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沪粤版)-含目录修改内容详细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沪粤版)-含目录修改内容详细

时间:2012-10-19 21:49:31    下载该word文档

初中物理沪粤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复习提纲 3

一、长度的测量: 3

二、时间的测量: 4

三、科学探究的七个过程: 4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提纲 5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5

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6

三、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6

第三章《光和眼睛》复习提纲 7

一、色彩的奥秘 7

二、光的直线传播 7

三、光的反射 8

四、光的折射 9

五、透镜 9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0

七、助视仪器 11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复习提纲 12

一、温度 12

二、分子动理论 13

三、物态变化 13

四、演练现场: 15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复习提纲 16

一、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 16

二、测量物体的质量 17

三、探究物质的密度 17

四、点击新材料 18

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19

一、力的概念和测量 19

二、弹力 20

三、重力: 20

四、摩擦力: 20

五、杠杆 21

六、滑轮 22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23

一、参照物 23

二、机械运动 23

三、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24

四、二力平衡: 25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复习提纲 26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26

二、液体的压强 27

三、大气压 28

第九章《浮力和升力》复习提纲 29

一、浮力的概念 29

二、当物体放入液体中时,判断物体浮沉情况的方法: 29

三、阿基米德原理: 30

四、浮力的计算方法: 30

五、浮力的利用: 30

六、神奇的升力 31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提纲 32

一、认识分子: 32

二、解剖原子: 32

三、飞出地球: 33

第十一和十二章《简单电路》复习提纲 34

一、电路 34

二、串联和并联 34

三、电流(用字母I表示) 35

四、电压(用字母U表示) 35

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36

六、电阻(用字母R表示): 37

七、欧姆定律 37

八、串联电路的规律: 38

九、并联电路的特点: 38

十、解电学题的基本方法: 39

第十三章《机械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 39

一、机械功(用字母W表示) 39

二、功率(用字母P表示) 39

三、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40

四、机械能 40

第十四章 《内能和热机》复习提纲 42

一、内能及其改变: 42

二、比热容: 43

三、热值(用字母q表示) 43

第十五和十六章《电与磁》复习提纲 45

一、磁现象: 45

二、磁场: 45

三、电磁感应: 46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46

第十七和十八章《电功率和家庭电路》复习提纲 47

一、电功: 47

二、电功率: 48

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探究实验 48

、家庭电路: 49

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复习提纲 50

第二十章《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复习提纲 53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复习提纲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4、特殊的测量方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S) ;其它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纳秒(ns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

2、测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等。

三、科学探究的七个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可以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再通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波形图。声音可以用磁带或光盘保存下来。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且空气能传声

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的最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填早或晚)0.29(当时空气15)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6、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等,测量方法是:测出从发出声音至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所测距离S=vt/2

7、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8、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由此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长空气柱产生的音调

2、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4、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也叫音品,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使人愉悦,利于健康的声音叫乐音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三、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1、频率高于20000Hz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它们是人听不见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使人感到厌烦,有害健康的声音叫噪声。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减弱噪声主要是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4、可以利用声音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作为信息载体,可用于定位、勘察探测、诊断及超声盲人探路器等。超声波作为一种能量,可用于加工、碎石、清洗精密仪器等。

第三章《光和眼睛》复习提纲

一、色彩的奥秘

1、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得到,,,绿,,,七种色光,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基色:,绿,。颜料的三原色:品红,,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绿光照到红衣服上,你看到的衣服颜色是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透过蓝玻璃板看白纸是蓝色的。

4、光是一种电磁波,除可见光外,还有红外线、紫外线属于看不见的光。

二、光的直线传播

1、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的物理模型,运用了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

3、应用及现象举例:① 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小孔成像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比玻璃中,都比空气中的

、光的反射

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过入射点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法线平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 镜面反射:在平滑表面发生的反射现象。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 漫反射:在粗糙表面发生的反射现象。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的作用有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用于汽车的观后镜,增大观察视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用于制作太阳灶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成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大、等远。)

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玻璃板、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7、平面镜的作图:

方法一: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法如图甲所示,从发光点A向平面镜引一条垂线AO并延长,在延长线上截取AO=OA,A′就是发光点A的像。

方法二: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法如图乙所示,从发光点A分别向平面镜任意引两条入射光线AO1AO2,再分别作出法线,然后利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它们的反射光线O1BO2C,再将它们分别反向延长后交于一点A′,就是A点的像。

、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靠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远离法线折射。(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

3、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光沿直线进入,不会折射,此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是度。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像,看到的位置都比实际位置

、透镜

1、几个名词: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与入射光线异侧的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与入射光线同侧的焦点。(3)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如果过另一侧的焦点,经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先点燃蜡烛,后调整即让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烛焰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凸透镜成像规律: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uf时,是物体成像和象的分界点。

2)当u2f时,是物体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当物体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反之依然。可以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变化相反,物距和像的变化相反,像距和像的变化相同

