄与村庄相连。无论我们到哪一个村子,再也不会怕路不好走了。而且,因为交通方便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无形中也就提高了。不管做什么生意,进货都很便利。在家开一间杂货铺,别人都会送货上门。

小姨是搞文字的人,她的关于故乡的解说,不仅客观,更多的是带上主观的骄傲。她的眉宇之间透出对这一片土地的大爱,对故乡未来的憧憬。她常常跟我说扶贫的事儿,我想一个老师和扶贫怎么会有关系呢?这次回来,我得好好的将这个问题弄清楚。

回到家乡,我才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政府正竭尽全力进行精准扶贫,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打好脱贫攻坚战。政府绝不会让任何一户人家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我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伯乐到处有,只要你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和小姨边走边谈。小姨说起我的童年、少年生活,说我那个时候就是一个野孩子,成天穿着大人改小的衣服,邋里邋遢地到处玩。我也笑小姨常常穿我母亲的旧衣服。想来笑声中也含着多少辛酸啊!其实在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哪里有能力穿得好啊!外婆还常说:“衣服破了,左一年,右一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农村里流行的一句话:“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农村居民的服装也日益丰富。各种款式各种料质应有尽有。走在大街上,你不能确定谁是城里人谁是农村人。咱农村姑娘不仅入得厨房,也一样能上得厅堂。顾盼生辉中一扫四十年前的卑微,将农村的田园风光都刻在眉眼之间了。而且农村人也越来越懂得享受。不同场合,不同的服装搭配。什么衣服,什么鞋子,什么包包都相得益彰。“土老帽”这个头衔早就该摘掉了吧?

不知不觉间,我们又走到一个熟悉的地方。那是妈妈口中常常念叨的地方——她儿时要用两分钱去打热水的地方。大火炉还在,大铁桶也还在,不在的只是排队打水的身影和蒸腾的热气。粮票、邮票,在老一辈眼里不会陌生,我们的父辈祖辈们期盼着粮票邮票就像现在的孩子们期盼着手机电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消费水平也逐年增高。“浮夸风”的悲剧不再重演。勤劳。致富。这两个词足以表述出一切美好。

衣食住行现在不是生存的最大问题了。外公以前常说:“所谓小康,四菜一汤”。为了这个小康梦,外公奋斗了一生。到了我们这一代,饮食理念是“管住嘴,迈开腿”,需要控制饮食,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不能大鱼大肉了。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四十年,又有多少酸甜苦辣在心间。

远远地,我看到一排白色的房子。走近了看,是一排居民楼。小姨说这叫“集体农庄”。原来的房子早已拆了,一个村里的人家几乎都搬到一起来了。我看到门口有几个劳作的乡亲,我与他们打招呼。小姨笑着向他们一一介绍我是谁。他们看到我都说路瑶长成大姑娘,都不认识了。看到他们恍然的表情,真有一种“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慨。

来到邻村,在家的住户显然多些。一栋栋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宅前宅后,还种上花果树木。绿荫遮盖,好一个世外桃源。在乡政府和村企业的资助下,家家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比之城市更方便的是,农村有沼气池,可生产沼气。粪便、垃圾通通灌到沼气池里,轻发酵后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其残渣又是农田需要的有机肥料。如此,既节省了燃料支出,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两全其美。

一路感叹,一路惊讶。小姨看到我一惊一乍的样子,只笑着不说话了。我在行走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家门口都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问了精通的村民才知,原来那也是政府出资的,是一项民生工程。太阳能光伏发电为解决农村用电提供便利服务。村民用电不仅不要去买了,自己家发出来的电用不完政府还会高价收购去。这不也是两全其美的事儿么?

生于斯,长于斯,从小便知道农村人看病的真正难处。城里人得病有医疗报销,可是农村往往因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制度,一提及看病,大多数农民都神态黯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党中央和国务院近年来在全国推出了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使全国农民朋友兴奋异常。我的外公外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医药费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现在加入合作医疗,大病不怕了。新农合政策为农村的大病救助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让咱老百姓放心劳动,放心生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没钱看病,大病等死的悲凉状态。新农合报销力度之大,让咱老百姓对党的好政策越来越依恋。

二十世纪末,全国刮起了一股“农民工”南下打工热潮,这也是我们村人口减少的原因,务农的重担几乎全压在老年人身上。一头老黄牛,两个老人,耕种着自家的几亩田,平时辛苦,到了农忙季节,更是一筹莫展。自从建设新农村以来,那些逼仄的梯田铲平了,田与田间修好了水渠。水渠的堤岸都是水泥修砌的,整洁美观,清凌凌的河水从这里经过,唱着欢快的歌,让你觉得自己就是那水中游鱼,一个甩尾,就是一首抒情的诗。现在,村民们再也不会为了争水而闹得面红耳赤了。农耕机械化,村里有好几台插秧机、收割机,统一播种统一收割,一条龙服务,几乎不费人工。所以一个老人就能在家耕种好几十亩地。多余出来的劳动力安排在城市需要的地方,谁能说这样的生活不美呢?从物质上给予帮助,从精神上给予引领,这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和国家为老百姓切切实实做的事情。

这次社会调查圆满结束了,家乡旧貌换新颜,越来越绚烂多姿了。改革开放的浪潮,让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新农村的建设完美落实。然而,我们不止要看到喜人的变化,还要思考一些潜在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能抓住机遇,在这场浪潮中翻身,而有的人依旧贫穷。这是因为思想,思想来源于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被放在立国之本上,这就意味着,知识改变一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思想不仅要跟得上中国发展的速度,眼界也要宽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我们永远的奋斗目标!

