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静南古城遗址探秘 陈国珺

静南古城遗址探秘 陈国珺

时间:2016-08-17 14:59:09    下载该word文档

静南古城遗址探秘 陈国珺

历史古城静南一直尘封于世,从未有人去触摸、探索、研究和发掘它,似乎要让它永远成为历史之谜。不过,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历史资料,用历史的自然现象拨开它的层层面纱,最终还是会真相大白的。为了更准确地推论静南古城遗址所在地,我们采用历史的反推法,一环一环地推论下去,就会水落石出,现出历史的原形。

历史资料记载静南与昌州同地同时建置,先让我们来看看昌州是如何建置的。最早记载昌州建置的是唐宪宗李纯元和时期(公元806——820年)的《元和志》,它是当时的宰相李吉甫主写和前任宰相贾耽提供资料完成的。因此,是有绝对的国家级历史权威的。下面将中华书局20086月第4次印刷本《元和志》中第三十三卷,第867页至868页写的昌州条以及静南、昌元、永川、大足四县的资料原文录下;

昌州。中。本汉资中县之东境,垫江县之西境,江阳县之北境,皇朝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左拾遗李鼎祚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泸、普、渝、合、资、荣(现荣县)等六州界置昌州,后为狂贼张朝等所焚,州遂罢废。大历十年(公元775年),本道使崔宁又奏復置,以镇夷獠。其城南凭赤水,北倚长岩,极为险固。

州境;东西,南北。

八到; (略)

贡赋; 简布。

管县; 四。

静南县,中。郭下。乾元元年与州同置。

铜鼓山;在县北八十里。

赤水溪;经县南,去县九十步。

始龙溪;在县东,南流屈曲五十里合赤水溪流也。

昌元县;中。东至州一百二十里。乾元元年与州同置。东接濑波溪,西临耶水。

葛仙山;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濑波溪;在县南五十步。

永川县;下。西至州九十里。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置,东西北三面并枕侯溪水,南面接延陵英山。

大铁山;在县东南八十里。

大足县;下。西南至州六十五里。乾元元年与州同置。东临赤水,西枕荣山。

牛斗山,在县东南八十里。

以上是《元和志》对昌州及四县的建置记载,四个县是怎样建置成的呢?在2003年出版的《重庆通史》中多处提到过。如第二卷古代史,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巴渝诸州区域建置,第104页上写道:“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即璧山置县的次年,因这一地区山川阔远,为镇压夷獠置昌州。同时划分周围各州地置三县,其中大足县分自合州巴川县绶仁乡,其地侨户辐凑,人口较多。昌元县分自泸州泸川县和资州内江县。静南县析自普州普康县。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又分渝州璧山县置永川县。”

以上资料记载所建置的四县,除静南县是析自普州普康县外,其余三县都是分自某一县或某两个县。很明显,析自的意思就是把普州普康县北部一些乡镇划归安岳县,剩下的就改为静南县。据传主持建置昌州的朝廷官员在针对用普康县建州时,征求普州刺史的意见,刺史说:“普康是玄宗皇帝特意赠送的名字,是普泽众生,康富黎民之意,具有超凡意义,我们普州留着有他用,至于新成立的县名,就只有让它静静地立于普州之南吧。”朝廷官员十分领会地说:“那就叫静南县吧。”静南的来历就是这样的。后来到了明朝,安岳县城岳阳镇就曾叫了一段时间的普康镇。

《重庆通史》描述昌州的建置与《元和志》记载的建置年限、地理区域、州县设置、界域分置都是一致的。写《元和志》的人是唐宪宗李纯(公元806年登基号元和元年)的宰相李吉甫,所掌握(管)的地理资料、建置资料较多,同时很多大事可直接与皇帝谈。因此,写出的书是有相当的权威性的。李吉甫生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与置昌州、静南同年,卒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而前任宰相是贾耽生于公元729年,卒于公元805年,他的死于李吉甫之前九年。因此,两人共同料理朝政,置昌州、静南等诸县与迁昌州州治也正好是他们亲政时期。贾耽是唐朝的政治家,居相位十三年,政绩卓著。他还是地理学家,地图制学家,著述颇丰,功绩令人称颂,著有《百花普》赞“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士人珍为佳果。”

