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 人民版必修1

时间:2020-01-07 01:55:57    下载该word文档

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三元里抗英

1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诗中描述的斗争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法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答案:A

解析:三元里”“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晴空骤雨”“火器无所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它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故A项正确。

2.正月十八一大早,三元里村民聚集在村头,将从三元古庙内取出的抗英运动令旗——三星旗高举起来,绕村飘扬,引导着狮子队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进行表演。这是因为三星旗象征着中国人民(  )

A.勤劳勇敢、热爱和平的精神

B.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精神

C.敬天法祖、注重伦理的精神

D.勇于学习、锐意改革的精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三元里”“三星旗”“抗英运动可知,这里涉及的事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故B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

 左宗棠收复新疆

3论者谓粤寇未平,无以制捻;捻寇未殄,无以制西陲叛回。其次序宜然。文襄尽瘁驰驱,白首临边,不易初志,功成名立,与日月争光矣。材料评价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位英勇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这里的文襄指的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张之洞 D.曾纪泽

答案:A

解析: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西陲叛回”“白首临边”“功成名立等可知,这里评价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故A项正确。

4.光绪十年(1884),清廷发布上谕:前经左宗棠创议改立行省,分设郡县,业据刘锦棠详晰陈奏,由部奏准。……著照所议,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此上谕的意义在于(  )

A.驱逐了阿古柏的侵略势力

B.使清政府在对俄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

C.是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D.有利于清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答案:D

解析:根据时间“1884和材料内容改立行省,分设郡县”“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等可知,此上谕体现的是1884年清朝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郡县制度的边疆政策。这大大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开发,故本题选D

知识点三

 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反割台斗争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答案:C

解析:18949月,在中日黄海战役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枚鱼雷击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6.乙未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与上述材料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爆发 B.筹建北洋水师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中清光绪二十一年可知,乙未年1895年,再结合材料中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台湾人民反抗日军侵略,因此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答案为C

71887年,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花了多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大臣袁昶痛心地说道:此书早布,可省银二万万两。依此推断,这还可以避免什么状况发生(  )

A.反割台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1887”“《日本国志》”“二万万两可知,袁昶认为黄遵宪的这本书可以令国人觉醒,从而避免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据此推断,A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四

 义和团反帝运动

8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反割台斗争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瓜分豆剖”“扶清灭洋”“农民阶级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故选B项。

9.义和团运动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D.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答案:D

解析: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力量,使列强认识到中国是难以瓜分的,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

10.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参加斗争的主体力量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曾顽强地对抗外国侵略者

D.曾有盲目排外的弱点

答案:D

解析:本题易误选C。原因主要是义和团曾经与侵略者进行激烈的战斗,所以就错误地认为这是义和团运动的突出特点。正确的理解应是: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曾抗击过外来侵略,但通过义和团斗争的史实及其口号,可以看出它带有盲目排外的特点,这是太平天国运动所不具备的。

11.右面打鬼烧书图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的宣传画。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指的是八国联军

B.烧的都是西方科学著作

C.深刻揭示了中西文明水火不容

D.这种行为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由“19世纪末”“山东”“反洋教斗争可知,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据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错误。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但是这种行为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因此C项解读错误,本题选D

12.义和团揭帖中有以下内容:沿河一带建楼房,扯旗放炮逞刚强;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盲目排外,对清政府缺乏警惕

B.清政府与列强的联合绞杀

C.缺乏正确的斗争目标和理论指导

D.组织过于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

答案:C

解析:由义和团揭帖的内容可以看出,义和团寄希望于利用超凡的力量来完成扫灭洋人的目的,反映出义和团运动是旧式的农民运动,缺乏正确的斗争目标和理论指导,故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以让台。

——台湾人民抗日檄文(1895)

材料二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新华网

材料三 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此,台湾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2)材料二中的诗歌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3)材料二、三说明邱逢甲和谭嗣同以春愁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1)反映的问题:台湾人民誓死保卫祖国领土台湾。斗争:邱逢甲、徐骧率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抗日,在新竹、台中、彰化、台南等地痛击日军。

(2)时间:1896年。原因: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军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3)情怀:台湾人民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之情和眷恋祖国的爱国情操。

解析:(1)问中的反映的问题可结合材料一的基本含义进行说明,斗争应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2)问中的时间原因应依据材料二中去年今日割台湾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思考;第(3)问应联系天涯何处是神州等信息,结合丘逢甲等爱国志士的言行进行概括。

14.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日本

19001901

德国等8国家

《辛丑条约》

材料二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材料二中邓世昌壮烈殉国于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在这一次战役中,身先士卒的爱国军官还有哪些?试举两例。这次战役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在中国,不只是军队抗击外来侵略,更有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试举两例并说明其主要意义。