4)物体成实像时,像是立的,且物、像在镜的侧。成虚像时,像是立的,且物、像在镜的侧。

、助视仪器

1、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相当于光屏来接受物体的像。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焦距而获得清晰的像。

2、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它的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轴偏长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凹透镜做的眼镜。

3、远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太薄,它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轴偏短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凸透镜做的眼镜。

4、焦距为f的眼镜片的度数=100/f,其中f的单位用

5、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为了控制曝光量,一是用光圈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二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

6、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普通望远镜与折射式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通常用摄氏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摄氏度(℃)。摄氏温度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3摄氏度,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或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在玻璃管外面均匀地刻有刻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细弯管 ,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用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并消毒后再测人体温度。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 分度值是0.1

二、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的特点:

三、物态变化

1.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两个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5如图1晶体的熔化图象,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特点是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1 2

6)如图2非晶体的熔化图象,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2.凝固

1)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凝固需要放热

2)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3)凝固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在凝固过程要热,温度也不变;非晶体的凝固过程也要热,温度不断下降

3.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蒸发是指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并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4)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

5)沸腾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沸腾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点是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4.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判断液化时,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气体液化。如深秋夜晚的窗户玻璃温度很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凉玻璃后降温液化成水珠附着在玻璃的侧。

4)真正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看到的“白气”并不是态的,而是态的小水珠。

5.升华和凝华:

1)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

2)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热。

6.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1)云是由大量的小水珠小冰晶组成的。

2)当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聚越多时,就会下降,若下降时冰晶熔化成水珠,这就是;若下降时骤然遇到0℃冷空气,那么小水珠便会凝固成冰晶,在上升气流带动下,冰晶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若下降时,冰晶没有完全熔化,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

3)夜晚或早晨,当地面的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如果液化后的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一些物体上,这就是。有时气温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等物体上,这就是

四、演练现场:

1.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答: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

2.填写三态变化图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3.填写完整蒸发与沸腾比较表。

4.请识别下面的图象。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复习提纲

一、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

1、物质的磁性

(1)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叫做磁性.

(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

(3)磁体的指向性:水平放置、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具有指南北的性质,:指南针.

(4)地磁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指南针能指南北就是因为受到地磁的作用.

3、物质的导电性——各种物体的导电性是不同的.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各种金属、大地、人体、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塑料、橡胶、玻璃、木头、纯净水、油、气体.

(3)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半导体.:锗、硅和砷化物等.

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电工材料,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半导体元件广泛应用于一些电器设备中.

4、物质的导热性——各种物体的导热性是不同的.

(1)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一般导体也是热的良导体,各种金属.

(2)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一般绝缘体也是热的不良导体,如纸、玻璃、空气、水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液体中,除了水银以外,都不善于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善于传热.

5、物质的硬度

(1)硬度:是用来表示物质的软硬程度.:金刚石和橡皮泥.

(2)比较硬度的方法:一可以用“相互较量”的方法,二可以用硬度机.

(3)铅笔芯的硬度与导电性:硬度越大,导电性越差.软到硬的排列顺序是6B 5B 4B 3B 2B B HB F H 2H 2H 3H 4H 5H 6H 7H 8H 9H.

二、测量物体的质量

1、物体的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塑料水桶和塑料矿泉水瓶所含的塑料不一样多.

(2)质量是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3)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kg,换算关系:

(4)质量的估算:一根眼睫毛的质量约1mg,30粒大米的质量约1g,,15个鸡蛋的质量约1kg;此外1m3水的质量就是1t,1cm3水的质量就是1g.

2、质量的测量

(1)测量工具: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测质量;生活中还有杆秤、磅秤、台秤和电子秤.

(2)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镊子右盘里按由的顺序加减砝码.若把最小的砝码加上时,天平右盘下降,减下时,右盘升高,需要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注意:①依据游码的左侧对应的刻度线进行读数;

②左右托盘不可调换;

③在测量过程中,平衡螺母不可调节;

三、探究物质的密度

1.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注意:(1)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2)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形状、体积和运动状态无关.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它表示1_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公式:ρ=m/V,可见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所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变形:m=ρV V=m/ρ

4.应用:鉴别物质;发现新的物质

5.测定:

(1)测量固体的密度:原理:ρ=m/V_  

: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是等效代替法.(2)测量液体的密度:    原理:ρ=m/V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_V_

关键点:减液法测液体的质量可以减小误差.

四、点击新材料

1、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尺寸大小在1nm~100nm范围内.在纳米尺寸时,材料的性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如黄金的纳米颗粒变成黑色且熔点显著下降.

2、超导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电阻突然减小为零的现象,叫做超导现象,这种物体叫做超导材料.超导材料的应用:主要输电节能、磁悬浮列车等.

3、形状记忆合金:主要了解其用途:月面天线、医用支架等.

4、隐性材料:可以吸收电磁波而很难被雷达发现的材料叫做隐性材料,主要应用在军事上.