现在,大家已经清楚了静南的前身就是普康县,我们又来看看普州普康县又是怎样建置的呢?下面将普州普康县的历史资料原文录下;

普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治安岳县(今县北。宋初移今治)。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普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安岳、遂宁、乐至三县及重庆市潼南县部分地区。宋先后属梓州路潼川府路。宝祐后废。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置。九年又废

普康(安岳。中。开元户三万二千六百八。乡二十五。元和户一千六百五十二。乡二十五。

禹贡梁州之域。秦、汉为巴、蜀二郡之地,今州即汉之资中、垫江、后汉之德阳四县之地,周武帝于此立普州,隋大业二年罢普州,以所领县属资州。武德二年重置。

州境:东西二百七十八里。南北三百九十三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一百六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二十里。正北微东至遂州一百三十里。正西微北至简州二百四十里。正南微西至资州一百七十里。正北微西至梓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地贡:葛八匹。赋:绢,?布。元和贡:天门冬。

管县六:安岳,普康,安居,普慈,崇龛,乐至。

安岳县,上。郭下。周武帝建德四年与州同置。

县有盐井一十所。

安岳山,在县西南一里。

普康县,下。北至州七十里。周建德四年于此置永康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隆,先天元年改为普康。

县有盐井三所。

安居县,中。南至州八十里。本周柔刚县也,因山为名。隋开皇十二年改为安居县,因水为名。天授三年移于今理。

柔刚山,在县东二十里。

安居水,在县北八十步。

县有盐井四所。

普慈县,中。东南至州一百里。本名多业县,周建德四年置,属普慈郡。隋开皇十三年,改多业为普慈。

婆娑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其山绵亘数百里。

安居水,在县北一里。

县有盐井一十四所。

崇龛县,下。西至州一百一十里。隋开皇三年于此置隆龛镇,大业十二年于镇置县,先天元年改为崇龛,因崇龛山为名。

崇龛山,在县西三里。

乐至县,中。东至州一百四十里。本周车免镇也,属普州,以车免为名。武德三年于镇置乐至县。

乐至池,在县东二里。

从上面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普康县的前身是隆,隆的前身是永康县。它和普州同时建置于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北至州城(现安岳)七十里,有盐井三所。这就是静南县的前身,而它现在的情况是在宋朝初年被撤销,将玉龙山以东的云龙、三教等乡镇划归永川县;玉龙山以西,铜鼓山以东的区域划归大足县铜鼓山以西的区域划归昌元县,由于静南和昌元县为县城的设立一直争论不休,至到明朝才和昌元县一起组成荣昌县,县城定昌元,取消静南由此,我们就在铜鼓山周围的大足县和荣昌县,找出符合上面历史资料的乡镇,那它就是静南县的古城遗址。

第一,离安岳最近的镇是吴家和铁山镇。

第二,有盐井三所是吴家。吴家镇场边的盐滩井的三口盐井汉武帝就曾派官吏调查过,是由三峡的开采技术传播过来的,因此,开凿的历史是最早的。

第三,为什么是静南而不是靖南?是因为静南的来历就是当成立昌州之时,普州刺史欲把普康之名收回去作安岳城关镇之名,而所赠的“让它静静地立于普州之南”,后来在明朝安岳城关曾叫过普康镇。因此静南应该离安岳距离较适中的地方,如果说是盘龙或所谓的“昌州村”,那就应该是泸州之北,或荣州、之东了。

第四,李鼎祚是唐朝中后期资州盘石(今属四川资中县)人。明皇幸蜀,鼎祚进《平胡论》,后召为左拾遗。官至殿中侍御史。期间积极为统治者献计献策。安史之乱,他进《平胡论》,为讨伐安禄山等人出谋划策。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防止叛乱,肃宗乾元元年,又上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险要之地置昌州。而吴家随安岳划归普州以前一直是资州管,无论当时或现在,昌州这一块地方只有吴家离资州最近,李鼎祚从小在资州长大,必然对吴家的了解胜于其他地方,难以避免也有其乡里观念而顾及吴家。