【篇五】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那时,中国刚刚从灾难深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中走过来,积贫积弱。加上“文革”的影响,贫穷落后成为那个年代的鲜明特征和代名词,也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上学路。

七十年代初,我上小学。学校是一个“泥桌子,泥台子,上面坐着泥孩子”的破败村小。虽然离家只有二里多路,不算远。但完全是土路。晴天还好,一群小孩子,走着玩着闹着,很快也就到了。可一到雨雪天,上学就成了极困难的事。下一场雨要好多天路才能干,路上一趟泥水。家里穷,买不起胶鞋,天不冷的时候,我们就光着脚上学;天冷的时候,就穿笨重的麻窝子。光脚走在烂泥里,很容易滑倒,常常跌得一身泥水;麻窝子沾上泥水,就变成两个湿重的泥沱沱,陷在烂泥里拔不出来;有时候,还眼睁睁地看着笨重的油布伞被风吹跑老远。所以,一条路上,哭声、叫声响成一片,每个孩子也都成了真正的泥孩子。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上初中,路途更远了,路况也更差。不但难走,还多了些凶险。

因为原学校撤除初中班,我们只能中途到另一个大队去上学。其间四里多路,全是弯弯曲曲,长满荒草的田埂。更难的是,中间还横着一条长年流水的灌溉渠。那渠上有一座窄窄的小石桥,但得多绕二里路,还要经过一个乱坟岗,我们一般不愿意走。冬春枯水季节,我们就拣个窄的地方,用力跳过去;夏季水涨时,就脱了鞋子趟水过去。在那里,我曾两次遇险。有一次趟水时,不小心一只凉鞋被水冲走了。那是我拥有的第一双凉鞋,是我跟父亲软磨硬泡才得到的,我很珍惜,就跟着水流去撵。水流太急,我也被水冲走了。顺水漂了好远,才被几个同学合力救起。还有一次是下雪天,大雪封门,别的同学都没去上学,而我不愿意缺课,就一个人去上学。水渠被雪填满,找不到路,我一下子滑到渠底,雪埋了我的大半身,怎么都爬不上来。放学时我总不回家,父亲沿路寻,才找到快被冻僵的我。那条上学路,留在记忆里的,至今还是恐惧。

我上高中时,路就好走多了。宽宽的大马路,铺着煤矸石,下雨天也不粘脚。只是,二三十里的路程,只有三分之一路段通公交,其余的路,还得步行。而一毛钱的车票,我们往往也舍不得,就常常一路步行来回,全程要两个多小时。好在,那时住校,一周才回家一次。

八十年代中期,我考上本市一所大专,进城上学了。二十多里,不需步行,但要转乘几种交通工具。从家到集镇之间,弟弟骑二八自行车接送;从集镇到淮河渡口一段,乘坐开起来“嘣嘣嘣”响的营运三轮车;再就是过轮渡;渡口到学校的一段,乘坐公交车。辗转下来,也得一两个小时。

可以说,我的上学路充满了艰辛;而儿子的上学路,就方便快捷得多。

儿子是个九零后,六岁开始上学。他学习和生活的时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走向繁荣昌盛的新时期。他的小学和我工作的中学仅一路之隔,听到预备铃响出门都不会迟到。所以,六年时间,上学路上,他没有经历过风吹日晒雨淋。儿子上中学时,我们进城买了房,把他转到了城里上学。学校离家四里多,从家门到校门,公交车直达,准点准时,方便快捷。他上的高中,是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在市中心,离我家只有几站路,乘公交车也很方便。但由于高中学习紧张,周一至周五他住校,不需路途奔波。后来,家里买了车,周末放学、上学,我们就直接开车接送了。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考上大学,总算可以摆脱父母十几年的管束了,便都想离家远远的。儿子2008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就本着一个原则:绝不在省内上大学;我们也想让他出去锻炼锻炼,也很支持他的做法。最后他被天津一所大学录取。虽然相隔一千多里,但坐火车很方便。买张卧铺票,车上睡一晚就到了,跟在家里睡觉没多少区别——如果是现在,通了高铁,连觉都不用睡就到了。

真正是,不同的时代背景,成就了我和儿子不同的上学路。这上学路也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伟大祖国的巨大变迁。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五篇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