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吉林省博文中学2018 -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6130315

吉林省博文中学2018 -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6130315

时间:2019-07-05 20:02:15    下载该word文档

吉林省博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21题,共150分,共5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13题,共76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与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大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会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

B.人们只有精选阅读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说法加以记忆,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

C.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态度,具备质疑的眼光。

D.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为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着重论述了研究型阅读的三种主要方式。

B.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D.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出问题对学术研究非常重要,它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一个人一旦有了质疑能力就能在学术上取得进展。

B.一个人经常性地进行联想式阅读训练,会有效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C.研究者在阅读经典性古籍时,往往会选择几种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对比,一定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D.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谢安五则

(一)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德行33》)

【注释】

①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谢安,字安石,谢奕的弟弟。

(二)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世说新语·言语70》)

(三)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世说新语·言语90》)

(四)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心。支谓谢曰:“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世说新语·文学55》)

(五)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世说新语·雅量29》)

4.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

A.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 停止

B.而虚谈废务,浮文妨,恐非当今所宜。 通“邀”

C.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心。 满足

D.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浩浩洪流。” 朗诵

5.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

A.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

B.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

C.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

D.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

6.下列各句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从谢奕和谢安对待老翁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出谢安从小就对老弱有怜悯同情之心。

B.从王羲之和谢安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谢安认为清谈误国,王羲之并不赞同他的观点。

C.第二则故事暗含两个成语,分别是胼手胝足和宵衣旰食,文指君王辛劳、勤于政事。

D.第五则故事中,谢安明知危险而从容赴宴,席间表现镇定自若,与王坦之对比鲜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2)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三、古典诗歌鉴赏(9分)

阅读宋词,完成8-9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

8.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来喜欢你?

B. “岁晚太寒生中的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以理解为人内心的寒。

C. 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劝我溪边住,又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

D. 这首词中,作者寄情山水,与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轻松愉快。

9.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10.名句默写(12分)

1)《诗经·氓》中,用禽鸟作比,劝说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两句是:

2)《蜀道难》中,运用“五丁开山”典故的两句是:

3)《蜀道难》中,诗人以飞瀑、巨石等意象从视听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的两句是:

4)《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死也不会学小人谄媚之态的两句是:

5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对人生短暂渺小感慨的两句是:

6 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表现吹洞箫者动人箫声的两句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材料一

516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道:“先说一个坏消息,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几乎没有人才。再说一个好消息是,全世界都缺乏。”

马云进一步说道,就人工智能而言,我们没有未来的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必须要改革。不能让孩子和机器比谁背书背得快,记得快。教育必须要让孩子有创造力,有担当,这是机器做不到的事。“我们国家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摘编自《马云:中国没有人工智能人才,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2018516日澎湃新闻)

材料二:

今天,由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汤科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等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现场,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商汤科技、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

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由此人工智能这一当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将走出“象牙塔”,成为每一个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

(摘编自唐小丽《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2018428日人民网)

材料三:

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编自人民时评《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2017823日《人民日报》)

1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有人工智能目前仍没有超出人类已界定的智能概念的水平,它们在现在甚至将来一段时间都属于人类工具。

B.韩少功认为人机关系中人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人类有价值观,这个观点与材料一中马云说人有担当的看法有相似性。

C.专家建议人工智能安装记录机器决定与行为的道德黑匣子,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D.智能社会将面临诸多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了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需要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

1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云认为人工智能人才短缺是世界性问题,我国应通过改革教育来解决。目前我国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尝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B.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是我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目的在于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把人工智能纳入我国的新高考。

C.作家韩少功认为人类不能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怀疑自身,应深刻地探索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坚信只有人类的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

D.我国对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的规划,美国大学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计划,微软等巨头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的设立,都表明人工智能风险完全可控。

1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目前人工智能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6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小说,完成14-16题。 

林掌柜

贾大山

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

那天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

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

“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

“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

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

“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铡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

“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

“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

“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

“放着。”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

林掌柜乐了,举起酒杯说:“知我者,老哥也!”

他们每次喝酒,总是这么快活。

那年腊月的一天,天很晚了,父亲站在货架子前面,正自盘算什么,林掌柜把门一推,头上顶着几片雪花进来了。父亲说:“你也没睡?”