第五,崔宁因参与云南讨伐,被行军司马崔论推荐为牙将。后来碰上杨子琳攻击成都,崔宁夫人仁氏散出家财招揽士卒击溃了杨子琳。随后被封为冀国公,西川节度使。后又因汶川、阿坝羌族造反参与平定有功,而兼任西川、剑南二节度使。这时他奏请復置昌州,以镇夷獠,足见当时的昌州地区与汶川、阿坝一样存在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请建昌州之奏若早虑及寇贼凭陵,故其州曾为兵火所焚则鼎祚之优于经济而好进谟猷,其形势控扼险固,兵法所谓所必争也而选择静南做州城,才达到了南凭赤水,北倚长岩,极为险固的军事要地。

第六,静南的始龙溪,在县东、南流屈曲五十里合赤水溪流也。始龙溪发源于大小马颈坳,铜鼓山,九龙寺(九龙山),桓达山,圆通寺,高山评,庆子石一带山脉所形成的几条夹沟(冲)中,以九龙山(九龙寺)和铜鼓山回龙寺为主的夹冲为发源之处,故称始龙溪。直径到吴家只不过30里左右,可是它经流的地方竟有200余处弯曲之地,在经流吴家场镇边也达到近20处弯道,并在场镇边的东南处形成一个天然太极图。如果顺河道去测量五十里是比较准确的,所以屈曲五十里只有吴家是最适合的,而龙水、三驱、铁山等镇即使有河流,也根本不符合屈曲五十里这个定论和流经的方位。铁山和三驱的窟窿河是从北边而来经东边南下,响水滩是从西边经三驱北边入窟窿河。龙水的濑溪河是从北边流下在龙水的北边往西流,现在龙水湖下有一条几里长的小溪沟,也是在西南方往西北方流入濑溪河的,而盘龙的所谓昌州根本就没有河。所以,除吴家外的几个镇,根本就没有在县东、南流屈曲五十里合赤水溪的始龙溪。

第七,赤水溪是因为当时的河没有修堤堰,因此,水不多,河较宽。源头来自安岳、资中、内江等地,河流经流地域广,河流面长,涨水时间多,涨水后河水是红的,故称赤水溪。而大足的东临赤水,不是说的经县南流的静南赤水溪,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条河流。

第八,既然静南是析自普康县,那么原来普康县管辖而被分出去的乡镇,必然还会对原来的老县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亲近感。在这一点上,吴家是占据强大优势,直到今天,安岳县南部的所有乡镇,内江东北部的所有乡镇都把吴家作为油盐场,并且在历史上就长久地传诵着吴家是县城。甚至连内江市政府、东兴区政府的人都在十分关注着吴家的方方面面。吴家建设好了,安岳、内江的人都高兴。否则,就扫兴。

第九,静南北倚长岩,吴家镇的后山从大朝天门一直延绵下来几十里。特别是经过科试坳后,山峰巍然耸立,逶迤连绵,天然一屏,十里上下,称为长岩。从道姑桥向北沿河一里多路的悬崖叫红岩头,北面隔了一条沟,沿河边又有一个悬崖,叫长岩头。也有人把红岩头和长岩头合起来总称为长岩头。在远古时候,最早是巴族先民在这里集聚,后来有蜀族人沿河而下想夺取这个地方,巴族人凭借长岩头的险要屡次击败蜀族人,于是,蜀族人就只好在对面坝上不远处集聚,把战死的人和马也埋在一起,其中有屡次立功的白马,故称白马凼。这里的人们至今还保持着这种人鬼杂居的风俗习惯,传承着这奇特怪异、原始生态的集居文化。

第十,南凭赤水,赤水溪从西北方绕西至南,再从西南角流出。从东流入的始龙溪,屈曲绕南与赤水溪汇合,形成了东、南、西三方围城的险要局势。在古时的战争中,这样的河流完全能够阻止敌人的进攻。