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力的概念和测量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理解:(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发生力作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存在。(2)有受力物体,一定有施力物体。(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且同时存在,同时消失。(4)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3、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或者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2)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正比

B、使用方法:①看清量程

②观察分度值

③调零,指将指针调到正对零刻线

被测力一定要作用在挂钩上,且力的方向要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

等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数。

C、注意事项:所测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使用时,要防止指针或弹簧跟测力计的外壳发生摩擦

D、有些物理量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如弹簧测力计是用弹簧的伸长显示力的大小,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还有:温度计电流表压强计等。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示意图: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弹力

1弹性形变:指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还可以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现象。  

2、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3.公式G=mg表达了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使用公式时质量m的单位一定要用kg

4.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有:用重垂线检查墙是否竖直,或用水平仪检查表面是否水平。

5.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等。

6.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的底面积越大,物体的稳定性就越好。

7.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如: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等。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 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 A 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四、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⑴两个物体互相接触;⑵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挤压;⑶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已发生相对运动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原理:二力平衡的条件。如图所示,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可以在同一个木板上滑动),改变压力(可以在木块上添加重物),结论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要保持压力相同(可以用同一个木块),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在木板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等),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的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该探究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滑动

5.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等)。

五、杠杆

1.定义:在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杠杆有直的、弯的,也有静的、动的等,有时是整个物体,有时是物体的一部分。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一定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确定力臂的方法:一定,指确定支点;二画,指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即力的作用线;三引,指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一般用虚线表示;四标,指从支点到垂足之间线段的长就是力臂,分别用L1L2标出。

4.力臂有时在杠杆本身上,有时在杠杆之外。如果力的作用线经过支点则力臂为0(这种力对杠杆转动没有任何影响)。

4.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匀速转动。不要以为杠杆只有处于水平状态才算平衡,其实在倾斜状态,杠杆只要静止或匀速转动就算平衡。不过人们通常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因为这样做力臂恰好在杠杆上,方便测量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将这两点连线;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5.三种杠杆的特点:

、滑轮

1.滑轮其实就是可旋转的杠杆,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处理滑轮组的问题,关键在于确定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的段数n(只要与动滑轮牵连的绳子都算),在不考虑各种摩擦和绳重时,绳端的拉力;如果也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则绳端的拉力。还要知道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

5.在绕滑轮组时,先要确定n的大小,一是根据 (当计算值是小数时,n取大于此小数的最小整数)确定n;二是根据ns/h确定n;再根据“奇动(n为奇数先从动滑轮上结线)偶定(n为偶数先从定滑轮上结线)”的原则绕线。

注: s表示拉力(或绳端)移动的距离,h表示重物移动的距离。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方便而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如果那样,则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___.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汽车可能是:①没动 ②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向西运动.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比路程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比时间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分类:按路径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运动快慢可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速度的定义运用了比值定义法.

(3)速度的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速度计算公式: , 变形公式:, ,这三个公式中各量的单位有两种选用方法:①速度用m/s 路程用m 时间用s ②速度用km/h 路程用km 时间用h

(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_生活中常用单位km/h,两单位中m/s .:1m/s=3.6km/h .

(6)识别图象:图甲是物体的路程时间的关系图像;图乙是物体的速度时间的关系图像.请你分析其中四个图像,分别表示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a:静止;b:匀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d:变速(加速)运动.

5、变速运动:

(1)变速运动也用v=s/t来求速度,这个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由于物体在不同时刻、不同位置运动的快慢并不相同,所以平均速度与所选的路程和时间有关,因此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那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应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2)填填下面的速度:人步行1.1m/s_,自行车5m/s ,小汽车108km/h 光速和电磁波 3×108m/s

三、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称作理想化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都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揭示了“力”的本意,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需要.

3、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绝不能说成“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四、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判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二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就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对平衡力.

5、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

6、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与上面的判断思维过程正好相反)

(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物体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则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复习提纲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方向与支持面垂直。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压力和重力的关系:重为G的物体在支持面上静止不动。在横线上填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支持面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可见压力有时小于重力,有时大于重力,最后哪个图中压力与重力无关。因此,不要认为压力就是重力,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压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有关。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时,要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实验中可以用海绵或细沙的凹陷程度间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中既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又用到了转换法。

4、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m2,注意受力面积S是指两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

由公式可知,压强的大小是由压力受力面积两个因素同时决定,在探讨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时,一定要有受力面积不变的条件。在探讨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一定要有压力不变的条件,所以“压力越大,压强越大”或者“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对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可用公式P=ρgh计算。

压强单位Pa的认识:1Pa表示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1N。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脚下1m2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5×104N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或者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如钢轨铺在枕木上,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汽车严禁超载是防止因增大压力而增大对路面的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测量液体压强用压强计。简易压强计主要由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橡皮管、U形管等组成,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越大,U形管的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越大。

2 液体压强的规律: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其中h表示液体的深度,指从液面开始,到指定的“研究位置”之间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公式中各量的单位:PPagN/kghm

4、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5、如右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和液体重力G的关系:粗细均匀的容器F=G;底小口大的容器F;底大口小的容器F>G