“睡了,又起来了。”林掌柜结着扣子说,“我想喝两盅。”

林掌柜自己下手,弄了一碟韭菜花儿,弄了一碟豆瓣酱,然后从酒坛里舀了一小壶酒,说是一醉方休——林掌柜心地坦和,总是那么快乐。

可是,他刚抿了一口酒,突然皱起眉头:“酒里掺水了?”

“没有。”父亲一愣。

他又抿了一口,红着脸嚷起来:“掺水了,肯定是掺水了!”

父亲尝了一口,脸也红了,急得拍着桌子说:“咦,这就奇了!老地方进的酒呀!”

“最近,谁来打过酒?”

“昨天,前天……杨跛子!”

“披一件破大袄?”

“披一件破大袄!”

“要赊账?”

“要赊账!——三斤的瓶子灌满了,提下柜台,才说要赊账。我说不赊账,他就不打了……”

“酒呢?”

“我又倒回去了!”

“坏了!”林掌柜仰起脖子,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得没了声音没了眼睛。他说,杨跛子打酒,惯用此法:他的破大袄里另外藏着一只瓶子,里面装满凉水……

父亲听了,也被气笑了:“你说,这半坛酒……”

“洒了!”

“洒了?”

“再卖倒字号。”

“半坛酒,总有七八斤呀……”

“不喝了,睡觉!”林掌柜好像生气了,起身要走,父亲赶忙拦住他:“怎么了,老哥?”

“人也有字号!”

我赶紧开开门,抱起酒坛子,把“酒”洒到街里去了。林掌柜拍着我的头顶笑了笑,说:“这小子长大了做买卖能发财。”我要去给他们打好酒,他说不用了,父亲也说不用了,催我去睡觉。

我不想睡觉,看他们喝酒,听他们说话。鸡叫头遍了,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最后三举杯:头杯酒,三十年打早抹黑,苦巴苦干,两家都有吃有穿,没饿着没冻着,喝了;二杯酒,两家相识相知,老不哄少不欺,谁也没有做过亏心的买卖,喝了;最后一杯没有喝,他们把酒洒在地上,敬了天地财神,算盘和秤,还有那把小铡刀。

(有删改)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契合人物职业身份的“鞋”和“酒”为道具来串连情节,并由此构设画面感极强的送鞋和喝酒场面,构思巧妙,文脉清晰。

B.“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育,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

C.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举杯,这一情景极具仪式感,既是雪夜酒叙情节的收束,也是全文的升华,带给读者无限遐思。

D.小说多用简短而又鲜活的人物对话,“赖货”“打早抹黑”“苦巴苦干”等方言词语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

15.“小铡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6.“我”和杨跛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请结合作品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

5题,共 74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民宿,不是简单的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载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 ,民宿应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选择民宿,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满意的体验。走进民宿,院内树影斑驳,怪石嶙峋,真是 。一家民宿,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致,但服务态度和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则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使其吸引力大打折扣。所以,有品质的民宿不仅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还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舒心、放心。

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尤其是在一些适合民宿集聚发展的地区,更要统筹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切不可 ,一拥而上,简单模仿,恶性竞争。同时,( ),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脱颖而出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饮鸩止渴

B.出类拔萃 因地制宜 别有洞天 急功近利

C.出类拔萃 就地取材 别有洞天 饮鸩止渴

D.脱颖而出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急功近利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尤其是可以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B.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C.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D.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B.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应该得以实现,延长产业链条

C.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D.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应该得以实现,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20.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第四届“挑战杯”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计划于2018105日至7日在北京王府井大饭店召开。会议期间,组委会将拨冗举办论坛,并邀请知名专家忝列现场,就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

诚邀您拜读此函,并携孩子报名参加大会。我们将鼎力提供服务,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获得评委的垂爱。

⑴将 改为

⑵将 改为

⑶将 改为

⑷将 改为

⑸将 改为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

②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药铺对联

③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高晓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志向,一类人有一类人的追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胸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择其一、二或三立意,写一篇文章,注意文章的整体性和逻辑性。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800字。