答案:(1)①英国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黄海海战 丁汝昌 刘步蟾 林永升 叶祖珪(任举两例即可)

影响:保存了主力,但战后李鸿章命令避战保船最终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结局。

(3)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课后作业——提能力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

1.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如果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在客观上是一种爱国行动,那是绝无疑义的;但若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漾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似缺乏推理演绎的大小前提。作者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  )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在客观上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 表达了中国人民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精神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第一次”“大规模等信息,故错误;由材料中如果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是绝无疑义的可知,它客观上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故②③正确;但若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大小前提说明作者并不认为三元里民众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自觉性,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歌颂的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曾纪泽收回伊犁

C.刘永福抗日割台 D.义和团抗击联军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大将表明是军事将领,筹边指维护边疆安全,湖湘子弟指左宗棠率领的湘军,满天山指明地点在新疆,由这些关键信息可知,这首诗歌颂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A项正确。曾纪泽收回伊犁虽然和新疆有关,但它不是军事行动,而是外交斗争,B项错误;CD两项的地点与题中地点不符。

3.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事件有(  )

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的签订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百日维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注意抓住诗中的海东”“舰沉”“议和”“台人等关键信息。

4.光绪帝诗云:城上神威炮千斤,枉资剧冠挫我军。后来无道终许汝,致远深沉第一勋。此诗中暗含了对某海军将领的褒扬。他是(  )

A.李鸿章 B.邓世昌

C.林永升 D.叶祖珪

答案:B

解析:诗中有致远深沉第一勋一句,即指致远舰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立下不朽的功勋,而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5.甲午中日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清朝官兵点卯应粮、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均反映出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B项符合题意。

6.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蕴涵的历史信息有(  )

甲午战争期间海战十分激烈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清政府极力镇压反割台斗争 反割台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海东龙泣舰沉波是对黄海海战的高度概括,上相轩出议和与《马关条约》的签订相关,故①②均正确。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由于缺乏清政府的支持,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最终失败,排除含有的选项。故A项符合题意。

7.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A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实行省制,B错误;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显然不符合史实,C错误;袁世凯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没有西方民主观念,D错误。

8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答案:C

解析:此题容易误选D。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是由其阶级本性决定的,不论是剿灭还是招抚,其最终目的都是消灭义和团,只不过手段略有不同而已。

9“……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掀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太平年。材料说明了义和团运动(  )

盲目排外 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得到了清政府的鼎力支持 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神出洞,仙下山”“掀铁道”“拔电杆”“一概鬼子都杀尽等信息可知①②正确。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是先镇压后利用最后绞杀,错误;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不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错误。故本题选B

10它的经济基础始终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里,所以它是一个无组织的原始的农民之反帝国主义暴动……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封建的农业社会”“农民之反帝国主义暴动”“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故本题选C项。

11.《庚子诗鉴》中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残酷。以上材料深入反映出(  )

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

B.中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

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D.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拳民……以为人腊……以为人眼可知,义和团拳民以古老中国传统的封闭的观念去臆想被他们痛恨的西方人,这体现的是中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只是对题干材料的一部分认识。故选B项。

12.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从事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1体现黄海海战抗击日军,图2体现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图3体现抗击八国联军斗争,共同主题是反抗外来侵略。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靡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之一。

材料二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三 189411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25 000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1)材料一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理由是否属实?

(2)材料二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

(3)材料三中清政府总署官员对关于中国军队的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4)分析以上材料,总结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答案:(1)因为他一味依赖外国,贻误了战机。理由基本属实。

(2)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真实意图是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

(3)清政府军队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的主要工具。

(4)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强;日本准备充分等。

解析:本题是对中日甲午战争史实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的内容。第(1)问从材料中可分析出李鸿章过于依赖外国,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第(2)(3)问要注意李鸿章和清政府总署官员的阶级立场,从而分析出问题的本质。第(4)问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要注意从中日两方面进行分析。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引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二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材料三 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引自《庚子纪事》

材料四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引自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五 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引自《瓦德西拳乱笔记》

(1)据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四反映义和团对待洋人的态度怎样?

(3)材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的什么局限性?

(4)材料五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指的是什么?说明义和团的作用是什么?既然瓜分一事,实为下策,那么此后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上策是什么?

答案:(1)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奉行卖国政策,人民不堪忍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2)“灭洋

(3)“保清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性;灭洋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4)“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指当时义和团不畏强暴的英勇斗争精神;作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上策以华制华,即扶植在华代理人。

解析:这道题的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重材料与课本的联系。材料一中有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应当从中看出民族危机;材料二中最恨和约,误国殃民……羽翼洋人,趋炎附势可看出清政府的卖国。最后一问有些难度,即上策是什么?上策以华治华,即扶植在华代理人。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