6、计算液体固体的压力和压强:一般是先用P=ρgh求压强;再用F=PS求压力。

7、计算装液体的容器桌面的压力和压强:一般先用F=G+G求压力,后用P= F/S求压强。

8、连通器是指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其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应用举例: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

三、大气压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0表示。大气压产生原因: 空气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锅内部分气体的压强称为气压,高压锅锅外大气的压强称大气压。

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3、测定大气压的实验是指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食指将管口堵住,然

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

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产生的压强就是当时当地的大气压

说明:A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的目的: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

灌满,水银上方有空气会导致测量结果偏B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

管的长度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

不变,但长度会变长

4、通常把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一标准大气压,其大小P01.013×105Pa

5、大气压的特点: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升高10,大气压约降低100 Pa。大气压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如晴天大气压比阴天,冬天比夏天

6、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一般分为: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两类。若水银气压计挂斜了,则测量结果会变 根据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无液气压计可以改制成登山用的高度计

7、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8、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9、估测大气压的方法:取一个不带针头的注射器,将活塞推到底,封闭注射器的出液空;

将注射器竖直方向放置且活塞向下,用细线在活塞上不断加挂钩码;

记下活塞刚好被拉动时钩码的总质量为m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上带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并读出注射器的体积为v

则大气压P0=mg/s=mgL/v(提示用P=F/ S计算,其中F=mg,注射器的横截面积S=v/L)

第九章《浮力和升力》复习提纲

一、浮力的概念

1、浸入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其方向是竖直向上

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浮力重力

二、当物体放入液体中时,判断物体浮沉情况的方法:

1.比较浮力F 和物体的重力G

F > G 时,物体会上浮;

F < G 时,物体会下沉;

F G 时,物体会悬浮或者会漂浮

2.比较液体的密度ρ和物体的密度为ρ

ρ >ρ 时,物体会上浮,静止时会漂浮在液面;

ρ <ρ 时,物体会下沉

ρ =ρ 时,物体会悬浮。(注意此时不存在漂浮,与上面比较浮力和重力的情况不同)

3悬浮和漂浮的区别:相同点: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重力即F = G 不同点:悬浮时VV即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漂浮时V,即物体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体积。

还有一点不同悬浮时ρ =ρ;漂浮时ρ <ρ

三、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其表达式的三种形式:F = G 或者F = m g 最常用的是F = ρg V

2、适用范围:液体(或气体)

3、公式F = ρg V其中各量选用的单位:F N ρ kg/m3 V m3

公式F = G = m g中的m 选用的单位是kg

4、根据F = ρg V 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均无关

5、几个常用规律:

(1)物体漂浮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2)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因所受浮力始终等于其重力,故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不变

(3)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

(4)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液体时,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两块,它们仍然悬浮或漂浮在液体中。

四、浮力的计算方法:

1)二次称量法(也叫实验法):

用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

然后将物体浸在液体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 =GF

2)阿基米德原理法:F = G 或者F = m g ,或者 F = ρg V

3)平衡法:对于漂浮或悬浮的物体,F G

4)压力差法:物体在液体中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FF向上F向下

五、浮力的利用:

1.轮船:

1)原理:用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制成轮船,要把它做成空心,使之排开水的体积增多,从而受到的浮力增大

2)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是t (注意1t103kg)

3)由排水量m可以计算下列几个量:

排开液体的体积:V=m/ρ 排开液体的重力:G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 Gm g 船和货物共重:G=F = m g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浸没在水下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本身的体积,是一个定值,所以它在水中的浮力不变,潜水艇下潜和上浮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中,总是处于漂浮状态,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其重力,可见它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V= F / ρg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故密度计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或者说它浸入液体中的部分少)。

六、神奇的升力

1)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称为流体。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机翼的升力产生原因:气流经过机翼上方的流速比下方的流速,则机翼上方空气的压强比下方的压强,所以空气对机翼有了向上的升力。

附:体积单位换算关系: 1L=1dm3=1×10-3m3 1mL=1cm3=1×10-6m3

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1dm2==1×10-2m2 1cm2==1×10-4m2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提纲

一、认识分子:

1德谟克里特猜想大块的物体是有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并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原子。

2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确立分子的概念: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颗粒叫做分子。

3)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且分子之间有空隙

4)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数量级为1010m,一般显微镜无法看到,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5)可以用油膜法实验测量分子的直径。

6)“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桥梁;“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想像、类比等论证提出的。它们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解剖原子:

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真空管放电实验发出的一种射线发现了电子,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原子像一个实心的球体,正电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电子像西瓜籽那样镶在其中。

31911年,科学家卢瑟福用α射线轰击金箔,发现大部分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表明金箔的原子内部是空荡荡的,由此提出了他的核式模型:原子中间有一个原子核,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绕核高速旋转。

4)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原子核只占极小体积,却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绕核高速旋转,原子的大部分是空的

5)原子核外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内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它们所带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也叫中和),所以整个原子是不带电的。