2018级高一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CA项,以偏概全。由原文“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和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可知,读者不是任何时候都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问题。B项,缺少前提条件,对象错误。由原文“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就必须……”可知。D项,无中生有。原文无“知识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的说法。)

2.B(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研究经常是在对比中进行的。)

3.BA项,假设关系不成立。由原文“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说上取得进展的基础”可知,有了质疑能力,学术上不是肯定有进展。C项,绝对化说法错误。由原文“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知,这种做法有可能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定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D项,曲解文意。由原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可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两者并非缺一不可)

二、文言诗文阅读

4.B 要:要务。

5.A

6.B 选项中谢安与王羲之的观点与原文中二人的观点正相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秦国任用商鞅,可是秦朝只传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也是清谈所造成的灾祸吗?

2)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附录:

谢安五则

(一)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德行33》)

【译文】谢奕做判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二)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世说新语·言语70》)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一起登上冶城,谢安悠闲地凝神遐想,有超尘脱俗的志趣。王羲之就对他说:“夏禹操劳国事,手脚都长了趼子;周文王忙到天黑才吃上饭,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国家战乱四起,人人都应当自觉地为国效劳。而空谈荒废政务,浮辞妨害国事,恐怕不是当前所应该做的吧。”谢安回答说:“秦国任用商鞅,可是秦朝只传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也是清谈所造成的灾祸吗?”

(三)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世说新语·言语90》)

【译文】孝武帝将要研讨《孝经》,谢安、谢石兄弟和众人先在家里研讨、学习。车武子提出一些疑难,急迫的问题来问谢安兄弟,并且对袁羊说:“不问,怕漏掉精湛的言论;问得多了,又怕反复劳累二谢。”袁羊说:“一定不会引起这种不满。”车武子说:”怎么知道会是这样呢?”袁羊说:“何曾见过明亮的镜子会因为连续照影而疲劳,清澈的流水会害怕微风?”

(四)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心。支谓谢曰:“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世说新语·文学55》)

【译文】支道林、许询、谢安诸位品德高尚人士,一起到王濛家聚会。谢安环顾左右对大家说:“今天可以说是贤士雅会。时光既不可挽留,这样的聚会当然也难常有,我们应该一起谈论吟咏,来抒发我们的情怀。”许询便问主人有没有《庄子》这部书,主人只找到《渔父》一篇。谢安看了题目,便叫大家一个个讲解其义理。支道林先讲解,说了七百来句后,说解义理精妙优美,才情辞藻新奇拔俗,大家全都赞好。于是在座的人各自谈完了自己的体会。这时谢安问道:“你们说完了没有?”都说:“今天的谈论,很少有保留,没有不尽意的了。”谢安然后大致提出,一些疑问,便畅谈自己的意见,洋洋万余言,才思敏锐高妙,特异超俗,这已经是难以企及了,加上情意有所

   比拟、寄托,潇洒自如,满座的人无下心悦诚服。支道林对谢安说:“您一向抓紧钻研,自然很优异呀!”

(五)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世说新语·雅量29》)

【译文】桓温埋伏好甲士,设宴遍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朝的存亡,决定于我们这一次去的结果。”两人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惊恐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色上;谢安的宽宏大量,也在神态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台阶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朗诵起“浩浩洪流”的诗篇。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三、文言文阅读(9分)

8. D 诗人心情不佳。

9. 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10.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1B(考查分析鉴赏,不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而是对小铡刀作用的肯定。)

12. ①小铡刀多次出现,使情节更加曲折,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

②小铡刀体现了林掌柜对鞋子质量的严格要求,代表着他的坚守与追求,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③小铡刀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营的营商理念,有助于突显小说主题。

(考查探讨意图,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 同:都是次要人物,都推动了情节发展,有利于展现小说主题。

异:“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诚信经商的理念在“我”身上延续,拓展了小说主题。

杨跛子是反面角色,其讹鞋和骗酒的行为有助于塑造林掌柜和父亲形象,从而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

(考查鉴赏评价,同2分;异4分。“我”和杨跛子各2分。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5、语言运用(14分)

