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报告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报告

时间:2021-01-21 10:19:41    下载该word文档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报告

一、关于社会学的基本内涵

在社会学诞生的早期,孔德、斯宾塞等人开辟的化约论———社会有机体论和涂尔干的整体功能论是研究的基本定势。但韦伯则侧重于从主观意图、个人行动去探讨对社会的理解、诠释。他认为:“社会是一个由社会行动者组成的系统,只有作为社会行动的个体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学不能撇开个体去研究独立于个体或超越个体之上的社会实体”。从而,将社会界定成为一个由社会行动者组成的系统。

在界定社会的本质之后,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韦伯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行诠释性的理解,并从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理解和解释二字代表了它深思熟虑之后的立场,这和迪尔凯姆对社会现象经过科学研究便可确信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两位大师的范式中对研究对象的也不同,相对于迪尔凯姆的社会现象,韦伯则将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社会的”行动则指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关涉到他人的行为,而且指向其过程的这种行动。韦伯不认为照搬自然科学的逻辑能适用于社会学,这一点从他对如何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在出发点上,韦伯就认为本能不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包括习惯、情绪和价值规范都会左右人们的行为,一个具体行动的正确因果诠释意味着:行动的外在过程及动机可以被如实地把握,并同时达到对其一切关联的有意义的理解。

韦伯从个人主义和唯名论的立场上建构了“理解社会学”。其基本的内涵:就是在实证主义将社会当作一个外在人的“物”的同时,把社会看成是人的行动的结果,认为个体的行动及诠释在不自觉地建构着社会。这一内涵,反映出了韦伯对“社会”这一现象实质的认识,以及隐含在其中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理论的建构方式和对“研究对象———社会行动”的探讨逻辑,也明显地反映出其反实证主义的立场。而且,在这一理论之中,围绕着“社会行动”这一中心,韦伯相继构建了“意义”、“确证”、“理解”、“行动”和“动机”、“理想类型”、“秩序”等核心概念。

二、关于社会学的基本逻辑

通过对理解社会学基本概念的叙述,韦伯构建了理解社会学理论的基本逻辑。首先,通过对社会行动意义的诠释性理解、确证来解释社会行动。其中社会行动的“意义”具有两种含义:事实存在的意义与纯粹类型的意义。而对于社会行动的意义诠释和确证有两种方式,即:理性的确证和拟情式的再体验。

其次,通过直接观察理解、解释性理解寻求社会行动的的动机,即社会行动的“什么”与“为什么”。

第三,通过对于动机的解释性理解,即通过行动者对于行动所提供的有妥当意义的理由,以及意义与理由和行动的关联过程,将其分类,并对如理想类型的结构中。即社会行动的目的理性、价值理性、情绪理性、传统行动。

第四,对于社会行动中所体现的动机与意义来探讨“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特征就在于行动者和他人间存在最低程度的相互关联,或许冲动、敌意、交换等,主要是判断行动之间否存在着“合作”与“对立”。

不可否认,韦伯的方法论中仍交织着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自由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矛盾,一方面,他认为完全的局外人视角则是不太可能的,在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上我们就应该主动去理解,去思考,甚至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个过程充满着人文性质和个人性,处理的时候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因为有的时候,研究者的视角也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同时承认研究者自身价值观念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韦伯又认为关于理解和解释的方法可以推广和复制,而这又是可以说非常个性化的解读,同时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又仰赖于研究者的自觉放弃前见。在这样的矛盾中,不难发现韦伯既希望对社会行动的正确解释的无限趋近,又希望能够有普适性的知识和原则,作者承认了主观,又尽最大的努力去趋向永远只能无限趋近的客观。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书报告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