71932年科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

8)微观世界尺度由的排列:病毒(分子团)、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9)某些物质的原子可以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放射现象。放出的射线中有一种带正电的(读作阿尔法)粒子,也有带负电的电子,还有不带电的光子。

三、飞出地球:

1观察是研究天体运动最基本的方法,天文学家只有两样法宝:数学和观察。

2)古人的宇宙图景:托勒玫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是宇宙的主宰,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掀起了天文学的革命。

3)总星系大约有几十亿个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每个星系平均有约1000亿颗恒星。

4)银河系从侧面看像一个从中心切开的扁平的盘子,有1300亿颗恒星形成。太阳是其中的一颗,离银心的距离约是3×104 l.y。它每隔2.3亿年绕银河系中心转一圈。

5)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从离太阳最近的向外数,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离太阳约1.5×108km、离冥王星约5.9×109km

6)宇宙是无限的目前人们了解的宇宙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总星系(直径是31010 l.y.)、银河系(直径是1105 l.y.)、太阳系(直径是1.181010km)、地月系(直径是7.7105km)、地球(直径是1.28104km

7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太阳对地球和其它行星有巨大吸引力,使地球和各个行星乖乖的绕着它旋转。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通常物体间的引力很小,觉察不到,天体的质量很大,天体间的引力大的惊人。

8)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大小为7.9km/s;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脱离速度,大小为11.2km/s;要想挣脱太阳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也叫逃逸速度,大小为16.7km/s

9)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号飞船。

10)光年是长度的单位,表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符号l.y.(光和年的英文单词lightyear的首写字母的组合),记住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11)宇宙中的天体,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的,每个恒星都有它的诞生、成长和衰亡的过程.距今约50亿年前,太阳从一团尘埃气体云中诞生,现正是它的壮年时期.一些恒星在衰亡的过程中,会发生爆炸,留下的物质会变成一个密度极大的天体,它产生的引力能吸引附近所有物质,连光都无法逃避.这样的天体叫做“黑洞”。

第十一十二章《简单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路

1.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2电源是提供电能的;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导线是输送电能的。

3.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必须有电源必须是通路

4.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画电路图的规定:(1)用统一的符号;(2)连接线要画成横平竖直,成一种方形,拐角处画成直角且不能安装电路元件。

5.如图1所示,几种元件的符号:

1 2

6.如图2所示,短路有两种:一是电源短路,即将电源的正、负极直接用导线相连,这样可能会烧坏电源;二是局部短路,即将用电器(或电表)的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这样会导致被短路的用电器(或电表)不能工作,但不会烧坏

二、串联和并联

1.两种电路的区别:

2.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电流分析法:根据“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的方法分析电路中的电流,若电流在途中不分流,则用电器串联;若在某处分流,则用电器并联

断开法:去掉任一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用电器并联

③经验法:如路灯、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并联;电灯与控制它的开关之间是串联;节日小彩灯是串联等。

三、电流(用字母I表示)

1.电流是导体中的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主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还有毫安(mA)、微安(μA。换算关系:1A103mA106μA

3.台灯和手电筒中的电流都约0.2A,计算器中的电流约100μA,电冰箱中的电流约1A等。

4.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其使用方法是(两要两不要):

1)要串联在待测电路中;(2)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3)被测电流不要超出电流表的量程;若超出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4)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否则造成电源短路,可能会烧毁电源和电流表,原因是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四、电压(用字母U表示)

1.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

2.主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V103mV106μV

3.一些电压值: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手机锂电池的电压为3.6V

4.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其正确使用方法:① 必须把电压表和被测电路并联。② 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③ 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超出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5.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

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最大可能是总电路断路

六、电阻(用字母R表示):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主单位是欧姆,符号,还有千欧()兆欧(换算关系

3.探究影响电阻因素的实验: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比较电流的变化来反映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来反映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与温度关。

4)结论理解: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或者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4. 变阻器:

1)工作原理:根据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作用:通过改变电阻,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还可以保护电路中的其它用电器。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①变阻器标“”字样,表示此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5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1.5A,使用时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最大允许值。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处。

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应采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的接法。

注: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情况,关键是看滑片距下面所用的那个接线柱之间的长度变化,如变长则电阻变大,反之则变小

七、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实验:

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电路图如右图:

1)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取一定值电阻R,保持电阻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两端的电压,记录不同电压下电流表的示数。

结论是: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正比

2)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将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更换电阻后,一定要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记录不同电阻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

结论是: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反比

2.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都是对于同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②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所以只能说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能说成“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③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中有无电流无关,所以只能说成“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变形公式

3.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

1)原理:

2)电路图如右图:

3)灯丝的电阻在不同的亮度时测出的电阻不同,说明灯丝的电阻与灯丝的温度有关。

八、串联电路的规律:

1、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2、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

3、分压定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表达式:U1/U2=R1/R2

九、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并联电路干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

2、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表达式U=U1=U2

4、分流定律: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表达式:I1/I2= R2/R1

十、解电学题的基本方法: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第十三章机械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

一、机械功(用字母W表示)

1、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3、功的单位:焦耳,用字母J表示,把两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1J

4、功的计算公式:W=FS 使用公式时要注意:

各量的单位:WJFNSm 其中的S是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可见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二、功率(用字母P表示)

1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其物理意义:用来表示做功的快慢

2、主单位是W,常用单位是kW 换算关系:1KW=103W1W表示物体1s内做功1J.