14.B(出类拔萃:超出同类。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脱颖而出”只能用于人。此处应选“出类拔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就地取材:在本地选取需要的材料。此处“因地制宜”更切合语境。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此处用来形容风景,所以选“别有洞天”。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从横线后面的“一拥而上,简单模仿”等内容看,应选用“急功近利”。)

15.C(该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少了与“通过”相搭配的中心语;二是搭配不当,“触摸”可以与“脉动”搭配,但与“惬意”不搭配。)

16.C(括号前面的“更要统筹规划”里有一个“要”字,后面接“还要”更恰当。根据括号后面的“拓展……环节”“带动……发展”的动宾结构来看,“延长产业链条”更恰当。)

17.

(1) 将“拨冗”改为“隆重”

(2) 将“忝列”改为“亲临”

(3)将“拜读”改为“阅读”

(4)将“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

(5)将“垂爱”改为“喜爱”或“青睐”

解析:拨冗:客套话,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忝列:谦辞,有愧于排列在其中。拜读:敬辞,阅读。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垂爱: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8.作文(50分)

附录:

谢安五则

(一)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德行33》)

【注释】

①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②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谢安,字安石,谢奕的弟弟。膝边:膝上。”边”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正像第6 则中的“膝前”一样。谏(jiàn):规劝。念:怜悯;同情。

③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译文】

谢奕做判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二)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世说新语·言语70》)

   【注释】

   ①冶城:原是吴国冶铸之地,晋孝武帝时在城中立寺,安帝时改为花园。筑起亭台楼阁。故址在今南京市。悠然:悠闲的样子。高世:超脱世俗。

   ②勤王:为王事尽力。胼胝(pián zhī.. ):趼子(jiǎn zí)。尧命禹治水,禹在外九年,由于操劳,手脚都起了趼子。

   ③旰(gán)食:天黑了才吃饭。指勤于国事。日不暇给(jǐ):形容事情多,时间不够用。给,足够。《尚书·无逸》说过,周文王处理政事,忙碌得从早晨到下午也没有闲功夫吃饭。

   ④四郊:这里指国都四郊,即都城郊外。垒: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堡垒。

   ⑤废务:荒废了事务。浮文:不切实际的文辞。要:重要的事情。按:虚谈和浮文、废务和妨要,对举成文,字异义同。这句指清谈耽误国家大事。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一起登上冶城,谢安悠闲地凝神遐想,有超尘脱俗的志趣。王羲之就对他说:“夏禹操劳国事,手脚都长了趼子;周文王忙到天黑才吃上饭,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国家战乱四起,人人都应当自觉地为国效劳。而空谈荒废政务,浮辞妨害国事,恐怕不是当前所应该做的吧。”谢安回答说:“秦国任用商鞅,可是秦朝只传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也是清谈所造成的灾祸吗?”

(三)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世说新语·言语90》)

   【注释】

   ①讲:研究、讨论。据《续晋阳秋》载:”宁康三年九月九日,帝讲《孝经》,仆射谢安恃坐,吏部尚书陆纳、兼侍中卞耽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哀宏兼执经,中书郎车胤(按:字武子)、丹阳尹王混摘句(指摘出疑难来问》。”私庭:“私邸;王侯大官的府第。

   ②难苦:疑难、不精密。袁羊:应为袁虎(袁宏,小名虎)之误。袁羊卒于永和年间,下迄孝武讲经,相距二十余年。德音:善言,对别人言辞的敬称,这里指谢安兄弟的言论。

   ③“何尝”句:说明明镜屡照,仍然明亮;惠风轻拂,水流仍然清澈。以喻多问不致重劳二谢。惮(dàn),害怕。惠风,和风。

【译文】

   孝武帝将要研讨《孝经》,谢安、谢石兄弟和众人先在家里研讨、学习。车武子提出一些疑难,急迫的问题来问谢安兄弟,并且对袁羊说:“不问,怕漏掉精湛的言论;问得多了,又怕反复劳累二谢。”袁羊说:“一定不会引起这种不满。”车武子说:”怎么知道会是这样呢?”袁羊说:“何曾见过明亮的镜子会因为连续照影而疲劳,清澈的流水会害怕微风?”