第十一,极为险固,东南西三方都是河流阻隔,座山后面的北方倚仗天然一屏的十里长岩,临近金佛寺的方头山,往东偏南伸出一列山直抵始龙溪的盐滩井河边;往西偏南伸出一列山直抵赤水溪形成峻峭悬石、陡然一绝的红岩头,整列山峰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大有列群峰之威仪,定宾主之朝揖的气概。

第十二,从方头山逆蜿蜒连绵的屏障到白杨湾冲顶的小溪山,从东面分出一列山经七星桥到兰家坡直抵始龙溪边,有人把兰家坡这一列山称为群鱼涉江。从西边延生出一列山经黑子坳直抵赤水溪边,形成长岩绝壁,壁上开凿有栈道,行人走在上面也心惊胆战。它和东边的兰家坡构成维护静南城第二道天然屏障。再逆行到宝格寺科试坳,这儿东边又分出一列山直抵含珠桥始龙溪河边,形成天然绝壁;西边也分出一列山经长冲、宋家冲到大坝直抵周家嘴河与赤水溪汇合口,形成第三道屏障。在大坝后面临近周家嘴河口的一列山中,有一座山,山头顶是一坨天然生成的艮石头,方如印盒,人称大石头。从大石头山到周家嘴堤堰旁的一列山,个个神态饱满,玲珑可爱,有人把它们称着五龙归位。后面还有东边始龙溪边的老观音绝壁,和周家嘴河边的辕门绝壁,形成第四道屏障。整个山形从主山大朝天门蜿蜒逶迤,辗转连绵几十里到赤水溪旁的青龙山,有数道这样的屏障。更奇妙的是,大朝天门的两旁,东边发源始龙溪,西边发源周家嘴河,两条河也顺着山脉一路欢歌地护送到赤水溪。特别是始龙溪由东绕南与赤水溪汇合,把青龙山和静南城三面围成河,形成天然的护城河。静南城位于此地,南凭赤水,北倚长岩,固若金汤,坐北向南,平川内阡陌纵横,水渠环绕,左右环山护卫,正南朝山层层,颇具衙府之旺气。

第十三,唐朝的《百花普》中记载:“海棠为花中之神仙,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世人珍为佳果。”《百花普》的作者是贾耽(公元729——805年),是唐代政治家,居相位十三年,政绩卓著。他更是地理学家、地图制图学家,著述颇丰,功绩令人称颂。后来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王象之在《舆地纪胜》里的《静南志》中记载:“昌居万山间,地独宜海棠,帮人以其有香,颇敬重之,号海棠香国。”这两位历史名人都记录下了海棠和海棠香国是在昌州静南,而“海棠香国”这个词自古到今就是吴家的专有称号,而其他所有的乡镇都没有这个传说,所有吴家是无可非议的静南古城之地。

第十四,《元和志》记载昌元县离州城一百二十里,而今天的吴家离荣昌县城恰恰是一百一十里。

第十五,本人最近用四天时间(436日的清明节),从内江高铁站经高铁上步行到重庆大学城,亲自目睹沿途山水,并特别注意荣昌县的山水分布情况。从隆昌界石出站两三里一直到荣昌的螺罐山之间全是平原,南边由西向东是烧酒坊山梁、荣隆、广顺、螺罐山形成一列南岭山脉,北边隐隐约约可见的山脉,从西到东是八仙碑、沙子坡、合靖、观胜、凉坪形成一列山脉。从盘龙到荣隆之间的火烧店比平原略高两三尺,但还是平坝。火烧店以西的地方发源有极其小的溪沟,是向南然后再向西流向隆昌河,火烧店以东大约二十里路以后,到了许溪乡才有溪沟源头形成,溪沟走向都是往东南流,经新峰入濑溪河。火烧店东边地区当地人称为“昌州村”的地方,既没有山也没有河,根本不符合《元和志》记载的“南凭赤水,北倚长岩,极为险固。”的论述。更不符合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王象之的《静南志》中记载的“昌居万山间,地独宜海棠”的论述。