3、公式:P=W/t 各量选用的单位:功率PW(瓦),功WJ(焦),时间ts(秒)。

对于匀速运动可用P= Fv 各量使用的单位:功率PW(瓦),力FN,速度vm/s

4、有公式P=W/t可知,功率跟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分析功率的变化时,两个因素不能顾此失彼。比如“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的说法错误,原因是做功时间不确定。

三、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1、把有实用价值的功叫有用功,用W表示。把没有实用价值,又不能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额外表示。导致做额外功的因素一般有机械自重各种摩擦

2、有用功和额外功总和叫总功,用W表示,则WWW额外

3、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W)×100

4、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器 材: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子移动的距离S

③原 理:η=G h / FS(因为WG h WFS

④步骤: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钩码,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

⑤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各种摩擦提升重物的重力

绕线的方法和重物提升的高度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用同一套滑轮组提升的重物重力增大时,机械效率变大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动滑轮和绳的重力、减小摩擦、增大提升重物的重力

根据,可以推出,可见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只要测出物体的重力G绳子的拉力F,数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n,也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这样就不需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高度和绳子移动的距离了。

5、沿斜面拉物体时的机械效率η=G h / FL 其中的F是沿斜面方向的拉力L是斜面的G是沿斜面所拉物体的重力h是斜面的高度

6、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总功中有用功所占的百分比。可见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功率与机械效率二者互不影响

、机械能

1、能量:一个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我们就说它具有能。各种能量的单位都是是J

2、知识结构: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

判断动能大小的方法:比较小球推动木快的距离,木块被推的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③要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需保持质量不变,为此可用一个小球,让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比较两次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其中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目的是改变小球的速度

④要探究动能与的质量关系,需保持速度不变,为此可用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让它们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比较两次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其中让不同小球都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让两个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

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4、探究重力势能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也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时重力势能的大小可以通过物体下落时对其它物体的破坏力显示出来,比如让一个铅球从不同高度自由落到松软的地面上,观察比较地面凹陷的程度,可以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让两个质量不同的铅球从相同高度自由落到松软的地面上,观察比较地面凹陷的程度,可以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

5、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时,一定要把其中的两个决定因素同时考虑,不能顾此失彼。比如正在喷洒农药的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它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原因是虽然速度不变,但是其质量减小

6、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能。

7、在没有任何摩擦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若动能减小多少,势能会增大多少,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例如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机械能守恒。

第十四章 《内能和热机》复习提纲

一、内能及其改变: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或体积材料、存在状态。

2、机械能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3、物体温度升高会导致物体内能增大。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也会导致内能改变。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4、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热传递

5、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6、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现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J。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

8、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内能增加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9、为了理解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一定要记住一个特例:“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也不变,但内能减小”。

10、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

二、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叫比热容,简称比热,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J/(kg·℃),其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多少无关。这是因为比热的定义中已经规定“量是1kg”和“温度升高或降低1℃”的必备条件,所有物质的比热都是在两个条件下得出的。“一滴水和一桶水”或“冷水和热水”比热相同

3、物体在升温或降温时的吸热或放热公式:Qcmtt0),Qcmt0t)或Q=cmΔt其中t0初温t末温,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当表示升高的温度时,Δt=tt0,当表示降低的温度时Δtt0t ;各量使用的单位:比热J/(kg·℃);质量kg,温度的变化Δt用℃

4、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水的比热容大,在实际中的应用分下面两种情况:

1)根据Q=cmΔt,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因为水的比热大,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根据,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大,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例如汽车发动机的散热器中用水;沿海地区一年的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暖气管道中用水;夏天海滩上的沙子比海水烫脚。其中应用道理(1)的是;应用道理(2)的是

三、热值(用字母q表示)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同种燃料的热值不变,与燃料的多少、燃烧的程度无关。这是由于热值的定义中已经把“量是1kg”和“燃烧的程度是完全燃烧”界定清楚了,所有的热值都是在这两个条件下得到的。

3、燃料完全燃烧放热的公式:Q=mq 其中各量的单位:热量QJ,质量mkg, 热值qJ/kg

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5、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热机:1、热机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热机的原理是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所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公式:η=W有用/ Q= W有用/qm

4、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

减小摩擦。

5、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第十五和十六章《电与磁》复习提纲

一、磁现象:

1、磁性指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又叫吸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一个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去磁的方法是敲击加热

4、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5、 磁悬浮列车底部装有用超导体线圈饶制的电磁体,利用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在轨道的上方以提高运行速度,这种相互作用是指:同名磁极的相互排斥作用。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磁感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磁感线的方向: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画出图中典型的磁感线。