(四)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心。支谓谢曰:“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世说新语·文学55》)

   【注释】

   ①才峰:比喻才能突出。秀逸:特异超俗。干:触犯,”这里指赶上。拟托:比拟寄托。萧然:潇洒。

   ②一往奔诣:一向抓紧钻研。

   【译文】

   支道林、许询、谢安诸位品德高尚人士,一起到王濛家聚会。谢安环顾左右对大家说:“今天可以说是贤士雅会。时光既不可挽留,这样的聚会当然也难常有,我们应该一起谈论吟咏,来抒发我们的情怀。”许询便问主人有没有《庄子》这部书,主人只找到《渔父》一篇。谢安看了题目,便叫大家一个个讲解其义理。支道林先讲解,说了七百来句后,说解义理精妙优美,才情辞藻新奇拔俗,大家全都赞好。于是在座的人各自谈完了自己的体会。这时谢安问道:“你们说完了没有?”都说:“今天的谈论,很少有保留,没有不尽意的了。”谢安然后大致提出,一些疑问,便畅谈自己的意见,洋洋万余言,才思敏锐高妙,特异超俗,这已经是难以企及了,加上情意有所

   比拟、寄托,潇洒自如,满座的人无下心悦诚服。支道林对谢安说:“您一向抓紧钻研,自然很优异呀!”

(五)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世说新语·雅量29》)

   【注释】

   ①“桓公”句:晋简文帝死时,桓温出镇在外,遗诏使桓温辅政,而没有满足他的纂位野心,他就以为是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字文度)的主意,非常愤恨。后入朝,屯兵新亭,要谢、王前去迎接,想杀掉二人。甲,甲士,披铠甲的士兵。

   ②阼:皇位,这里指国家。

   ③望阶趋席:指到了台阶上就疾行就座。方作:通“仿作”,仿效。洛生咏:用洛阳书生读书的语音来吟诗。浩浩洪流:这是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中的句子,意谓大河浩浩荡荡。

   ④旷远:旷达;心胸宽阔。趣(cù):通“促”,急促。

   【译文】

   桓温埋伏好甲士,设宴遍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朝的存亡,决定于我们这一次去的结果。”两人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惊恐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色上;谢安的宽宏大量,也在神态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台阶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朗诵起“浩浩洪流”的诗篇。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CA项,以偏概全。由原文“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和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可知,读者不是任何时候都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问题。B项,缺少前提条件,对象错误。由原文“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就必须……”可知。D项,无中生有。原文无“知识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的说法。)

2.B(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研究经常是在对比中进行的。)

3.BA项,假设关系不成立。由原文“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说上取得进展的基础”可知,有了质疑能力,学术上不是肯定有进展。C项,绝对化说法错误。由原文“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知,这种做法有可能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定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D项,曲解文意。由原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可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两者并非缺一不可)

二、文言诗文阅读

4.B 要:要务。

5.A

6.B 选项中谢安与王羲之的观点与原文中二人的观点正相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商鞅,二世亡,岂清言致患邪?

秦国任用商鞅,可是秦朝只传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也是清谈所造成的灾祸吗?

2)桓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附录:

谢安五则

(一)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德行33》)

【译文】谢奕做判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二)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世说新语·言语70》)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一起登上冶城,谢安悠闲地凝神遐想,有超尘脱俗的志趣。王羲之就对他说:“夏禹操劳国事,手脚都长了趼子;周文王忙到天黑才吃上饭,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国家战乱四起,人人都应当自觉地为国效劳。而空谈荒废政务,浮辞妨害国事,恐怕不是当前所应该做的吧。”谢安回答说:“秦国任用商鞅,可是秦朝只传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也是清谈所造成的灾祸吗?”

(三)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世说新语·言语90》)

【译文】孝武帝将要研讨《孝经》,谢安、谢石兄弟和众人先在家里研讨、学习。车武子提出一些疑难,急迫的问题来问谢安兄弟,并且对袁羊说:“不问,怕漏掉精湛的言论;问得多了,又怕反复劳累二谢。”袁羊说:“一定不会引起这种不满。”车武子说:”怎么知道会是这样呢?”袁羊说:“何曾见过明亮的镜子会因为连续照影而疲劳,清澈的流水会害怕微风?”