以上分析山形水性的情形,恰恰符合《元和志》中大历十年(公元775年)復置昌州时“其城南凭赤水,北倚长岩,极为险固”的记载,也就是现在吴家的实际情况。由此可见,静南古城非吴家莫属。至于记载中的铜鼓山在县北八十里,那是古人用河水的流向来判辨方向造成的误判,有人以此把静南说成是龙水,那是极大的错误。如果真的是龙水,那么昌州州治永远也不可能搬到大足,因为它的地理位置远比大足龙岗更适中。正因为吴家的地理位置偏了,才导致迁州治和撤县的下场。更有甚者,有人把昌州和静南说成是盘龙镇,甚至更形象地说成是盘龙和吴家交界处的某个村。从河流分布来看,离盘龙很远的西北有一条河向西北流到内江顺河镇,东边离镇五里有一条小溪沟向东流到了吴家黄桷滩高家井,根本就没有像《元和志》和《静南志》中记载的古昌州静南城的河流分布,镇后更没有北倚长岩的山脉,而是平坝。并且传说盘龙做州城,是自己本地方的人在说,而吴家是本地方自己的人没有传说过做县城的,而是安岳南半县和内江北半县的人从古至今就传说着吴家是县城,并说在成立荣昌县时,吴家和昌元争县城,因为吴家没有鹅卵石而失败的。为什么安岳、内江的人要说吴家是县城呢?那就是因为历史上吴家就是他们的古县城,曾经领导过他们,他们是从这里分出去的,对这里非常有感情,谁剥夺了吴家的资源有扼吴家的发展,他们都不高兴。从人缘和地理位置来看,从古至今盘龙与安岳没有人流和物流的交往。而吴家却一直是安岳南半县的人流和物资集散地,现在因为吴家地处四个区县的交界处而成为了国家级的川渝门户中心城镇,国家重点镇,重庆市的十佳最具投资价值的明星镇,商业、人气、经济都兴兴向荣,繁荣昌盛。不久的将来,静南古城的真容也会在这里珊珊露面。

2014 812 于海棠香国故里

吴家始龙溪屈曲东南流合西南边的清流河。 铁山窟窿河经东边五里外由北经东向南流。

龙水濑溪河由西北经北向西南流,河北边是龙西乡。 三驱窟窿河由西北经北往东南流,响水河在西北合窟窿河。

从五个镇的河流看,只有吴家的小河沟由东边经南边合清流河,符合屈曲东流合赤水溪的情形。除此外其余几个镇都不符合在县东,南流屈曲五十里合赤水溪流也。从山脉来看,特别是北倚长岩,只有吴家才最符合,特别是山峰巍然耸立,逶迤连绵,天然一屏,十里有几,称为长岩。至于人流、、物流等那更是吴家的独特专利,没有哪个镇敢与吴家争雄。所以,静南古城是吴家是铁的、不可争议的实事。

远眺长岩头近看长岩头

远看红岩头近看红岩头

亲临长岩栈道长岩步道

逶迤连绵长岩领远眺白马凼

赤水溪与始龙溪汇合口水乡

内大路 道姑桥

法院 车坝后院

古城永康、隆、普康、静南——吴家镇的天总是这么蓝,天蓝天蓝,天天天蓝。

永康是公元575年成立县城,后来改为隆、普康、静南成立州城,直到宋朝年撤消。在渝西地区历史悠久地位应该占第三,第一是合阳镇;合川县,公元前314年秦时置垫江县,公元556年改为合州,1913年改合川。第二是油溪镇;乐城县,公元201年汉献帝设置,487年改江州迁僰溪口,532年改江阳,557年迁几江。

白马凼的来历;古永康城(现在吴家)在远古时候,最早有巴族人的祖先集居于此地,后有蜀族人发现此地,企图争夺此地,,带着人马乘船而来,在白马凼附近的长岩头打了数次仗,巴族人凭借长岩头和红岩头的险要,每次都以蜀族人失败而告终,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蜀族人发现在平坝上有一处略高的一列地势,就在那里住下,并把战死的人和马都埋在一起,其中有屡建功劳的白马,故唤其白马凼。从那时起,蜀族人只好在隔河相望的白马凼居住下来,至今仍保持这种人鬼杂居的习俗。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静南古城遗址探秘 陈国珺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