5、 地磁场指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能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6、电流的磁场:

1 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7、电磁铁:内部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其工作原理:根据电流的磁效应,铁芯被磁化后,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大大增强。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线圈形状来控制。应用举例:电磁继电器、电话。

8、电磁继电器:实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应用: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9、电话:组成:话筒、听筒话筒把声音转换成电流,听筒把电流转化成声音,其中包含电磁铁的是听筒

三、电磁感应: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该现象被 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发现。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3、电磁感应现象重要应用就是用来制成发电机,此外动圈式话筒也是利用电磁感应制成的。

4、实际的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定子组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5、 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在内电路线圈中产生的都是交流电。交流发电机通过电刷和滑环向外电路输出交流电。直流发电机通过换向器向外输出直流电。

6、方向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简称交流电,我国交流电频率为50赫兹,周期是0.02秒。每秒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电动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的。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3、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作用: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4、直流电动机的转速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控制,转向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控制。

5、电动机构造简单、启动、停止、变向控制操作非常方便、体积小、效率、功率可大可小、无污染。

6、不仅电动机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在磁电式电流仪表、动圈式扬声器、电动玩具、机器人等方面也被广泛应用。

第十七和十八章《电功率和家庭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或者说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3、计算公式:W=UIt 或者W=Pt(适用于所有电路)

4、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是度(kwh ;换算关系:1 kw·h=3.6×106J

5、不过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计算电路中的总电功的方法:(1)总电功等于每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即用W=W1+W2+…计算。(2)用W=PtW=UIt计算。

6、电功的测量:

1)测量电路中所有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电功(或者一段时间内测量消耗的电能)仪表是电能表,要求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

2)电能表上标有的“220V”“5A”分别表示: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还可以根据P=UI计算出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同时使用的最大功率是1100W。标有的“3000R/kwh”表示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3)电能表的读数:①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如:电能表月初和月底的示数分别是 这个月用电18.6度合6.696×107J

②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时,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4.32×104J(提示可以把3000R/kw·h 理解成1 kw·h=3000转,则1转=(1/3000kw·h,如转10转则消耗电能W10×(1/3000kw·h,然后再换算W10×(1/3000)×3.6×106J1.2×104J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其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国际单位是W ,还有一个单位是kw,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此外还有两个常用公式:P=I2RP=U2/R

3、使用P=W/ t W=Ptt=W/P时,其中的物理量“PWt”分别选用“WJs”三个单位或分别选用 kw kw·hh 三个单位。

4、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额定电压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利用它们可以计算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电阻,公式分别是:I=P/UR=U2/P

2)根据R=U2/P可知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大的灯丝电阻,形状粗而短,额定功率小的电阻,形状细而长。不过要注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

3)有时需要计算用电器的额定功率,通常用P=UI或者P=U2/R计算。

3)有时需要计算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用电器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通常认为它的电阻不变,先要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计算它的电阻,然后根据公式P=U2/R计算实际功率。如果能知道用电器实际工作的电压和电流,也可以用P=UI计算实际功率。

4)当U =U时,P=P 用电器正常工作,当UU 时,PP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当U > U P > P 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或用电器烧坏。

6、用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原理是:P=UI ;电路图是:

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探究实验

1、实验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此乃转化法)。选用煤油的目的:一方面它是绝缘体;另一方面煤油的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

2、实验中为了控制电流相等,可以将两根电阻丝串联,结论:在电流一定时,导体发热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用公式P=I2R表示。实验中为了控制电压相等,可以将两根电阻丝并联,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发热的功率与电阻成反比;用公式P=U2/R表示。

3、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是:Q=I2Rt

4、应用——电热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而制成的发热设备。

、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插座、电灯、开关等。

2、连接方式: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插座与电灯是并联,开关与其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的作用:

①家庭电路中的电线分为火线零线,它们是家庭电路的电源,它们之间有220V 的电压,火线和大地之间的电压为220V,零线和大地之间电压为 0V

②测电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用法: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某次检修时,发现火线零线都能使测电笔发光,可能的原因是:零线某处断路

闸刀(空气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安装在干路上,闸刀的触点连接电源线。

保险丝是由电阻率、熔点的铅锑合金制成。原理是当过大电流通过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⑤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的下面的两个孔应按左零右火的方法接入电路,三孔插座的第三个孔应接地。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⑥螺丝口火线,灯泡的螺旋套接零线;灯泡尾部的金属柱应该与开关串联后,连接到这样做的原因是当开关断开后,灯座与火线断开,防止维修时触电

4、家庭电路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 一是短路火线和零线没有通过用电器直接相连;二是过载即同时使用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5、家庭用电引起的触电事故都是由于跟地面不绝缘的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

6、低压触电的两种方式:

1单线触电,即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有电流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地,造成触电。

2双线触电,即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触到两根电线时,造成触电。

7.安全用电常识:(1低压勿摸,高压勿近。(2)发现电器设备、导线的绝缘外壳破损,要及时更换。(3)家庭中一定要安装漏电保护开关,不能用潮湿物品接触电器设备。(4)发现有人触电,应该先切断电源,再救人。(5)千万不要带电泼水救火等。