(四)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心。支谓谢曰:“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世说新语·文学55》)

【译文】支道林、许询、谢安诸位品德高尚人士,一起到王濛家聚会。谢安环顾左右对大家说:“今天可以说是贤士雅会。时光既不可挽留,这样的聚会当然也难常有,我们应该一起谈论吟咏,来抒发我们的情怀。”许询便问主人有没有《庄子》这部书,主人只找到《渔父》一篇。谢安看了题目,便叫大家一个个讲解其义理。支道林先讲解,说了七百来句后,说解义理精妙优美,才情辞藻新奇拔俗,大家全都赞好。于是在座的人各自谈完了自己的体会。这时谢安问道:“你们说完了没有?”都说:“今天的谈论,很少有保留,没有不尽意的了。”谢安然后大致提出,一些疑问,便畅谈自己的意见,洋洋万余言,才思敏锐高妙,特异超俗,这已经是难以企及了,加上情意有所

   比拟、寄托,潇洒自如,满座的人无下心悦诚服。支道林对谢安说:“您一向抓紧钻研,自然很优异呀!”

(五)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世说新语·雅量29》)

【译文】桓温埋伏好甲士,设宴遍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朝的存亡,决定于我们这一次去的结果。”两人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惊恐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色上;谢安的宽宏大量,也在神态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台阶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朗诵起“浩浩洪流”的诗篇。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三、文言文阅读(9分)

8. D 诗人心情不佳。

9. 本词刻画了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10.12分)略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1C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这一结论,原文无据。)

12AB项,原文无把人工智能纳入我国的新高考的信息。C项,文章是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并未否定其他物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D项,所举事例意在表明人类因意识到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而做防范准备,不能得出风险完全可控的结论。)

13.(1)问题一:人工智能人才短缺。建议:改革教育。从基础教育开始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加快人才培养与储备的步伐。(2)问题二:人工智能中人机关系未理清。建议: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安全评估和风险防控。(每点3分,问题1分,建议2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来源为材料一和材料三。注意审清题干,既要概括出目前人工智能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又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先集中答问题,再集中答建议也可。)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4B(考查分析鉴赏,不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而是对小铡刀作用的肯定。)

15. ①小铡刀多次出现,使情节更加曲折,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如开篇提到小铡刀为杨跛子讹人买下伏笔,结尾三杯酒礼仪敬小铡刀,达到小说的高潮。

②小铡刀体现了林掌柜对鞋子质量的严格要求,代表着他的坚守与追求,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③小铡刀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营的营商理念,有助于突显小说主题。

(考查探讨意图,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 同:都是次要人物,都推动了情节发展,有利于展现小说主题。

异:“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诚信经商的理念在“我”身上延续,拓展了小说主题。

杨跛子是反面角色,其讹鞋和骗酒的行为有助于塑造林掌柜和父亲形象,从而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

(考查鉴赏评价,同2分;异4分。“我”和杨跛子各2分。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六、语言运用(14分)

17.B(出类拔萃:超出同类。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脱颖而出”只能用于人。此处应选“出类拔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就地取材:在本地选取需要的材料。此处“因地制宜”更切合语境。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此处用来形容风景,所以选“别有洞天”。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从横线后面的“一拥而上,简单模仿”等内容看,应选用“急功近利”。)

18.C(该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少了与“通过”相搭配的中心语;二是搭配不当,“触摸”可以与“脉动”搭配,但与“惬意”不搭配。)

19.C(括号前面的“更要统筹规划”里有一个“要”字,后面接“还要”更恰当。根据括号后面的“拓展……环节”“带动……发展”的动宾结构来看,“延长产业链条”更恰当。)

20.

(3) 将“拨冗”改为“隆重”

(4) 将“忝列”改为“亲临”

(6)将“拜读”改为“阅读”

(7)将“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

(8)将“垂爱”改为“喜爱”或“青睐”

解析:拨冗:客套话,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忝列:谦辞,有愧于排列在其中。拜读:敬辞,阅读。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垂爱: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21.作文(50分)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