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复习提纲

1.迅速变化的电流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可以用下面的波形图表示,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每秒种向前传播的波长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

2.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108m/s。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3.电磁波的波速c,波长λ,频率f 三者间的关系是:c=λf

注意:①公式中各量的单位波速cm/s;波长λ用m;频率f Hz(赫兹);②可变形为λ=c/f f=c/λ电磁波在空中传播时,一般认为传播速度c3.0×108m/s是不变的,所以波长λ与频率f反比。即波长短的电磁波频率

4.电磁波的家族很大,按波长由的排列是: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包括微波、短波、中波、长波等)。可见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400nm700nm之间。

5.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例如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电磁波还能够传递能量,例如微波炉。下面列举一些电磁波应用的例子:

Y射线: 检测金属中的裂纹、帮人治病

X射线: 透视人体内的部的情况

紫外线: 消毒、检验人民币的真伪

可见光: 帮人类看见这美丽的世界

红外线: 红外热感照相机

微波: 电视、雷达、航天、手机

中波、短波: 电报、无线电广播

长波: 超远程通信;

6.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1话筒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即音频信号--类似于要发出的信件,

2)将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形成调制信号——类似于把信绑到信鸽上,

3)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类似于放飞信鸽。

接收:由收音机完成

1)用天线接收各种电磁波,通过调谐器将载有我们需要音频信号的电磁波取下来,

2)用扬声器将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7.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发射:由电视台完成

1)用话筒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即音频信号,同时用摄像机将图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即视频信号,

2)将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形成调制信号,

3)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接收:由电视机完成

1)用天线接收各种电磁波,通过调谐器将载有我们需要接收的音频和视频信号的电磁波取下来,

2)用扬声器将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同时用显像管将视频信号转换成图像。

8.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面站和传输系统组成,通信卫星就像一个无人值班的空中微波中继站,它从一个地面站接收发射来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变频后,再发送回另一个或几个地面站。 颗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9.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通过光纤传递信息的,它和有线电视通讯相似工作原理如下:

1)通过话筒摄像机将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变成电信号,

2)将电信号加载到激光上成为光信号,将光信号传入光纤,通过光纤向外传播,

3)光信号沿着光纤传输到光接收机上,把光信号上的电信号取下来

4)将电信号通过扬声器显像管还原成声音和图像。

10.光在光纤内通过多次全反射自动向前传播,即使光纤弯曲,照常传播,不受影响。

11.光纤通讯的优点是:传输损耗,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容量,抗干扰能力,不怕雷击,通信质量高,保密性

12.移动电话既是发射台,也是接收台。它的天线很简单,发射功率不大,因此要靠基地台帮助才能完成通讯。

13.“电流信号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和“声音或图像信号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一模一样,这样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通信的方式叫模拟通信

14.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使用数字信号通信的方式叫数字通信。数字通讯的传输、失真

15.为什么利用微波通信,因为微波比中波和短波的频率更高,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

16.网络通讯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通讯,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

17电子邮件是使用最频繁的网络通讯方式,它可以传递包括文字、数据、图像或集声音和画面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特点就是方便、快捷、信息内容丰富多样、节省开支等。

第二十章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复习提纲

1.化石能源是指:石油天然气

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等。

3.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能源是二次能源。如电能酒精火药汽油等。

4.常规能源:人类已经利用多年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水能等。

5.新能源:人类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叫做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7.不可再生能源:越用越少且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做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8.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的核聚变,优点是:十分巨大,供应时间长久;无污染。缺点是:存在分散并且不稳定;转换效率;辐射到地面太阳能的总功率达8.1×1013kW

9.太阳能到达地面后被吸收利用的四个渠道:(1)被植物微生物吸收,(2)被海洋吸收,(3)使大气、水升腾循环,(3直接利用。

10.核能:由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11.释放核能的途径:原子核裂变和原子核聚变

12.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同时还放出中子,中子继续轰击其它铀核就发生链式反应,该反应不加控制,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这就是原子弹爆炸的原理。

13.人类利用核反应堆有效控制核裂变中的链式反应,使核能平稳释放,建成了把核能转化成电能的核电站。核电站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我国建成的核电站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具有消耗的燃料少,运输成本低,功率大的特点,但是需要防止核泄漏,避免放射性污染,确保安全。

14.核聚变:较轻的核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聚合成较重的核,发生这种热核反应时,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原子核聚变。如在超高温下,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聚变成一个氦核,放出一个中子的同时,释放出核能。

15.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核裂变更大,弹就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但是目前人类还不能有效控制核聚变中的热核反应。

16.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创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量在转化核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17.“永动机”指不消耗能量就能不停运转的机器,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注定不会成功。

18.由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有些能量是不能重复利用,因此要节约能源。

19.能源与环境:能源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造成了温室效应酸雨铅尘增加

20.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一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节约能源;二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开发利用核能和太阳能。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